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科技计划研究与开发项目(2011BCB030)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孟忠吉陈红霞柯昌征陈悦李东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计划研究与开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脂肪
  • 3篇脂肪肝
  • 3篇酒精
  • 3篇酒精性
  • 3篇酒精性脂肪肝
  • 3篇非酒精性
  • 3篇非酒精性脂肪
  • 3篇非酒精性脂肪...
  • 2篇脂肪肝病
  • 2篇细胞
  • 2篇非酒精性脂肪...
  • 2篇肝病
  • 2篇肝硬化
  • 1篇代偿
  • 1篇代偿期肝硬化
  • 1篇抵抗素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患者
  • 1篇人脐

机构

  • 3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太和医院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十堰市太和医...

作者

  • 5篇孟忠吉
  • 3篇陈红霞
  • 2篇陈悦
  • 2篇柯昌征
  • 1篇汤守兵
  • 1篇刘莉
  • 1篇李东
  • 1篇张永红
  • 1篇刘平
  • 1篇康健
  • 1篇魏志强

传媒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江苏预防医学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非酒精性脂肪肝致肝细胞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包含以微小肝脂肪堆积或伴有炎症细胞浸润的肝细胞损伤以及肝纤维化的一系列肝功能障碍,包括良性的脂肪肝(NAFL),NAFLD可发展为脂肪性肝炎(NASH)、肝纤维化、肝硬化,最终发展为肝细胞癌(HCC).
陈红霞孟忠吉
关键词:肝细胞癌
绿茶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14年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通过影像或组织学证据表明存在肝脂肪变性,以及排除大量饮酒、使用致脂肪变性药物或遗传性疾病引起的二次肝脂肪堆积.包括相对良性的简单脂肪变性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纤维化和肝硬化.NAFLD包括一系列的无症状肝脏疾病,可能会增加由于肝衰竭或肝细胞癌所致的肝脏相关疾病发病率或死亡率[1-3],大约影响7 000万美国人[4].研究显示中国香港成人NAFLD的患病率约为27.3 %[5],而NASH是NAFLD的最严重形式,以伴有或非伴有肝纤维化的炎性浸润和肝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被认为是造成隐匿性肝硬化的最主要原因[6].关键词:绿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治疗;作用机制分类号:R575
陈红霞孟忠吉
关键词:绿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护肝、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通过外周静脉输注脐带血干细胞悬液100 ml,每周1次静脉输注,连续3次。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12周24周,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肝纤维化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经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4周,白蛋白和凝血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12周肝硬度值下降。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结论外周静脉输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近期可明显改善肝功能,提升白蛋白、改善凝血功能、改善肝纤维化程度等,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柯昌征刘莉李东陈悦孟忠吉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失代偿期肝硬化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无创性诊断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形式,涵盖了从简单肝脂肪细胞变性即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到肝硬化、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在内的肝脏代谢综合征的系列症状。
陈红霞孟忠吉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无创性
血清高水平抵抗素作为乙型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纤维化和炎症程度的相关性,探讨抵抗素作为肝脏病情指标的潜在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34例乙型肝炎患者:其中85例为慢性乙型肝炎,70例为乙型肝炎肝硬化,79例为乙型肝炎肝衰竭。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抵抗素、IL-1、IL-6、IL-17、IL-23、TNF-α和TGF-β1水平。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验数据包括ALT,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肝硬度(liver stiffness,LS)等,从十堰市太和医院住院患者数据库提取。结果:所有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均显著升高,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分别为(4.119±5.848)、(6.370±6.834)和(6.512±6.076)ng/m L。乙型肝炎肝硬化和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P<0.01)。所有患者血清IL-1、IL-6、IL-17、TNF-α和TGF-β1均显著升高,而IL-23水平无显著变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IL-17(R=0.4022,P=0.0038)、AST(R=0.4501,P=0.0036)和LS(R=0.3415,P=0.0310)显著正相关;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TGF-β1(R=0.3090,P=0.0290)和IL-17(R=0.4022,P=0.0038)显著正相关;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IL-17显著正相关(R=0.5466,P<0.0001)。结论:高水平抵抗素与肝内炎症和坏死相关,可作为慢性HBV感染的病情严重程度新指标。
张永红魏志强刘平康健柯昌征汤守兵陈悦孟忠吉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衰竭抵抗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