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E201037)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侯晓萌郑文忠陈伟宏徐国洲谷锋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应力
  • 2篇预应力
  • 1篇多层砖砌体
  • 1篇性能试验
  • 1篇预应力钢
  • 1篇预应力钢棒
  • 1篇预应力混凝土
  • 1篇载力
  • 1篇增层
  • 1篇增层改造
  • 1篇破坏模式
  • 1篇砌体
  • 1篇砖砌
  • 1篇砖砌体
  • 1篇力学性能试验
  • 1篇连续梁
  • 1篇连续梁板
  • 1篇梁板
  • 1篇锚固
  • 1篇锚固性能

机构

  • 4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教育部

作者

  • 4篇郑文忠
  • 4篇侯晓萌
  • 1篇孙洪宇
  • 1篇谷锋
  • 1篇陈伟宏
  • 1篇徐国洲

传媒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板抗火性能非线性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为模拟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板在火灾下的受力全过程,认为火灾下预应力混凝土梁板截面总应变符合平截面假定,基于混凝土、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筋的耦合本构关系,用t时刻的混凝土应力计算t+1时刻混凝土的瞬态热应变、高温徐变,钢筋与预应力筋采用相同的解耦方法,可求得火灾下预应力混凝土梁板的弯矩-曲率曲线;对支座反力进行迭代求解,计算梁板在曲率与支座反力共同作用下的弯矩、挠度和支座位移,直至支座位移满足变形协调方程,进而对截面曲率积分可求得火灾下连续梁板的变形;编制的计算程序得到了抗火试验结果的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支座和相邻跨的约束对连续梁板的耐火极限影响显著,相同条件下,边跨的跨中变形较中间跨大.
侯晓萌郑文忠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板抗火性能
火灾后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板力学性能试验被引量:11
2011年
为了研究火灾后预应力混凝土板的承载力、变形和板中预应力筋有效应力的退化规律,进行了13块无粘结和1块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单向简支板火灾后力学性能试验.根据火灾下温度场分布沿板厚方向将截面分条带,引入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本构关系,基于截面轴力、弯矩平衡,获得了火灾下预应力混凝土板任意截面的弯矩-曲率关系全曲线,进而对截面曲率积分可求得简支板的变形.试验结果表明:初始有效应力越高、受火时间越长,火灾后预应力损失越大;保护层厚度越小、受火时间越长、荷载水平越大,火灾后板承载力降低幅度越大;相同条件下,火灾后有粘结板预应力混凝土板承载力降低幅度较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大.根据试验结果拟合出火灾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板中无粘结筋剩余应力、极限应力的计算公式,提出了火灾后预应力混凝土板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
郑文忠侯晓萌陈伟宏
关键词:火灾后承载力
火灾作用下锚具对预应力钢棒锚固性能退化规律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为研究火灾作用下锚具对预应力(PC)钢棒锚固性能退化规律,完成65组由JXM型锚具、混凝土块、抗拉强度标准值为970MPa的Ф7高强PC钢棒及反力架组成的预应力锚固系统高温性能试验,其中29组为裸露锚具高温瞬态试验,18组为裸露锚具高温稳态试验,18组为带防火保护的锚具高温瞬态试验。研究Pc钢棒应力水平(0.2—0.7)、温度(20~800℃)、防火保护措施(灌浆料封锚、涂抹防火涂料、灌浆料封锚后再涂抹防火涂料)和升温速率(10.0、26.7℃/min)对锚固性能的影响。裸露锚具高温瞬态试验结果表明:高温下锚固系统破坏模式为Pc钢棒在锚具中发生滑移;PC钢棒的应力水平越高、温度越高、升温速率越大,锚固系统破坏时间越短。高温稳态试验结果表明:温度低于400℃时,锚固系统破坏模式为Pc钢棒被拉断,温度高于400℃时,破坏模式为Pc钢棒从锚具中滑移;高温后锚具不能再使用。带防火保护的高温瞬态试验结果表明:锚固系统破坏模式为Pc钢棒从锚具中滑移,防火保护不改变锚固系统的破坏模式;与无防火保护措施相比,三种保护措施下锚固系统破坏时间均提高100%以上;若将GB14907--2002(钢结构防火涂料》关于钢结构防火涂料厚度的要求直接应用于预应力锚具防火,将偏于不安全。
侯晓萌郑文忠孙洪宇
关键词:火灾试验破坏模式锚固性能
某多层砖砌体房屋增层改造设计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哈尔滨市某建筑原为四层内框架砖砌体结构,根据使用功能要求,需新增2层。针对原房屋受建筑红线限制和原结构特点,提出了内嵌框架增层结构设计方法,实现了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嵌框架与原砌体上部结构分别受力,整体沉降一致;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嵌框架与原砌体结构房屋协同工作,满足结构侧移限值要求。设计了桩基础、"几"字梁基础和梁式筏板基础3种新增基础方案,并对三种基础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新增柱与原楼板的连接构造方法和避免新增框架柱将荷载传递给原基础的构造方法,通过后置钢筋混凝土电梯井实现竖向交通无障碍设计,可供同类结构改造参考。
侯晓萌郑文忠谷锋徐国洲
关键词:增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