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800030001)

作品数:3 被引量:35H指数:3
相关作者:曲哲叶列平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建筑
  • 3篇建筑结构
  • 2篇地震
  • 2篇地震响应
  • 2篇非线性地震
  • 2篇非线性地震响...
  • 1篇单自由度
  • 1篇单自由度体系
  • 1篇弹塑性
  • 1篇弹塑性地震
  • 1篇土结构
  • 1篇抗震
  • 1篇抗震设计
  • 1篇混凝土
  • 1篇混凝土结构
  • 1篇多自由度体系
  • 1篇钢筋
  • 1篇钢筋混凝
  • 1篇钢筋混凝土
  • 1篇钢筋混凝土结...

机构

  • 3篇清华大学

作者

  • 3篇叶列平
  • 3篇曲哲

传媒

  • 2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工程力学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计算结构非线性地震峰值响应的等价线性化模型被引量:16
2011年
多自由度体系的等价线性化方法是预测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峰值响应的有效方法。单自由度等价线性化模型是该方法的基础。该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定性和定量的两个方面综合分析了结构周期、延性系数以及恢复力模型等因素对单自由度等价线性化模型的影响,并通过对大量地震动记录下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的拟合回归,提出了能够综合反映各方面参数影响的单自由度等价线性化模型。与现有代表性的等价线性化模型相比,该文模型所反映的参数最为全面,预测峰值位移的平均相对误差最小,且略偏于保守。
曲哲叶列平
关键词:建筑结构单自由度体系非线性地震响应
基于损伤机制控制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合理有效地控制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损伤机制,是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手段。体系设计、需求分析和构件设计是结构损伤机制控制的三个主要方面。在总结建筑结构抗震损伤机制控制发展过程的基础上,着重于需求分析,建议了一套基于建筑结构损伤机制控制的抗震设计方法。该方法采用两阶段设计:在多遇地震设计阶段,采用线弹性分析给出结构预期损伤部位的承载力需求;在罕遇地震设计阶段,采用等效线性化法定量给出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实现预期损伤机制下损伤部位的变形能力需求和非损伤部位的承载力需求,为构件的抗震设计提供依据。通过一个钢筋混凝土延性框架结构算例说明了建议方法的实施流程,并通过动力弹塑性分析评价了建议方法的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与现行规范方法相比,建议方法更有助于预期损伤机制的实现。
曲哲叶列平
关键词: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抗震设计
建筑结构弹塑性地震响应计算的等价线性化法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等价线性化法是一种可借助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构非线性地震峰值响应的实用方法,并且能够在设计中预设结构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并可用于复杂结构性能化抗震设计的工程实用分析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迭代计算确定结构的损伤模式,并采用更合理的等价线性化模型,完善了等价线性化法的实施流程,并采用该方法分析了一个平面规则结构与一个空间不规则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峰值响应。与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的比较表明,所建议的等价线性化法在预测结构整体和局部构件的非线性地震峰值响应方面均具有较好的精度,且具有计算效率高,适用性强等特点。
曲哲叶列平
关键词:建筑结构多自由度体系非线性地震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