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2000048704)

作品数:155 被引量:6,250H指数:50
相关作者:赵哈林张铜会杨持王彦荣苏永中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内蒙古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5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7篇农业科学
  • 54篇生物学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9篇土壤
  • 31篇沙地
  • 27篇植物
  • 27篇科尔沁沙地
  • 25篇沙漠化
  • 23篇植被
  • 22篇草地
  • 20篇草原
  • 13篇沙漠化过程
  • 12篇群落
  • 12篇荒漠
  • 11篇沙质草地
  • 10篇干旱
  • 9篇性状
  • 9篇固沙
  • 8篇沙丘
  • 8篇水分
  • 8篇放牧
  • 7篇生理生态
  • 7篇土壤种子库

机构

  • 105篇中国科学院
  • 30篇兰州大学
  • 30篇内蒙古大学
  • 7篇兰州理工大学
  • 4篇山东农业大学
  • 4篇阿拉善盟草原...
  • 3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内蒙古师范大...
  • 3篇武威市畜牧兽...
  • 2篇鲁东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天津理工学院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内蒙古农牧业...
  • 1篇甘肃省草原生...

作者

  • 49篇赵哈林
  • 31篇张铜会
  • 29篇杨持
  • 19篇王彦荣
  • 17篇苏永中
  • 15篇赵学勇
  • 15篇张继义
  • 15篇李新荣
  • 15篇张景光
  • 14篇李玉霖
  • 12篇王新平
  • 11篇周海燕
  • 10篇杨甲定
  • 9篇崔建垣
  • 9篇李锋瑞
  • 9篇曾彦军
  • 8篇赵丽娅
  • 8篇赵爱芬
  • 7篇周瑞莲
  • 7篇朱志梅

传媒

  • 31篇中国沙漠
  • 24篇生态学报
  • 15篇应用生态学报
  • 12篇内蒙古大学学...
  • 10篇水土保持学报
  • 9篇草业学报
  • 6篇西北植物学报
  • 5篇植物生态学报
  • 5篇草业科学
  • 5篇生态学杂志
  • 4篇干旱区研究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中国草地
  • 2篇土壤学报
  • 2篇植物生理学通...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林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19篇2005
  • 31篇2004
  • 34篇2003
  • 51篇2002
  • 6篇2001
1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芒隐子草和条叶车前种子破除休眠研究被引量:31
2004年
对无芒隐子草和条叶车前种子休眠特性和破除休眠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5/20℃变温可有效破除无芒隐子草种子的休眠,20℃恒温条件下,0.02%,0.05%和0.10%GA3都可有效破除条叶车前种子的休眠,二者休眠均属于胚休眠类型;而25/10,25/15,30/20,40/20和50/20℃变温都不能破除无芒隐子草种子休眠;20/10,25/10,25/15和30/20℃变温,0.2%KNO3和60%,70%,80%,90%H2SO4浸泡处理均不能破除条叶车前种子休眠。0.02%GA3处理不同时段的条叶车前种子а 淀粉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其中以培养24h相差最大,为对照的11.3倍。GA3诱导条叶车前种子大量萌发前48h出现а 淀粉酶活性高峰,而对照出现在大量萌发前108h。无芒隐子草和条叶车前标准发芽初次统计时间分别在第3和第3天,末次统计时间应分别在第10和第8天。
鱼小军王彦荣张建全孙建华董强
关键词:种子休眠无芒隐子草变温GA3
超旱生植物红砂与珍珠光合生理生态日变化特征初探被引量:51
2006年
超旱生植物红砂与珍珠长期生活在严酷的生境中,形成了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生态适应性。在自然条件下研究了两种超旱生植物的光合生理生态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红砂和珍珠光合作用受环境变化影响明显,具有一定的可塑性:①在土壤含水量(SWC)、光、温、湿等条件较好的8月22日,两植物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日变化呈不明显双峰型。Pn红砂高于珍珠,日平均分别为(7.74±0.79)μmol.m-2.s-1和(5.64±0.75)μmol.m-2.s-1;Tr也是红砂高于珍珠,日平均分别为(24.38±3.07)mmol.m-2.s-1和(15.41±2.01)mmol.m-2.s-1;水分利用效率(WUE)则相反,日平均珍珠大于红砂,分别为0.35μmol.mmol-1和0.31μmol.mmol-1。②在SWC、光、温、湿等条件较差的9月28日两植物Pn、Tr日变化呈单峰型,且值明显小于8月22日,而WUE则高于8月22日。通过对两种超旱生植物小枝水势、叶片气孔导度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生理特性变化的分析,得出两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气孔和非气孔等多种环境及自身因子的影响。
贾荣亮周海燕谭会娟樊恒文张志山
关键词:红砂光合日变化生理生态特征
陆地生态系统碳源与碳汇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63
2005年
全球碳循环研究中发现 ,目前已知碳源与碳汇不能达到平衡 ,存在一个很大的碳失汇。大气、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是人工源CO2 的 3个可能的容纳汇 ,其中陆地生态系统最复杂、最具不确定性 ,因此陆地生态系统碳源与碳汇研究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大气成分监测、CO2 通量测定、森林资源清查以及模型模拟等方面的研究都表明 ,CO2 施肥效应、氮沉降增加、污染、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土地利用变化 ,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主要生态机制 ,但不确定在过去的 10~ 10 0年以及未来哪一种机制起最主要的作用。
李玉强赵哈林陈银萍
关键词:陆地生态系统碳源
退化沙质草地恢复过程土壤颗粒组成变化对土壤-植被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30
2009年
通过对不同恢复程度的6个退化沙质草地群落样地的土壤取样,分析了土壤颗粒组成,进行了饱和持水量和土壤粘结力与结持性能的室内试验与测定。结果表明:在退化最为严重和沙漠化程度最高的群落1,土壤颗粒组成以0.25~0.10mm的细砂和0.50~0.25mm的中砂等粗粒成分为主,其质量分数分别为77.62%和19.02%;而0.10~0.05mm的极细砂和〈0.05mm的粘粉粒等细粒成分的质量分数极低,分别为1.65%和1.67%。土壤颗粒组成的这种特征是沙漠化过程土壤各级颗粒受到强烈分选、土壤组成粗粒化的反映。退化沙质草地恢复过程土壤颗粒组成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粘粉粒和极细砂质量分数显著上升,在恢复程度最高的群落6分别达到了16.27%和27.38%;细砂质量分数则显著降低,在恢复程度最高的群落6下降到33.85%。极细砂和粘粉粒能够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其质量分数每提高1%,相当于使土壤饱和持水质量分数分别提高0.18%和0.32%;增强土壤的粘结力和抗风蚀能力,是土壤基质的稳定剂,其质量分数每提高1%,相当于使土壤粘结力分别提高0.0783kg·cm^-2和0.1363kg·cm^-2。退化沙质草地恢复过程土壤颗粒组成变化是土壤—植被系统互馈作用、良性发展的指示器,其生态意义在于:引起水分入渗和分配变化,使表层土壤截存的降水量增加,有利于浅根系草本植被发育,而深层土壤水分补给减少,沙地旱化;使土壤基质的黏结力和结持性能增强,稳定性增强,抗风蚀能力提高,进一步推动土壤—植被系统的良性发展,加速恢复进程。
张继义赵哈林
关键词:土壤植被稳定性生态意义
无芒隐子草和条叶车前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被引量:26
2004年
研究了无芒隐子草和条叶车前种子千粒质量大小和环境温度对其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芒隐子草和条叶车前种子的千粒质量分别为0.238g和1.770g。无芒隐子草种子萌发对环境温度适应性较强,能在10~50/20℃温度区间萌发,较高温度促进萌发;条叶车前种子萌发对环境温度适应性较弱,在10~30℃温度区间,较低温度促进其萌发。无芒隐子草和条叶车前种子的最佳萌发温度分别为35/20℃变温和20℃恒温,在此条件下的发芽率分别达94%和61%。
鱼小军王彦荣孙建华王芳刘志义
关键词:种子萌发种子重量环境温度无芒隐子草
黄柳与垂柳的耐热性和耐旱性比较研究被引量:21
2005年
作为一种优良的固沙植物,黄柳(Salix gordejevii)主要分布于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在流动沙 丘边缘和半流动沙丘生长最多,属于灌木型先锋植物。实验对黄柳的耐热性和耐旱性与垂柳(Salix babylonica)进行 了比较研究。两种植物的离体叶片在6个温度(即25、30、35、40、45、50℃)下处理1 h;在6个水势梯度(即0、 -0.25、-0.5、-0.75、-1.0、-1.25 MPa)下处理24 h后,测定了其含水量、膜透性、光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 (由Fv/Fm计算)等参数。黄柳叶片在温度处理和干旱处理中均能保持比垂柳较高的含水量;45℃以下的温度对两 种植物叶片的膜透性没有明显影响,但高于45℃的温度(本实验中为50℃)使黄柳和垂柳叶片膜透性剧增,且黄柳 增大更多;干旱处理造成两种植物叶片膜透性增大,且垂柳的总是大于黄柳的;低于35℃的温度对Fv/Fm没有影 响,高于40℃的温度使两种植物叶片的Fv/Fm明显降低,且黄柳的极显著地小于垂柳的;干旱处理总使两种植物 叶片的Fv/Fm降低,当渗透势小于-0.75 MPa时,黄柳的Fv/Fm显著地大于垂柳的。这些结果说明黄柳的耐旱性 比垂柳强,其耐热性比垂柳差。就光合器官而言,黄柳、垂柳耐热性和耐旱性的差别主要是由于通过光系统Ⅱ的电 子传递对高温和干旱的敏感性不同造成的。
杨甲定赵哈林张铜会
关键词:黄柳垂柳耐热性耐旱性膜透性固沙植物
白兰瓜中ACC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9
2005年
乙烯是一种植物激素,介导植物对许多发育信号和环境刺激作出响应[1],特别是在果实成熟过程中有明显作用[2~4].跃变型果实内呼吸强度上升与乙烯合成的增加相同步,标志着果实成熟的开始.对于非跃变型果实,乙烯也能加速呼吸,引起叶绿素降解、组织软化和多糖水解等变化,促进果实成熟[3].
杨甲定钟海文
关键词:ACC氧化酶白兰瓜乙烯合成着果
红砂种群繁殖特性的研究被引量:62
2002年
以 2个不同生境条件及发育阶段的红砂种群为对象 ,开展了红砂种群繁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红砂除以种子和根基劈裂方式繁殖外 ,特定条件下还存在不定根繁殖方式。3种繁殖方式在种群繁殖中所占比例因种群所处生境及发育阶段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位于干旱、沙化生境的成熟阶段红砂种群以无性繁殖为主 ,占种群繁殖比例的 72 .4 % ,样地内未见当年实生苗和幼龄有性繁殖个体。位于相对湿润、以侵入种出现在山地草原的幼龄阶段种群以有性繁殖为主 ,占种群繁殖比例的 5 3.5 % ,其中当年实生苗占 3.9%。两个红砂种群中 ,红砂灌丛的劈裂繁殖体数与冠径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n=30 ,P<0 .0 1)。不定根繁殖与灌丛大小不相关 (n=30 ,P>0 .0 5 ) ,其发生主要依赖于枝条被流沙掩埋后 ,再遇降水使沙土含有足够萌根的水分。封育条件下 ,红砂种群当年仅有 4 8%的灌丛开花结实 ,平均种子产量为 0 .89g/丛 ,变化在 0 .0 4~ 3.6 3g/丛之间。此外 。
曾彦军王彦荣张宝林庄光辉
关键词:繁殖特性不定根种子产量
环境胁迫对布顿大麦种子萌发及种苗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75
2002年
对布顿大麦种子在控制温度、水分 (PEG6 0 0 0 )和盐分 (Na Cl和 Na2 SO4 )等环境胁迫因子下萌发能力的研究表明 :布顿大麦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是 10℃ ,最高温度是 2 5℃ ,最适温度是 15℃恒温和 15 / 2 5℃、2 0 / 30℃变温。布顿大麦种子有一定的耐盐性 ,其耐盐性的高低顺序为 :Na Cl>Na2 SO4 ;种子萌发期耐盐临界阈值为 - 1.0 1MPa(Na Cl)和 - 0 .83MPa(Na2 SO4 ) ;高渗透势 Na Cl盐胁迫 (≥ - 0 .3MPa)下 ,胚芽和胚根长度均递增为正效应 ;高渗透势 Na2 SO4 盐胁迫 (≥ - 0 .3MPa)下 ,胚芽长度递增为正效应 ,Na2 SO4 盐胁迫对胚根的影响呈单一负效应。布顿大麦种子有较强的抗旱性 ,其萌发期抗旱临界阈值为 - 1.0 4 MPa;干旱对胚芽和胚根的生长均产生抑制作用。
余玲王彦荣孙建华
关键词:环境胁迫布顿大麦萌发
沙质草原沙漠化过程不同阶段稳定性与恢复性研究被引量:14
2003年
应用 1 984、2 0 0 1、2 0 0 2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的野外调查样方资料 ,采用群落盖度变化 ;植物种在样方中出现频度的变异性、生物量的变异性和 β多样性指数作为指标 ,综合的分析沙漠化过程不同阶段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 1 )沙漠化过程不同阶段盖度的下降比例并不是均匀的 ( 35 %→ 2 5 %→ 1 5 %→ 5 %→ 0 % ) ,这种不均匀性可以反映出演变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保守性和易变性 ,下降比例越小 ,说明这一阶段越保守 ,从而也越稳定 ;( 2 )不同阶段 1 m2样方内所包含的物种数量 ,以及物种数量的变异系数 ( 0 .31→0 .34→ 0 .64→ 0 .67)反映了演变的不均匀性 ;( 3)不同阶段 1 m2 样方内生物量的变异系数 ( 0 .5 0→ 0 .49→0 .66→ 0 .64)反映出演变的不均匀性 ;( 4 )通常 β多样性指数被表示为群落间相似性指数 ( 0 .81→ 0 .60→0 .32→ 0 .0 0 ) ,沙漠化过程中相邻两个阶段的相似性越高 ,说明稳定性也越高。以上几个指标反映的趋势是一致的。恢复性与稳定性正好相反 ,越稳定的阶段越不容易恢复 ,反之 ,越容易恢复。
杨持朱志梅刘颖茹
关键词:沙质草原沙漠化过程稳定性恢复性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