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090147)

作品数:25 被引量:115H指数:7
相关作者:黄小华董国礼敬宗林郭静张小明更多>>
相关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南充市中心医院南充市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成像
  • 13篇胰腺
  • 8篇灌注
  • 8篇灌注成像
  • 7篇磁共振
  • 4篇胆管
  • 4篇胰胆管
  • 4篇胰管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胰腺炎
  • 3篇正常胰腺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肿瘤
  • 3篇腺炎
  • 3篇加权成像
  • 3篇DWI
  • 3篇MRCP
  • 3篇MSCT
  • 2篇胆管成像

机构

  • 20篇川北医学院附...
  • 4篇南充市中心医...
  • 2篇南阳市中心医...
  • 2篇南部县人民医...
  • 2篇南充市中医医...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绵阳市第三人...
  • 1篇崇州市人民医...
  • 1篇安徽省淮南市...

作者

  • 16篇黄小华
  • 13篇董国礼
  • 7篇敬宗林
  • 6篇刘念
  • 6篇郭静
  • 6篇张小明
  • 6篇张喜荣
  • 4篇刘倩倩
  • 3篇潘珂
  • 2篇郭永榜
  • 2篇雷力行
  • 2篇胡凯
  • 1篇于红梅
  • 1篇叶敏
  • 1篇马雪华
  • 1篇汤梦月
  • 1篇高才良
  • 1篇殷洁
  • 1篇向旭
  • 1篇李建灵

传媒

  • 12篇川北医学院学...
  • 3篇中国医学计算...
  • 3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SCT曲面重建成像在面神经管上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探讨曲面重建成像对面神经管走行全貌及各段管径大小的显示能力。方法:随机对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行内耳检查并无颞骨病变的45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颞骨岩部高分辨率容积扫描,随后将采集数据进行超薄层原始放大后传到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完成双侧面神经管的曲面重建,并分别测量管腔宽径大小及各段长度值。结果:45例患者(90耳)中40例(88.9%)能完整显示双侧面神经管走行,并能准确测量各段管径大小及长度,3例(6.7%)仅显示一侧的面神经管,2例(4.4%)双侧均无法显示。面神经管左、右侧迷路段、鼓室段、乳突段及总长分别为(3.66±0.31)mm、(11.55±1.15)mm、(13.51±1.08)mm、(26.32±2.61)mm和(3.53±0.23)mm、(11.24±1.21)mm、(13.12±1.24)mm、(26.73±2.31)mm。面神经管左、右侧迷路段、鼓室段、乳突段及总管径分别为:(0.82±0.11)mm、(1.15±0.12)mm、(1.18±0.14)mm、(3.09±0.11)mm和(0.79±0.13)mm、(1.19±0.21)mm、(1.21±0.15)mm、(3.15±0.22)mm。结论: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对显示面神经管的影像解剖具有重要的价值,为面神经病变的诊断提供了理论基础。
胡凯黄小华肖如辉陈俊
关键词:面神经曲面重建断层摄影
基于乙肝肝硬化状态下胰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
2021年
目的探讨基于乙肝肝硬化状态下胰腺血流灌注变化特点,以及胰腺与腹主动脉的强化峰值(Peak Value,PV)和达峰时间(Peak Time,PT),以期为肝硬化患者胰腺多期增强扫描最佳强化时相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乙肝肝硬化患者30例及对照组57例行胰腺CT灌注成像检查,测量并统计分析两组胰腺血流量值(Pancreatic Blood Flow,PBF)、胰腺血容量值(Pancreatic Blood Volume,P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以及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及胰腺和腹主动脉的PV、PT值,并计算峰值差和峰值时间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胰腺PBF[(94.47±18.31)mL/(100 g·min)]、PBV[(21.67±7.70)mL/100 g]以及PV值[(116.93±26.28)Hu]减低,MTT[(15.11±5.46)s]、胰腺与腹主动脉的PT差值[(7.60±2.37)s]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腹主动脉PV值有下降趋势,PT值相对缩短,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肝硬化状态下,胰腺微循环受损,血流灌注量及强化峰值减低,胰腺的最佳强化时间较腹主动脉晚约7~8 s,且较正常人群相对滞后。
郭静黄小华刘斌董国礼叶敏
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成像肝硬化胰腺灌注成像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93例患者,按纳入标准分为正常对照组(48例)、胰腺癌组(31例)和急性胰腺炎组(14例),分别行胰腺MSCT灌注成像,随后将灌注原始数据传输至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设腹主动脉为输入动脉,门静脉或脾静脉为输出静脉,自动生成时间密度曲线(TDC)及灌注伪彩图。多点选取胰腺组织感兴趣区(ROI),需避开肉眼可见血管及胰腺边缘,ROI大小约20-301/mm^2,分别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读出各ROI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分别计算三组BF、BV、PS、MTT和PS/BF。结果正常对照组BF、BV、PS、MTT、PS/BF分别为(120.196±27.686)ml·(100g)^-1·min^-1、(25.324±5.012)ml/100g、(18.314±22.227)ml·(100g)^-1·min^-1、(13.655±2.780)s、0.150±0.770;胰腺癌组为(52.674±19.823)ml·(100g)^-1·min^-1、(10.369±5.439)ml/100g、(42.612±17.040)ml·(100g)^-1·min^-1、(13.559±5.514)s、0.844±0.312;急性胰腺炎组为(89.689±26.788)ml·(100g)^-1·min^-1、(18.221±7.600)ml/100g、(41.342±21.581)ml·(100g)^-1·min^-1、(15.018±6.600)s、0.498±0.287。胰腺癌BF、BV、PS/BF与正常胰腺和急性胰腺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胰腺癌PS与正常胰腺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急性胰腺炎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MTT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S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灌注参数BF、PS/BF对胰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最大。
刘倩倩黄小华董国礼张小明敬宗林郭静潘珂
关键词:胰腺肿瘤胰腺炎灌流
正常胰腺MSCT灌注成像与个体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应用MSCT灌注成像技术,探讨正常胰腺CT灌注参数与年龄及体质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正常胰腺纳入标准的35例患者按年龄及BMI分组,分别行16层螺旋CT胰腺灌注成像,三点测量各组胰腺的组织血流量(BF)、血容量(BV)、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值,取各组灌注参数平均值,按组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年龄组:44岁(包括44岁)以下组,胰腺BF、BV、PS及MTT灌注值分别为(172.92±77.63)ml/(100g.min)、(61.63±24.37)ml/100g、(175.08±150.44)ml/(100g.min)、(34.74±13.74)s;45~59岁组,其灌注值分别为(181.61±133.36)ml/(100g.min)、(52.30±24.19)ml/100g、(213.44±151.20)ml/(100g.min)、(39.70±15.35)s;60岁(包括60岁)以上组,其灌注值分别为(118.99±37.89)ml/(100g.min)、(45.62±9.40)ml/100g、(202.72±91.08)ml/(100g.min)、(32.17±9.00)s。②BMI组:体质指数为22以下(包括22)组,胰腺BF、BV、PS及MTT灌注值分别为(154.39±79.88)ml/(100g.min)、(52.92±23.79)ml/100g、(209.85±147.52)ml/(100g.min)、(36.51±13.01)s;体质指数为22以上组,其灌注值分别为(182.82±120.96)ml/(100g.min)、(59.66±18.72)ml/100g、(157.68±107.50)ml/(100g.min)、(33.96±14.52)s。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BF间呈负相关(P<0.05),余胰腺各灌注参数值与年龄及BMI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胰腺的血流灌注,除血流量随年龄增长有逐步下降趋势外,其余受个体因素的影响小。
郭静黄小华敬宗林董国礼张小明张喜荣
关键词:年龄组体质指数
胎儿安全监测在产程进展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胎儿安全监测在产程进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产后回顾性诊断为胎儿宫内窘迫的80例足月妊娠,35例采用传统的胎心监测方法,26例诊断胎儿宫内窘迫,9例无宫内窘迫;45例采用胎儿电子仪监测,43例诊断胎儿宫内窘迫,2例无宫内窘迫。两种监测方法行卡方检验统计分析。结果:胎儿电子仪监测与传统的胎心监测方法有统计学意义(χ2=5.82,P<0.05)。结论:胎儿电子仪监测应作为产程进展监护的主要手段,传统胎心监测具有简便易行,应作为胎儿电子仪监测的必要补充。
唐晓英张秀华何娅娟
关键词:胎儿安全监测产程
MRCP对胰胆管系统解剖及变异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5年
胰胆管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其治疗方式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但许多胰胆管手术的意外损伤和并发症都与解剖关系的复杂和变异有关。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具有较好的胰胆管结构显示能力,有助于明确胰胆管系统解剖结构及变异。本文综述胰胆管系统解剖、变异及变异类型、胰胆管系统解剖变异与相关疾病的研究以及MRCP技术对显示胰胆管系统解剖变异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刘念黄小华董国礼杨雄雄
关键词: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胰管胆总管
MRCP在胰胆管合流异常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2年
胰胆管合流异常(PBM)是指胰管和胆管在十二指肠壁外合流的先天性异常,过长的共同通道及合流夹角变化容易导致肝脏、胆道及胰腺等相关疾病的发生。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具有较好的胰胆管结构显示能力,有助于诊断PBM及相关疾病。综述PBM分型与MRCP表现、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特征及MRCP在PBM及其相关疾病中的应用。
刘念董国礼黄小华
关键词:胰胆管合流异常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胆道疾病胰腺疾病肝脏疾病
急性胰腺炎治疗前后胰胆管汇合夹角的MRCP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通过MRCP对比研究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前、后胰胆管汇合夹角的变化。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本院确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7例,同一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行MRCP检查,根据纳入标准分为A、B两组,A组为治疗前,B组为治疗后。按照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将所有患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采用两配对t检验对A组和B组的胰胆管汇合夹角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MAP和SAP在治疗前、治疗后的胰胆管汇合夹角。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前胰胆管汇合夹角平均值(63.36±16.17)°,治疗后胰胆管汇合夹角平均值(63.11±15.74)°,A、B两组胰胆管汇合夹角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MAP和SAP的胰胆管汇合夹角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61.29±16.69)°和(66.58±15.01)°;治疗后MAP和SAP的胰胆管汇合夹角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61.06±16.30)°和(66.31±14.47)°。结论:急性胰腺炎治疗前、后胰胆管汇合夹角没有明显变化,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和胰胆管汇合夹角大小没有相关性。
刘念杨雄雄黄小华雷力行潘珂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MRCP
孕妇MRI护理干预与胎儿影像质量的相关性评价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孕妇MRI护理干预对胎儿影像质量效果的评价。方法:100名孕妇胎儿MRI受检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行美国GE Discovery 3.0T MRI胎儿成像,实验组成像前行护理干预,包括MRI安全性的告知;知情同意书的签署;训练屏气;排空膀胱;仰卧位,足先进;心理反应的护理等。由二位从事多年MRI的专家以优质胎儿MRI图像质量标准进行盲法评分。结果:实验组分值为8.08±1.45,对照组分值为6.13±1.36,实验组分值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t=6.77,P=0.00);以标准6分为阈值,将总评分6分以上定义为图像质量良好,实验组56/60,对照组11/40,实验组优质图像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70,P=0.004)。结论:孕妇MRI检查前给予护理干预,对提高胎儿影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唐晓英耿雪雪张秀华贾晓梅
关键词:胎儿磁共振成像护理干预影像质量
基于原发性肝癌血流再分布的胰腺灌注变化的 CT 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基于原发性肝癌血流再分布状态下的胰腺血流灌注特点。方法:90例患者按纳入标准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正常对照组)49例,B组(原发性肝癌组)21例,C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组)20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CT平扫和增强扫描以及CT灌注成像。测量每例患者胰腺实质的灌注参数值,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和平均时间(MTT)。对3组间各灌注参数值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方差分析法或秩和检验)。结果:A、B、C三组中胰腺的BF、BV、PS和MTT的测量值:A组分别为(159.60±68.14)mL/(100g·min)、(49.00±18.89)mL/100g、(221.52±51.55)mL/(100g·min)和(28.16±7.25)s;B组依次为(106.48±24.63)mL/(100g·min)、(37.63±21.67)mL/100g、(232.07±78.38)mL/(100g·min)和(30.33±6.83)s;C组依次为(105.14±26.13)mL/(100g·min)、(39.44±18.65)mL/100g、(212.48±43.53)mL/(100g·min)和(25.78±8.12)s。三组中A组的BF值与B、C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428和-4.722,P<0.05);三组间BV、MTT和PS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无论有无门静脉癌栓形成,都可能导致肝脏周围血流再分布并进而影响胰腺的血流灌注,使胰腺的血流量降低;MSCT灌注成像能较敏感地显示胰腺血流灌注的改变。
张喜荣黄小华董国礼刘念
关键词:胰腺灌注成像肝肿瘤血流动力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