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A2011722)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兰军陈杰民涂昌陈本发潘伟彪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祖细胞
  • 5篇内皮
  • 5篇内皮祖细胞
  • 3篇动脉
  • 3篇心绞痛
  • 3篇血内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 3篇外周血内皮祖...
  • 3篇绞痛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心绞痛患者
  • 2篇稳定性心绞痛
  • 2篇老年
  • 2篇不稳定性心绞...
  • 1篇低钾
  • 1篇低钾血症
  • 1篇低血钾
  • 1篇低血钾症

机构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东莞市第三人...

作者

  • 4篇陈本发
  • 4篇涂昌
  • 4篇陈杰民
  • 4篇兰军
  • 3篇潘伟彪
  • 3篇梁逸仙
  • 3篇夏文豪
  • 2篇陶军
  • 2篇程飞
  • 1篇张毅
  • 1篇杨银广
  • 1篇叶文卫
  • 1篇刘映峰
  • 1篇李淑芬

传媒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5例为实验组,选择同期无冠状动脉狭窄患者30例为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4及CD133双阳性细胞EPCs的数量,并且检测每位患者hs—CRP水平。于住院后次日行冠状动脉造影,使用Gensini评分系统定量分析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统计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外周血EPCs数量及hs—CRP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EPCs分别为(30.95±5.50)、(58.66±4.45)个/10万.而实验组与对照组hs—CRP分别为(40.25±9.80)、(3.45±1.68)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内EPCs数量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的增加亦随之升高(P〈0.05)。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的程度与EPCs数量呈正相关(r=0.593,P〈0.01),而hs—CRP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明显相关性(r=0.114,P〉0.05)。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减少,而hs—CRP则明显增加,但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外周血EPCs数量增多,hs—CRP则没有明显改变,EPCs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而hs—CRP反映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活动程度。
涂昌陈杰民李淑芬梁逸仙兰军陈本发潘伟彪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内皮祖细胞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敏C反应蛋白
叶酸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
2017年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口服叶酸治疗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初次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规范的冠心病二级预防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叶酸5 mg/d口服,对照组口服安慰剂。在入院时、服药4 w及8 w时检测两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FMD)水平,并利用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培养,分别观察其集落形成、增殖及迁移能力。结果 Di L-ac LDL(红色)和FITC-UEA-1(绿色)染色双阳性的细胞可鉴定为EPCs。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8 w EPCs数量、迁移及增殖能力显著增高[(67.70±4.09)个vs(48.92±3.55)个,(34.03±3.43)%vs(27.54±4.24)%,(0.67±0.04)%vs(0.54±0.04)%,P<0.05],FMD水平显著增高[(7.63±1.67)%vs(5.36±1.33)%,P<0.05],Hcy水平显著降低[(10.37±0.84)μmol/L vs(12.23±0.74)μmol/L,P<0.05]。EPCs数量、迁移、增殖能力与Hcy水平呈负相关(r=-0.668,P<0.05;r=-0.657,P<0.05;r=-0.775,P<0.05),FMD水平与Hcy水平呈负相关(r=-0.718,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口服叶酸可增高外周血EPCs的数量、迁移及增殖能力,改善血流介导的FMD,这可能与叶酸降低Hcy水平有关。
陈杰民涂昌程飞刘瑞杰梁逸仙夏文豪兰军潘伟彪
关键词:冠心病内皮祖细胞同型半胱氨酸叶酸
冠脉介入治疗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内皮功能及内皮祖细胞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前后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二组,第一组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组,另一组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单纯药物组,均在入院时、术后6个月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CD34+/KDR+单个核细胞的水平;采取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2周,FITC-UEA-1和DiI-acLDL免疫荧光染色双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分别观察其集落形成、增殖及迁移能力;采用高分辨率二维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与术前及对照组相比,术后6个月实验组FMD有明显改善,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及功能亦有明显增加(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PCI术后FMD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呈正相关(r=0.759)。结论:冠脉介入治疗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内皮功能及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在术后6个月均较术前及对照组增加,说明冠脉介入治疗通过内皮祖细胞的动员有助于改善动脉血管内皮功能。
涂昌兰军杨银广程飞陈本发叶文卫陈杰民夏文豪陶军潘伟彪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内皮祖细胞介入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的数量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3例作为患者组,同期无冠状动脉病变患者33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即抽取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个核细胞中CD34及CD133双阳性细胞(EPCs)的数量。然后行冠状动脉造影,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脉病变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外周血EPCs数量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严重的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明显高于狭窄程度较低的患者(P<0.05);冠脉狭窄的严重程度与EPCs数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明显降低,冠脉狭窄可导致外周血EPCs数量增多。
陈杰民涂昌梁逸仙兰军陈本发刘映峰
关键词:心绞痛病理生理学冠状动脉狭窄
低血钾症流行病学特征及血清钾检测值与心电图改变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东莞常安镇低钾血症流行病学特征及血清钾检测水平与心电图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收治的700例低钾血症患者,总结流行病学特点,并分析患者血清钾测定值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结果本组低钾血症男性占58.00%,年龄为21~30岁(50.00%),职业多为个体户(11.71%),病史以甲状腺功能亢进为主(8.86%),发病诱因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21.43%),发病至就诊的时间多为6~12h(41.57%),临床表现以四肢肌肉酸痛、肌无力为主(100.0%);其中轻度低钾(血清钾水平为3.0~3.5mmol/L)占17.71%,中度低钾(血清钾水平为2.5~<3.0mmol/L)占28.57%,重度低钾(血清钾水平<2.5mmol/L)占53.71%,患者细胞计数增高比例为56.71%,心电图异常比例为94.14%,住院时间以<3d为主(89.57%);重度低钾患者心电图异常比例高于重度和轻度低钾患者;患者血钾浓度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东莞常安镇低钾血症发病群体以男性、工人、青壮年为主,诱因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常伴心电图异常改变且患者血清钾水平与心电图异常改变发生率呈负相关。
钱珊英张毅
关键词:低钾血症流行病学血清钾心电图
药物洗脱支架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内皮祖细胞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对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0例,根据治疗分为支架置入组32例和单纯药物组28例,均在入院时、术后1周及6个月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CD34/KDR单个核细胞水平;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2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荆豆凝集素Ⅰ和DiI标记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免疫荧光染色双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分别观察其集落形成、增殖及迁移能力。结果与术前比较,支架置入组术后1周及6个月EPC数量、双阳性细胞数量、迁移及增殖能力明显增高(P<0.05);与单纯药物组比较,支架置入组术后1周及6个月EPC数量、双阳性细胞数量、迁移及增殖能力明显增高(P<0.05)。结论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EPC数量及功能均增加,从而有助于改善动脉血管内皮功能。
涂昌兰军梁逸仙陈本发陈杰民程飞夏文豪潘伟彪陶军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药物洗脱支架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