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基地项目

作品数:27 被引量:37H指数:3
相关作者:陈立言朱映雪张艺兵汤志华赵晓刚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广西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大学科研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政治法律
  • 4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主义
  • 5篇马克思主义
  • 5篇教育
  • 4篇社会
  • 4篇民主
  • 3篇党内
  • 3篇党内民主
  • 3篇言语行为
  • 3篇政治
  • 3篇政治教育
  • 3篇治教
  • 3篇社会主义
  • 3篇社会主义核心
  • 3篇社会主义核心...
  • 3篇社会主义核心...
  • 3篇思想政治
  • 3篇思想政治教育
  • 3篇主义核心价值...
  • 3篇文化
  • 3篇价值体系

机构

  • 10篇广西大学
  • 10篇广西师范大学
  • 4篇广西社会科学...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南京财经大学
  • 1篇南宁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陈立言
  • 4篇朱映雪
  • 2篇徐罗卿
  • 2篇黄满忠
  • 2篇张艺兵
  • 2篇汤志华
  • 1篇郭文亮
  • 1篇何圆
  • 1篇庞乃燕
  • 1篇杨结秀
  • 1篇刘德怀
  • 1篇梁桂娥
  • 1篇韦冬雪
  • 1篇韩太平
  • 1篇褚添有
  • 1篇孙红
  • 1篇何春燕
  • 1篇段丽君
  • 1篇王竹君

传媒

  • 6篇学校党建与思...
  • 2篇广西社会科学
  • 2篇学术论坛
  • 1篇理论导刊
  • 1篇理论探讨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理论月刊
  • 1篇社科纵横
  • 1篇桂海论丛
  • 1篇福建党史月刊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井冈山干...
  • 1篇武陵学刊
  • 1篇人民论坛(中...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南京审计大学...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2
  • 12篇2011
  • 5篇201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族地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发展与创新研究
2016年
民族地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作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民族性、区域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在时下科技与文化走向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促进现代科技与民族地区文化的融合是推动民族地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发展与创新的优势及有效途径。应构筑适应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民族地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政策保障体系,创新科技与文化融合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应用模式,推进新兴科技和文化融合下的研究方向集群和学科发展,以强化民族地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核心能量,进而实现民族地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孙红梁桂娥刘德怀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西方民主发展动力论评析被引量:1
2011年
民主发展动力是指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民主化进程的主体力量以及主要因素。西方学者认为,民主的广度、深度和范围是衡量民主发展的三个重要标准。在民主发展的动力问题上,西方学者提出了政治领导动力论、政党动力论、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动力论、经济发展动力论、精神文化动力论等五种观点。虽然西方学者普遍强调"西方中心"的政治价值观,从而导致了其民主发展动力理论存在着一定的局限,但他们的理论对于我们探索如何通过增强民主发展的动力来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进程还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朱映雪
关键词:民主发展
五四运动骨干黄日葵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历程
2019年
五四时期作为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之一的黄日葵,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努力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经历了从一位进步的爱国主义者到民主主义者,再到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转变。黄日葵逐步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历程,充分反映了五四运动前后我国最早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所经历的战斗道路和思想状况,也进一步说明近代以来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性。
汤志华
关键词:五四运动黄日葵马克思主义
越南革新以来的马列主义民族化策略
2010年
重新界定国家当前所处社会历史阶段;提出并诠释"向社会主义过渡道路"的主要内涵;对苏东国家解体与转型及时进行反思;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并承担责任;为了强化与统一思想认识,重新审定、出版马恩经典著作;积极借鉴其它国家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对接东盟各国的社会政治生态以争取侨民;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政策和分配制度,一切以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旨归;改变过去"一边倒"的对外路线;从战略高度重视制度性危机和执政安全,加强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积极应对党内外的争论与错误思潮,等。越共中央的这些策略造就了其马列主义民族化实践的巨大成功。
陈立言
关键词:马列主义
论儒家忠德思想的境界
2023年
在传统中国道德历史文明的发展中,儒家忠德的境界追求是儒学发展史上绚丽的道德亮点。安仁乐道是对道德忠德境界的追求和修养,主要体现在孔颜乐处和利济苍生两个方面。浩然之气是忠德一种道德实践和道德修养,是养心和养气、道义和正气的集合。天人合一是忠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忠德的天人合一,是指忠德实践主体如何将儒家忠德体系、忠德规范、忠德原则与外在的忠德实践交融在一起,共同促进自我、他人、社会和国家和谐发展的一系列的行为道德实践和道德修养活动。安仁乐道、浩然正气和天人合一都属于忠德境界的追求,至今在人们的道德生活中,还闪烁着勃勃生机。
欧阳辉纯
关键词:儒家浩然正气天人合一
论思想政治教育言语行为评价被引量:1
2011年
从实践经验而言,言语行为若是率性而发,可能会被误解、误用或别有用心的利用从而带来灾祸。而从学科角度而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的科学发展,必须实现其文本话语转换及其说事话语的转向,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过于程式化的弊端。言语行为已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成与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其调控机制进行探讨就成为了必然。
陈立言杨结秀
关键词:言语行为思想政治教育
“曲老”话语的消解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011年
某些与意识形态有关的主客观因素催生了"曲老"话语,而关于"曲老"话语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学界至今尚来不及作出认真的研究与总结。"曲老"话语存在于社会各领域、各阶层,它主要是要减弱或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与影响,这显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对此,应在思想、组织、制度等层面对"曲老"话语进行防范与消解,以免其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产生破坏性。
陈立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消解
思想政治教育言语行为评价的范畴与策略探析被引量:8
2011年
言语行为评价对思想政治教育绩效的提升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此评价从本质上讲是激发人们对言语行为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事实判断与事实选择的过程。评价范畴主要涉及四个方面:言语内容、表达方式,政策原则性、伦理性等。而随堂听教、督导联动、学生评议、语用检讨、效果考察等则作为评价的实施策略。
陈立言段丽君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言语行为
党内民主概念的历史演变
2011年
党内民主是一个历史性的、多层次的概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创立和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当中,对党内民主的内涵和本质进行了初步的阐释。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党内民主思想,并对党内民主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党内民主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既是制度也是原则。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党内民主思想,国内学术界对党内民主的概念进行了学理上的研究,对党内民主概念的理解既有共识也有分歧。
朱映雪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党内民主党员权利
论儒家社会忠德的道德内涵及道德实践
2023年
忠德是儒家重要伦理道德规范之一,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移风易俗、诚实守信和扶贫济困。移风易俗是忠德主体的个体责任,诚实守信是忠德主体的社会责任,扶贫济困是忠德主体的直接社会实践。移风易俗主要表现为评品人物追求婞直之风,反对奢靡之风,反对赌博之风,反对淫声嫖娼狎妓之风和禁欲主义。诚实守信包括了“诚”的天道自然法则和“诚”交往背后依据的人性“真”。扶贫济困包括直接救济和设立义庄与义学。此三者是儒家社会忠德内涵的主要体现和道德实践方式,在传统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还影响着人们的社会道德生活。
欧阳辉纯
关键词:儒家移风易俗诚实守信扶贫济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