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08-4-50)
- 作品数:5 被引量:99H指数:4
- 相关作者:虞木奎刘志龙成向荣葛乐吴统贵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浙江省林业科研成果推广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麻栎种源间苗期生长性状及遗传稳定性差异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在我国分布广泛,麻栎苗木生长和遗传稳定性与育苗地点的地理气候和土壤条件密切相关。该研究用36个麻栎种源在3个试验点进行育苗试验,对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及其遗传稳定性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麻栎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在种源间和试验点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种源×试验点互作上也表现为互作效应极显著,说明开展种源区域试验是必要的;根据苗木生长量的平均数、回归系数和回归离差的统计结果,可以将36个种源分成4种类型,即高产稳定型、高产不稳定型、低产稳定型和低产不稳定型。
- 刘志龙方升佐虞木奎唐罗忠陈厚荣李武志
- 关键词:麻栎种源苗期生长
- 杉木林下套种不同树种对土壤改良效应初探被引量:37
- 2011年
- 为探讨复层异龄林营建初期对土壤物理结构和养分状况的影响,研究了浙西地区杉木林下套种不同树种土壤理化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林下套种树种后林地土壤物理结构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土壤养分状况进一步好转。并运用多因素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了不同复层林模式土壤养分含量规律,并将土壤养分状况的综合优势作了排序。其结果显示杉木林下套植的12种植物在种植初期对土壤养分改良效果较好的为麻栎、毛红椿、南天竺、十大功劳、红豆杉、椤木石楠和蚊母,其中麻栎和毛红椿改良效果最佳。
- 葛乐虞木奎成向荣凌高潮吴统贵刘志龙王宗星张翠
- 关键词:杉木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
- 不同种源麻栎种子和苗木性状地理变异趋势面分析被引量:38
- 2011年
- 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是优良的能源和用材树种,在我国分布广泛并已有悠久栽培利用的历史,研究其种子和苗木性状地理变异规律对选择优良种源和适生区十分必要。研究收集了13个省(区)36个种源的麻栎种子,在测定麻栎种子性状的基础上,在安徽省滁州市红琊山林场进行了苗期试验和苗木性状测定,并采用趋势面分析方法对这些性状在经纬2维方向的地理变异模式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1)麻栎种源间种子长度、宽度、百粒重和营养内含物存在极显著差异。种子百粒重、长度和宽度总体表现双向渐变趋势,随经度增高而增大,随纬度增高而减小,主要受到经度的控制;以西南到东北为中间地带,可溶性糖含量向东南表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向西北则相反;淀粉含量从西北到东南呈逐渐减小的趋势。2)麻栎种源苗高、地径、生物量、热值和木材化学组分存在极显著差异。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均呈双向渐变,经正向变异且变化幅度较大,纬负向变异且变化幅度较小,经度影响大于纬度;热值拟合回归方程不显著,方程无意义。木质素含量北部大于南部,但北部以西北部最高,南部以东南部最高。3)研究显示,麻栎种子和苗木性状多数存在显著的地理变异模式,这也是麻栎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而产生与之相适应的遗传变异结果。
- 刘志龙虞木奎马跃唐罗忠方升佐
- 关键词:麻栎地理变异
- 湿地松林下6树种光合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0
- 2011年
- 以红壤区湿地松林下栽植的6树种为研究对象,监测了各树种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同时系统分析了Pn与各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麻栎(Quercus acutissima)、黧蒴锥(Castanopsis fissa)、木荷(Schima superba)和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的Pn日变化均呈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大值均出现在11:00,分别为(19.82±2.66)、(14.58±1.79)、(16.11±4.82)、(14.92±3.67)μmol/(m2.s);而椤木石楠(Photinia davidsoniae)和杨桐(Adi-nandra millettii)则呈现为双峰曲线,最大值分别为(8.91±1.81)、(10.85±1.63)μmol/(m2.s)。各树种日平均Pn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麻栎、木荷、黧蒴锥、胡枝子、杨桐、椤木石楠。方差分析发现,麻栎、黧蒴锥、木荷的Pn显著大于椤木石楠和杨桐(p<0.05)。通径分析发现,黧蒴锥、麻栎和胡枝子的Pn动态变化主要受饱和水蒸气压差(VPD)、温度(T)、相对湿度(RH)和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影响;木荷主要受VPD、T和PAR的影响,而椤木石楠和杨桐的主要受VPD、T、RH的影响,且各物种各因子均具有较大的间接通径系数。
- 吴统贵曾广泉肖杨根姚婕虞木奎成向荣王臣
- 关键词:红壤光合作用日变化环境因子通径分析
- 浙西低山区森林小气候时空动态特征被引量:10
- 2010年
- 利用W eatherHawk全自动气象站对浙西低山区不同林型(杉木林、侧柏林和马尾松林)和杉木林不同空间位置(林外空旷地、林缘、林窗和林内)的太阳辐射强度、大气温度和大气相对湿度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和林内空间位置太阳辐射强度、大气温度和大气相对湿度日进程呈多峰曲线;太阳辐射强度和大气温度日均值在不同林型内大小顺序为林外空旷地>杉木林>马尾松林>侧柏林,在杉木林不同空间位置的日均值大小顺序为林外空旷地>林缘>林窗>林内,大气相对湿度顺序相反;林外空旷地的3个气象因子日进程晴天呈单峰曲线,阴天表现多峰曲线;林分内3个气象因子波动幅度比林外空旷地小,侧柏林的降温保湿能力最好。
- 刘志龙虞木奎成向荣王臣王宗星葛乐
- 关键词:森林小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