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J1103604)

作品数:15 被引量:29H指数:4
相关作者:刘肖珩沈阳周法庭夏庆尹红梅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湖北民族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4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9篇细胞
  • 6篇肝癌
  • 6篇癌细胞
  • 5篇肝癌细胞
  • 4篇肿瘤
  • 3篇蛋白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细胞
  • 2篇增殖
  • 2篇他汀
  • 2篇迁移
  • 2篇细胞迁移
  • 2篇细胞增殖
  • 2篇细胞黏附
  • 2篇细菌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细胞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癌

机构

  • 16篇四川大学
  • 2篇湖北民族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中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西藏自治区人...

作者

  • 7篇刘肖珩
  • 6篇沈阳
  • 4篇周法庭
  • 3篇尹红梅
  • 3篇余泓池
  • 3篇王利娟
  • 3篇任弘毅
  • 3篇孙亨
  • 3篇李明远
  • 3篇夏庆
  • 2篇朱玲
  • 2篇陈惠琳
  • 2篇张硕
  • 2篇刘静霞
  • 2篇闫志平
  • 1篇黄宁
  • 1篇高秀峰
  • 1篇翟守恒
  • 1篇王俊娟
  • 1篇翟月

传媒

  • 6篇生物医学工程...
  • 4篇四川生理科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西部医学
  • 1篇肿瘤预防与治...

年份

  • 1篇2021
  • 9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肿瘤治疗中Clostridium novyi-NT的研究
2015年
联合细菌的溶瘤治疗(combined bacteriolytic therapy,COBALT)策略在实体瘤治疗中方兴未艾。此策略是将专性厌氧菌Clostridium novyi-NT联合传统放化疗药物治疗实体瘤,现处于临床Ⅰ期试验阶段。本文分别从有效性及安全性等方面总结了抗肿瘤细菌应具有的标准,并简述了C.novyi-NT的溶瘤机制。
石新丽张硕丁娜娜李明远
关键词:肿瘤治疗CLOSTRIDIUM
FAK通过粘着斑蛋白调控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血管内皮细胞(VECs)迁移导致的肿瘤内血管新生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必要条件。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索粘着斑激酶(FAK)引起的粘着斑蛋白变化以及对VECs黏附和迁移的影响。采用粘着斑激酶抑制剂(50nmol/mL)抑制FAK在Y397位点的磷酸化,划痕法测定FAK抑制剂在0、5、10、30、60、120min对VECs迁移的影响,免疫荧光测定FAK抑制剂作用120min后细胞骨架的变化,Western blot测定FAK抑制剂的加入对粘着斑vinculin、talin和paxillin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FAK抑制剂加入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迁移距离明显减少,胞间连丝被打断,vinculin蛋白表达在各时间点基本一致,而talin和paxillin表达在初始的5~10min出现降低趋势,30min有缓慢升高,30min后表达再次降低。本研究结果证明了阻断FAK的磷酸化可下调几种粘着斑蛋白复合物的表达,在细胞水平上抑制了VECs的黏附和迁移行为。该研究结果为由VECs迁移引起的肿瘤内血管新生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高敏刘肖珩孙亨任弘毅王利娟沈阳
关键词:粘着斑激酶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黏附细胞迁移
他汀类药物治疗结肠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他汀类药物是一种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对调血脂具有明显的疗效。近年来的研究又发现他汀类药物和肿瘤尤其是结肠癌的防治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成为临床化学治疗结肠癌的新药物。本文就他汀类药物阻滞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抗侵袭转移和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等四个方面防治结肠癌的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谢亚磊蒲聪颖李珊朱玲
关键词:他汀类结肠癌
整合素介导低剪切力诱导的肝癌细胞迁移被引量:3
2014年
低剪切力是肿瘤体内微环境的组成部分,是调控肿瘤细胞迁移、侵袭的重要因素。作为细胞膜表面受体,整合素(integrin)不仅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黏附,而且作为细胞的重要力学感受器起到整合细胞内的力学、化学信号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低剪切力引起肝癌细胞整合素的变化及其对肝癌细胞迁移的影响。采用低剪切力(1.4dyn/cm2)作用于肝癌HepG2细胞,划痕法测定在0、1、2、4h细胞的迁移情况,F-actin染色观察低剪切力作用2h和4h后细胞骨架的变化,Western blot测定integrinα亚基在瞬时(15s和30s)、短时(5、15和30min)和长时(1、2和4h)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低剪切力刺激HepG2细胞后,细胞迁移距离显著增加,应力纤维丝排列规则,integrinα亚基在不同的时间点的表达呈现出时序性的差异,提示integrin的不同亚基在剪切力诱导肝癌细胞迁移中具有不同的调控作用。
王利娟刘肖珩余泓池周法庭陈惠琳刘千琪
关键词:细胞迁移整合素肝癌细胞
低剪切力通过Integrins信号通路诱导HepG2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力学生物学机制
<正>细胞迁移是细胞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发育和形态形成等生命过程的基础,胚胎发育、血管生成、伤口愈合、免疫反应和炎症等过程都涉及到细胞迁移。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是引起患者死亡的首要因素。...
余泓池王利娟任弘毅孙亨沈阳刘肖珩
文献传递
黏着斑激酶在Hep G2肝癌细胞黏附和迁移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3年
黏着斑激酶(FAK)在细胞的黏附和迁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通过调节下游小G蛋白实现对细胞黏附和迁移的调控。本研究采用FAK抑制剂阻断FAK在Y397位点的磷酸化;细胞损伤模型测定不同浓度(0~250nmol/mL)FAK抑制剂在0、2、4、8、24h各时间点对Hep G2细胞迁移的影响;免疫荧光结合Western blot测定50nmol/mL的FAK抑制剂处理Hep G2细胞120min后,细胞骨架的变化及小G蛋白Rac1、RhoA和Cdc42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FAK抑制剂对肝癌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Hep G2细胞FAK磷酸化120min后,细胞骨架发生明显改变,而对小G蛋白的表达在不同时间段的抑制作用呈现出不同的时间效应,抑制FAK磷酸化可以下调下游小G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行为。以上结果揭示FAK抑制剂通过阻止FAK的磷酸化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该研究结果提示FAK抑制剂可能会抑制肿瘤细胞从原发灶向转移灶的迁移,从而在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马云龙沈阳任弘毅孙亨余泓池刘肖珩
关键词:黏着斑激酶小G蛋白肝癌细胞细胞黏附
表面化学修饰纳米金粒子对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由于具有高强度的靶向性与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等优势,纳米载药颗粒已被广泛应用于癌症的诊断和治疗中。然而当纳米颗粒被癌细胞识别并内吞后,其对癌细胞迁移行为的影响却鲜有报道。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自组装技术(SAMs)成功制备了具有不同化学官能团(CH3、OH、COOH和NH2)的纳米金颗粒(Au NPs),通过透射电镜观察Au NPs在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内的分布情况,采用MTT法检测其对该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利用划痕损伤实验模型和Transwell小室模型法观察Au NPs对该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化学官能团修饰的纳米金颗粒被细胞内吞后主要分布在囊泡边缘或胞间连接处。此外,我们发现不同化学官能团修饰的纳米金均会对HepG2细胞的活性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着纳米金粒子浓度的升高,其细胞增殖能力逐渐降低。划痕模型和Transwell模型结果证实不同表面化学官能团修饰的纳米金颗粒对细胞迁移的影响均有差异,与对照组比较,NH2-NPs、OH-NPs组显著抑制了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迁移行为。
洪锦勇尹红梅沈阳闫志平刘静霞周法庭夏庆刘肖珩
关键词:表面化学纳米金人肝癌细胞
肝癌肿瘤微环境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研究间接共培养条件下肝癌细胞培养基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初步探讨肿瘤微环境下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A.hy926,与肝癌细胞株HepG2条件培养基进行共培养;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肝癌细胞条件培养基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血管管腔形成实验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生成能力。Western blot测定肝癌细胞条件培养基对血管内皮EA.hy926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1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EA.hy926细胞经HepG2条件培养基处理后,其增殖能力明显增加。接种于Matrigel胶的EA.hy926细胞经HepG2条件培养基刺激后,形成管腔数目增加,成血管能力明显增强;同时,其胞内VEGF及其受体Flk-1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上调。肿瘤微环境下肝癌细胞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并提高其血管生成能力。
夏庆尹红梅沈阳刘静霞闫志平洪锦勇周法庭刘肖珩
关键词:肝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增殖血管生成
诺维氏梭菌对小鼠移植性肝癌的抑制作用
2021年
目的:评估无毒诺维氏梭菌对小鼠移植性肝癌的抑瘤效应,及其在肿瘤和重要器官的定植情况,并确定瘤内注射的最佳剂量。方法:建立H22皮下移植瘤BALB/c小鼠模型后称小鼠重量,测量肿瘤大小,并按随机原则分为生理盐水组、无毒诺维氏梭菌低剂量组(1.0×10^(7)/mL,0.5 mL)、中剂量组(1.0×10^(8)/mL,0.5 mL)和高剂量组(1.0×10^(9)/mL,0.5 mL)。每天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每周3次定时测量小鼠重量,每周2次测肿瘤大小,评估细菌的抑瘤效应。采用革兰染色法、细菌培养法、PCR技术,了解肿瘤和重要器官中诺维氏梭菌的定植情况。利用HE染色、脾脏指数、胸腺指数,了解细菌干预后荷瘤鼠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及肿瘤转移的情况。结果:无毒诺维氏梭菌低、中、高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8.49%、44.59%、14.84%,高剂量组小鼠一般情况最差,中剂量组小鼠一般情况最好。培养结果显示,肿瘤组织中有诺维氏梭菌定植,主要脏器无该菌定植。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荷瘤鼠脾脏质量明显增大,两组脾脏质量和指数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胸腺显著缩小,但胸腺指数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毒诺维氏梭菌能选择性地定植于肝癌区,中剂量(1.0×10^(8)/mL,0.5 mL)无毒诺维氏梭菌能有效抑制免疫正常小鼠H22皮下移植瘤,可能与抗肿瘤免疫和炎症反应有关。
黄筱钧邓昭敏王红仁邝玉李婉宜李明远
关键词:肝细胞癌
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人结肠癌和肺癌细胞株作用的探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初步探究他汀类药物对人结肠癌和肺癌细胞株的毒性作用。方法: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辛伐他汀(Simvastatin,SV)和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AV)对结肠癌细胞株HCT116、肺癌细胞株A549的细胞毒作用,计算两种药物对不同肿瘤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结果:SV、AV对HCT116的IC50分别为42.992μmol·L^(-1)、47.845μmol·L^(-1),SV、AV对A549的IC50分别为41.50μmol·L^(-1)、50.06μmol·L^(-1)。结论:SV、AV对两种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大小呈剂量依赖性,不同他汀类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
谢亚磊贺巾钊李琼朱玲
关键词: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结肠癌细胞肺癌细胞半数抑制浓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