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03033)

作品数:10 被引量:221H指数:7
相关作者:吴璐一黄艳刘慧荣吴焕淦窦传字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针灸
  • 3篇结肠
  • 3篇结肠炎
  • 3篇溃疡
  • 3篇溃疡性
  • 3篇溃疡性结肠炎
  • 2篇代谢
  • 2篇代谢组学
  • 2篇蛋白
  • 2篇炎症
  • 2篇炎症性
  • 2篇炎症性肠病
  • 2篇遗传修饰
  • 2篇组蛋白
  • 2篇组蛋白修饰
  • 2篇甲基化
  • 2篇艾灸
  • 2篇DNA甲基化
  • 2篇表观
  • 2篇表观遗传

机构

  • 9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湖南中医药大...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上海市中医药...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上海市中西医...
  • 1篇嵊州市中医院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安徽中医药大...
  • 1篇昆山市第二人...

作者

  • 8篇吴璐一
  • 6篇吴焕淦
  • 6篇刘慧荣
  • 6篇黄艳
  • 4篇窦传字
  • 2篇余曙光
  • 2篇周次利
  • 2篇翁志军
  • 2篇马晓芃
  • 2篇赵继梦
  • 2篇张建斌
  • 2篇包春辉
  • 2篇常小荣
  • 2篇王晓梅
  • 2篇陆嫄
  • 2篇朱毅
  • 2篇王硕硕
  • 2篇黄任佳
  • 1篇丰晓溟
  • 1篇张程

传媒

  • 2篇Journa...
  • 2篇世界中西医结...
  • 2篇世界中医药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5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代谢产物相关技术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逐渐增高,而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代谢产物相关技术的兴起与迅速发展为揭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提供了可能性。基于代谢产物的生物检测技术主要有代谢组学,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短链脂肪酸检测等。代谢组学、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等技术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和实验机理研究中应用广泛;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作为参与者和代谢产物,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和预后密切相关。基于代谢产物变化的技术理念与中医的整体观相契合,有利于阐明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应机制。总结代谢产物及相关技术在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和实验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将为探索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机制和作用靶点提供依据。
周志刚张程吴焕淦竺益芳黄艳王思瑶吴璐一刘慧荣陆嫄
关键词:代谢产物溃疡性结肠炎
基于免疫相关性疾病的艾灸镇痛与抗炎免疫研究被引量:75
2016年
艾灸治疗痛症从古有之,抗炎免疫是现代针灸临床研究的热点。艾灸镇痛及其抗炎免疫作用已被中医针灸临床实践所证实,对其效应机制的研究多从温热刺激穴位(区)启动着手,研究发现皮肤穴位(区)中嘌呤受体(P2受体)和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TRP)在艾灸效应的启动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机体疼痛、炎性反应的发生和发展,这种调节效应发生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各个环节,对诸多介导的疼痛的镇痛/致痛因子、炎性细胞因子具有调节作用,"艾灸嘌呤"这一概念可以概括目前研究发现的艾灸镇痛与抗炎效应,实验研究已发现艾灸能够对腹痛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神经元的异常兴奋性具有调节作用;临床中通过脑功能成像(f MRI)技术研究发现,艾灸和针刺在调控缓解期CD腹痛患者异常的脑灰质密度以及静息状态下异常的脑功能活动方面,镇痛效应的发挥存在着"共同响应脑区"和"差异响应脑区";温热刺激能够在丘脑内侧和腹内侧核绕开对低阈值的下行易化系统的激活而实现对高阈值激活的下行抑制系统选择性激活,这种艾灸的内源性的调节作用可能在CD痛觉及炎性反应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后将围绕"艾灸嘌呤"这一机制方向来展开更为深入的艾灸镇痛与抗炎研究。艾灸抗炎免疫研究发现,艾灸能通过HPA轴提高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的水平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合成,艾灸镇痛与抗炎免疫效应大多数情况下是同时存在,艾灸通过外周穴位(区)和中枢响应,激活抗炎通路,调节免疫应答,在实现抗炎作用的同时实现了镇痛效应。文章围绕"穴位(区)启动-中枢响应-靶器官效应"对艾灸镇痛与抗炎免疫机制进行回顾研究。
吴焕淦翁志军刘慧荣张建斌余曙光常小荣马晓芃沈雪勇王晓梅吴璐一黄艳
关键词:艾灸
从单一到多元:温针灸的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51
2016年
温针灸是将针刺和艾灸结合在一起的方法,具有行气活血、温通经络、祛湿逐寒等作用。温针灸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干预手法从单一到多元化发展,通过总结温针灸临床应用进展概况,以期推动温针灸的传承与创新,促进温针灸的推广。采用检索10年来中国知网、维普两大数据库,以"温针、温针灸、临床应用"作为主题词检索,从140篇相关文献中筛选出76篇作回顾性综述。结果发现2008年(含)以前温针灸临床应用32篇,主要采用单纯温针灸作干预方法(62.5%);2008年以后共44篇,单纯温针灸的文献只有17篇(38.64%),已从单纯温针灸为主导模式,转为采用多元化的干预方法,有的配合中药或/和西药,有的配合手法或/和康复训练等。
朱毅黄任佳王硕硕吴璐一崔云华崔云华徐曼文施征黄艳施征
关键词:温针灸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隔药饼灸合募配穴治疗UC大鼠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技术探讨隔药饼灸合募配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机制。方法: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饼灸合募配穴组,采用DSS水溶液饮用法制备UC大鼠模型。隔药饼灸合募配穴组每次每穴各灸2壮,1次/d,共灸14次。治疗结束后,搜集各组尿液,UPLC-Q/TOF MS分析检测,主成分分析(PCA)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分析(PLS-DA)对数据进行处理,运用Metlin(http://metlin.scripps.edu/)、KEGG(http://www.kegg.jp)、HMDB(http://www.hmdb.ca)、Metabo Analyst 3.0(http://www.metaboanalyst.ca)数据库和网站,确认潜在生物标志物,分析代谢物通路。结果:正、负离子模式下,正常组、模型组、隔药饼灸合募配穴组3组大鼠尿液在PLS-DA数据模型下分离趋势良好。隔药饼灸合募配穴可有效回调UC模型大鼠6个差异代谢物L-Cysteine(半胱氨酸)、Atraric acid、Tocopheronic acid、Dibutyl malate(二丁基苹果酸盐)、L-Tyrosine(酪氨酸)、L-Pipecolic acid(哌啶酸)表达,主要参与Phenylalanine,tyrosine and tryptophan biosynthesis(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Cysteine and methionine metabolism(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Tyrosine metabolism(酪氨酸代谢)等氨基酸代谢通路。结论:隔药饼灸合募配穴治疗UC可能主要与氨基酸代谢有关。
吴璐一顾沐恩朱毅刘慧荣秦文政黄艳窦传字袁凌松陆颖周次利李璟
关键词:代谢组学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artitioned moxibustion in treating ulcerative colitis被引量:8
2016年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syndrome scores improvements of herbal cake-partitioned moxibustion(HPM) and ginger-partitioned moxibustion(GPM) in treating ulcerative colitis(UC).Methods:A total of 65 eligible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HPM group(n=32) and a GPM group(n=33) according to their visiting order.Bilateral Tianshu(ST 25) and Dachangshu(BL 25) were selected for the HPM or the GPM treatment once daily,12 d as a treatment course with a 3-day interval,6 courses in all.The clinical effect,syndrome scale and Mayo scale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Of the 65 cases enrolled,2 cases dropped out in the HPM group and 3 cases dropped out in the GPM group,30 cases of each group finished the treatment course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s 93.3% in HPM group and 86.7% in the GPM group,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score evaluation of lasting time of abdominal pain and frequency of diarrhea,HPM is prior to GPM(P=0.032,P=0.044).There are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scores evaluation of general symptom,three main symptoms,quality of life(QOL),frequency and severity of abdominal pain,times,and pattern of diarrhea(all P〉0.05).There was a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mprovement of Mayo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and HPM was superior to GPM(P=0.048).Conclusion:HPM and GPM are both promising ways to treat UC,and the total effect is quite similar.HPM is superior to GPM in the improvement of lasting time of abdominal pain and frequency of diarrhea,and also the Mayo score.
杨玲赵继梦关鑫王晓梅赵琛刘慧荣吴璐一纪军程芳刘希茹吴焕淦
关键词:COLITISULCERATIVEDIARRHEAPOINTPOINT
基于MicroRNA研究针灸调节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的思考被引量:7
2014年
综述近年来MicroRNA及相关靶基因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中的研究现状。MicroRNA在UC结肠黏膜和外周血中具有特异性,可作为诊断和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MicroRNA及其靶基因与U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用于揭示UC发病机制,并提出构建针灸调节UC作用机制的MicroRNA-靶基因调控网络,从基因表达与功能调控层面为针灸治疗UC作用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窦传字张淑静王毅吴璐一包春辉赵继梦丰晓溟胡智海周次利吴焕淦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针灸
代谢组学技术与炎症性肠病
中医针灸治疗炎症性肠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得到系统阐释。代谢组学这一具有生命科学整体水平和总联系的研究方法的出现,与针灸的整体性调节效应相契合,符合中医整体观和动态平衡观。本文综述代谢组学与炎症性肠病的研...
窦传字陆嫄吴璐一刘世敏黄任佳施茵杨玲冯辉刘慧荣吴焕淦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代谢组学针灸
文献传递
灸法研究的战略思考被引量:47
2016年
在中医针灸学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灸法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灸法作用机理研究已成为针灸医学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该文在总结前期灸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灸法下一步深入研究进行了思考和展望,认为亟需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阐明灸法的内源性调节机制,揭示艾灸得气、灸温、灸材等因素的作用特点、规律和机制,明确艾灸热、光、烟与灸效的关系,并确证艾灸与针刺作用的异同,以推动灸法研究新一轮的发展和创新;并展望灸法在"治未病"及防治疾病中的作用与贡献。
吴焕淦马晓芃刘慧荣余曙光吴璐一孙艳红田甜施茵张建斌赵百孝胡玲常小荣
关键词:灸法疗效
表观遗传修饰与溃疡性结肠炎被引量:14
2015年
背景:基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因素的研究发现,其发生、发展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涉及易感性基因响应肠道微生物内环境及其他外环境因素的变化,既可引发对机体固有免疫、特异免疫的保护和耐受,又可引起慢性炎症。目的:分析近10年溃疡性结肠炎与表观遗传修饰的相关研究进展,探讨表观遗传修饰在溃疡性结肠炎疾病中的发生、发展相关性。方法:以下列检索词:溃疡性结肠炎,表观遗传,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RNA,ulcerative colitis,epigenetic,DNA methylation,Histone modification,miRNA,检索2000年1月至2015年1月PubMed数据库及万方医学网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纳入的28条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与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主要是易感基因与内、外环境因素相关,受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表观遗传修饰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RNA所介导的沉默。基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因素研究表明表观遗传修饰影响基因和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可作用在机体先天免疫及特异性免疫,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黄艳窦传字刘慧荣吴璐一陆嫄王晓梅胡鸿毅吴焕淦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表观遗传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从表观遗传修饰角度探讨艾灸对炎症性肠病的调控机制被引量:14
2015年
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表观遗传修饰成为研究热点,其在炎症性肠病中的调控机制部分被揭示,而艾灸能明显改善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减轻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目前其机制尚未阐明。目的:探讨对可能影响炎症性肠病发病的表观遗传学机制,综述艾灸调节对炎症性肠病的效应机制,探讨表观遗传修饰在艾灸对炎症性肠病中的调节作用。方法:电子检索Pub Med数据库、中国知网和维普网,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限1999年1月至2014年12月,检索关键词"epigenetic;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crohn’s disease;ulcerative colitis;DNA methylation;histone modification;mi RNA;艾灸;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结果与结论:详细阐述了表观遗传修饰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发展等方面的相关性,从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miR NA等方面对炎症性肠病的相关作用靶点及调控机制。艾灸对炎症性肠病的效应机制主要与调节机体免疫相关,而其抗炎的作用机制可能受表观遗传修饰的调节,参与抑炎细胞因子和促炎细胞因子的调控,使机体从慢性炎症状态向免疫保护与耐受转化。
黄艳窦传字黄任佳吴璐一王硕硕翁志军冯辉包春辉刘慧荣吴焕淦
关键词:表观遗传修饰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艾灸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