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051201)

作品数:25 被引量:220H指数:7
相关作者:毕大强谢晓峰王树博葛宝明戴瑜兴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东北电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电气工程
  • 3篇化学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2篇电池
  • 8篇液流电池
  • 7篇全钒液流电池
  • 5篇电网
  • 4篇低电压穿越
  • 4篇电压
  • 4篇直流
  • 4篇微电网
  • 4篇发电
  • 3篇氧化还原液流...
  • 3篇质子交换
  • 3篇质子交换膜
  • 3篇全钒氧化还原...
  • 3篇离子
  • 3篇钒氧化还原液...
  • 3篇风电
  • 3篇风力
  • 3篇风力发电
  • 3篇变流
  • 3篇变流器

机构

  • 25篇清华大学
  • 7篇北京交通大学
  • 3篇东北电力大学
  • 3篇浙江工业大学
  • 3篇温州大学
  • 3篇中南大学
  • 2篇三峡大学
  • 2篇燕山大学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 1篇吉林省电力勘...

作者

  • 15篇毕大强
  • 9篇谢晓峰
  • 8篇王树博
  • 6篇葛宝明
  • 4篇戴瑜兴
  • 3篇潘建欣
  • 3篇周涛
  • 3篇王金海
  • 3篇赵阳
  • 3篇张友
  • 2篇姚克俭
  • 2篇宋修璞
  • 2篇李微微
  • 2篇任先文
  • 2篇杨歆玉
  • 2篇齐亮
  • 2篇李雪
  • 2篇杨春
  • 2篇刘然
  • 2篇周稳

传媒

  • 7篇化工学报
  • 3篇电工电能新技...
  • 3篇电源学报
  • 2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电力系统自动...
  • 1篇微特电机
  • 1篇电气传动
  • 1篇化工进展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电网技术
  • 1篇电力自动化设...
  • 1篇现代电子技术
  • 1篇电力系统保护...

年份

  • 3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储能型风电场系统的钒电池并联运行控制方法被引量:4
2013年
钒电池直接并联时存在电流分配不合理和环流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OC状态的钒电池并联运行分流控制策略,得出电流控制参数的公式,通过DC/DC变换器实现多个钒电池并联运行的分流控制,并有效地调节风电场出口处的并网功率。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基于本文所提出的钒电池储能系统,建立了储能型风电场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对风电场出口处并网功率的调节,并且成功实现了钒电池按照SOC状态充放电,防止系统中钒电池的过冲或者过放,避免了环流,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郭旭东葛宝明毕大强杨歆玉
关键词:钒电池荷电状态并联运行DC变换器风电场
直流微电网能量控制策略的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提出了一种直流微电网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结合直流微电网的结构和控制目标,分别设计了系统在离网和并网模式下的控制策略。并网模式下,由电网来维持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光伏电池和锂电池配合给负载供电。当电网异常断电时,系统能自动脱离电网孤岛运行。通过合理控制锂电池的工作方式来实现工作模式的平滑切换。搭建实验平台,通过增减直流母线负载和开断并网开关来检测系统的稳定、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实现了工作模式的平滑切换,满足了系统的设计要求。
毕大强赵润富葛宝明王珺
关键词:直流微电网能量管理并网模式直流母线
暂态边界电压法在线测试全钒液流电池阻抗被引量:5
2012年
国内首次采用暂态边界电压法在线研究了全钒液流电池(VRB)的特性,建立了由电压源、电阻以及一个电阻与电容并联的3部分串联而成的等效电路模型;研究了电流密度和荷电状态(SOC)对等效电路元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极化阻抗随电流密度的增加有轻微下降,在充电初期和放电末期达到最大值。与极化阻抗相比,充、放电过程中的欧姆阻抗最大,是导致电压损失的主要因素,分别为1.905Ω.cm2和2.139Ω.cm2,暂态边界电压法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表征全钒液流电池性能的新方法。
潘建欣廖玲芝谢晓峰王树博王金海尚玉明周涛
关键词:全钒液流电池等效电路模型
具有低电压穿越功能的双馈风力发电模拟平台的设计被引量:3
2014年
详细阐述了双馈风力发电变流器的一种主流的控制算法,基于此算法设计了一种功能完整、上位机友好的7.5 kW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模拟系统平台。为了达到新的电网导则对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要求,提出并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双馈风力发电的低电压穿越策略Crowbar控制逻辑。实验结果表明本平台变流器算法控制精确,达到了控制目标;提出的Crowbar控制逻辑使平台顺利实现低电压穿越。设计了基于LabView的上位机监控系统,易于模拟系统各部分的操作控制与运行结果展示,可方便用于实验室条件下风力发电技术的研究。
宋修璞葛宝明毕大强王鑫
关键词:双馈风力发电双PWM变流器CROWBAR电路低电压穿越
全钒液流电池传递过程优化策略的研究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VRFB)是一种高效环保的绿色电化学储能设备,其主要构成为多孔石墨毡电极,集流体,储液罐,以及由不同价态的钒离子的硫酸溶液构成的电解液。电池正负极由离子交换膜隔开,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实现充放电...
张友
关键词:全钒液流电池传质数值模拟扩散膜渗透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Labview的V2G充放电系统被引量:1
2012年
提供了一种基于Labview的电动汽车入网(V2G)充放电系统,控制芯片为TMS320F2812。研制了一台6kW的样机,并通过上位机实现充电和放电控制。实验表明,基于Labview编写的上位机程序控制充放电满足了可靠性和稳定性的要求,并且具有易于修改程序的优点。
王鑫葛宝明毕大强
关键词:LABVIEWV2G充放电蓄电池
基于PVDF薄膜辐照接枝制备质子交换膜被引量:1
2016年
含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是一类具有高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及良好力学性能的离子交换膜,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60)Co辐照接枝技术,在聚偏氟乙烯(PVDF)基膜上产生自由基聚合位点,进而接枝对苯乙烯磺酰氯单体,经过一定条件酸碱处理得到一种新型偏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并对其进行红外分析,结果显示PVDF膜上成功接枝上了对苯乙烯磺酰氯单体;定量研究了在相同辐照总剂量、不同剂量率条件下,所得质子交换膜的质子传导率、吸水率及离子交换容量与接枝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剂量率为40Gy·min^(-1)时,所得质子交换膜接枝率为52.7%,吸水率为36.85%,80℃时质子传导率达到136 mS·cm^(-1),离子交换容量为1.274mmol·g^(-1)。
高金津李雪赵玉彬李微微赵阳王树博谢晓峰张振琳
关键词:辐照聚偏氟乙烯辐照接枝质子交换膜
苯乙烯磺酰氯的理论模拟及用于辐照接枝法制备质子交换膜被引量:1
2016年
合成了用于辐照接枝制备质子交换膜的对苯乙烯磺酰氯单体,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和核磁共振碳谱(13 C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得到了目标产物对苯乙烯磺酰氯。基于密度泛函的量子化学方法对合成的单体进行了理论模拟,结果表明该单体具有与苯乙烯一致的电荷分布,乙烯基α碳位易发生亲电反应,β碳位易发生亲核反应和自由基反应。采用辐射接枝聚合的方法,将对苯乙烯磺酰氯单体接枝到聚全氟乙丙烯薄膜基材上并通过后处理制备用于燃料电池的质子交换膜,结果表明膜的质子传导率与接枝率正相关,在20Gy·min^(-1)和40Gy·min^(-1)条件下膜的室温质子传导率分别为45.74mS·cm^(-1)和47.46mS·cm^(-1),20Gy·min^(-1)条件下制备的质子交换膜其传导率在75℃时可达84.56mS·cm^(-1)。
李雪赵阳高金津李微微王树博谢晓峰
关键词:量子化学质子交换膜接枝率
基于风速预测与储能的可调度风电场并网功率控制被引量:6
2013年
由于风速变化的随机性,大规模风电场并网给电网调度带来困难,进而影响系统的稳定性。为了提高风电场的可调度性,本文提出了基于风速预测与钒电池储能的风电场并网功率协调控制系统。采用BP神经网络法对未来一天的风速进行预测,通过预测的风速值计算风电场向电网发送的功率,并将预测值提交到电网调度机构。同时,在风电场的出口处接入钒电池储能系统,快速响应弥补风电场实际发出功率与预测功率的误差,从而提高电网依据风功率预测进行风电场发电调度的可信性,改善了风电场与电力系统之间的协调运行能力。
毕大强杨歆玉吴正平
关键词:风速预测储能风电场发电调度
钒离子浓度对全钒液流电池极化分布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基于物质传递方程、电荷传递方程和电化学动力学方程提出了浓差极化系数的概念,建立了全钒液流电池二维模型,利用有限元法研究了钒电池极化过程,并对电极区域极化的分布进行了定量评估。研究表明:增加钒离子浓度,电极表面和溶液本体浓度趋同,活化极化和浓差极化减小,这种现象在高电流密度下尤为明显;浓度的增加也使得浓差极化系数减小,物质传递的影响减小,浓差极化相对于整个极化影响越来越弱;从进口到出口,浓差极化系数逐渐增加;电极与集流体接触面的浓差极化系数比电极中间区域高得多。
张友俞俊博潘建欣王树博齐亮姚克俭谢晓峰
关键词:全钒液流电池数值模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