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DA5B05)

作品数:15 被引量:115H指数:7
相关作者:张永军郭予元吴孔明吴敌林凤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篇盲蝽
  • 3篇天敌
  • 3篇种群
  • 3篇绿盲蝽
  • 3篇棉花
  • 3篇抗虫
  • 3篇抗虫性
  • 2篇瓢虫
  • 2篇群落
  • 2篇种群动态
  • 2篇苜蓿盲蝽
  • 2篇麦蚜
  • 2篇抗性
  • 2篇间作
  • 1篇代谢物质
  • 1篇地膜
  • 1篇地膜覆盖
  • 1篇嗅觉
  • 1篇蚜虫
  • 1篇药品

机构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市林业局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美国农业部
  • 1篇北京市林业保...

作者

  • 5篇张永军
  • 4篇郭予元
  • 4篇吴孔明
  • 3篇林凤敏
  • 3篇刘勇
  • 3篇吴敌
  • 3篇陆宴辉
  • 2篇王沫
  • 2篇石旺鹏
  • 2篇张润志
  • 2篇黄顶成
  • 1篇付雪姣
  • 1篇王万磊
  • 1篇田长彦
  • 1篇闫国增
  • 1篇郝再彬
  • 1篇刘星
  • 1篇李长友
  • 1篇谷少华
  • 1篇李凯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环境昆虫学报
  • 2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昆虫学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江西植保
  • 1篇江西农业
  • 1篇农产品质量与...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年份

  • 1篇2019
  • 6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苜蓿盲蝽化学感受蛋白Alin-CSP6的气味结合特性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利用昆虫的嗅觉识别机制,以化学感受蛋白作为潜在的靶标,干扰昆虫的寄主定位及交配等行为,用于害虫综合治理。【方法】克隆并纯化了1个新的苜蓿盲蝽化学感受蛋白Alin-CSP6,进行了113种气味化合物对Alin-CSP6的荧光竞争性结合试验,将荧光竞争结合试验筛选出强结合力的气味标样采用"Y"型嗅觉仪验证行为反应,并采用同源建模的方法构建Alin-CSP6的3D结构。【结果】Alin-CSP6具有较广谱的结合力,能够与醇、醛、酮、酯、萜、芳香族等多种化合物结合并表现较强的结合能力。其中,β-香茅醇(β-citronellol)、反式-2-己烯醛(trans-2-hexene aldehyde)、6-甲基-5-庚烯-2-酮(6-methyl-5-heptene-2-ketone)、2-十一烷酮(2-undecanone)、乙酰丙酸丁酯(butyl levulinate)、月桂烯(myrcene)、左旋-β-蒎烯((1s)-(-)-β-pinene)、壬烷(nonane)、3,4-二甲基苯甲醛(3,4-dimethyl benzaldehyde)、乙醚(ethyl ether)、罗勒烯(ocimene)、苯乙酮(acetophenone)、苯甲醛(benzaldehyde)与Alin-CSP6有很强的结合力。"Y"型管试验结果发现,反式-2-己烯醛和苯乙酮对苜蓿盲蝽成虫表现出极显著的引诱作用,而6-甲基-5-庚烯-2-酮、左旋-β-蒎烯和4-乙基苯甲醛(4-ethylbenzaldehyde)则对苜蓿盲蝽成虫具有极显著的拒避效果。Alin-CSP6的3D结构显示该蛋白主要由6个α螺旋构成,分别是13-18(α1)、20-32(α2)、39-52(α3)、59-76(α4)、78-88(α5)和94-102(α6)。Cys29-Cys36和Cys55-Cys58两个二硫键起着稳定蛋白结构的作用。推测Alin-CSP6的Ile74和Phe81基团能够参与结合油酸酰胺或其类似物。【结论】Alin-CSP6具有较广泛的气味结合谱,在苜蓿盲蝽嗅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马双王松莹谷少华郝再彬张永军郭予元
关键词:苜蓿盲蝽
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对不同抗性和虫害处理棉花的选择趋性被引量:16
2010年
研究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和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对不同抗性和虫害处理棉花的选择趋性,为棉盲蝽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抗性棉花品种BR-S-10(抗性品种)和感性棉花品种科林08-15(感性品种),以及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分别危害处理后的该两种棉花植株为试验材料,以纯净空气为空白对照,共成对设置15个气味源组合,采用"Y"型昆虫嗅觉仪室内研究了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对不同抗性和虫害处理棉花的选择趋性。结果表明,绿盲蝽显著选择感性品种、中黑盲蝽危害感性品种和绿盲蝽危害感性品种。中黑盲蝽显著选择绿盲蝽危害感性品种、中黑盲蝽危害感性品种和感性品种。总的来说,两种棉盲蝽趋向于选择敏感棉花品种,抗性棉花品种对供试昆虫有显著趋避性;绿盲蝽显著趋向选择中黑盲蝽危害感性品种和绿盲蝽危害感性品种,中黑盲蝽显著趋向选择绿盲蝽危害感性品种和中黑盲蝽危害感性品种。
吴敌林凤敏陆宴辉刘勇张永军吴孔明郭予元
关键词:绿盲蝽中黑盲蝽棉花抗虫性
盲蝽寄生蜂在美国的利用现状被引量:1
2011年
盲蝽是一类世界性害虫,寄主广泛,主要为害棉花、苜蓿、果树和蔬菜等作物。在美国,对农业生产危害较严重的是美国牧草盲蝽Lygus lineolaris(Palisot de Beauvois),农民每年用于控制盲蝽的费用和盲蝽造成的损失达数亿美元,目前美国对牧草盲蝽的控制逐渐从化学防治转向生物防治。美国从欧洲引入用来防治欧洲长毛草盲蝽Lygus rugulipennis Poppius的寄生性天敌常室茧蜂属Peristenus Foerster,在东北部苜蓿地释放后,成功地控制了该地区牧草盲蝽数量,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美国同时对该类寄生性天敌的生理生态及生产应用技术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对我国开展盲蝽生物防治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付雪姣Kim Hoelmer石旺鹏
关键词:盲蝽寄生蜂
地膜覆盖对棉铃虫羽化的影响初探被引量:6
2010年
地膜在中国特别是西北干旱地区棉花等农田长期、广泛使用。采用埋蛹腹膜罩笼法,研究地膜覆盖对棉铃虫蛹的羽化以及出土的影响。结果发现:①地膜对棉铃虫成虫的阻隔率与地膜覆盖率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模型为y=0.977x-7.233(x为地膜覆盖率,y为成虫阻隔率;R2=0.839,P<0.001);②75%地膜覆盖率可导致棉铃虫羽化成虫64%的死亡率。试验证明,地膜可以有效阻隔棉铃虫成虫出土后的正常活动。
黄顶成田长彦张润志
关键词:棉铃虫地膜覆盖羽化
小麦间作油菜对麦长管蚜天敌功能团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是我国乃至世界麦区的重大害虫,不仅能传播病毒病,而且还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油菜Brassica napus是我国黄淮海麦区非常重要的与小麦间作的作物。本文主要研究了小麦与油菜间作对麦田主要害虫——麦长管蚜的优势天敌的生态效应。通过运用天敌总量、物种丰富度(S)、申农指数(Shannon's index,H′)、均匀度指数(E)作为多样性分析的综合指标,分析了不同处理方式对蚜虫天敌群落的影响。麦油间作处理对天敌总量、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李盼王建国刘勇李彦伟
关键词:油菜间作麦长管蚜自然天敌群落结构
农林复合环境林带对瓢虫种群分布的影响规律被引量:1
2019年
瓢虫(Coccinellidae)是华北农区重要的天敌资源。基于此,围绕华北农区作物农田、林带所组成的农林复合环境,就其中的瓢虫种群多样性及其优势类群在'农田—林带'复合生境中的时空分布动态展开了多角度研究,同时就林带的生态调控地位与作用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地区瓢虫的优势种为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次优势种为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常见种为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2)农林复合生境中林带对瓢虫种群分布具有积极作用。瓢虫以林带为'依托',多选择在近林带范围内聚集,在背离林带1~40 m农田内,瓢虫密度显著下降(差异显著性比较:P龟纹瓢虫=0.001,P异色瓢虫=0.006,P七星瓢虫=0.008,α=0.01),与距林带距离呈明显负相关。(3)瓢虫种群随季节变化在复合农林各生境斑块之间来回迁移,具有季节移动性与偏好选择性双重特点。夏秋两季作物生长期内瓢虫从林带迁飞往农田,偏好在玉米单作田与玉米—杨树苗间作田(LSD法:P龟纹瓢虫=0.004,α=0.01)以及冬小麦轮作田(LSD法:P异色瓢虫=0.003,P七星瓢虫=0.007,α=0.01)内栖息;作物秋收后及冬春两季瓢虫主要栖居于林带中,偏好在杨树萌条林(LSD法:P龟纹瓢虫=0.006,α=0.01)与杨树杂木林(LSD法:P异色瓢虫=0.006,P七星瓢虫=0.001,α=0.01)内栖息。(4)林带与农林间作田生境成为外界环境趋于不利时瓢虫的主要栖息聚集场所,其对于维系农田天敌群落的延续以及生态链的稳定所表现出的积极作用,展示了林业在绿色农业构建中的特殊地位。
杨钊闫国增周在豹陈合志魏东臣张东
关键词:瓢虫林带
大眼长蝽对苜蓿盲蝽的捕食作用被引量:9
2011年
室内条件下,评价了大眼长蝽Geocoris pallidipennis(Costa)对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lineolatus(Goeze)的捕食效应。结果表明,大眼长蝽捕食苜蓿盲蝽的有效虫态为3~5龄若虫及成虫,其中成虫的捕食率最高。大眼长蝽对苜蓿盲蝽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其捕食量随着猎物龄期的增长而减少,而随着自身龄期的增长而增加。24h内,大眼长蝽雌成虫最多能捕食37.88头苜蓿盲蝽1龄若虫。15~35℃范围内,大眼长蝽的捕食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35℃下的捕食量为15℃下的1.78倍。上述研究表明,大眼长蝽是苜蓿盲蝽的重要捕食性天敌。
仝亚娟陆宴辉吴孔明
关键词:苜蓿盲蝽捕食作用
冀中农林复合环境瓢虫资源及优势种种群动态被引量:8
2009年
瓢虫科(Coccinellidae)昆虫大多为捕食性种类,其中一些种类是农区重要的天敌昆虫。针对华北冀中农林复合环境瓢虫种群在作物生长期的分布动态与空间格局、以及瓢虫优势种群对栖息地的选择趋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林带在作物生长早期是瓢虫赖以生存的主要生境,是后继作物环境瓢虫种群建立的"种库";(2)冀中农区瓢虫的优势种为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3)瓢虫种群随季节变化在各生境斑块间有明显的移动现象;(4)龟纹瓢虫种群在作物生长早期呈均匀或随机分布,在作物生长中后期呈密度依赖型聚集分布;(5)间作田成为作物生长后期瓢虫主要的聚集地显示在生境趋向不利时复杂的环境是理想的栖息场所。
刘星闫国增胡德夫魏东臣李凯
关键词:瓢虫种群优势种栖息地选择
植物挥发性气味物质对中红侧沟茧蜂的趋向行为影响及田间诱集效果被引量:12
2011年
明确不同挥发性气味物质对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选择行为的作用,有助于鉴定设计引诱剂以更好地利用天敌。本文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中红侧沟茧蜂对60种挥发性气味物质的趋向行为反应。结果表明,中红侧沟茧蜂对脂肪族化合物趋性最强,萜类化合物次之,芳香族化合物则相对较弱。中红侧沟茧蜂对(Z)-3-己烯乙酸酯、β-紫罗兰酮、2-十一烷酮、己醛、正辛醇、罗勒烯、橙花叔醇和香叶醇等气味的选择性最高,选择率分别为80.7%、73.2%、70.9%、69.6%、67.8%、74.1%、71.2%和67.9%,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为了明确田间条件下挥发性气味物质对中红侧沟茧蜂行为的影响,选择趋性效果较强的6种化合物分别制成诱芯进行了田间罩笼诱集试验,结果表明中红侧沟茧蜂对罗勒烯和(Z)-3-己烯乙酸酯的选择性最高,校正选择率分别为18.6%和14%,显著高于与其它化合物。田间应用结果与"Y"型嗅觉仪测定结果具有一致性。
张康任丽燕李科明王沫张永军郭予元
关键词:中红侧沟茧蜂挥发性物质嗅觉
棉花主要抗虫次生物质与其对绿盲蝽抗性的关系被引量:24
2011年
系统研究了不同供试棉花品种(系)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并在室内采用香草醛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缩合单宁、黄酮类化合物和萜烯类化合物的含量,以明确棉花主要抗虫次生物质与其对绿盲蝽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系)在不同生长期及不同组织中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存在一定差异;苗期顶叶中缩合单宁、总萜烯类化合物和总杀实夜蛾素含量与棉花对绿盲蝽抗性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蕾期顶叶和棉蕾中芸香苷含量与棉花对绿盲蝽抗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铃期棉铃中槲皮素、异槲皮苷含量与棉花对绿盲蝽抗性呈现显著负相关性。田间缩合单宁、芸香苷、总萜烯类化合物和总杀实夜蛾素含量高的棉花品种(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抑制绿盲蝽的危害,而另外两种黄酮类物质槲皮素和异槲皮苷则有利于绿盲蝽的发生危害。
林凤敏吴敌陆宴辉张永军王沫吴孔明
关键词:棉花绿盲蝽次生代谢物质抗虫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