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XW036)

作品数:14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郑亮张凡朱亚丽胡新华郑亮更多>>
相关机构:石河子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艺术

主题

  • 7篇小说
  • 6篇生态
  • 5篇生态批评
  • 3篇民族
  • 2篇散文
  • 2篇生态意识
  • 2篇文教
  • 2篇精神生态
  • 1篇动物叙事
  • 1篇对峙
  • 1篇新疆生态
  • 1篇新疆文化
  • 1篇虚构
  • 1篇虚构写作
  • 1篇叙事
  • 1篇意象
  • 1篇隐匿
  • 1篇与狼共舞
  • 1篇语文
  • 1篇语文教材

机构

  • 14篇石河子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作者

  • 9篇郑亮
  • 3篇张凡
  • 2篇胡新华
  • 2篇郑亮
  • 2篇朱亚丽
  • 1篇李江杰
  • 1篇王聪聪
  • 1篇程静
  • 1篇马小慧

传媒

  • 5篇石河子大学学...
  • 2篇伊犁师范学院...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小说评论
  • 1篇电影文学
  • 1篇教学与管理(...
  • 1篇北方工业大学...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精神生态书写中的创伤体验与文化移入——评阿拉提·阿斯木的小说《阿瓦古丽》
2017年
阿拉提·阿斯木的小说《阿瓦古丽》以熟练的汉语书写了"阿瓦古丽"的心路历程,从创伤形成与防御,年近半百时的反思忏悔到受人指点后的心归宁静之旅,充分反映了维吾尔族女性在时代变化之下的精神成长史。小说通过精神分析学或精神病理学意义上的创伤体验表达,汉文化中人生某些关键节点意义的参考,最后统摄在个体精神生态失序到调整过程中,进而构成了一个关于女性从物质、情欲中解脱出来重归灵魂安好的寓言。
胡新华郑亮
关键词:创伤体验汉文化精神生态
阿勒泰意象:李娟散文的生态批评阅读被引量:2
2013年
李娟的散文构筑了一个新疆的原生态边远世界。李娟的作品从《九篇雪》到《阿勒泰的角落》再到《我的阿勒泰》,给我们带来的就是阿勒泰意象的塑造。她从自己的点滴生活中写活了阿勒泰,并把这一意象推向了外面的世界。一个新的阿勒泰被一个单纯的女子慧眼所发现,这个阿勒泰的意象是属于李娟的。在她的文字中人与自然和空间及其他生命平等地并列在一起。从生态批评的视角阅读《我的阿勒泰》,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充满绿色和诗意的清新美好的自然,让粗犷的阿勒泰充满了生态田园色彩,建立起一种女性文化特色;但文本隐含着变化所带给阿勒泰的生态危机足以给我们启示。
郑亮王聪聪
关键词:生态批评
浸润与包容:新时期新疆哈萨克小说中的人文教育视阈
2018年
新疆哈萨克小说以哈萨克族作家独到的视角与笔触思考和审视人性、社会、自然,在向善、向真、向美的抒写中给读者以潜移默化的人文教育,作家在小说中创设了许多富有温馨、睿智的人文教育情境,导入了丰富的人文教育所倡导的价值判断。在对于向善情怀的抒发、真情真爱的礼赞、美心美行的感悟等方面,都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探讨和思索,以文学视角实现社会教育功能。
李江杰胡尔米提.胡马别克
关键词:人文教育
生态美育:少数民族地区绿色发展的教育新起点
2016年
少数民族地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是适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民族地区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点。在教育先行的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中,美育教育有利于建立起一种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可以改善人类当下非美的存在状态。生态美育特有的柔性介入的教育方式和注重生命的关系性存在,及其与少数民族传统生态理念的内在一致性,使得它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绿色回归的教育新起点。少数民族学校生态美育建构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创设生态美育的教育环境,建设生态审美教材,发挥教师力量以及借助新媒体的教育平台建设。
郑亮张家淑
关键词:生态美育民族传统
隐匿在世界深处的自然——试论朱马拜·比拉勒小说中的生态意识被引量:2
2015年
朱马拜·比拉勒是当代新疆著名的哈萨克族作家,其文学创作深受本民族传统文化与汉文化的双重滋养,形成了多元文化融合语境下特有的思维特质与创作心理。对其作品的研究,多数研究者倾心于作品中浑然天成的民族精神及文化内涵的挖掘分析,鲜有人关注隐匿在文字深处的自然镜像。草原之子的朱马拜,对隐匿在文字深处的自然关切是其潜在生态意识的一种自觉写作,是动物叙事视角、民族命运与文化以及人性深处的生态自觉为切入点,围绕作品中关于"人"和"物"的不同叙述而展开的。
张凡党文静郑亮
关键词:生态意识动物叙事民族命运
文学与自然的想象——试论艾克拜尔·米吉提小说中的生态理念被引量:1
2014年
艾克拜尔·米吉提是当代中国文坛为数不多的成功使用汉语写作的哈萨克族作家之一。对其小说文本展开生态批评式解读无疑给当代批评界注入一股新鲜的艺术活力;整个人类生态身份的重新确认、无处不在的生态情调以及基于生态理念之上的人与动物间的和谐关系为艾克拜尔始于新时期文学的小说创作开启了全新的阐释空间,并确立了艾氏小说创作自觉的生态叙事立场。
张凡党文静
关键词:小说生态理念
与人共舞中的和谐与对峙——试论艾克拜尔·米吉提小说中的动物书写
2014年
当代作家艾克拜尔·米吉提的小说以鲜明的民族性与地域性而著称于世。艾氏小说通过隐喻与写实的穿插交替,叙述了动物与人之间发生的关系在现代文明中的"变"与"不变",从而使读者在沉醉与赞叹动物与人的和谐相伴之余,反思人在自然中的自我定位。
郑亮张家淑
关键词:生态批评
生态批评:新疆文化价值建构
<正>肇始于世纪之初的西部大开发已经过了十余个年头,新疆进入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开发与建设时期。在现代化隆隆推进的过程中,新疆的文化价值该如何面对迅猛发展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变化成为我们当下越来越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我们在阅...
郑亮
文献传递
红柯小说《喀拉布风暴》的生态文化隐喻论被引量:2
2017年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提名作品《喀拉布风暴》中,红柯延续了此前作品中对新疆空间的构建。在这个广阔空间中,浪漫的异域文化想象与现实虚实交错,奇幻的异域风光与壮丽的生命气象相融,人物依赖神圣的自然重获新生,
郑亮朱亚丽
关键词:文化隐喻红柯生态小说茅盾文学奖文化想象
民族智者的生态忧虑——朱玛拜·比拉勒小说的生态批评阐释
2015年
我国当代生态文学,以其特有的文学及社会属性,将中国当下所面临的现实生态危机与人类的精神生态危机紧密联系起来,成为中国当代文坛一处独特的景观。但从根本来说,生态文学的创作较为贫乏、单一,程式化的写作模式使文学成为时代的传声筒,不但缺乏对人类文化系统的深入思考,而且忽略了文学自身的审美要求。对于此问题,新疆哈萨克族作家朱玛拜·比拉勒创作的大量结合本土文化的生态文学作品,为生态文学写作提供了新的视角。他用自然元素的书写将民族文化与现代文明巧妙结合,以诗意的文学语言间接表达出民族智者对于本土生态危机的忧虑,使生态文学的写作在反映时代主题的基础上不失文学自身的审美属性,从而散发出久远的艺术魅力。
郑亮朱亚丽张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