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03047) 作品数:8 被引量:55 H指数:5 相关作者: 王升旭 陈莹 杨路 冼培凤 吴春晓 更多>> 相关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 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不同蜂针剂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不同蜂针剂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蜂针治疗4组(单蜂1 min组、双蜂1 min组、三蜂1 min组、单蜂30 s组),取足三里穴,连续治疗7 d。观察治疗前后体重、足趾容积、缩足反应时间及HE切片观察。结果:治疗后,与空白组比较,各组大鼠足趾容积提高,缩足反应时间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改变没有显著差异。单蜂1 min组大鼠足趾容积低于其余各组,缩足反应时间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同蜂针剂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均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中单蜂1 min组近期疗效最显著。 陈莹 杨路 冼培凤 符雅杰 林国华 王升旭关键词:蜂针 类风湿性关节炎 量效关系 蜂毒注射足三里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通过观察蜂毒注射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治疗作用的影响,研究蜜蜂蜂毒提取物(BV)对AA大鼠的治疗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Wistar雄性成年大鼠30只,于右后足垫皮下注射CFA 0.1 m L造模,分为模型组、蜂毒组。另设正常组,于右后足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1 m L。每组10只。蜂毒组大鼠每日蜂毒注射0.3 mg治疗。记录所有大鼠足跖厚度、痛阈,治疗后采用ELISA检测大鼠外周血血清IL-1β水平。结果:治疗后蜂毒组足跖厚度均低于模型组,痛阈高于模型组;进一步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IL-1β水平显示蜂毒组血清IL-1β水平比模型组低。结论:蜂毒穴位注射足三里能减轻足跖肿胀,提高痛阈,同时抑制炎性细胞因子IL-1β的转录和表达,对AA大鼠有效。 冼培凤 陈莹 杨路 王升旭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 蜂毒 IL-1Β 针灸 不同蜂针剂量对佐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的影响 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蜂针对佐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的影响,探究不同蜂针剂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佐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单蜂1 min组、双蜂1 min组、三蜂1min组、单蜂30 s组。观察各组足趾容积以及缩足反应,同时采用ELISA检测血清TNF-α、IL-1β、IL-6表达水平。结果:单峰1 min足趾肿胀程度低于模型组(P<0.01),缩足反应对应长于模型组(P<0.05),单蜂1 min比其余治疗组改善足趾肿胀度以及延长镇痛效果要强,而对于血清中TNF-α、IL-1β、IL-6的影响,单峰1 min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单蜂1 min与其他治疗组相比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较好。结论:适当剂量的蜂针具有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足趾肿胀度和加强镇痛效果的作用,其机制可能跟抑制RA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的表达有关,而单蜂1 min可能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最佳的治疗剂量。 陈莹 杨路 冼培凤 吴春晓 王升旭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 蜂针 白介素-1Β 蜂毒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炎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TrkA、TRPV1的影响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蜂毒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Trk A、TRPV1疼痛信号分子的影响。方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蜂毒组(BV,3 mg/m L)。采用Wistar雄性成年大鼠,CollagenⅡ+IFA 0.2 m L造模。BV组于造模14 d后开始给药,直至21 d;记录每组足跖厚度、痛阈和肿胀关节评分,背根神经节采用IHC观察病理切片TRPV1的表达和western boltting观察Trk A的表达,评价蜂毒对CIA大鼠踝关节的干预。结果造模从10 d起开始肿胀,14 d内全部出现CIA体征,足跖厚度和肿胀关节评分整体上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14 d时趋于平稳。BV组予蜂毒0.3 mg治疗7 d,BV组足跖厚度和肿胀关节评分低于模型组。痛阈(秒):正常对照组15.47±0.35,模型组10.90±0.10,BV组13.14±0.18。免疫组化TRPV1阳性细胞百分数(%):正常对照组11.40±1.48,模型组44.47±4.38,BV组21.60±2.20。western blotting观察Trk A表达(灰度值):正常对照组1.59±0.04,模型组4.53±0.21,BV组2.46±0.17。结论蜂毒注射能降低炎性痛大鼠DRG信号分子Trk A、TRPV1的表达水平。这可能是消炎镇痛的信号通路之一,为蜂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提供新的启发。 冼培凤 陈莹 杨路 刘国涛 彭澎 王升旭关键词:蜂毒 辣椒素受体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中药超微粉腧穴敷贴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重塑的影响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观察中药超微粉腧穴敷贴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重塑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组)和造模组,造模组予卵蛋白腹腔注射、滴鼻及喷雾吸入,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丙酸氟替卡松组(B组)和超微粉组(C组)。记录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HE染色及电镜观察结果。结果:(1)与D组相比,A组EOS计数升高(P<0.01),HE染色示黏膜上皮肿胀,毛细血管扩张,EOS浸润,电镜示黏膜不完整,纤毛、微绒毛畸形稀松,线粒体肿胀,部分线粒体脊丢失;(2)EOS计数:B、C组较A组显著下降(P<0.05,P<0.01)。C组较B组显著下降(P<0.05),与D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539);HE染色:B组黏膜毛细血管轻微扩张,散见EOS,C组黏膜上皮轻微肿胀,无毛细血管扩张;电镜:B、C组黏膜完整,纤毛等结构排列均匀,细胞连接正常,C组还可见正常线粒体及内质网。结论:中药超微粉腧穴敷贴可有效控制变应性鼻炎症状,减缓甚至逆转鼻黏膜重塑。 陈静 张嘉玲 甘忠源 吴春晓 李求实 王升旭关键词:变应性鼻炎 中药超微粉 不同蜂针剂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蜂针对佐剂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成纤维滑膜细胞活力的影响,探讨蜂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佐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单蜂1 min组、双蜂1 min组、三蜂1 min组、单蜂30 s组,观察各组足底厚度以及HE染色的病理变化,同时关节滑膜取材,采用MTT法检测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足底厚度比较,1 min蜂针组较模型组以及其他蜂针剂量组别低(P<0.01);HE病理形态学评分,模型组病理形态学改变评分较各蜂针治疗组高(P<0.05);MTT检测成纤维滑膜细胞活力中,24 h时间点开始出现,1 min蜂针组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较模型组显著(P<0.05),48 h较24 h时间点各组差异更显著。结论:适当剂量的蜂针能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足底厚度,降低病理形态学评分,其机制可能跟蜂针抑制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活力有关。 陈莹 王升旭 王升旭 吴春晓 冼培凤关键词:MTT 三种蜂针剂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蜂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单蜂蛰刺留针1分钟、双蜂蛰刺留针1分钟、三蜂蛰刺留针1分钟)每组30例,取阿是穴配合辨证取穴,连续治疗7天。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关节疼痛程度、疼痛关节个数及关节功能障碍指数。结果单蜂组总有效率优于双蜂组和三蜂组。在改善关节疼痛程度、关节功能障碍指数及减少关节疼痛个数方面,单蜂组效果均优于其余两组。结论三种剂量蜂针均可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单蜂剂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优于双蜂剂量和三蜂剂量。 陈莹 杨路 冼培凤 王升旭关键词:蜂针 类风湿性关节炎 量效关系 刺血疗法配合电针治疗失眠最佳时间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刺血疗法配合电针治疗失眠的最佳时间。方法 11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56),其中治疗组又分为上午治疗组(n=30)和下午治疗组(n=30),对照组也分为上午组(n=27)和下午组(n=29)。治疗组采用刺血疗法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行电针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治愈率31.67%;对照组总有效率80.36%,治愈率16.0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评分比较,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午治疗组治愈率(36.67%)、显效率(43.33%)均高于上午治疗组(26.67%、36.67%),且治疗后PSQI总评分比较,下午治疗组均低于上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刺血疗法配合电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较单纯电针的疗效为优,且下午时段治疗效果更佳。 杨路 陈莹 莫献洁关键词:失眠 刺血疗法 电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