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2402)

作品数:9 被引量:78H指数:5
相关作者:刘颖斌李茂岚吴向嵩包润发翁昊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肿瘤
  • 5篇胆囊
  • 5篇胆囊癌
  • 3篇胆囊肿瘤
  • 3篇预后
  • 3篇囊肿
  • 2篇胰十二指肠
  • 2篇胰十二指肠切...
  • 2篇胰腺
  • 2篇十二指肠
  • 2篇十二指肠切除
  • 2篇切除
  • 2篇细胞
  • 2篇基因
  • 1篇胆道
  • 1篇胆道系统
  • 1篇胆道系统恶性...
  • 1篇胆道肿瘤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癌

机构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9篇刘颖斌
  • 4篇吴向嵩
  • 4篇李茂岚
  • 3篇包润发
  • 3篇丁倩
  • 3篇翁昊
  • 2篇顾钧
  • 2篇丁琦晨
  • 2篇吴文广
  • 2篇沈柏用
  • 2篇王许安
  • 1篇董平
  • 1篇穆嘉盛
  • 1篇谈竹君
  • 1篇龚伟
  • 1篇王志强
  • 1篇陆建华
  • 1篇张亦弛

传媒

  • 3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上海医药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肿瘤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RNA-490-5p抑制人肝内胆管细胞癌RBE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微RNA-490-5p(microRNA-490-5p,miR-490-5p)在人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对肝内胆管癌RBE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490-5p在5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利用脂质体瞬时转染法将miR-490-5p模拟物及其阴性对照转入人肝内胆管细胞癌RBE细胞中。随后,采用划痕愈合实验以及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检测RBE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RBE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最后,通过CCK-8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FCM法检测RBE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变化。应用在线miRNA靶基因预测软件预测miR-490-5p的靶基因,并采用蛋白印迹法对预测的靶基因进行验证。结果:miR-490-5p在人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中明显下调(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iR-490-5p模拟物转染组RBE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能力和凋亡均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划痕愈合实验以及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检测结果显示,RBE细胞的迁移能力被明显抑制(P值均<0.05);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结果显示,RBE细胞的侵袭能力被明显抑制(P值<0.05)。Target Scan网站预测转录因子FBJ骨肉瘤癌基因(FBJ osteosarcoma oncogene,c-Fos)可能是miR-490-5p的潜在靶基因;蛋白质印迹法证实,miR-490-5p模拟物转染组细胞中c-Fos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结论:miR-490-5p在人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中低表达,而且其可能通过下调c-Fos的表达来调控人肝内胆管细胞癌RBE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徐驿张亦弛王许安刘颖斌
关键词:肝内胆管癌肿瘤侵润
胆囊癌外科治疗的热点与争议被引量:26
2018年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缺乏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外科手术是其唯一可能治愈的方式。因其涉及复杂的病理生理学变化、生物学行为以及解剖结构,胆囊癌根治术是肝胆外科领域的高难度手术。笔者对胆囊癌外科治疗中术前黄疸、肿瘤部位对手术方式的影响、淋巴结清扫、肝切除、联合血管切除、腹腔镜技术在胆囊癌手术中的地位等热点及争议问题进行阐述,以期为胆囊癌外科治疗提供依据。
刘颖斌吴向嵩李茂岚龚伟
关键词:胆囊肿瘤外科手术胆囊癌根治术
CXCR2及其配体与肿瘤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CXC受体2(CXC receptor 2,CXCR2)是多种趋化因子受体,与机体的炎症免疫过程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炎症免疫在肿瘤中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发现CXCR2与其配体相互作用形成多种信号轴,共同在胰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肿瘤微环境构建与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对肿瘤的血管生成、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侵袭以及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等方面均有明显影响与调控作用。
袁瑞研王许安刘颖斌
关键词:肿瘤炎症免疫CXCR2趋化因子
胆囊癌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 探讨胆囊癌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4例胆囊癌患者(胆囊癌组)和60例胆囊炎患者(对照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比较胆囊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上述指标与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胆囊癌组患者APTT明显缩短[(29.0±4.2)s,t=-4.265,P=0.000],PT[(11.5±1.4)s]、TT[(15.3±3.5)s]延长(t=2.521、4.147,P<0.05)、Fib明显升高[(4.1 ±0.9)g/L,t=4.365,P=0.000].中、低分化腺癌患者Fib高于高分化腺癌患者(F=4.069,P=0.022),有淋巴结转移患者Fib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t=2.640,P=0.010),TNMⅡ~Ⅳ期患者Fib明显高于0~Ⅰ期患者(t=3.003,P<0.01).胆囊癌患者伴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比例(32/64)明显高于对照组(11/60,x2=13.709,P<0.01).且与胆囊癌Fib正常者相比,在肿瘤分化程度(x2=7.760)、浸润深度(x2=10.573)、淋巴结转移情况(x2=6.063)及病理分期(x2=5.8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癌伴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与胆囊癌Fib正常患者中位生存率分别为8.63个月和16.73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64.7%、14.9%和74.9%、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囊癌患者血清Fib水平在术前辅助评估疾病进展及预后等方面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包润发束翌俊董平顾钧吴向嵩李茂岚翁昊丁倩吴文广丁琦晨沈柏用刘颖斌
关键词:胆囊肿瘤血液凝固试验纤维蛋白原预后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neu基因在胆道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5年
胆道系统恶性肿瘤是消化系统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及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现有的放化疗手段对胆道系统恶性肿瘤收效甚微.因此,亟需探索治疗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的新手段.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基因编码蛋白是一种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糖蛋白,在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侵犯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HER2/neu基因高表达与胆道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密切相关,有望作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包润发束翌俊刘颖斌
关键词:胆道肿瘤恶性
胰腺癌十二指肠切除术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采用kocher手法,分离十二指肠降部与下腔静脉之间间隙;分离胃结肠韧带,不保留大网膜,进入小网膜囊,小网膜囊后壁下面即为胰腺前缘;分离横结肠系膜前叶及胰腺背膜,于胰腺下缘找到肠系膜上静脉,分离钳顺着肠系膜上静脉在胰腺后侧打洞分离,直至门静脉;解剖肝十二指肠韧带,游离肝门三管;分别于胃大弯和胃小弯游离韧带,于固定处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切断胃;于预定切除处断胰;仔细分离钩突与SMV之间的小静脉、以及可能出现的胃结肠干、胃网膜右静脉等血管;施行胰肠吻合、胆肠吻合、胃肠吻合。
刘颖斌
关键词:胰腺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前胰腺平扫CT值可预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危险性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研究术前胰腺体部拟断面平扫cT值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危险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至2012年间87例行端侧胰管空肠黏膜-黏膜吻合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将胰瘘组与非胰瘘组患者及不同胰瘘严重程度组患者的胰体cT值及胰腺/腹主动脉cT值进行比较。结果87例患者中出现胰瘘共17例,胰瘘发生率为19.5%,胰瘘组的胰腺cT平均值为(37.3±3.5)HU,较非胰瘘组cT值(42.5±3.7)HU明显降低(t=5.328,P=0.000),且胰腺cT值与胰瘘严重程度分级存在明显相关性(r=-0.832,P=0.000)。结论术前胰腺平扫cT值能间接反映胰腺组织学情况,可作为评估术后胰瘘发生危险性的指标之一,同时也能为术中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信息。
翁昊束翌俊包润发陆建华顾钧吴向嵩李茂岚丁倩吴文广丁琦晨沈柏用刘颖斌
关键词:胰腺瘘
Nemo样激酶表达与胆囊癌侵袭转移及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胆囊癌组织中Nemo样激酶(NLK)表达与胆囊癌侵袭转移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12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6例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10例胆囊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取肿瘤组织和与之配对的癌旁组织(取白手术标本切缘,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正常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blot法检测患者胆囊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NLK的表达。采用门诊和电话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5月。多样本比较采用,检验,双变量相关分析采用非参数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癌旁组织中NLK阳性表达率为25.0%(9/36),胆囊癌组织中NLK呈强阳性表达,NLK阳性表达率为61.1%(22/3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10.020,P〈0.05)。36例胆囊癌患者的配对标本中,有25例患者的标本中NLK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表达上调率为69.4%(25/36)。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NLK的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0.043,0.102,5.186,2.365,1.860,P〉0.05),而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X2=16.264,P〈0.05)。36例获得随访患者中,NLK阴性表达的胆囊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9.0个月,NLK阳性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8.0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值=10.150,P〈0.05)。结论NLK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NLK的高表达可能与胆囊癌的侵袭转移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王志强李茂岚吴向嵩穆嘉盛翁昊丁倩谈竹君刘颖斌
关键词:胆囊肿瘤肿瘤侵袭预后
吴茱萸碱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18年
吴茱萸碱是从中药吴茱萸中提取的天然生物碱。除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等作用外,吴茱萸碱还能抑制肿瘤细胞活性与增殖、阻滞细胞周期、促进凋亡、促进自噬、抑制肿瘤微血管形成以及影响肿瘤表观遗传学修饰等。相关的通路如PI3K-Akt和JAK-STAT通路以及其对生存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miRNA的作用也陆续被揭示。随着吴茱萸碱相关衍生物和中药制剂不断地被合成与改进,研究人员对其抗肿瘤活性的认识逐步深入,推测其在未来具有较大的临床和药用开发价值。
徐俊杰杨然杨芳景焦鑫刘颖斌
关键词:吴茱萸碱抗肿瘤活性衍生物联合用药
Linc00152在胆囊癌中作用及机制的相关研究
第一部分胆囊癌组织中Linc00152表达量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索Linc00152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35对胆囊癌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中...
刘世博
关键词:胆囊癌预后ERKMAPK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