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08-4-64)

作品数:11 被引量:88H指数:6
相关作者:贺亮程俊文吴学谦付立忠李海波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多糖
  • 3篇香菇
  • 2篇液体发酵
  • 2篇正交
  • 2篇正交试验
  • 2篇响应面
  • 2篇响应面法
  • 2篇小鼠
  • 2篇小鼠免疫
  • 2篇免疫
  • 2篇活性
  • 1篇代谢调控
  • 1篇修饰
  • 1篇氧自由基
  • 1篇药用
  • 1篇药用菌
  • 1篇液体深层发酵
  • 1篇真菌多糖
  • 1篇三萜
  • 1篇色谱

机构

  • 10篇浙江省林业科...
  • 4篇浙江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浙江林学院
  • 1篇浙江省医学科...
  • 1篇浙江五养堂药...

作者

  • 10篇程俊文
  • 10篇贺亮
  • 9篇吴学谦
  • 7篇付立忠
  • 7篇李海波
  • 6篇吴庆其
  • 5篇魏海龙
  • 4篇李卫旗
  • 4篇胡传久
  • 2篇冯依力
  • 2篇韦朝阳
  • 2篇邵双双
  • 1篇许海顺
  • 1篇路新彦
  • 1篇党亚丽
  • 1篇徐娟
  • 1篇殷宁
  • 1篇李青青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食用菌
  • 1篇中国林副特产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中草药
  • 1篇食用菌学报
  • 1篇浙江林业科技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茯苓菌丝体多糖径向流色谱分离参数优化被引量:4
2011年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nhnken组合设计和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茯苓菌丝体多糖径向流色谱分离的工艺条件。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当样品浓度为8 mg/mL,上样量为40 mL,上样流速为25 mL/min,洗脱流速为33 mL/min时,多糖回收率达到83.26%,比传统轴向色谱分离及化学方法效率更高,时间更短。
魏海龙贺亮甘庆军胡传久吴学谦吴学谦李海波程俊文
关键词:响应面法
香菇子实体多糖分步酶解法提取研究被引量:25
2009年
首先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瓜蛋白酶对香菇(Lentinula edodes)子实体多糖酶解提取的工艺参数,然后在优化酶解条件下,依次采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瓜蛋白酶分步处理香菇子实体以提取香菇多糖,并与单一酶解提取法和传统热水浸提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依次为加酶量0.8%、温度45℃、pH4.5、提取时间1h,加酶量1.0%、温度45℃、pH3.5、提取时间2.0h和加酶量1.0%、温度45℃、pH4.0、提取时间1.5h;在优化提取条件下,分步酶解法提取香菇粗多糖的提取率可达14.17%,比传统热水浸提法提高128.2%,比单独采用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酶解提取分别提高了43.71%、46.99%和23.11%。紫外光谱分析表明,分步酶解法提取的香菇多糖纯度明显高于热水浸提法提取的香菇多糖。
程俊文吴学谦贺亮吴庆其付立忠魏海龙李海波
关键词:香菇分步酶解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
香菇多糖的化学修饰及结构表征被引量:14
2009年
为明确改性效果,本文选择适宜的方法对香菇多糖分子结构进行了化学修饰和结构表征。选用氯磺酸-吡啶法和浓硫酸法对香菇多糖硫酸酯化,并进行了比较,利用一氯乙酸法对其进行羧甲基化,借助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碳谱对样品分别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氯磺酸-吡啶法硫酸化取代度达1.38,产率达79.23%,硫含量达14.59%,效果优于浓硫酸法;1247和807cm-1的特征吸收峰证明了硫酸基的引入,碳谱δ79.06附近的峰证明了C2和C4被部分硫酸基取代;羧甲基化碳谱中C2和C4位附近出峰说明其位上羟基被取代,且异头碳为单一β-D-吡喃环糖苷键构型。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碳谱对香菇多糖结构表征证实,硫酸酯化和羧甲基化二种化学修饰方法对香菇多糖分子结构改性是可行的,且氯磺酸-吡啶法更适合香菇多糖硫酸化。
吴学谦贺亮程俊文吴大丰吴庆其付立忠陈如楚李卫旗
关键词:食用菌活性物质羧甲基化NMR
灵芝多糖提取物胶囊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09年
通过设3个浓度的药物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进行脏器指数测定,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绵羊红细胞诱导小鼠DTH试验,小鼠血清溶血素测定,抗体生成细胞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小鼠碳廓清试验,NK细胞活性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灵芝多糖提取物胶囊能增加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小鼠左后足跖部厚度差24 h测量值,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积数和溶血空斑数。表明灵芝多糖提取物胶囊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作用。
程俊文吴学谦孙培虎吴庆其贺亮付立忠胡传久李海波魏海龙
关键词:免疫功能小鼠
苦楝子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苦楝子多糖的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活性。方法对影响苦楝子多糖提取的温度、时间和乙醇体积分数进行L9(34)正交试验优化,并采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反应体系,以维生素C为对比,研究该多糖的抗氧清除作用。结果提取时间显著影响多糖得率,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5℃、醇沉体积分数70%,时间2h。在此条件下,当料液比为1:1,提取1次时,多糖得率可达5.89%。苦楝子多糖对O2÷和DPPH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对O2÷的EC50为2.21mg/mL;当苦楝子多糖质量浓度为5.02mg/mL时,其对DPPH的抑制率可超过50%。结论由最佳提取工艺获得的苦楝子多糖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贺亮殷宁程俊文李海波吴学谦
关键词:正交试验清除氧自由基DPPH
原木灵芝破壁孢子粉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通过设3个浓度的原木灵芝破壁孢子粉药物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进行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绵羊红细胞诱导小鼠DTH试验,小鼠血清溶血素测定,抗体生成细胞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小鼠碳廓清试验,NK细胞活性测定试验和脏器指数测定。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低、中、高3个剂量原木灵芝破壁孢子粉均能提高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差异均有显著性;高剂量组能提高小鼠左后足跖部24h与0h厚度差,差异有显著性;中剂量、高剂量组均能提高小鼠溶血空斑数,差异有显著性。说明原木灵芝破壁孢子粉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作用。
吴学谦吴学良楼利明赵中山陈如楚徐娟李青青许海顺党亚丽
关键词:免疫力灵芝多糖灵芝三萜
外源添加物对食药用菌液体发酵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15年
食药用菌发酵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添加物和合适的剂量,可显著促进菌丝生物量的提高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文中综述外源添加物中药、生长因子、油脂类物质、信号分子对食药用菌液体发酵的影响以及添加物对食药用菌液体发酵代谢调控的机理,为食药用菌今后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韦朝阳贺亮邵双双冯依力李卫旗程俊文
关键词:食药用菌液体发酵代谢调控
香菇多糖径向流色谱分离工艺条件优化被引量:1
2011年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nhnken组合设计和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香菇多糖径向流色谱分离的工艺条件。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当样品浓度为10mg/mL,上样量31mL,上样流速19mL/min,洗脱流速27mL/min,在次条件下多糖回收率达到87.33%,比传统轴向色谱分离及化学方法效率更高,时间更短。
程俊文贺亮吴学谦付立忠胡传久吴庆其李海波魏海龙
关键词:香菇多糖响应面法
不同中药水提物对蝉拟青霉液体深层发酵和产物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通过分别向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中药水提物进行蝉拟青霉液体发酵培养,探究其对蝉拟青霉发酵过程中生物量、胞外和胞内多糖的产量及其产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芪、薏苡仁、枸杞的水提物分别对蝉拟青霉生物量、胞外和胞内多糖的合成促进效果最为显著(p<0.05),分别较对照实验提高了135.82%、48.90%、137.18%;而金银花和山楂水提物不利于蝉拟青霉的发酵培养;对于产物活性,结果显示枸杞水提物能同时显著(p<0.05)提高蝉拟青霉胞外和胞内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为对照实验的1.17倍和1.38倍。综合比较上述结果,枸杞水提物是蝉拟青霉液体发酵的最适中药成分,其最佳添加量为10g/L。
韦朝阳贺亮李卫旗邵双双冯依力程俊文
关键词:蝉拟青霉液体发酵真菌多糖生物量
白术碱溶性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2010年
[目的]优化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碱溶性多糖提取工艺。[方法]以白术水提残渣为原料,采用碱溶液进行提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碱浓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进行正交试验,对其碱溶性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探讨。[结果]碱溶性白术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碱浓度0.9 mol/L,提取时间5 h,料液比1∶30(W∶V)。在该工艺条件下,碱溶性粗多糖得率为8.38%。[结论]该研究可为白术碱溶性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贺亮吴学谦程俊文李海波付立忠吴庆其魏海龙吴大丰胡传久
关键词:白术正交试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