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38B02)

作品数:34 被引量:217H指数:10
相关作者:毕华兴高路博许华森云雷廖文超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晋西黄土区
  • 12篇黄土区
  • 10篇间作
  • 7篇水分
  • 7篇土壤
  • 5篇间作系统
  • 5篇核桃
  • 4篇土壤水
  • 4篇土壤水分
  • 4篇苹果
  • 4篇果农间作
  • 4篇大豆
  • 4篇大豆间作
  • 3篇养分
  • 3篇树龄
  • 3篇种间
  • 3篇小麦
  • 3篇果农
  • 3篇果园
  • 3篇不同树龄

机构

  • 14篇北京林业大学
  • 8篇河北农业大学
  • 8篇中国林业科学...
  • 7篇河南农业大学
  • 5篇河南省林业科...
  • 2篇国家林业局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信阳农业高等...
  • 1篇北京市水利规...
  • 1篇四川水利职业...

作者

  • 14篇毕华兴
  • 13篇高路博
  • 9篇许华森
  • 8篇云雷
  • 8篇张劲松
  • 7篇廖文超
  • 5篇孟平
  • 5篇李春友
  • 4篇鲍彪
  • 4篇王爱新
  • 4篇朱玉芳
  • 4篇常译方
  • 3篇刘李霞
  • 3篇王晓燕
  • 3篇桑玉强
  • 3篇张喆
  • 3篇杨海清
  • 2篇王保平
  • 2篇崔哲伟
  • 2篇田晓玲

传媒

  • 3篇林业科学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中国水土保持...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北方园艺
  • 2篇河南农业科学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河北林果研究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林业科技开发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农机化研究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7篇2014
  • 9篇2013
  • 8篇2012
  • 8篇2011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晋西黄土区林草复合系统刺槐根系分布特征被引量:15
2012年
为了研究晋西黄土区林草复合系统树木根系分布特征,采用钻土芯法对刺槐×天然草复合系统0-100 cm土层中刺槐根系生物量、根长和根表面积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坡向上刺槐根系生物量、根长和根表面积分布具有相似的特征,在垂直方向上,根系生物量、根长和根表面积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指数减少,且集中在0~60 cm的土层中;在水平方向上,离树行越近,刺槐根系生物量、根长和根表面积均越大。不同坡向刺槐根系差异显著,相同径级、相同位置阳坡刺槐根系生物量、根长和根表面积均小于阴坡,但根系消弱系数表明阳坡刺槐细根深层土壤生物量分布比例较阴坡多。
云雷毕华兴马雯静田晓玲崔哲伟
关键词:林草复合系统刺槐根系分布特征晋西黄土区
总结归纳法在《旅游法规》重要章节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在校生考取导游资格证的通过率较低,如何顺利通过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面临的一个难题。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旅游法规》课程的教学的经验,总结归纳相关知识点,以期帮助学生掌握技巧,熟记导游人员及旅行社违反相关法规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彭伟秀康晓梅
关键词:导游人员旅行社法律责任
浸提条件对黑土表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浸提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摘要:为进一步验证浸提条件对黑土表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浸提量的影响,并筛选出适于比较黑土区不问土地利用类型土壤DOC差异的浸提条件,以典型黑土区落叶松人工林、天然草地、耕地和天然次生林0~10cm土层土壤为实验材料,测定了不同水土质量比、浸提剂种类及温度条件下4种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浸提量。结果表明:1)4种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浸提量均随水土质量比的增加而增大,呈显著的线性关系(R。为0.82~0.98);当水土质量比为40:1时4种样地土壤DOC浸提量差异显著(P〈0.05),且以天然次生林土壤DOC最高,分别为落叶松人工林、草地和耕地的1.16、1.88和1.61倍。2)浸提剂种类不同对表层土壤DOC测定结果具有一定影响,其中以去离子水提取的土壤DOC较大。3)在20~70℃范围内,DOC浸提量随浸提温度的升高呈现无明显规律性,其中以70℃时4种样地表层土壤DOC浸提量差异显著(P〈0.05)。可以认为40:1的水土质量比、去离子水作浸提剂的浸提条件可以反映黑土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DOC之间的差异。
杨小燕范瑞英王恩姮夏祥友陈祥伟卢倩倩孔令伟朱浩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碳浸提温度
刺槐+苜蓿复合系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边界影响域--以晋西黄土区为例被引量:2
2011年
以晋西黄土区典型刺槐+苜蓿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0~40 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P和速效K质量分数在刺槐—苜蓿复合系统(包括刺槐林地斑块、苜蓿地斑块)的分布特征及边界影响域,旨在为该地区土壤养分改善、不同土地类型养分研究和林草复合系统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复合系统内4项土壤养分指标质量分数波动范围较大,且不同斑块类型土壤养分指标质量分数分布特征存在一定差异性,但总体上苜蓿地土壤养分各项指标质量分数均大于刺槐林地相应养分的质量分数;2)复合系统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为0~20 cm土层中的4项养分指标质量分数均高于20~40 cm土层中相应养分的质量分数,但各项养分指标质量分数的层次间差异性并不一致;水平方向上,在苜蓿地斑块内,除土壤全N质量分数整体水平变化趋势不明显外,其他养分指标质量分数随着距林缘距离的增加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在刺槐林地斑块内,土壤有机质、全N和速效P质量分数随着距林缘距离的增加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而速效K则相反;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系统边界土壤养分影响域是从苜蓿地3 m到刺槐林地4 m,影响域宽度为7 m。
许华森云雷毕华兴鲍彪高路博刘李霞朱悦王晓燕
关键词:土壤养分晋西黄土区
华北山区核桃液流变化特征及对不同时间尺度ET0的响应
核桃(Juglans regia L.)栽培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在众多经济树种中,由于其种仁营养丰富,木材经济价值高,深受农民喜爱。树木的蒸腾主要通过木质部液流来实现,因此在日尺度以上,可以用液流表示树木的蒸腾量。受...
桑玉强张劲松
文献传递
平原区农田林网光强变化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研究了豫东平原农田林网内光合有效辐射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杨树林带对作物遮荫影响在1倍树高范围内,1倍树高之外影响不明显;在第1点(0.1H,H为树高)、第2点(0.5H)和第3点(1H)的光强分别占第5点(3.6H,CK)光强的63.0%、88.2%、98.8%,第4点(2.6H)光强与第5点几乎相等;农田林网内不同时期遮荫效应依次是成熟期>灌浆期>开花期>苗期;各点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除第1点峰值出现在14:00,其余各点均出现在13:00;其中,成熟期各点光强日变化最明显;小麦产量呈现随试验点离林带距离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第4点产量最高,为966.43g/m2,对照点有所降低;小麦粒数变化与产量趋势一致,千粒重随距林带距离增加有增大趋势,但差异不明显;小麦产量和粒数与光强均呈正相关(P<0.05);小麦千粒重与光强关系不明显。
陈振江李芳东王保平孟伟段伟朱景乐苏福疆杨海清
关键词:农田林网光强日变化小麦
黄河下游滩地林鹅复合经营模式经济效益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在黄河下游滩地进行了林地养鹅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内1a可养3~4季鹅,鹅子系统的加入使系统资金周转加快,循环周期及投资回收期缩短5~8a,可在短期内见效益,比单纯种植杨树见效快,另外,鹅子系统加入后,林鹅复合模式下林木子系统的产投比为108.9,高于单作林地的经济产投比(88.5)。采用林下放养的方式饲养鹅,鹅的体质好、肉品优,脂肪层适中,价格较高,收益最多,因此,应加强农林复合系统中的次级生产以获得较高经济效益。4个放养水平鹅子系统(每100m2林地投放5只(散养)、9只(散养)、13只(散养)、30只(舍养))的经济产投比分别为2.85、2.50、1.79、1.16,可见放养密度与产投比呈负相关。
朱玉芳黄春晖
晋西黄土区幼龄苹果+花生间作地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7
2013年
选取晋西黄土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幼龄苹果(Malus pumila)+花生(Arachis hypogaea)间作地作为研究对象,在花生生长季的不同时间对苹果+花生间作地和对照花生单作地的土壤水分进行定位监测,研究苹果+花生间作系统间作界面上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水分效应,及其对花生生长状况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间作地土壤平均水分含量生长季逐月变化显著,水分耗用最大的时间为7月;2)在垂直方向上,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水平方向上,土壤含水量最低值出现在距离果树行最近的区域,并随着与树行距离的增加而增加;3)间作地种间土壤水分耗用量最大的区域为靠近苹果树的表层土壤;4)在当前树龄下,苹果+花生间作系统相对于花生单作土壤水分在整体上表现为负效应,对花生的产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并限制了果农间作系统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建议采取适当的调控和管理措施缓解种间水分竞争并提高花生的产量。
高路博毕华兴许华森鲍彪廖文超王晓燕毕超陈俊刚
关键词:土壤水分效应晋西黄土区
晋西幼龄苹果×大豆间作的土壤中水分、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对大豆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为了研究幼龄苹果(Malus pumila)×大豆(Glycine max)间作系统中土壤水分、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选取晋西黄土地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幼龄苹果×大豆间作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对苹果×大豆间作系统及大豆单作系统(对照)的土壤水分、养分含量进行了定位监测。结果表明:(1)在垂直方向上,土壤水分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2)在水平方向上,随着与树行距离的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呈现递增的分布特征,土壤养分含量呈现高低高的分布特征;(3)与大豆单作系统相比,间作系统的土壤水分、养分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整体上均表现为负效应;(4)苹果×大豆间作系统中苹果树与大豆间的土壤水分、养分竞争对大豆植株生长发育造成了较大影响,土壤水分含量、速效磷含量和全氮含量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影响的主要区域在苹果树行两侧1.5m的范围内;(5)建议采取适当的调控和管理措施缓解种间水肥竞争提高大豆的产量,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
高路博毕华兴许华森廖文超王晓燕常译方陈俊刚
关键词:果农间作作物产量晋西黄土区
城郊观光型大樱桃园营建及效益估算被引量:1
2012年
针对城郊观光型果园的特点,选择早熟、无公害、劳动密集化程度高的大樱桃,从品种选择、果园营建、经营模式和效益评估几方面,对城郊观光型樱桃园进行了探索,并对这种新型产业进行相对合理的评估。结果表明:城郊观光型樱桃园在6a估算期内露地栽培投入产出比为1:4,丰产期投入产出比为1:11;设施栽培投入产出比为1:2.1,丰产期投入产出比为1:15,属于高效型观光果园。
朱玉芳
关键词:观光果园樱桃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