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2AA2Z3304)

作品数:6 被引量:40H指数:2
相关作者:管忠震徐瑞华袁中玉张力王杰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腺病
  • 3篇腺病毒
  • 2篇内注射
  • 2篇肿瘤
  • 2篇注射
  • 2篇细胞
  • 2篇瘤活性
  • 2篇抗瘤
  • 2篇抗瘤活性
  • 2篇活性
  • 2篇基因
  • 2篇感染力
  • 2篇H101
  • 1篇治疗恶性肿瘤
  • 1篇顺铂
  • 1篇顺铂耐药
  • 1篇顺铂耐药性
  • 1篇体内外
  • 1篇逆转
  • 1篇重组人5型腺...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江苏省肿瘤医...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浙江医科大学...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作者

  • 4篇袁中玉
  • 4篇徐瑞华
  • 4篇管忠震
  • 2篇张力
  • 1篇黄建瑾
  • 1篇周清华
  • 1篇宋三泰
  • 1篇胡晓桦
  • 1篇陈红专
  • 1篇曹烨
  • 1篇李苏
  • 1篇陆巍
  • 1篇陈正堂
  • 1篇朱隽
  • 1篇李方
  • 1篇张阳
  • 1篇王华庆
  • 1篇叶迅
  • 1篇赵毅
  • 1篇孟夏

传媒

  • 3篇癌症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07
  • 3篇2005
  • 1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受体的表达对基因工程腺病毒抗瘤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背景与目的:腺病毒是研究最多的一种溶瘤病毒,也是基因治疗最常用的一种载体,但作为溶瘤病毒或载体,其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很大程度上受到组织器官表达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受体(Coxsackieandadenovirusreceptor,CAR)的影响。本研究旨在观察CAR表达对腺病毒感染力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9例基因工程腺病毒(H101)临床试验患者的病理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R表达,分析CAR表达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体外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肿瘤细胞表面CAR表达,用MTT法测定病毒对不同细胞的抑制率,以观察CAR表达与H101感染力的关系。结果:29例恶性肿瘤患者中,10例有效病例CAR阳性表达者7例(70.0%),19例无效病例CAR阳性表达仅6例(31.6%),CAR表达与临床疗效呈显著性相关(P=0.048)。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不同肿瘤细胞株CAR的表达存在差异,其表达量与H101对细胞的感染力(病毒对肿瘤细胞抑制率)呈正相关(r=0.986)。结论:CAR的表达与腺病毒的感染力及临床疗效密切相关,CAR高表达的肿瘤对腺病毒治疗的疗效较低表达者明显为好。
袁中玉管忠震张力徐瑞华
关键词:腺病毒疗效感染力肿瘤
重组腺病毒人体恶性肿瘤内注射体内外播散性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E1b缺失的重组腺病毒因其能在肿瘤细胞中特异复制,是目前较有希望的生物治疗方法之一,但是其体内应用仍需慎重。本研究主要通过观察重组腺病毒人体体表恶性肿瘤内注射后体内外播散状况并推测其在试验期内的环境安全性。[方法]收集参加E1b缺失的重组腺病毒H101临床试验病人的外周血、尿、粪、咽拭子、注射部位皮肤拭子和肿瘤组织活检标本进行相应检测。[结果]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H101 DNA,d1、5、22阳性率分别为:32.4%、40.6%、5.3%,尿、粪、咽拭子、注射部位皮肤拭子阳性率均为0;治疗前后抗人5型腺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是27.5%和61.1%;肿瘤组织腺病毒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阳性6/9例。[结论]发现重组腺病毒H101在肿瘤内复制和体内播散证据,未发现其体外播散证据,重组腺病毒体表肿瘤注射,治疗期内环境安全。
陆巍陆维祺朱隽郑树
关键词:播散重组腺病毒环境安全性
基因工程腺病毒H101逆转A549/DDP细胞对顺铂耐药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背景及目的:耐药性产生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克服耐药性的方法之一是使用逆转剂。目前尚无一种理想的、可应用于临床的顺铂(DDP)耐药逆转剂。本研究探讨基因工程腺病毒H101对DDP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利用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DDP耐药模型A549/DDP,采用MTT法检测H101对A549/DDP细胞耐药性的逆转作用。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细胞多药耐药蛋白1(multidrugresistantprotein1,MRP1)、谷胱甘肽鄄S鄄转移酶(GST)及TOPO鄄Ⅱ蛋白表达量,荧光鄄考马斯亮蓝法检测细胞内GSH含量,原子吸收法测定细胞内铂浓度。结果:A549/DDP细胞对DDP的耐药指数为14.3。加入H101后,DDP对A549/DDP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由352.4μmol/L降至61.6μmol/L,逆转倍数为5.7倍。FCM检测结果显示,A549/DDP细胞的GST和TOPO鄄Ⅱ蛋白水平均较A549细胞高,而两种细胞内均未检测到MRP1的表达,经H101处理后的A549/DDP细胞胞内GST蛋白和TOPO鄄Ⅱ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A549/DDP胞内GSH含量比A549高2倍多;H101感染A549/DDP细胞后,胞内的GSH含量下降,随着H101剂量的增加,胞内GSH含量逐渐下降,达A549细胞内GSH水平。原子吸收法测定细胞内铂含量的结果显示,A549细胞内铂含量是A549/DDP细胞内铂含量的3倍,加入H101后,A549细胞内铂的含量无明显变化,但A549/DDP细胞内铂的含量明显增加。结论:H101能逆转A549/DDP对DDP的耐药性,H101逆转DDP耐药性的机制可能是减少A549/DDP细胞内GSH和TOPOⅡ蛋白的水平,增加了A549/DDP细胞内铂的蓄积。
徐瑞华袁中玉管忠震李苏
关键词:基因转染耐药
瘤内注射E1B缺失腺病毒(H101)与化疗联合治疗恶性肿瘤的Ⅱ期临床试验被引量:27
2003年
背景及目的:具有瘤内复制能力的病毒(或称溶瘤病毒)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近年来发展相当迅速,其中E1B缺失腺病毒是目前研究进展最快的溶瘤病毒之一。本研究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在全身化疗的同时,部分瘤内注射E1B缺失腺病毒(H101)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式研究。共入选50例,在全身化疗的同时,对目标病灶给予H101瘤内注射,每天1次,每次1支(0.5ml,含5×1011病毒颗粒),连续5天为1疗程。治疗期间同时联合常规化疗。记录疗效并与未注射H101的自身瘤灶对比,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在可评价疗效的46例患者中,注射病灶的总有效率为30.4%,而按ITT人群分析有效率为28.0%(14/50),其中CR为3例,PR为11例;对照病灶的总有效率为13.0%,其中CR为1例,PR为5例。注射病灶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病灶(P<0.001)。主要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局部疼痛(26.9%)和发热(30.2%),有4例出现Ⅰ级肝功能异常,1例出现Ⅱ级肝功能异常,1例出现Ⅳ级肝功能异常,4例出现Ⅳ级血液学毒性。结论:在全身化疗的同时,瘤内注射E1B缺失腺病毒(H101)对多种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疗效,其毒副作用较低,易为患者接受。
徐瑞华袁中玉管忠震曹烨王华庆胡晓桦冯继峰张阳李方陈正堂王杰军黄建瑾周清华宋三泰
关键词:瘤内注射H101化疗恶性肿瘤
膀胱癌细胞CAR的表达对E1B缺失腺病毒抗瘤活性的影响
2005年
【目的】观察不同组织类型膀胱癌细胞株表达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受体(coxsackieandadenovirusreceptor,CAR)与E1B缺失腺病毒(H101)体外感染力及体内抗瘤活性的关系。【方法】体外通过流式细胞仪法(FCM)检测不同组织类型膀胱癌细胞株表面CAR表达,用MTT法测定病毒对它们的抑制率,以观察CAR表达与H101感染力的关系;利用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H101对不同移植瘤的抗瘤活性。【结果】膀胱癌细胞上CAR的表达量与H101的感染力呈正相关(r=0.952);动物移植瘤实验结果显示,H101对CAR表达高的SCaBER移植瘤的抑制率较高,有效持续的时间也较长。【结论】膀胱癌细胞株上不同的CAR表达可直接影响H101的体内外抗瘤活性。
袁中玉管忠震张力徐瑞华
关键词:膀胱癌细胞感染力
重组人5型腺病毒对B16黑色素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瘤内直接注射重组人5型腺病毒H101对B16黑色素瘤生长以及对手术后再次接种B16黑色素瘤细胞后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B16黑色素瘤动物模型。瘤内直接注射H101腺病毒,测量肿瘤体积,切除肿瘤,再次接种B16黑色素瘤细胞,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细胞接种8 d后,全部小鼠均长出肿瘤。H101注射组肿瘤的体积在给药后3,6,9 d,都显著小于对照组。再次接种B16黑色素瘤细胞后,H101注射组肿瘤的生长速度也显著小于对照组。结论瘤内直接注射H101对B16黑色素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对手术后再次接种的肿瘤生长也具有抑制作用。
葛盛芳孟夏赵毅叶迅梁旻陈红专胡放
关键词:黑色素瘤基因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