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1040606M195)

作品数:10 被引量:186H指数:6
相关作者:张玲玲魏伟李培培宋珊珊张运芳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关节炎
  • 5篇性关节炎
  • 3篇信号
  • 3篇信号转导
  • 3篇转导
  • 3篇佐剂性
  • 3篇佐剂性关节炎
  • 3篇细胞
  • 3篇免疫
  • 3篇类风湿
  • 3篇风湿
  • 3篇病理
  • 3篇病理机制
  • 2篇蛋白
  • 2篇受体
  • 2篇自身免疫
  • 2篇类风湿性
  • 2篇类风湿性关节...
  • 2篇胶原
  • 2篇风湿性

机构

  • 10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魏伟
  • 10篇张玲玲
  • 3篇李培培
  • 2篇汪庆童
  • 2篇黄蓓
  • 2篇吴育晶
  • 2篇张运芳
  • 2篇宋珊珊
  • 2篇刘丹丹
  • 2篇刘云洁
  • 2篇宋姗姗
  • 1篇周爱武
  • 1篇常艳
  • 1篇刘丽华
  • 1篇解国雄
  • 1篇盛康亮
  • 1篇付静静

传媒

  • 3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安徽医药

年份

  • 2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树突细胞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理机制中的免疫原性和耐受性双重作用被引量:6
2012年
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体内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具有免疫原性和耐受性双重作用。DCs的免疫原性体现在作为专职APC对自身抗原异常提呈,引起机体免疫系统紊乱,是参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DCs的耐受性则体现在通过多种机制诱导抗原特异性T细胞消除、无能及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的产生,导致免疫耐受,发挥对RA的调控作用。该文结合该课题组的研究结果对DCs参与RA的发病机制以及在RA病理机制中的调控作用方面进行介绍和评论。
付静静张玲玲魏伟
关键词:树突细胞免疫原性耐受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理机制
树突状细胞参与免疫调节的相关受体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3年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最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APC),具有摄取、处理和提呈抗原至T细胞的功能。DC通过其模式识别受体(PRR)能够识别区分不同类别的病原体,PRR与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相结合,诱导适应性免疫反应。DC表达的PRR主要包括:Toll样受体(TLR)、C型凝集素受体(CLRs)、NOD样受体(NLR)等。这些受体可以通过启动信号转导通路参与免疫调节。现就DC参与免疫调节的主要相关受体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盛康亮张玲玲魏伟
关键词:抗原提呈细胞模式识别受体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免疫调节信号转导通路
Th17和Th9细胞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1年
CD46+T细胞具有抗原识别特异性,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分子限制性T细胞。CD4^+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而活化,活化后的效应T细胞根据产生细胞因子种类和生物学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辅助性T细胞1型(Thelpcell1,Thl)、2型(Thelpcell2,Th2)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Thl细胞主要产生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
刘丹丹张玲玲魏伟
关键词:CD4^+T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机制INTERFERON-Γ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通过调节BAFF介导的凋亡蛋白失衡发挥对CIA大鼠的治疗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大鼠胶原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B淋巴细胞BAFF介导的凋亡蛋白表达失衡及EGCG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CIA模型,将其随机分组,免疫后18~38 d分别给予EGCG(40,80 mg.kg-1)和Pae(100 mg.kg-1)处理,测定血清中BAFF、抗Ⅱ型胶原抗体、IgA、IgG和IgM的水平及抗凋亡蛋白Bcl-xL和促凋亡蛋白Bim的表达。结果 CIA大鼠足爪肿胀,关节炎指数升高,血清BAFF、抗Ⅱ型胶原抗体、IgA、IgG、IgM水平上调,Bcl-xL表达增加,而Bim表达减少。EGCG(40,80 mg.kg-1)和Pae(100 mg.kg-1)能明显降低CIA大鼠关节炎指数,足爪肿胀度,降低CIA大鼠中升高的BAFF、抗Ⅱ型胶原抗体、IgA、IgG、IgM水平,并降低Bcl-xL的表达,而上调下降的Bim表达。结论 BAFF通过促进Bcl-xL表达,抑制Bim表达而参与B细胞抗凋亡过程,EGCG调节BAFF介导的凋亡蛋白失衡是其发挥对CIA大鼠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
刘丹丹李培培宋姗姗刘云洁张玲玲魏伟
关键词:凋亡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失衡
调节性B细胞在炎症免疫相关疾病的调控作用及机制被引量:6
2012年
调节性免疫细胞具有广义和狭义概念,狭义上,调节性免疫细胞是指具有负性调节作用的免疫细胞。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Breg)在控制炎症免疫相关疾病免疫应答、介导免疫耐受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Breg通过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负性调控炎症免疫相关疾病的病理过程。TLRs/MyD88信号转导通路在介导Breg功能中起到关键作用。TLRs/MyD88信号转导活化促进Breg细胞产生IL-10,抑制T细胞活化及IFN-γ分泌。不同TLR控制着炎症免疫相关疾病的启动和恢复。运用优先触发Breg细胞调节功能的TLR激动剂,分离TLRs的相反作用,对控制免疫反应,制定合理的炎症免疫相关疾病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玲玲魏伟
关键词:调节性B细胞TOLL样受体信号转导天然免疫适应性免疫
实验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建立及病理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60
2011年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系统性的免疫性炎症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胶原性关节炎大鼠、小鼠模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多聚糖蛋白诱导的关节炎小鼠模型,链球菌细胞壁诱导的关节炎大鼠、小鼠模型和转基因小鼠模型与人RA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等有着相似特点,是研究RA、筛选抗炎免疫药物较理想的实验性病理模型。探讨RA动物模型的发病机制及其与临床的关系,对进一步了解RA病理、生理、免疫等特点及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RA的药物十分重要。该文将对几种常用的实验性关节炎模型的建立、造模特点、发病机制、与RA的异同等方面进行综述。
宋珊珊张玲玲魏伟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实验性关节炎胶原性关节炎佐剂性关节炎病理机制
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表现特征及评价指标被引量:97
2012年
目的:描述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AA)临床表现主要指标的评价方法。方法:完全弗氏佐剂免疫SD大鼠诱导AA模型,进行全身及关节炎指数评分、计算关节肿胀数、测定足爪肿胀度、进行足爪X线摄片、踝关节病理检查及评分。结果:大鼠免疫后11天(d11)出现足爪红肿,全身及关节炎指数评分和关节肿胀数增加。炎症高峰期在免疫后d19~d28。大鼠出现活动障碍,可见耳朵、鼻和尾根部"关节炎"结节。X线可见关节软组织肿胀、骨密度降低、骨侵蚀病灶以及关节间隙狭窄甚至消失。踝关节病理见滑膜组织增生,炎细胞浸润,血管翳出现等。结论:大鼠AA是兼有局部关节炎症和全身表现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关节炎指数、关节肿胀数、足爪肿胀度、足爪X线摄片、踝关节病理等是评价AA模型临床表现的主要指标。
李培培解国雄宋珊珊黄蓓吴育晶汪庆童常艳张运芳周爱武刘丽华张玲玲魏伟
关键词:佐剂性关节炎评价指标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转导研究进展及与自身免疫病的关系被引量:1
2011年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P13K/Akt/mTOR)信号通路介导许多在肿瘤和自身免疫病发生中至关重要的细胞生物学过程,对于细胞增殖、细胞活化、血管生成起到重要作用。P13K/Akt/mTOR信号通路作为药物治疗靶点进行抗细胞增殖活化的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本文从P13K/Akt/mTOR信号通路的上下游、信号通路抑制剂以及与信号通路相关的自身免疫病等方面作一综述。
李培培张玲玲魏伟
关键词:磷脂酰肌醇-3-激酶雷帕霉素靶蛋白自身免疫病蛋白激酶B信号转导P13K/AKT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治疗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作用及对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对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完全弗氏佐剂免疫SD大鼠诱导AA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RhTNFR:Fc低、中、高剂量组(1,3,9 mg.kg-1)和阴性对照组(IgG-Fc 9 mg.kg-1)。记录全身评分、关节炎指数、足爪肿胀度、关节肿胀数等整体评价指标、足爪X线摄片、踝关节病理检查及评分,ELISA试剂盒测定腹腔巨噬细胞(PMφ)上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RhTNFR:Fc给药组能不同程度地降低AA大鼠升高的全身评分、关节炎指数、足爪肿胀度和关节肿胀数等整体评价指标,减轻AA大鼠的关节炎症,改善AA大鼠X线摄片评分和关节病理学变化,下调PMφ的IL-1β,IL-6和TNF-α的分泌水平。结论:RhTNFR:Fc对大鼠AA的关节炎症具有治疗作用,且抑制腹腔巨噬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
吴育晶张运芳张玲玲汪庆童宋姗姗黄蓓魏伟
关键词:佐剂性关节炎炎症肿瘤坏死因子-Α巨噬细胞细胞因子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参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其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为研究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参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发病机制及其靶向治疗药物提供文献支持。方法:综述了BLyS的生物学特性、参与RA的发病机制以及靶向于BLyS治疗RA的新药研究等方面的内容。结果:BLyS是一种Ⅱ型跨膜蛋白,由285个氨基酸组成,其作为肿瘤坏死因子家族的新成员,对B淋巴细胞的增殖活化起重要调节作用;BLyS的过表达与RA等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和疾病进程关系密切;以BLyS为靶点的治疗RA的药物(Belimumab、BR3-Fc、TACI-Ig)经临床试验证实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BLyS参与了RA等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是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新靶点,故研制BLyS拮抗药将成为RA等自身免疫病高效且安全的免疫治疗方法。
刘云洁张玲玲魏伟
关键词: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类风湿性关节炎靶向药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