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03030100)

作品数:9 被引量:152H指数:5
相关作者:田立德安宝晟程国栋文蓉刘琴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4篇同位素
  • 4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3篇稳定同位素
  • 2篇生态承载力
  • 2篇生态盈余
  • 2篇生态足迹
  • 1篇电子对撞机
  • 1篇对撞
  • 1篇对撞机
  • 1篇新物理
  • 1篇信号
  • 1篇亚洲季风
  • 1篇氧稳定同位素
  • 1篇宇宙
  • 1篇宇宙成因
  • 1篇宇宙成因核素
  • 1篇载力
  • 1篇正负电子
  • 1篇正负电子对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3篇西南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4篇田立德
  • 2篇王建力
  • 2篇文蓉
  • 2篇程国栋
  • 2篇安宝晟
  • 2篇刘琴
  • 2篇臧娅琳
  • 1篇刘建北
  • 1篇黄光顺
  • 1篇张肇西
  • 1篇董国成
  • 1篇郑阳恒
  • 1篇邵明
  • 1篇姚檀栋
  • 1篇易朝路
  • 1篇朱世琳
  • 1篇李澄
  • 1篇宗继彪
  • 1篇沈肖雁
  • 1篇翁永标

传媒

  • 4篇科学通报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冰川冻土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念青唐古拉山西段冰碛垄漂砾^(10)Be暴露测年及末次冰期序列被引量:2
2014年
气温和亚洲季风降水变化影响青藏高原冰川的进退,念青唐古拉山西段末次冰期年代的研究能够为认识季风影响过渡带的冰期气候特征提供重要依据.然而,该地区末次冰期时代及其南北坡是否存在差异仍不确定.本文采用10Be暴露测年方法,对青藏高原南部的念青唐古拉山西段北坡的爬玉王山谷谷口两道冰碛垄的年代进行测定,确认内侧冰碛垄为末次冰盛期产物,年代为(18.0±1.7)^(30.6±2.8)ka(n=10).外侧冰碛垄时代为(18.0±1.6)^(39.9±3.7)ka(n=5),可能对应MIS3阶段或更早的冰进.与念青唐古拉山西段南坡10Be暴露年代对比表明,念青唐古拉山西段末次冰期最大规模冰进可能发生在MIS3阶段,与全球降温不同步,具有异时性,但在区域内则具有同时性,可能响应北半球千年尺度气候变化.
董国成易朝路Marc CAFFEE
关键词:末次冰盛期宇宙成因核素亚洲季风
青藏高原中部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捕捉到印度洋台风“费林”信号被引量:14
2014年
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的变化不仅在长时间尺度上与气候因子相关,而且对于极端天气事件也十分敏感.本文通过分析青藏高原中部那曲地区大气水汽?18 O变化,发现2013年10月15~16日在印度洋台风"费林"暴发期间,大气水汽?18 O达极低值42.1‰,平均值低于一般值16.6‰.大气水汽同位素与同期气象观测结果对比分析表明该极低值与水汽来源相关.TRMM卫星日降水量分布及水汽反向追踪模型结果显示,该水汽来源于南部的孟加拉湾.这表明即使在季风结束期,印度洋水汽可以通过极端天气事件影响到青藏高原;这也表明极端天气事件有可能通过稳定同位素信号影响不同介质的稳定同位素记录.
崔江鹏田立德刘琴文蓉
关键词:青藏高原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
青藏高原冰芯高分辨率气候环境记录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16年
青藏高原冰川高分辨率连续记录了过去气候环境变化信息.通过多种代用指标的分析可以重建气候变化历史.稳定同位素是冰芯记录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青藏高原现代降水同位素过程的研究明确了大气降水中稳定同位素与气温的关系,奠定了青藏高原冰芯古气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青藏高原不同地区冰芯稳定同位素记录研究,恢复了末次间冰期以来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演化历史,冰川积累量变化揭示了过去降水量的变化过程;青藏高原冰芯中也保存了一系列的近代人类活动记录.此外,从青藏高原冰芯记录中提取了冰芯微生物种群及数量变化的信息,有助于进一步解释过去气候环境变化,获得了冰芯中古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的新指标.
田立德姚檀栋
关键词:青藏高原冰芯同位素微生物
西藏生态足迹与承载力动态分析被引量:97
2014年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05—2010年西藏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以及生态盈余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西藏2005—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呈现出振荡式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0.34 hm2/人波动上升到2010年的0.83 hm2/人,其中人均林地消费所占比重最大,多年平均值占总消费的39.8%;人均耕地消费基本稳定在0.18—0.2 hm2/人之间,其他类型土地消费所占比重相对较少;人均生态承载力呈现平滑下降趋势,从2005年的14.78 hm2/人下降到了2010年的13.77 hm2/人,其中林地和牧草地及其转换的化石能源地人均生态承载力所占比重达到了95%,可耕地、牧草地、林地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在2005—2010年之间呈现缓慢下降趋势,水域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不大;人均生态盈余较大,但呈现出递减趋势,2005年为14.44 hm2/人,而2010年下降到12.94 hm2/人;生态盈余中比重最大的是林地,但其足迹波动较大,介于1%—30%之间;草地人均生态足迹仅占生态承载力的5%左右,水域人均生态足迹占生态承载力的比例可忽略不计。
安宝晟程国栋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化石能源可持续发展
季风前期青藏高原南北向河水稳定同位素空间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利用2010年与2011年6月在青藏高原南北剖面采集的69个河水样品,分析青藏高原南北向河水中δ18 O与过量氘(d)空间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受不同气团影响,总体上,青藏高原河水中δ18 O自南向北逐渐升高,纬度每升高1°,河水中δ18 O升高约1.25‰.不同区域河水中δ18 O对海拔高度变化的响应不同,青藏高原南部喜马拉雅山南麓河水高程效应显著,唐古拉山以北河水中δ18 O高程效应不显著,同时青藏高原河水中过量氘有显著空间变化特征.由于青藏高原南北不同的降水季节变化、喜马拉雅山雨影效应及南北不同的水汽来源及水汽循环方式,使河水中过量氘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及唐古拉山以北表现为2个高值区,喜马拉雅山北坡至唐古拉山以南河水过量氘表现为低值区.
刘琴王建力田立德臧娅琳
关键词:青藏高原O过量氘河水
2~7 GeV高亮度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物理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经过几十年的实验检验,标准模型被认为是描述自然界微观世界最成功的理论模型.特别是随着2012年Higgs粒子的发现,标志着人类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尽管如此,仍存在一系列标准模型不能解决的基本问题,如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本质、宇宙正反物质的不对称、夸克和轻子的分代和引力作用的描述等.另外,作为标准模型的两个组成部分之一,量子色动力学在高能量区得到了实验的精确检验,但是在低能区仍存在许多重大的科学问题,亟待实验和理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亟待进行超出现有水平的实验来更深入地探索微观物质结构,揭示微观世界的更多奥秘.本文阐述在t-粲能区有待解决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以及在中国建设新一代的2~7 GeV能区高亮度(0.5×10^(35)~1.0×10^(35) cm^(-2) s^(-1))正负电子加速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黄光顺李澄李海波刘建北罗箐马建平彭海平邵明沈肖雁苑长征张肇西赵光达赵政国郑阳恒朱世琳朱守华
关键词:正负电子对撞机高亮度
量子非局域、量子纠缠及其可能揭示的新物理被引量:1
2016年
爱因斯坦等人提出的EPR佯谬和Bell隐变量理论揭示了量子力学两个相互关联的重要特性:非局域性和量子纠缠.它们使得微观量子系统之间可以建立非局域的超越经典的关联.非局域性和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最本质的特征.这些性质的发现不仅为解决量子力学的基本问题提供了可能,同时也揭示了量子力学不同于其他力学的根本所在,为研究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相对论之间的关系与融合提供了新的洞察.量子非局域性和量子纠缠还提供了研究多体物理(新的拓扑相)的新工具.
陈哲韩永建
关键词:量子非局域性量子纠缠量子测量
青藏铁路开通后对西藏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青藏铁路的开通,在加快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同时,对西藏的生态环境变化也会产生重要影响.运用生态足迹法,从铁路客运和货运两个方面,计算2006-2011年青藏铁路开通带给西藏的生态足迹的变化及趋势,探讨了青藏铁路开通对西藏生态足迹变化的影响.铁路客运产生的生态足迹主要体现在旅游生态足迹方面,主要包括铁路入藏游客的住宿、餐饮和购物产生的生态足迹;货运方面主要包括货物运入和运出两个方面.结果表明:铁路客运产生的旅游生态足迹中,住宿比重最高,购物次之,餐饮最少.总体铁路输入的旅游生态足迹仅占不考虑铁路开通时西藏总生态足迹的1%左右;而铁路货物运入的生态承载力逐年上升,且占不考虑铁路开通时西藏总生态足迹的比重较大,最大达到51%,对西藏生态足迹产生重要影响;铁路开通输入的生态足迹远远小于铁路为西藏增加的生态承载力.
安宝晟程国栋
关键词:青藏铁路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
羊卓雍错湖水稳定同位素空间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通过分析西藏南部羊卓雍错湖水表面及垂直剖面氢氧同位素的空间变化以及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关系,讨论了羊卓雍错湖水蒸发过程中稳定同位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湖水的内循环过程.根据取得的587个水样的同位素分析结果,发现羊卓雍错湖水中稳定同位素存在有规律的空间变化,虽然变化的幅度不大,但反应了湖水的内循环过程.羊卓雍错湖水中的δ18 O及过量氘表现出一致的空间变化,有河流注入的周边区域δ18 O低,而中部偏东侧湖水中的δ18 O最高而过量氘最低.这种空间差异表明湖水在循环过程中存在从河流入湖口到湖泊中部的缓慢流动,并最终完全在湖中心蒸发掉.湖水西北部的同位素较低值与来自冰川融水的卡鲁雄曲河水的注入有关,而西南部的低值表明普莫雍错的湖水流入了羊卓雍错.湖水垂直剖面δ18 O的变化很小,接近仪器测量精度,说明湖水的垂直混合较充分.
臧娅琳王建力田立德翁永标文蓉宗继彪
关键词:湖水氢氧稳定同位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