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XJA7770003)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3
相关作者:胡文宁王轶英陈峰黄艳王军营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河北科技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宋代
  • 2篇成王
  • 1篇政治
  • 1篇尚武
  • 1篇述论
  • 1篇宋代政治
  • 1篇太公
  • 1篇武将
  • 1篇礼制
  • 1篇募兵制
  • 1篇南宋
  • 1篇南宋时期
  • 1篇军事
  • 1篇北宋
  • 1篇北宋政治
  • 1篇变乱
  • 1篇《管子》
  • 1篇兵制
  • 1篇朝政

机构

  • 5篇西北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河北科技学院

作者

  • 2篇陈峰
  • 2篇王轶英
  • 2篇胡文宁
  • 1篇王军营
  • 1篇黄艳

传媒

  • 1篇中国史研究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科学.经济....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礼制与政治:宋代武成王庙中管仲陪祀地位探析被引量:3
2013年
礼制具有强化政治秩序、影响政治意识的功能,故王朝统治者常以调整礼制内容来满足政治需要。通过对礼制与政治互动的考察,可以更好地理解礼制变化的原因,并以此管窥当时的政治形态。宋朝开国伊始,管仲在武成王庙中的陪祀地位骤然上升,并在随后的时期不断得到巩固。宋廷改变这一礼制内容的目的,在于以管仲的事迹及治国思想来为本朝所推行的各项国策提供支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宋代不同于前朝的政治意识和价值取向。
胡文宁
关键词:礼制宋代政治《管子》
北宋基层士卒变乱刍论
2012年
北宋时期,国内政治生活相对稳定,但是基层士卒制造的小规模变乱却异常频繁。其原因颇为复杂,有士卒自身问题,也有国家政策和军事制度等原因。北宋基层士卒之频繁变乱,严重削弱了王朝国力和军力,扰乱了社会秩序,危害民众生命财产,对当时的国家与社会造成了重大影响。
王军营陈峰
关键词:北宋政治募兵制
宋代武成王庙与朝政关系初探被引量:3
2012年
在沿袭唐代的基础上,宋朝继续设置武成王庙,并确定了相应的礼仪规则。但与以往相比,宋代武成王庙的礼仪内容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其中陪祀、从祀武将的标准与人选发生多次变动。而这种变化,恰与当时朝政以及意识形态的演变存在密切的联系,由此也从一个侧面展示出其时代价值观的演进轨迹。
陈峰胡文宁
关键词:宋代太公武将
南宋张浚幕府探析被引量:1
2011年
南宋时期由于对金作战的需要,都督府、宣抚使司、制置使司、安抚使司等机构都设有幕府。南宋初年张浚出任多为关乎南宋军事指挥的要职如宣抚使、都督诸路军马等,因此张浚幕府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和特殊性,充任其幕僚者地位优崇、多为兼职或可兼他职,长久跟随幕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幕府不仅职能广泛,且能够行使便宜处置之权,对抗金全局及地方政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王轶英黄艳
关键词:南宋时期军事
中国古代排阵使述论被引量:3
2010年
为了探讨排阵使这一职官在中国古代的发展脉络,通过梳理历史文献的方法,研究显示:随着作战阵法的复杂化,唐代首先出现了排阵使这一职官,五代时任命较为频繁。宋代沿袭五代亦设有排阵使,但自澶渊之盟后排阵使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排阵使为高级武官的差遣,多以任节度使的武臣出任,或由军事指挥官兼任,也有以内侍担任排阵使的情况,此时多为排阵都监,更侧重监督的职能。五代时期尚武精神浓厚,因此选择排阵使以武勇为先。宋代由于实行将从中御之策,皇帝多选用亲信出任排阵使。排阵使职能不限于排阵,往往参与军事指挥和具体的军事行动。军事统帅往往身兼排阵使,或军事统帅本身负责排阵,因此排阵使逐渐失去独立存在的理由。
王轶英
关键词:尚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