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901A16)
- 作品数:70 被引量:1,968H指数:29
- 相关作者:张强王鹏祥王式功邓振镛韩永翔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兰州大学兰州中心气象台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气候变化对祁连山北坡农林牧业结构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 本文揭示了气候持续变暖是祁连山北坡现代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1986年是气候发生明显转折的年份,1987~2003年的平均气温比1961~1986年升高0.8℃,≧0℃积温和≧10℃积温增加142℃和131℃,呈线性上升趋...
- 邓振镛王鹤龄王润元张宇飞刘德祥徐金芳张谋草
- 关键词:祁连山北坡气候变化
- 文献传递
- 冰雹过程中闪电演变和雷达回波特征的综合分析被引量:28
- 2005年
- 应用闪电定位网的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西北地区的降雹过程,详细讨论了2004年5月15日发生在兰州皋兰的一次降雹雷雨云的闪电演变、雷达回波特征和云特定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此雷雨云的闪电机制和电结构进行了分析推断。在皋兰产生降雹的个例分析表明,云中液态水含量是否出现高值区,是识别降雹开始的重要因子。在雷雨云移动路径上,总闪和云闪为线状分布,地闪集中分布在降雹区,云闪最多,地闪中绝大多数为负闪。综合计算降雹时段云参数分析表明,云中降水率和含水量对产生闪电相对敏感,推断这次雷雨云的电结构可能属于上正下负的偶极子型。
- 李国昌李照荣李宝梓
- 关键词:雷暴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液态含水量
- 青海高原夏季降水异常及其水汽输送特征分析被引量:29
- 2006年
- 通过对青海高原夏季降水异常及其水汽输送特征的分析表明:(1)青海高原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总体呈先增后减的抛物线型变化,80年代中期以前没有明显的变化周期,80年代末以后存在较稳定的3年周期,目前正处于一相对多雨时期。(2)青海高原夏季整层水汽通量在50-150kg·m^-1·s^-1之间,自西界向东界增加,近43年空中水汽收支整体上呈增加趋势。(3)旱年青海高原空中水汽偏少10-40kg·m^-1·s^-1,水汽通量散度场除北部呈辐合加强外,其余地区均为水汽通量辐散加强区。涝年青海高原水汽输送偏强10-20kg·m^-1·s^-1,水汽通量散度场表现为整个区域的辐合加强。(4)旱年青海高原空中水汽收支呈“盈余”状态,但比平均状况少2923.3kg·s^-1,减幅为21.88%;涝年空中净水汽通量也呈“盈余”状态,但比平均状况多7253.6kg·s^-1,增幅达53.99%。
- 黄玉霞王宝鉴王鹏祥
- 关键词:夏季降水水汽输送
- 甘肃省农业种植结构影响因素及调整原则探讨被引量:33
- 2006年
- 从气候因素、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政策等方面对近几十年来甘肃省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变化情况及其过程进行了回顾分析,认为今后该省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要掌握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科学规划分类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的,立足资源特点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等4个方面的原则。
- 邓振镛张强韩永翔蒲金涌赵鸿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南水北调西线引水区与黄河上游降水过程的水汽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南水北调西线引水地区和黄河上游的可降水量、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和该区域的流场.结果表明:在5~9月间,该地区可降水量7月最大,其次为8月、6月、9月,最小为5月;水汽通量主要从南边界获得,北边界存在较稳定的强度不大的净收入,西边界不太稳定,会出现负收入.研究区域上空600hPa水汽通量主要为辐合,风场散度对水汽通量散度的贡献最大;向研究区域输送的水汽在低层既有直接从孟加拉湾输入,又有从盂加拉湾经中南半岛北部绕过来的,而高层则基本从孟加拉湾直接输入.
- 文莉娟吕世华韦志刚李锁锁李振朝高治定慕平雷鸣宋伟华
- 关键词:水汽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降水过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 中国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时空演变被引量:49
- 2007年
- 为揭示黄土高原地区降水资源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演变特征,利用黄土高原地区7省区51站43 a的降水资料,主要采用EOF、CEOF和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降水近43 a的时空演变及其资源信息在空间的流动。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年季降水对全球变化区域响应不同;年降水和秋季降水在1985年附近发生气候突变,降水明显减少;降水年际变化存在2-4 a振荡和11-18 a的年代际振荡,以2-4 a短周期振荡为主;降水响应敏感区在黄土高原腹地,空间演变信息在向东传播。
- 林纾王毅荣
- 关键词:中国黄土高原降水
- 近半个世纪来中国西北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被引量:96
- 2007年
-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新、青、甘、宁、陕及内蒙古西部地区)1960-2003年131个测站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及年平均地面风速等资料,分析了近44年中国西北地区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研究表明:近半个世纪来中国西北地区基本都表现为显著的增温趋势,增温速率普遍为0.2~0.9℃/10a,大部分地区高于0.22℃/10a的全国平均水平,与全球变暖的大背景相一致,并且在1994年还发生了一次增温突变。西风带气候区年降水量表现为小幅增加趋势,而季风带气候区表现为小幅减少趋势。近44年来西北地区水面蒸发量表现为显著的减少趋势,且在1976年左右发生了减少突变。整个西北地区平均地面风速减少、日照时数减少、平均日较差减少、相对湿度增加及平均低云量增加可能是水面蒸发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 王鹏祥杨金虎张强何金海王德民陆登荣
- 关键词:气候
- 西北地区大气水汽的区域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被引量:66
- 2006年
- 对西北地区大气水汽的区域分布及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不同气候系统影响的西北地区可划分为西风带、高原区与东亚季风等3个气候影响区,水汽沿西北、西方与西南3条路径输送到西北地区;东亚季风区是西北大气可降水量和水汽通量的最丰富区,西风带区是次之,高原区最少.平均状况下,高原区的边坡、东亚季风区、天山及祁连山等西北地区降水最大和次大中心维持水汽的辐合状态.西风带区在1978年以前净水汽通量呈“亏损”状态,之后维持“盈余”;高原区净水汽通量一直为“亏损”状态;东亚季风区90年代以前净水汽通呈“盈余”状况,其后基本维持平衡,且数值远大于其它区.西风带区降水和大气水汽在变化过程中均有突变发生,时间分别为1990年和1985年,其它两区没有突变现象发生.
- 王宝鉴黄玉霞陶健红李栋梁王鹏祥
- 关键词:大气可降水量水汽通量水汽收支
- 盐池地区沙尘暴期间风沙运动若干特征研究被引量:22
- 2007年
- 通过沙尘暴期间的实际观测资料,对宁夏盐池地区沙尘暴期间风蚀起沙的几个相关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地10m高度的临界起沙速度为5.0m·s^-1,临界摩擦速度为0.32m·s^-1;采用凌裕泉提出的“最大可能输沙量”计算方法,得出盐池地区沙尘暴期间的输沙量为12.42kg·m^-1;当地沙尘气溶胶粒子传输距离为1.4×10^5~1.4×10^6km。
- 王鹏祥孙兰东岳平牛生杰
- 关键词:沙尘暴风蚀
- 西北东部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利用较高分辨率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2003年8月28日西北东部一次致洪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研究了中-α和中-β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对影响暴雨的物理量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α尺度低涡越山后迅速生成发展,历时约14 h,少动,并激发了多个中-β尺度系统,在这些不同尺度系统相互作用下,形成了这次区域性暴雨.强降水主要出现在低涡系统的发展与成熟阶段.700 hPa以上稳定的大气层结,抑制了水汽和能量的垂直扩散,有利于水汽和能量沿低空向雨区输送.在暴雨区上空,水汽和能量以垂直输送为主,同时伴有大量潜能释放.暴雨区上空有明显的正涡(位涡)柱和发展旺盛的上升气流区,低层辐合中心位于650 hPa,高层辐散中心位于400 hPa,无辐散层位于500 hPa.
- 李社宏胡淑兰王式功
- 关键词:暴雨数值模拟中尺度低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