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38B05)

作品数:81 被引量:983H指数:18
相关作者:余新晓赵阳宋思铭贺康宁王贺年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1篇农业科学
  • 8篇经济管理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生物学
  • 4篇天文地球
  • 4篇水利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7篇土壤
  • 12篇土地利用
  • 12篇人工林
  • 9篇枯落物
  • 7篇生态
  • 6篇水分
  • 6篇气候
  • 6篇流域
  • 5篇生态服务
  • 5篇生态服务价值
  • 5篇生态位
  • 5篇栓皮栎
  • 5篇土地利用变化
  • 5篇径流
  • 4篇云杉
  • 4篇植被
  • 4篇水文
  • 4篇土壤水
  • 4篇群落
  • 4篇降雨

机构

  • 69篇北京林业大学
  • 9篇河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华北水利水电...
  • 2篇新疆林业科学...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辽宁石油化工...
  • 1篇山西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新疆大学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四川省林业科...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50篇余新晓
  • 17篇赵阳
  • 12篇贺康宁
  • 12篇宋思铭
  • 11篇王贺年
  • 9篇张艺
  • 8篇黄枝英
  • 8篇谷建才
  • 6篇吴海龙
  • 5篇牛健植
  • 5篇贾剑波
  • 5篇贾国栋
  • 4篇王友生
  • 4篇邵方丽
  • 4篇吕锡芝
  • 4篇姜鹏
  • 4篇陈丽华
  • 4篇王伟伟
  • 4篇胡兴波
  • 4篇李庆云

传媒

  • 10篇水土保持研究
  • 9篇水土保持通报
  • 5篇农业工程学报
  • 5篇广东农业科学
  • 4篇生态学报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4篇中国水土保持...
  • 3篇林业科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河北林果研究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13篇2014
  • 17篇2013
  • 25篇2012
  • 15篇2011
  • 1篇2010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森林植物对北京特大暴雨截留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针对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分析了北京西山4种典型森林植被对降雨的截留作用.结果表明:北京特大暴雨历时16h多,累积降雨量164.4mm,存在3个高峰期,70%的雨量集中在21日11:00~18:00;各林分内穿透雨的波动趋势与林外降雨基本一致,林内的最大雨强均小于林外最大雨强,可见森林植被对于降雨具有削弱作用;各林分内穿透雨的起始时间均晚于林外降雨,结束时间相较于林外降雨也有推迟,说明森林植被对于降雨具有延滞作用;各林分树干茎流截留率范围为1.4%~2.1%,林冠截留率为19.8%~29.5%。
李晓凤陈丽华余新晓张艺
关键词:林冠截留树干茎流
基于LUCC的黄土丘陵区生态服务价值动态演变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结合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特点,对该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进行了扩展与修正.并以该区域典型流域罗玉沟4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分析并预测了该流域1986—202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生态服务价值动态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986—1995年间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巨大变化,72.98%的坡耕地转变为梯田,同一时期内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增加15.04%;1995、2008以及2020年流域生态服务价值较1986年分别增加15.31%,13.29%和15.64%,具体表现为支持服务与供给服务价值的增加.坡耕地、梯田、林地是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构成的主体,平均占总生态服务价值的82.35%;坡改梯工程的实施是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增加的主要驱动力,而城镇建设面积的增加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减少.
张文海赵阳余新晓刘旭辉贾剑波孙佳美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马尔科夫模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生态服务价值
北京山区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被引量:12
2011年
应用时域反射仪(TDR)土壤水分定位监测方法,研究了北京山区4种主要林分(侧柏、油松、刺槐、栓皮栎)林地土壤水分动态。结果表明:林地土壤水分变化既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可以分为稳定期(11—4月)、消耗期(5—6月)、积累期(7—8月)、消退期(9—10月)4个阶段。其垂直变化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或趋于平缓)的趋势。单次降雨后持续干旱条件下,土壤水分及其损失率与雨后干旱天数均存在二次函数关系。无论是降水还是其后的持续干旱,主要影响的都是表层土壤。
王贺年余新晓李轶涛
关键词:林地土壤含水量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多目标水源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被引量:20
2014年
为探讨首都水源地最佳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模式,选取北京山区怀柔水库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5期(1990、1995、2000、2005和2008)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怀柔水库流域1990-2008年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并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理论、灰参数线性规划理论和CLUE-S 模型对怀柔水库流域土地利用进行空间优化配置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现有土地利用结构在优化配置后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较2008年增加1795.4万元,增幅5.4%.其中,流域涵养水源功能价值量增加最多,为560.9万元,净化大气的价值增长幅度最大,增长率达到9.3%.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水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赵阳张艺涂志华贾剑波余新晓孙佳美梁鸿儒
关键词:怀柔水库生态服务价值土地利用优化灰色线性规划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基流特点及其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基流是河川流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干旱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径流量中占有很高比重,为枯季的河流提供流量补给,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基流的特点和影响因子的研究有助于合理调控水量和高效使用水资源。采用数字滤波法分别对蔡家川6个嵌套小流域2006—2008年日径流量进行基流分割求算基流指数,并且分析了次降雨量、土地利用、植被类型和地形特征等对基流的影响。结果显示,该地区流域的年平均基流指数范围为0.68~0.82。随着次降雨量增加基流指数减小;土地利用类型中的农地、灌丛和人工林对基流产生负影响;基流指数与流域河网密度和河流比降等线性相关。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该区域基流指数BFI与次降雨量P,河网密度D和河流比降S成线性关系,进而分析了研究区内无观测数据的流域的基流。
郭军庭张志强王盛萍张建军Strauss Peter
关键词:基流分割土地利用
基于幼树模拟降雨实验的树冠动态截留模型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为准确刻划林冠截留的动态过程,建立动态截留模型,充分阐释树冠特征和降雨特征对截留过程的影响。【方法】利用北京山区常见4种树木(侧柏、油松、栓皮栎、元宝枫)的幼树,在5种模拟雨强(10、20、50、100、150mm/h)下,通过直接称质量法,测定了树冠动态截留量,剖析了降雨因素和树冠结构特征对截留过程的影响,选择相关参数建立了基于降雨过程的树冠动态截留模型。【结果】(1)树冠截留动态过程可分为快速增加、饱和稳定和滞后冠滴雨3个阶段,降雨结束后近40%的截留量会滴落至地表;(2)截留量是有限的,当场降雨累计降水量达12~13 mm时,累计截留量不再增加;(3)叶片特征(如叶面积、叶面积指数LAI、叶片生物量等)及枝干特征(如枝干面积、枝干生物量、枝干数、枝干长度等)均显著影响截留量,LAI作为易测结构参数与最大和最小截留量均呈幂函数关系;(4)基于累计降雨量(Pc)和LAI可构建动态截留模型验证情况良好,可准确刻画和预测降雨过程中的截留量变化。【结论】树冠截留是一个动态的三相过程,通过累计降雨量和叶面积指数可以实现对动态、截留过程模拟,对量化森林水文循环过程和动态水量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李想王亚明孟晨孟晨牛健植
关键词:叶面积指数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泥沙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为探讨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径流与泥沙产量的影响,了解黄土高原区域水土资源变化规律,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罗玉沟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数理统计、双累积曲线、灰色关联度分析、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模型等方法分析了流域1986—2008年间降水、径流、泥沙年际变化特征,并量化分析了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径流、泥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1986—2008年间,流域年均降雨量变化趋势不显著(P=0.22);流域径流、泥沙呈减少趋势,减少趋势显著程度分别达到P=0.025和0.087,且二者均在1994年发生减少突变;2)除降水外,径流与潜在蒸散敏感性最强,而输沙量大小与日照时数关系更为密切;3)气候变化对径流、泥沙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33.1%和32.5%,土地利用变化贡献率则分别为66.9%和67.5%。
赵阳余新晓
关键词:黄土高原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怀柔水库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研究被引量:42
2012年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以怀柔水库流域5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探讨了流域内1990-2008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该流域林地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林地和水域面积呈逐期增加趋势,农田面积基本保持不变,而未利用地面积逐渐减少;研究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上升趋势,与1990年相比,1995、2000、2005、和2008年生态服务总价值分别增加0.57%、1.58%、2.46%和2.88%。林地和水域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中贡献最大的土地类型,占到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80%以上;各单项生态服务价值大小依次为:维持生物多样性>水文调节>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土壤形成与保持>提供美学景观>原材料生产>废物处理和食物生产。
王友生余新晓贺康宁宋思铭贾国栋黄枝英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流域
水分条件和冻融循环对科尔沁沙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在东北半干旱地区的科尔沁沙地,秋冬与冬春季节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土壤冻融对CO2排放具有显著影响,研究水分和冻融的交互作用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科尔沁沙地樟子松疏林草地、农田和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冻融模拟实验分析水分和冻融循环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条件、土地利用方式和冻融循环均对土壤呼吸影响显著。冻融前草地土壤呼吸显著大于疏林草地和农田,冻融期疏林草地土壤呼吸显著大于农田,而冻融后草地土壤呼吸速率显著大于疏林草地。80%田间持水量时3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呼吸速率显著大于60%田间持水量时土壤呼吸速率;在培养期内(20d),60%田间持水量时疏林草地、农田和草地的土壤CO2释放量分别为21.535、19.908和25.037gCO2·m-2,80%田间持水量时分别为26.407、29.447和36.246gCO2·m-2。
褚建民王琼范志平李法云孙学凯
关键词:土壤呼吸冻融土地利用方式
冀北山地人工林蓄积生长优势度研究
2014年
以近自然经营理论为指导,按照Hegyi竞争指数模型分析林木竞争优势范围及蓄积生长优势。分析了林内林木蓄积生长优势度,进而找到最利于提高林分总蓄积的竞争压力指数范围,林木竞争压力在7.7左右时,其蓄积生长优势为最优,长势最好,最利于提高蓄积生产量,蓄积生长优势度随着竞争压力值递增而递减。在间伐选择过程时,以此为评价标准,使林内一定范围内林木更接近最优竞争压力范围,提高林分总蓄积。其次,在更新林木时,选择竞争压力较低的区域,不仅利于新苗生长而且可以降低其对其他林木产生影响。
魏雪川王克俭谷建材陆贵巧王春风
关键词:胸径间伐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