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752011)
-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2
- 相关作者:何庆机吕凤仪曹蓉蓉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人性、美学与现代主义伦理——评李·欧瑟的《现代主义伦理学》
- 2014年
- 李·欧瑟的《现代主义伦理学》是西方文学批评伦理转向潮流中涌现的一部力作。这部专著梳理了19世纪以来唯美主义的发展脉络,在分析五位现代主义文学大师作品的基础上指出,现代主义文学的道德课题是'用艺术改变人性',其实质是绝对唯美主义的延续。同时,欧瑟试图重新阐释阿诺德这一被压抑的现代主义者的声音,重建亚里士多德以来的美德伦理观,以此来抗衡现代主义文学中唯美主义倾向。欧瑟对现代主义道德课题的研究,尤其是对现代主义作家作品中美学与伦理关系的剖析,为研究现代主义文学及其与伦理、哲学思潮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 曹蓉蓉
- 关键词:人性美学伦理现代主义
- 面具与中间地带——艾略特非个人化诗学中的个性与情感
- 2017年
- 非个人化诗学以其对情感和个性的压抑与逃避,以及对客观性的强调,长期影响着英美诗坛及批评界,但艾略特在其诗学中所表现出的一贯的矛盾却说明,非个人化诗学的本质与核心是个性的张扬与强烈情感的表达,尽管对个性与情感的理解不同于浪漫主义诗歌。两者之间的同是因为诗歌本质上说无法剥离个性与情感,异则与现代主义文学的文本转向密切相关,其根源在于在当时哲学思潮,尤其是伯格森生命哲学及詹姆斯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下,人们对自我及世界的认知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对真实、真诚有了完全不同的理解。客观性的强调则是艾略特为诗歌、诗学披上了一件科学的外衣,最终只能着陆于无法剥离主观性、情感与感觉的中间地带。非个人化诗学实质上是根植于一个中间地带,是个性化的非个人化诗学,而不是无个性的非个人化诗学。
- 何庆机
- 关键词:T.S.艾略特面具情感
- 难度的焦虑:现代主义难度美学生成机制外部因素简论被引量:3
- 2015年
- 难度美学作为一种美学主张与审美标准,形成于现代主义文学时期;诗歌的难易度成为评判诗歌好坏的标准,20世纪以来也一直作为衡量文学典籍的尺度。这一标准的形成,表明它与现代主义对浪漫主义文学以及维多利亚晚期文学的反动有关,且以庞德的"锐意求新"的旗帜为代表,实际上它与两大外部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即工业化进程所带来的社会现实的压力,包括随之而产生的文学与市场、作者与读者等关系的变化,以及科学发展和科学主义对诗歌的压力和冲击,其深层原因则是现代主义作家共同的文学伦理意识及文化功能诉求。
- 何庆机
- 关键词:现代主义文学科学主义
- 诗歌的救赎:现代主义真诚与玛丽安·摩尔的诗歌定义被引量:2
- 2015年
- 面对新的社会现实,现代主义诗人不仅要找到新的诗歌形式和表达手段,以表现新的感受方式与认知方式,同时表现出了对诗歌本体问题的极大关注,阐释或重新阐释诗歌的本质,玛丽安·摩尔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摩尔的"诗歌"一诗共有十三个版本,这一定义与重新定义诗歌的冲动本身便使得诗歌如同海德格尔式的"坏榔头"。在"诗歌"三行版中,摩尔通过"诗歌"浓缩的能量,明确而有力地告诉读者诗歌已经陷入重重危机,遭遇到了巨大的问题,而真诚乃诗歌的救赎之道。不过,传统的真诚与诗歌一样,在现在语境中沦为一个负面的概念,对诗歌的重新定义自然转向对真诚的重新定义;而摩尔的现代主义真诚已完全不同于浪漫主义时期的真诚,其核心在于作者诚恳而简洁的风格和读者"藐视"诗歌的阅读态度和方式。
- 何庆机
- 关键词:诗歌现代主义真诚
- 幽灵、记忆与双重性:解读《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怪异”被引量:13
- 2012年
- 经弗洛伊德发展、阐释的"怪异"概念在后现代语境中越来越重要,"诡异性"和"双重性"共同构成了其主要特征,二者缺一不可。本文以双重性为切入点,对具有哥特式风格的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进行重新解读。本文认为只有把握了这篇小说中无处不在的双重性特点,才能更好地体味其"怪异",把握其意义;而要进入这种双重性,首先就必须在叙事人、在叙事视角中找到钥匙,只有这样才能打开小说的时间之谜,并进一步从形式的双重性进入意义的双重性。在这篇短篇小说中,由多重双重性构筑的多维度幽灵幻境制造出了一种多层面的怪异感,效果远远超出了"怪异"本身的那种神秘、诡异。
- 何庆机吕凤仪
- 关键词:幽灵记忆双重性《献给艾米莉的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