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

作品数:2,515 被引量:18,768H指数:43
相关作者:江志伟李建勇黎介寿徐卫邱海波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医科大学苏州大学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96篇期刊文章
  • 68篇会议论文
  • 20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57篇医药卫生
  • 28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48篇自动化与计算...
  • 141篇农业科学
  • 101篇建筑科学
  • 87篇生物学
  • 64篇天文地球
  • 61篇理学
  • 59篇化学工程
  • 46篇轻工技术与工...
  • 31篇文化科学
  • 28篇交通运输工程
  • 20篇机械工程
  • 18篇经济管理
  • 18篇电子电信
  • 15篇一般工业技术
  • 14篇动力工程及工...
  • 10篇矿业工程
  • 10篇水利工程
  • 8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330篇细胞
  • 146篇基因
  • 121篇肿瘤
  • 111篇蛋白
  • 79篇污染
  • 70篇免疫
  • 69篇病毒
  • 68篇外科
  • 65篇手术
  • 60篇血管
  • 59篇胃癌
  • 52篇综合征
  • 50篇淋巴
  • 45篇抗体
  • 44篇多态
  • 44篇土壤
  • 43篇康复
  • 41篇代谢
  • 41篇动脉
  • 40篇胰腺

机构

  • 220篇南京医科大学
  • 215篇东南大学
  • 212篇苏州大学
  • 196篇江苏大学
  • 131篇南京大学
  • 13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1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09篇南京大学医学...
  • 101篇南京工业大学
  • 95篇南通大学
  • 90篇扬州大学
  • 76篇南京中医药大...
  • 75篇江苏大学附属...
  • 60篇南京农业大学
  • 53篇江苏省疾病预...
  • 51篇河海大学
  • 51篇江苏省肿瘤医...
  • 49篇南京理工大学
  • 44篇中国科学院
  • 43篇徐州医学院

作者

  • 52篇江志伟
  • 48篇李建勇
  • 44篇黎介寿
  • 31篇徐卫
  • 30篇邱海波
  • 27篇吴建中
  • 27篇程纯
  • 27篇刘一松
  • 26篇钱思轩
  • 25篇沈爱国
  • 25篇丁建华
  • 24篇丁保国
  • 24篇周学富
  • 24篇王刚
  • 24篇李苏平
  • 23篇沈树宝
  • 23篇高长明
  • 22篇陈英文
  • 22篇丁涟沭
  • 21篇陈一心

传媒

  • 58篇江苏医药
  • 56篇南京医科大学...
  • 42篇江苏大学学报...
  • 39篇医学研究生学...
  • 28篇中国公共卫生
  • 25篇东南大学学报...
  • 2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9篇安徽农业科学
  • 19篇临床检验杂志
  • 19篇中华实验外科...
  • 19篇中华血液学杂...
  • 19篇计算机工程与...
  • 19篇农业环境科学...
  • 17篇中国实验血液...
  • 15篇中国中药杂志
  • 13篇环境科学与技...
  • 12篇工业卫生与职...
  • 12篇苏州大学学报...
  • 11篇江苏大学学报...

年份

  • 15篇2023
  • 43篇2022
  • 57篇2021
  • 56篇2020
  • 78篇2019
  • 53篇2018
  • 55篇2017
  • 34篇2016
  • 63篇2015
  • 79篇2014
  • 102篇2013
  • 92篇2012
  • 136篇2011
  • 159篇2010
  • 257篇2009
  • 314篇2008
  • 259篇2007
  • 177篇2006
  • 155篇2005
  • 127篇2004
2,5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微动技术探测盆地浅部地层速度结构被引量:7
2014年
本文介绍了利用微动技术探测地表浅层速度结构的方法,并在江苏常州地区一个凹陷盆地内进行了一次野外台阵观测试验,采集场地数据的质量良好。利用空间自相关法得到了不同半径下的自相关函数曲线,该场地的自相关函数显示,对于半径较大的台阵,其自相关系数较好;根据自相关函数提取了场地的频散曲线。通过设定初始模型,利用邻域反演算法得到了该场地的基本速度结构和各层深度分布范围;最后通过与场地附近的人工地震剖面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试验结果所揭示的土层结构与浅层人工地震勘探解释结果接近。
李细兵范小平
关键词:频散曲线
参附注射液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8
2006年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把实验分成两部分(1)观察缺氧缺血后3、7、14和28d各组新生大鼠的体重变化以及各组28d内生存率。(2)流式细胞术测量缺氧缺血前2h,缺氧缺血后2h、12h、24h、3d、7d、14d和28d各时间点新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率,每组实验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参附预处理组,参附治疗组。结果缺氧缺血后3、7、14和28d,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体重的增长均明显小于假手术组(7d8.8g±2.1gvs14.0g±2.9g,均P<0.01),且明显小于参附预处理组(7d11.7g±3.3g,P<0.01或P<0.05),缺氧缺血后7、14、28d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体重的增长均明显小于参附治疗组(7d10.9g±2.7g,P<0.01或P<0.05)。各组的体重明显小于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存活率为60%(12/20),参附预处理组存活率为90%(18/20),参附治疗组存活率为85%(17/20),生理盐水对照组存活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其余各组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缺氧缺血后2h生理盐水对照组、参附治疗组、参附预处理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开始升高,于缺氧缺血后24h凋亡率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缺氧缺血后14d降到正常。参附治疗组和参附预处理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明显好于生理盐水对照组(24h16.0%±4.2%vs11.9%±2.3%vs18.1%,P<0.05或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减少了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发生,改善了新生大鼠HIBD后的生长发育,提高了其生存率。
王军杨丽娟周长美朱红梅张绍美
关键词:参附汤脱噬作用
垂直防渗技术在苏州市七子山垃圾填埋场扩建工程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09年
介绍了苏州市七子山老垃圾填埋场和新扩建填埋场的概况,由于原有的老垃圾填埋场垂直防渗性能达不到最新的防渗标准,在新扩建垃圾填埋场的过程中在老垃圾填埋场下游重新建立了垂直防渗系统,该系统采用高压帷幕灌浆结合塑性混凝土墙的施工工艺,其防渗性能达到CJJ113—2007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技术规范的要求。
任红娟单华伦张建平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垂直防渗
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总结2010年5—11月完成的5例达芬奇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方法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5例患者行右半结肠切除,其中1例同时行胆囊切除。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40~200min,术中失血量30—80ml。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应用于右半结肠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鲍扬江志伟谢立飞刘凤涛黎介寿
关键词:结肠肿瘤外科手术微创性结肠切除术
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特征及训练效应被引量:18
2003年
目的:通过女子短跑运动员1年训练中有氧-无氧能力的跟踪观察,为训练监控中的综合分析评定提供参考。方法:21名优秀女子短跑(100~400m)运动员和10名中跑(800~1500m)运动员参加预期性研究;分别在Max-1气体代谢分析仪上完成最大有氧能力试验;在Monark834E功率车上完成改进的Wingate无氧试验。根据年训练周期,共进行3次该组合试验并分析其间的关系。结果:在基本能力评定中,短跑组VO2max显著低于中跑组(平均为2.41和2.74L/min,P<0.05);最大无氧功(PeakPower,P-peak)和平均无氧功(AveragePower,P-ave)显著高于中跑组(分别为744.2和584.2W,P<0.01;517.7和427.8W,P<0.01)。在跟踪测试中,短跑组显示前半周期最大输出功率(MaximalOutputPower,Wmax)、最大通气量(MaximalVoluntaryVentilation,VEmax)和P-ave显著提高,后半周期VO2max,VEmax和最小无氧功(LowPower,P-low)明显下降,而起始无氧功(StartofLoading,P-sta)和P-peak显著提高。中跑组仅在后半周期VO2max显著提高;VO2max,Wmax和VEmax分别与P-low,P-ave呈正相关(r=0.47~0.70,P<0.05)。结论:速度耐力是短跑的关键素质,不仅与无氧代谢能力有直接关系,也离不开有氧供能基础.短跑成绩的提高,需重视最大速度和专项耐力的协调发展。对有氧-无氧能力的组合监测,有?
姜文凯秦学林汤强
关键词:优秀女子运动员有氧能力无氧能力短跑
鸦胆子苦醇阻滞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的作用机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截止目前,鸦胆子苦醇在小鼠早期胚胎发育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文中旨在探究鸦胆子苦醇对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通路。方法取100只健康清洁级昆明小鼠(雌鼠80只,雄鼠20只)分为6组:阴性对照组(不添加DMSO)、空白对照组(新鲜CM中培养添加等量DMSO)以及20 nmol/L鸦胆子苦醇组、50 nmol/L鸦胆子苦醇组、100 nmol/L鸦胆子苦醇组、200 nmol/L鸦胆子苦醇组(用CM分别稀释鸦胆子苦醇浓度为20、50、100、200 nmol/L)。每组每次平均使用20枚胚胎,重复4次。受精卵培养24、48、72、96 h分别为2-细胞期、4-细胞期、桑葚胚期和囊胚期。观察各组各期发育率并筛选出最适浓度,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的定位,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分别比较G2/M期Cyclin B,CDK1 mRNA水平以及Nrf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在4-细胞期,20、50、100 nmol/L鸦胆子苦醇组胚胎发育率[(75.0±2.8)%、(30.4±7.5)%、(4.2±5.9)%]较阴性对照组[(93.0±2.8)%]、空白对照组[(90.9±1.2)%]显著降低(P<0.05)。在桑葚胚期,与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桑葚胚形成率[(83.5±2.1)%、(84.2±1.2)%]比较,50nmol/L鸦胆子苦醇组[(19.3±13.1)%]显著降低[(79.00±0.06)%vs 100%,P<0.05]。50 nmol/L鸦胆子苦醇组Nrf2蛋白的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50 nmol/L鸦胆子苦醇组G2/M期Cyclin B[(59.5±9.2)%]、CDK1 mRNA[(56.0±1.4)%]的表达较空白对照组(100%)显著降低(P<0.05)。结论鸦胆子苦醇可能通过下调Nrf2,调节Cyclin B-CDK1复合物的表达影响细胞周期由G2向M期转变,进而抑制胚胎发育。
林莹孟金花姚兵
关键词: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早期胚胎
地铁车站火灾时不同站台层结构的烟气扩散与控制被引量:2
2008年
根据地铁车站物理模型,对站台层列车中部车厢着火引发火灾时的烟气扩散进行三维模拟,分析安装屏蔽门对岛式和侧式2种典型结构站台层烟气扩散及控制的影响。用能量方程、动量方程、连续性方程、组分方程和完全浮力修正的k-ε方程描述烟气湍流流动,用SIMPLEC算法求解。结果表明:对于2种典型结构层,在发生火灾360 s时,未安装屏蔽门的,烟气均已扩散蔓延至整个站台层的上部空间并沉降至1.8 m的安全高度,人员疏散均较为困难,安装屏蔽门的,所有疏散楼梯口均能保持正常状态,屏蔽门对烟气的扩散起到很好的阻拦作用,且排烟口和隧道排出了更多的烟气;安装屏蔽门后,岛式、侧式站台层的排烟效率分别提高15.8%和10.1%;侧式站台层的抽吸烟气作用更加明显,比岛式站台排出了更多的烟气。由此可知,在2种典型结构的站台层中安装屏蔽门,可以加强对站台层火灾时烟气的控制,为人员及时有效地疏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周汝何嘉鹏蒋军成唐晓亮
关键词:地铁车站站台层火灾烟气扩散
不同类型功能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和感觉功能的研究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通过对不同类型功能性便秘(F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和感觉功能的研究,比较不同类型FC患者病理生理机制上的异同。方法:根据结肠转运时间(CTT)和传输指数(TI)对FC患者进行分型,分为传输时间正常型(NTC)、慢传输型(STC)、出口梗阻型(OOC)和混合型(MC);用肛门直肠测压的方法测定不同类型FC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及感觉功能,同时选择健康人作对照组。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FC患者肛管静息压降低,排便感觉阈值和最大耐受容量均增高(P<0.01);各型FC患者肛管静息压均降低(P<0.01);NTC组和OOC组排便感觉阈值和最大耐受容量增高(P<0.01);STC组引起直肠肛门抑制反射的最低容量(MRV)降低,初始感觉阈值降低、排便感觉阈值增高(P<0.05);各组间肛管静息压、缩榨压、排便感觉阈值比较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肛门直肠动力和感觉功能异常,是FC患者发病的一个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NTC患者和OOC患者在动力和感觉功能上表现出一定的共性,推断其病理生理机制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STC患者的发病是多因素造成的动力紊乱。
周丽荣林征林琳王美峰朱芬芬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肛门直肠测压动力功能
HSV-1 gD1,HSV-2 gC2、gD2蛋白真核表达纯化、免疫原性检测及联合免疫效果检测
目的: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是人类病毒感染性疾病中常见的病原体,易导致潜伏性和复发性感染。HSV分为HSVⅠ型和HSVⅡ型,编码至少有12个糖蛋白,其中gD蛋白足宿主产生体液免疫...
周洁许桂丽蔡冉张素芬袁敬宇尚彦红徐悦玥马颖周婷婷潘英李素芹李越希
磷酸铵镁化学结晶技术研究现状被引量:12
2014年
磷酸铵镁结晶技术因具有资源化回收废水中的氮和磷的特点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介绍了磷酸铵镁的结晶机制以及沉氨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阐述了磷酸铵镁晶体成核诱导过程,分析了磷酸铵镁结晶过程中pH值、温度、药剂投加比例以及干扰离子对磷酸铵镁的影响,指出了pH值和药剂投加比例是磷酸铵镁结晶过程中最重要的2个影响因素。
余荣台丁丽丽任洪强王艳茹
关键词:磷酸铵镁影响因素脱氮除磷
共25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