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01MB135)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成军郭江董菁纪冬王建军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北京地坛医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Scientific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the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 Scholars, State Education Ministry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细胞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基因
  • 2篇肝炎病毒
  • 2篇PCDNA3
  • 2篇HEPG2细...
  • 2篇表达基因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纯化
  • 1篇信号
  • 1篇信号转导
  • 1篇信号转导通路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抑制性
  • 1篇抑制性消减杂...
  • 1篇原核表达

机构

  • 3篇北京地坛医院
  • 3篇解放军第30...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作者

  • 5篇成军
  • 4篇郭江
  • 2篇刘妍
  • 2篇张黎颖
  • 2篇王建军
  • 2篇纪冬
  • 2篇董菁
  • 1篇蓝贤勇
  • 1篇陈宏
  • 1篇郭风劲
  • 1篇陶明亮
  • 1篇钟彦伟
  • 1篇宋方洲
  • 1篇洪源
  • 1篇李晓东
  • 1篇杨瑗
  • 1篇伦永志
  • 1篇曲建慧

传媒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国外医学(流...
  • 1篇医药导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上调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基因表达的研究
2005年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X蛋白 (HBxAg)对硫氧还蛋白还原酶 1(TXNRD1)启动子转录的激活作用。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TXNRD1的启动子区域 (TXNRD1p) ,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扩增TXNRD1p ,克隆至真核报告载体pCAT3_Basic中 ,构建pCAT3_TXNRD1p报告载体 ;以该质粒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报告基因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CAT)的表达活性 ;并与HBxAg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_X共转染HepG2细胞系 ,用ELISA法检测CAT的表达活性。结果 结果表明 ,pCAT3_TXNRD1p和pcDNA3 1(-)_X瞬时转染的HepG2细胞的CAT表达活性是pCAT3_Basic空载体的 19 3倍 ,pCAT3_TXNRD1p的 3 9倍。结论 克隆的TXNRD1启动子有顺式激活下游基因的活性 ;HBxAg具有对TXNRDl的反式激活作用。
纪冬成军郭江董菁王建军刘妍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硫氧还蛋白还原酶HEPG2细胞CATPCDNA3表达活性
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XTP6基因转染细胞差异表达基因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 (HBV)X蛋白 (HBxAg)反式激活基因XTP6的表达对肝母细胞瘤系HepG2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进一步阐明XTP6蛋白可能的分子生物学功能。方法 设计并合成XTP6基因序列特异性的引物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扩增XTP6基因片段 ,以常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将获得的XTP6编码基因片段克隆到TA载体中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 ,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 XTP6。以脂质体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 ,提取mRNA ,逆转录为cDNA ,与转染空表达载体pcDNA3 .1(-)的HepG2细胞进行cDNA芯片分析。结果 构建的表达载体经过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的DNA序列测定 ,证实准确无误。提取高质量的mRNA ,逆转录为cDNA ,进行cDNA芯片分析。在 115 2个基因表达谱的筛选中 ,发现 2 1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 ,18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 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成功筛选了XTP6转染细胞后差异表达基因 ,为进一步阐明XTP6蛋白可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依据。
纪冬成军郭江杨瑗董菁王建军刘妍
关键词:差异表达基因基因转染细胞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CDNA芯片PCDNA3
人类HBxAg蛋白反式激活基因5的原核表达及其蛋白纯化被引量:1
2007年
为了更深入研究XTP5蛋白(也称人类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A-8))的生物学功能,以HepG2细胞总RNA为模板、应用RT-PCR技术获得XTP5基因,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其进行克隆和原核重组表达载体构建和诱导表达,成功克隆XTP5基因,并成功构建原核重组表达空载体pET-32a(+)-XTP5;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coliBL21后,在37℃经终浓度1 mmoL/L IPTG诱导5 h后,受体菌大量表达76.88 ku XTP5重组蛋白;West-ern-blot证实宿主菌表达的蛋白特异性好;肝素亲和层析柱纯化表达产物XTP5蛋白效果良好。结果表明,成功克隆了人类XTP5基因,并获得纯度较高的融合蛋白XTP5。
蓝贤勇成军陈宏张黎颖陶明亮伦永志洪源郭江
重组β-干扰素上调HepG2细胞表达基因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
2006年
目的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重组β-干扰素(IFN-β)上调HepG2细胞表达基因。方法以重组IFN-β2000U·mL^-1刺激对数生长期HepG2细胞,设经0.9%氯化钠注射液作用的HepG2细胞为阴性对照组;制备HepG2细胞裂解液,从中提取mRNA并逆转录合成cDNA,经RsaⅠ酶切后,将实验组cDNA分成两组,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衔接,再与阴性对照组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和两次抑制性聚合酶链反应(PCR),将产物与T/A栽体连接,构建cDNA消减文库,并转染大肠埃希菌进行基因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PCR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IFN-β作用HepG2后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扩增后得到50个200~1000bp插入片段的克隆,随机挑选其中31个插入片段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其全长基因序列,共获得20种编码基因,其中1种为未知功能的新基因。结论通过该方法可筛选得到IFN-β作用于HepG2细胞后上调表达的部分基因,包括与细胞生长调节、物质代谢和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一些蛋白编码基因。
钟彦伟成军曲建慧张黎颖郭江李晓东
关键词:抑制性消减杂交反式调节
酵母双杂交系统在研究一氧化氮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应用
2005年
一氧化氮(NO)作为细胞内广泛存在的一种新型生物信号分子,近年来普遍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酵母双杂交系统是目前研究细胞内信号转导、蛋白质相互作用比较常用的一种实验技术体系。本文综述了酵母双杂交系统在一氧化氮信号转导通路中的研究现状,对于揭示一氧化氮的各种病理生理学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郭风劲成军宋方洲
关键词:一氧化氮酵母双杂交系统结构域信号转导通路细胞内信号转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