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0411956300)

作品数:3 被引量:42H指数:3
相关作者:范建高曹毅徐雷鸣沈峰陈光瑜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宝钢集团企业开发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脂肪
  • 3篇脂肪性
  • 3篇酒精
  • 3篇酒精性
  • 3篇非酒精性
  • 3篇非酒精性脂肪
  • 3篇非酒精性脂肪...
  • 3篇非酒精性脂肪...
  • 2篇脂肪性肝病
  • 2篇酒精性脂肪性...
  • 2篇菌群
  • 2篇非酒精性脂肪...
  • 2篇肝病
  • 2篇肠道
  • 2篇肠道菌
  • 2篇肠道菌群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综合
  • 1篇代谢综合征
  • 1篇毒素血症

机构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宝钢集团企业...

作者

  • 3篇范建高
  • 2篇沈峰
  • 2篇徐雷鸣
  • 2篇曹毅
  • 2篇陈光瑜
  • 1篇潘勤
  • 1篇陈源文
  • 1篇周琦
  • 1篇王晓颖
  • 1篇沃千红

传媒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肠道菌群和内毒素血症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被引量:17
2012年
"肝-肠轴"概念的提出为寻找肝病的发病机制和诊疗方法提供了新思路。大量研究发现,肠道菌群数量和结构改变通过影响能量吸收、促进肥胖、参与胰岛素抵抗、导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内毒素血症等机制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和发展;抗生素或益生菌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等作用有可能能防治NAFLD等代谢性疾病。
曹毅沈峰徐雷鸣范建高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肠道菌群胰岛素抵抗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内毒素血症
上海宝钢职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消退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上海宝钢职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消退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和2001年上海宝钢职工健康体检资料,选择无过量饮酒、基线时丙氨酸转氨酶正常以及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基线时440例NAFLD患者2年后影像学脂肪肝消退60例(13.6%,脂肪肝消退组),380例脂肪肝持续存在(脂肪肝未消退组),另有4867例两次体检都无脂肪肝的个体作为对照(无脂肪肝组)。女性年龄<50岁者脂肪肝消退率显著高于≥50岁者[33.3%(3/9)对4.3%(1/46),χ2=4.969,P<0.01]。脂肪肝的消退率随着基线时体重指数(BMI)的增高而下降,体重正常、超重、肥胖和重度肥胖患者NAFLD消退率分别为18.2%、16.5%、13.5%、7.8%。随访期间,BMI差值在脂肪肝消退组(-0.26±1.18)、脂肪肝未消退组(0.39±1.13)、无脂肪肝组(0.50±1.29)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1,P<0.01);血清甘油三酯(TG)差值在脂肪肝消退组[(-0.27±0.79)mmol/L]、脂肪肝未消退组[(0.24±1.88)mmol/L]、无脂肪肝组[(0.11±1.07)mmol/L]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5.58,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基线BMI和血清TG水平以及随访期间BMI、TG变化幅度与NAFLD的消退密切相关。结论 NAFLD的消退率相对较低,基线BMI和血清TG水平及其动态变化是影响NAFLD消退的独立因素。
周琦范建高陈源文陈光瑜沃千红
关键词:非酒精性肥胖症体重指数代谢综合征
黄连素灌胃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了解黄连素调节肠道菌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影响。方法将Babl/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模型组(n=10)和干预组(n=15)。采用高脂饮食法制备脂肪肝模型,自第5周起,给予干预组小鼠黄连素(200mg·kg-1)灌胃至第13周结束。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相对定量检测CD14、IL-6、IL-1、TNF-α及进行盲肠内容物中双歧杆菌和乳酸菌计数。结果在13周末,模型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明显的脂肪变和炎症改变,NAFLD活动度计分(NAS)为4.60±1.07,明显高于对照组(0.44±0.53,P<0.01);模型组血清ALT为346.00±142.01U/L,显著高于对照组(120.00±10.22U/L,P<0.01);肝组织IL-1mRNA为1.539±0.437、IL-6为0.580±0.083和TNF-α为4.482±0.820,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421±0.083、0.258±0.084和1.336±0.156,P均<0.01);模型组盲肠内容物中双歧杆菌数量为0.495±0.082,乳酸菌数量为0.010±0.006,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34±0.709和94.682±64.089,P均<0.05);与模型组比,干预组肝组织小叶内炎症明显减轻,NAS为2.73±0.90,显著低于模型组(4.60±1.07,P<0.01),生化指标较模型组改善,其中ALT为175.00±20.14U/L,显著低于模型组(346.00±142.01U/L,P<0.01),肝组织CD14为0.045±0.006、IL-1为0.243±0.067、IL-6为0.249±0.046和TNF-α为0.553±0.553,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0.321±0.106、1.539±0.437、0.580±0.083和4.482±0.820,P均<0.01),盲肠内容物中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均较模型组增多,其中双歧杆菌(2.160±0.629)显著高于模型组(0.495±0.082,P<0.01)。结论高脂饮食喂养的Babl/c小鼠灌胃黄连素后,可能因为调整了肠道菌群,使肝内脂肪性炎症明显减轻。
曹毅徐雷鸣潘勤王晓颖沈峰陈光瑜范建高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肠道菌群黄连素C小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