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1525)

作品数:4 被引量:41H指数:4
相关作者:钟大放陈笑艳张淑秋邢杰仇峰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药科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研究
  • 1篇异构体
  • 1篇生物利用度
  • 1篇鼠组织
  • 1篇酸酯
  • 1篇体外
  • 1篇中药
  • 1篇苷元
  • 1篇抗缺氧
  • 1篇抗缺氧活性
  • 1篇化合物
  • 1篇化合物制备
  • 1篇黄芩
  • 1篇黄芩苷
  • 1篇活性
  • 1篇甲酸
  • 1篇甲酸酯
  • 1篇孵化
  • 1篇氨基

机构

  • 3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篇陈笑艳
  • 3篇钟大放
  • 1篇邢杰
  • 1篇张淑秋
  • 1篇蒋清乾
  • 1篇周茂金
  • 1篇许佑君
  • 1篇仇峰

传媒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药物化学...
  • 1篇质谱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反式白藜芦醇葡糖苷在大鼠组织中的体外代谢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采用体外孵化方法考察反式白藜芦醇葡糖苷(TRG)在大鼠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肝脏组织提取物中代谢情况,研究TRG的脱糖代谢机制。结果表明,优化的孵化时间为90 min,蛋白质量浓度为3.2 mg.mL-1,底物浓度为50μmol.L-1。TRG与大鼠各组织37℃孵化90 min后,其代谢物反式白藜芦醇在大鼠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肝脏提取物中的产率分别为(3.50±0.24)%,(65.7±5.94)%,(83.5±6.43)%,(77.6±6.26)%和(9.62±1.21)%,小肠组织对TRG的水解能力明显大于肝脏,提示大鼠肠黏膜在TRG脱糖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代谢途径可能由β-葡糖苷酶催化。
周茂金陈笑艳钟大放
关键词:孵化代谢
大豆苷元氨基甲酸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缺氧活性被引量:9
2005年
采用三光气与吗啉、二甲胺、哌啶及乙基哌嗪等反应生成相应的氨基甲酰氯,再与大豆苷元反应成酯,合成了4个新的大豆苷元氨基甲酸酯类衍生物,结构均经1H-NMR、13C-NMR和MS确证。采用常压耐缺氧试验对目标化合物的药理活性进行评价,化合物Ⅰ、Ⅲ的抗缺氧作用等价于母体化合物,化合物Ⅱ和Ⅳ具有优于母体化合物的抗缺氧活性。
仇峰陈笑艳许佑君蒋清乾钟大放
关键词:化合物制备大豆苷元氨基甲酸酯抗缺氧
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法分析大鼠尿样中的黄芩苷及其异构体被引量:19
2004年
采用液相色谱 -电喷雾离子阱串联质谱 ( LC/ MSn)技术分析了大鼠分别灌胃和静脉注射给予黄芩苷后尿样中原形药及其异构体的化学结构以及其排泄情况。根据代谢物的多级质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数据推测 ,两种给药途径均检测到原形药黄芩苷及其异构体黄芩素 6-O-葡萄糖苷酸。收集大鼠灌胃 ( 1 0 0 mg/ kg)和静脉注射 ( 1 5 mg/ kg)给予黄芩苷后 0~ 48h尿样 ,以槲皮素作为内标 ,经乙酸乙酯提取后 ,以甲醇 -水 -甲酸 ( V(甲醇 )∶ V(水 )∶ V(甲酸 ) =60∶ 40∶ 1 )混合液为流动相 ,用 Diamonsil C18柱进行分离 ,采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 ,以选择反应监测 ( SRM)方式检测尿中黄芩素的两种葡萄糖醛酸结合物。黄芩素 6-O-葡萄糖苷酸的形成 ,说明黄芩苷在胃肠道可水解成苷元形式重新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然后被排出体外。大鼠灌胃给予黄芩苷后 ,黄芩苷和黄芩素 6-O-葡萄糖苷酸的尿样累积排泄量分别为 1 .49%和 0 .77% ;大鼠静脉注射给予黄芩苷后黄芩苷和黄芩素 6-O-葡萄糖苷酸的尿样累积排泄量分别为 3 0 .80 %和 0 .2 8% ;以药物原形和尿药浓度评价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 4.84%。
邢杰陈笑艳张淑秋钟大放
关键词:黄芩苷异构体生物利用度中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