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1057)

作品数:68 被引量:1,173H指数:20
相关作者:任志远张翀刘焱序李强刘宪锋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理工大学广西财经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经济管理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4篇生物学
  • 11篇天文地球
  • 10篇农业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社会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7篇植被
  • 11篇植被覆盖
  • 11篇黄土高原
  • 10篇土地利用
  • 10篇NDVI
  • 9篇降水
  • 8篇生态
  • 7篇气候
  • 7篇气温
  • 4篇植被覆盖变化
  • 4篇时滞
  • 4篇碳排放
  • 4篇土地利用变化
  • 4篇气候因子
  • 4篇黄土高原地区
  • 4篇NPP
  • 3篇生态风险
  • 3篇生态系统
  • 3篇时空变化特征
  • 3篇水热

机构

  • 59篇陕西师范大学
  • 6篇陕西理工大学
  • 5篇广西财经学院
  • 4篇湖南科技大学
  • 4篇陕西教育学院
  • 4篇陕西学前师范...
  • 2篇钦州学院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河南财经政法...
  • 1篇深圳市规划国...

作者

  • 50篇任志远
  • 13篇张翀
  • 9篇刘焱序
  • 8篇刘宪锋
  • 8篇李强
  • 7篇张艳芳
  • 6篇林志慧
  • 5篇韦振锋
  • 4篇马彩虹
  • 4篇苏雅丽
  • 3篇田义超
  • 3篇李冬玉
  • 3篇莫宏伟
  • 3篇易浪
  • 3篇梁瑞
  • 2篇梁铭忠
  • 2篇张东海
  • 2篇李少青
  • 2篇李春越
  • 2篇王建洪

传媒

  • 11篇水土保持通报
  • 7篇资源科学
  • 5篇干旱区资源与...
  • 4篇陕西师范大学...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地理学报
  • 2篇地理研究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沙漠
  • 2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北方经贸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经济地理

年份

  • 1篇2017
  • 10篇2014
  • 21篇2013
  • 26篇2012
  • 8篇2011
  • 1篇2010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12年广西植被覆盖与降水和气温的时空响应特征被引量:21
2013年
植被是生态系统中比较活跃的成员,分析其与降水和气温之间年际动态变化特征,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基于植被归一化(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以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1999—2010年间植被变化趋势,同时通过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方法初步探讨12年NDVI与降水和气温之间的相关程度。结果表明:(1)广西植被覆盖变化趋势总体是良好的,桂南和桂西北植被覆盖变化趋势表现较显著,其他地区相对变化不显著。(2)广西主要植被类型中,显著增加的植被主要有稀疏灌丛、密集灌丛、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其他植被类型变化不显著。(3)研究区域内,降水对植被的响应相对气温对植被的响应较弱,相关强度呈由桂西南向桂东北递减的规律。(4)气温对整个研究区域的植被覆盖响应呈正相关,中部相关较强,而四周相对较弱。综上,植被覆盖与降水和气温的时空响应特征,与研究区域的气候变化和地形概况相一致。
韦振锋任志远张翀
关键词:NDVI气温降水
西安市资源环境成本时空差异性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结合SEEA理论与方法,核算了中国西部城市——西安市1997-2009年的主要资源环境成本,基于市、县2级尺度探究其时空差异性,并计算了资源环境成本占GDP比例情况。结果表明:①按1990年可比价,西安市资源环境成本由177197.9万元增大到396031.8万元,年均增长率10.29%,高于同期GDP(7.25%)增长率。②资源耗减成本大于环境退化成本,但前者比重有所降低,由84.84%降为69.45%。③各区县占总成本比例差异明显。2009年,占西安市资源环境成本比重大于15%的是雁塔区,居于10%~15%的是未央区、莲湖区、户县;居于5%~10%的是新城区、碑林区、长安区、灞桥区、临潼区;其他区县小于5%。④据资环密度可将西安市分为3个圈层:碑林区、新城区、莲湖区属于I圈,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属于II圈,其他各区属于III圈;资环密度I圈集聚、II圈和III圈渐次降低;资源环境成本总量I圈最小,II圈和III圈比重相当;按组分分析,能源耗减成本总量在I圈较低,II圈和III圈较高,耕地耗减成本主要产生于II圈和III圈,污染成本I圈
任志远马彩虹
西安市土地承载力定量评价与动态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以2009年为例,修正了Wackernagel提出的耕地产量因子,并利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对西安市1997—2009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盈余进行了测算,建立了生态压力指数模型以及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和生态压力指数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1997—2009年西安市生态足迹呈增加趋势,人均增加幅度为0.509 7 hm2;(2)生态承载力呈降低趋势,人均降低幅度为0.152 0 hm2;(3)生态压力指数上升幅度很大,由1.45上升到3.88,上升幅度为2.43;(4)西安市出现严重的生态赤字现象,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西安市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
王建洪任志远苏雅丽
关键词:土地承载力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的时空差异及未来趋势被引量:42
2011年
利用黄土高原1982年-2006年GIMMS-NDVI数据,以投影寻踪分类评价法、标准差、线性趋势分析和Hurst指数为基础,分析了黄土高原NDVI的变化趋势,并且预测了该研究区植被覆盖变化总体趋势及其空间分异。分析结果表明:①近25年来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波动程度较高,但植被覆盖是向着改善的方向发展的。2002年以后NDVI波动程度总体上在减小,意味着近年来植被覆盖整体情况趋于稳定改善的状态;②近10年黄土高原的Hurst指数的均值为0.7195,数值较高,但存在明显差异,东部的Hurst指数高,西部Hurst指数相对较低;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时间序列主要表现为可持续性,即持续改善或者持续退化。在现有基础上,未来的地表植被覆盖改善区有向北部扩展的趋势;退化区有向南部扩展的趋势;③各种植被类型的Hurst指数除城市外平均值均为0.5
张翀任志远
关键词:NDVI黄土高原
陕西省1961年~2011年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利用陕西省20个气象站台1961年~2011年的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数据,采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法、累积距平法和Morlet小波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陕西省近51年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和突变现象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近51a来,陕西省年均温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203℃/10a,在1988年~1989年左右发生了由低温到高温的气温突变;其年均温的增长率呈现出南北高、中间低的趋势,增温幅度表现为南北强、中间弱的特点.陕西省年降水量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其变化速率为-13.491 mm/10a,在1985年年降水量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年降水量的下降速率呈现出由南往北逐渐增加的趋势.Morlet小波分析表明,陕西省年均温存在24a左右的强显著周期,此外还有9 a和4 a的小尺度变化周期;年降水量存在24 a左右的强显著周期,还有8 a和3 a的小尺度的变化周期.通过以上分析,近51a陕西省总体气候呈现明显的暖干化趋势.
易浪任志远崔宇任云
关键词:气候变化突变检测小波分析
陕西关中地区土地利用结构风险动态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以遥感影像资料为依据,运用地学信息图谱的理论和方法,在RS和G IS的支持下,生成了关中地区1986-2007年的土地利用结构风险变化图谱;并从栅格、地貌单元、坡度带及行政区等多个尺度上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风险的时空变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986-2007年,关中地区土地利用结构风险先升后降,总体降低。各地貌单元中,平原区土地利用结构风险持续增强;黄土台塬区土地利用结构风险是先增后减,总体加大;其余三类地貌的土地利用结构风险是先增后减,总体变小。各坡度带中,0°~3°段的土地利用结构风险增加,>3°段则是先增后减,总体降低。各地市土地利用结构风险最大的是渭南市,最小的是宝鸡市;渭南、西安两市的土地利用结构风险是先增后减、总体加大,宝鸡、铜川、咸阳三市则是先增后减、总体减弱;区内土地利用结构风险变化情况是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两方博弈的结果。
莫宏伟任志远
关键词:GIS
基于生态足迹的1997—2009年西安市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被引量:21
2012年
以2009年为例,修正了Wackernagel提出的耕地产量因子,并利用生态足迹的原理和模型对西安市1997—2009年的土地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处于一个逐年增加的阶段之中,由1997年的0.7634 hm2增加至1.2731 hm2,并且近年来增加速度明显加快;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0.5251 hm2减少至0.3731 hm2,可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呈反方向发展的趋势。1997—2009年间,西安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大大超过人均生态承载力,出现生态赤字,人均生态赤字由0.2383 hm2增加至0.9000 hm2;表明西安市人口对自然的需求已经远远超过了西安市自然生态系统的承受范围,影响该区的可持续发展。
王建洪任志远苏雅丽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赤字
1960—2011年秦岭南北地表干湿变化时空特征被引量:7
2014年
运用P-M模型、气候倾向率及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秦岭南北近52年地表干湿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潜在蒸散量(ET0)和干燥度指数(I)均呈现由南向北逐渐增加的空间分布型式;(2)ET0呈下降趋势,降速为-0.314mm/a(P<0.05),其中1993年之前下降趋势显著,为-2.699mm/a(P<0.01);(3)I呈缓慢上升趋势,增速为0.022/10a,在空间上呈现中部下降、两侧上升的分布型式,上升和下降趋势区域分别占62.62%和37.38%;(4)各年代干湿分界线变化显著,20世纪90年代最干旱,21世纪干燥程度有所缓解;(5)秦岭南北地表干湿状况及干湿分界线的变化主要归因于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及降水量的变化.
任志远李冬玉刘宪锋
关键词:潜在蒸散干湿变化
西北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降水和气温的相关性被引量:25
2014年
基于1982—2006年半月最大化合成GIMMS—NDVI、降水和气温数据,利用线性回归、Sen+Mann—Kendall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植被变化及其与降水和气温相关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1982—2006年,西北植被变化总体呈改善趋势,增速约为3%/10a(p=0.19)。大部分地区植被变化呈增长态势,主要分布在地表水资源丰富地区;只有少数地区呈下降趋势,主要分布在一些荒漠干旱地区。(2)近25a西北的降水量变化波动性较大,总体变化呈较弱减少趋势;气温年际变化波动性相对较小,总体变化趋势为显著上升。(3)从9月到翌年2月,即秋季和冬季,植被变化与当月降水相关程度较强;从3—8月,即春季和夏季,植被对降水的响应存在一定的滞后。而植被与气温相关,只有1,3月和12月存在一个月滞后,其他月份都与当月气温相关程度较强。(4)在干旱地区,地表水资源缺乏,植被与降水呈正相关,与气温呈负相关;在地表水资源丰富地区,植被与降水呈负相关,与气温呈正相关。
韦振锋任志远张翀梁瑞
关键词:NDVI降水气温
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与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被引量:167
2014年
利用黄土高原的SPOT VGT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Sen+Mann-Kendall分析法、相关分析和残差分析法,对黄土高原1999-2010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过去的12年中黄土高原生长季植被NDVI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其增加速率为0.1497/a,但各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黄土高原东部地区植被NDVI生长情况要明显好于西部地区;同时黄土高原植被覆盖与降水有很好的相关性,降水变化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因素。此外,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建设和破坏作用同时并存,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促进了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的增加,而地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草原区的超载放牧、乱采乱伐和过度开垦以及能源区的开采开发等现象导致植被NDVI的减少,但正影响要大于负影响,当前在黄土高原进行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开始慢慢凸显出它的生态效应。
易浪任志远张翀刘雯
关键词:黄土高原植被覆盖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