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2Z406)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何宏轩胡奕王承民罗静张敏更多>>
相关机构:宿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亳州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基因
  • 3篇田鼠
  • 3篇种群
  • 3篇布氏田鼠
  • 2篇地理种群
  • 2篇类基因
  • 1篇动物
  • 1篇遗传分化
  • 1篇鼠疫
  • 1篇青海田鼠
  • 1篇自然种群
  • 1篇系统发育
  • 1篇线粒体基因
  • 1篇线粒体基因组
  • 1篇猫科
  • 1篇猫科动物
  • 1篇抗性
  • 1篇抗性差异
  • 1篇基因组
  • 1篇发育关系

机构

  • 5篇宿州职业技术...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亳州学院
  • 1篇滁州学院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作者

  • 3篇何宏轩
  • 2篇王承民
  • 2篇胡奕
  • 1篇张敏
  • 1篇罗静
  • 1篇诸立新
  • 1篇赵素华
  • 1篇戚冬伟
  • 1篇任艳
  • 1篇柳建国
  • 1篇刘芳

传媒

  • 2篇四川动物
  • 2篇宿州教育学院...
  • 1篇滁州学院学报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布氏田鼠和青海田鼠自然种群鼠疫抗性差异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以MHC class Ⅱ gene β基因为分子标记研究布氏田鼠和青海田鼠自然种群鼠疫抗性差异的遗传基础。方法对布氏田鼠和青海田鼠进行鼠疫菌攻毒试验,并对死亡和存活的两种田鼠MHC class Ⅱ gene β基因酶切后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布氏田鼠种群鼠疫抗性个体Rsa Ⅰ E和Rsa Ⅰ F等位基因较高的频率具有重要统计学意义(抗性个体:0.3095、0.2738;易感个体:0.0571、0.0286);青海田鼠种群鼠疫抗性个体Rsa Ⅰ F等位基因较高的频率具有重要统计学意义(抗性个体:0.3704;易感个体:0.0682)。对布氏田鼠和青海田鼠MHC class Ⅱ gene β基因纯合型序列分析显示,青海田鼠和布氏田鼠MHC class Ⅱ gene β基因有68个多态(变异)位点,占26.1%;其中布氏田鼠39个,青海田鼠27个,二者存在12碱基的差异。序列分析显示,布氏田鼠MHC class Ⅱ gene β基因在第27、53、63、70、91、126、127、128、129、160、213、214、215位碱基上存在多态性;而青海田鼠在第27、53、63、126、127、128、129、160、213、214、215位碱基上存在多态性。Rsa Ⅰ酶切揭示,青海田鼠的MHCclass Ⅱ gene β基因缺少等位基因E,多态性低于布氏田鼠,这可能是两自然种群鼠疫抗性差异的分子机制。结论 MHC class Ⅱ gene β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布氏田鼠和青海田鼠鼠疫抗性存在相关性;MHC class Ⅱ gene β基因和其他未确定的鼠疫抗性标记可为研究宿主进化和疾病动力学提供有用的生物学信息。
魏磊王承民胡奕罗静张敏何宏轩
关键词:Β基因鼠疫抗性
豹亚科物种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现状
2012年
豹亚科包括五个大型猫科动物以及中型猫科动物共20多个物种,是猫科动物的一个最大群体。物种间的系统发生关系一直存有争议。传统的系统发育研究大都是基于胚胎学、遗传学、形态特征和化石证据。对豹亚科物种系统关系和分歧演化历史问题解决的关键,就是所选用的形态、行为和化石等数据是否有效和充足,这一直是困扰我们对豹属物种进行深入研究中存在的技术瓶颈。分子系统学的兴起和发展,使人们可以从DNA分子水平上定量地研究生物进化过程,有可能直接揭示分类单元的系统发育关系的本质。本文就豹亚科物种系统发育学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戚冬伟魏磊
关键词:系统发育
DNA分子标记在动物保护生物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扩增片段多态性(AFLP)和微卫星(SSR)等DNA分子标记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学各领域,为濒危物种、珍稀物种的保护提供分子水平上的理论依据。本文重点论述了DNA分子标记在动物保护生物学中,如遗传多样性的检测、分析群体遗传结构、确定分类地位、探讨物种的系统发生关系、亲子鉴定等方面的应用。
任艳魏磊
六种猫科动物线粒体基因组比较被引量:1
2013年
虎(Panthera tigris)、豹(Panthera pardus)、雪豹(Panthera uncia)、云豹(Neofelis nebulosa)、猎豹(Acinonyx jubatus)和家猫(Felis catus)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全长分别为16990、16964、16773、16844、17011和17009bp,包括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tRNA,2个rRNA、一个非编码的控制区(D-loop)以及一个轻链复制起点(OLR),碱基含量A+T大于C+G。在蛋白编码基因中,AT偏向性在密码子的第二位点更加明显,这与大多数哺乳动物第三位点AT偏向性较高明显不同。蛋白质基因在密码子的使用上,ATG为多数基因的起始密码子,TAA为多数基因的终止密码子。预测的tRNA二级结构显示,除tRNASer(AGY)基因缺失"DHU"臂外,其余的tRNA基因序列都可以折叠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控制区位于tRNAPro和tRNAPhe之间,控制区结构为高变Ⅰ区、中央保守Ⅱ区和保守序列Ⅲ区三个结构域。
魏磊柳建国刘芳诸立新
关键词:猫科动物线粒体基因组RNA二级结构
内蒙古地区不同地理种群布氏田鼠遗传分化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布氏田鼠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方法]以MHCⅡ类基因第二外显子为分子标记进行序列分析和基因分型。结果:获得了内蒙古8个布氏田鼠地理种群460个样品的MHCⅡ类基因第二外显子基因的261 bp核苷酸序列,经单倍型分选后,共定义了21个单倍型,其中有3个单倍型为不同区域种群所共享,其余19个单倍型均为各区域种群所特有。单倍型网络进化关系分析显示,8个布氏田鼠地理种群形成3个稳定的进化支,分别与采集的地理种群相吻合:同一地理种群内单倍型之间遗传差异小,而不同地理来源的单倍型之间存在较大区别。AMOVA分析显示,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区域类群间。对基因流和遗传分化系数、种群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度分析表明,布氏田鼠种群出现了一定的遗传分化,正镶白旗种群因浑善达克沙漠的阻碍而分化最明显。Mentel检测揭示布氏田鼠的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栖息地的复杂地形和气候变化可能是影响布氏田鼠群体间遗传分化的主要因素,而种群间距离隔离对于布氏田鼠的遗传分化作用不明显。
魏文天王玉民何宏轩魏磊
关键词:布氏田鼠地理种群遗传分化
内蒙古布氏田鼠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被引量:2
2016年
以MHCⅡ类基因第二外显子为分子标记,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和序列分析法对8个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地理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8个布氏田鼠地理种群的MHCⅡ类基因第二外显子酶切共检测到6个等位基因,定义21种单倍型,其中有3个单倍型为不同区域种群共享,经卡方检验,6个酶切多态性位点上基因型频率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序列分析显示,在261bp的核苷酸序列中,有57个变异位点,单倍型多样性为0.7465~0.8733、核苷酸多样性为0.00606~0.01655。谱系分析得到3个稳定的分支:锡林浩特、二连浩特、东乌珠穆沁旗和西乌珠穆沁旗4个种群形成一个单元分歧的进化分支(A区域),新巴尔虎左旗、陈巴尔虎旗和新巴尔虎右旗3个种群成一个单元分歧的进化分支(B区域),而位于浑善达克沙漠南部的正镶白旗种群形成一个独立单元分歧的进化分支(C区域),分别与采集的地理种群相吻合。AMOVA分析结果表明,区域类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比率的64.08%,区域内种群间占7.78%,种群内占28.14%。除正镶白旗种群外,布氏田鼠种群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区域类群之间和种群内。
魏磊赵素华胡奕王承民何宏轩
关键词:布氏田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