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2)

作品数:39 被引量:377H指数:13
相关作者:刘震蔡玥李潍莲徐文杰李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矿业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石油与天然气...
  • 17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17篇盆地
  • 12篇鄂尔多斯盆地
  • 12篇储层
  • 8篇成藏
  • 7篇低渗
  • 7篇砂岩
  • 5篇油藏
  • 5篇油田
  • 4篇低渗透
  • 4篇致密砂岩
  • 4篇上古生界
  • 4篇准噶尔盆地
  • 4篇古生界
  • 3篇岩性
  • 3篇延长组
  • 3篇油层
  • 3篇油气
  • 3篇源岩
  • 3篇结构特征
  • 3篇孔隙

机构

  • 18篇中国石化
  • 9篇中国石油化工...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长安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西安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化胜利...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5篇刘震
  • 4篇蔡玥
  • 3篇吴锦伟
  • 3篇徐文杰
  • 3篇付敏杰
  • 3篇李潍莲
  • 3篇赵修太
  • 3篇李勇
  • 2篇王增宝
  • 2篇刘洪军
  • 2篇毛亚昆
  • 2篇施辉
  • 2篇张本艳
  • 2篇张军华
  • 2篇张宏
  • 2篇纪文明
  • 2篇黄禹忠
  • 2篇连良达
  • 2篇冯永强
  • 2篇周思宾

传媒

  • 6篇石油地质与工...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断块油气田
  • 3篇地球科学与环...
  • 2篇应用化工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2篇海洋地质前沿
  • 1篇现代地质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新疆地质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石油和化...
  • 1篇岩性油气藏

年份

  • 16篇2016
  • 5篇2015
  • 9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深低渗透碎屑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以塔中顺托果勒地区柯坪塔格组下段为例被引量:5
2014年
在扫描电镜和薄片观察的基础上,引入常规压汞、核磁共振和恒速压汞测试,对塔中顺托果勒地区柯坪塔格组下段(S1kL)超深低渗透碎屑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S1kL孔隙类型多样,以残余粒间孔为主;主要发育细喉型(低排驱压力)、微细喉型(中排驱压力)以及微喉型(高排驱压力)3种孔隙结构类型;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对孔隙流体的微观赋存状态及其可流动性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在S1kL超低渗透储层的开发中,较大孔喉半径及微裂缝发育程度高的储层应作为重点对象,与此同时,喉道的开发和保护也不容忽视。
蔡玥李勇李勇丁迎超
关键词:孔隙结构特征
渭北油田长3油藏高产井地质与地震有利模式及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渭北油田延长组长3油藏属浅层超低渗油藏,地层压力低且单井产量递减快,难以实现规模有效开发。为进一步明确局部高产特征,预测可开发"甜点"区,利用已知井的沉积微相、储层评价、三维地震和生产资料,重点对比分析了研究区高、中、低产井的地质和地震特征及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高产井的地质特征为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油层厚度大,物性及含油性好、与邻井连通性好;三维地震反射结构为连续中弱波峰振幅反射。以此对长3油藏有利储层展布及砂体连通性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长3油藏高产井地质与地震有利模式,有效地预测了局部高产有利区带,为开发先导试验区井位优化部署,以及外围优质储量的落实提供了技术支撑。
吴锦伟周思宾尹超邵隆坎
耐高温沉淀型无机硅酸盐堵剂体系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围绕沉淀型无机硅酸盐堵剂体系开展实验,考察了Ca2+ (Mg2+)、矿化度、温度及水玻璃浓度对沉淀生成量的影响,得到钙(镁)双液法堵剂体系和充分利用地层矿化度的“盐敏效应”堵剂体系在内的2种堵剂体系,优化设计配方分别为“12%~15%的SBL-1水玻璃+4%~5%的CaCl2(或MgCl2)溶液”和“15%的SBL-1水玻璃+15×104 mg/L的NaCl溶液”;优选体系配方至少可耐200℃以上的高温,具有较好的封堵能力,封堵率大于96%,满足高温高盐油藏调剖堵水作业的要求.
王增宝付敏杰赵修太
关键词:耐温抗盐性能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反演预测被引量:17
2015年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延长组属于岩性油藏,主力储层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整体勘探开发难度较大,有利砂体展布是制约红河油田勘探开发的关键。由于砂岩储层与周围泥岩盖层波阻抗差别小,常规波阻抗反演很难预测储层分布。以红河油田主力油层长81为例,利用自然伽马曲线和中子孔隙度曲线重构了一条可以有效区分砂岩和泥岩的岩性指示曲线,通过多井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和地质统计学反演对长81砂体进行了预测,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水平井的部署提供了有力依据。
徐美娥尹伟陈冬刘振峰张云霞
关键词:地质统计学反演致密砂岩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断层对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成藏的控制被引量:10
2012年
为了确定断层对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成藏的控制作用,利用2 000km2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断层的精细解释及山西组、太原组煤系地层均方根振幅地震属性的提取,分析断层的分布、成因及形成期,研究断层与天然气高产层段和富集区的关系,建立塔巴庙气田天然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上古生界存在北东向断裂系统,断层多为高角度的小断距断层,断距20~60m;这些断层主要是基底断裂在燕山运动中、晚期重新活动造成上覆沉积盖层撕裂形成的;断层形成期与烃源岩生排烃期良好匹配,断层沟通了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煤系烃源岩和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2段、盒3段岩性圈闭,既促使下伏天然气向盒2段、盒3段垂向汇流运移,同时又为有机酸的运移溶蚀提供通道,有效改善了邻近低渗砂体储层的孔渗性能,从而控制了塔巴庙地区主力目的层盒2段、盒3段天然气运聚成藏及高产富集区带的分布;断裂和大面积相对高孔渗砂体的叠合区域是天然气的有利富集区。
李潍莲刘震张宏光纪文明雷婷
关键词:断层输导体系成藏模式上古生界鄂尔多斯盆地
变速构造成图方法及在镇泾区块的应用
2016年
以往的工作中,我们做构造图的原理都是通过已知井标定,使用图偏移的方法对时间构造图进行时深转换。这种方法在局部纵向上有很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它在没有井资料或井资料少的区域,横向上控制少,不能满足现今寻找复杂岩性油藏勘探及开发。而变速成图技术指的是通过应用沿层相干层速度反演的方法对层速度进行准确的求解,然后利用图偏移的方法来对时间构造图开展时深转换,最后所获得的主要成果就是深度构造图。用双狐软件的这种方法对HH油田D井区长7的平均速度做构造图,效果十分显著。
袁勇
关键词:变速成图时深转换地震速度
什股壕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运聚特征与成藏机理探讨被引量:3
2016年
经过对大量天然气的组分特征、同位素特征及成藏条件的研究,认为什股壕地区下石盒子组确实存在天然气的长距离侧向运移事件,同时,也存在与该区域南部泊尔江海子断裂以南相似的气藏特征,应该是长距离侧向运移+原地运移的混合气藏。天然气成藏机理应该存在地层抬升减压降温脱溶成藏与水溶气顺层侧向运移减压脱溶成藏两种形式,水溶气的脱溶成藏是什股壕地区盒2+3段大面积岩性气藏发育及天然气规模聚集的重要成藏机理,也解释了什股壕地区下石盒子组盒1气藏普遍含水且气水关系复杂的现象,以及北部烃源岩发育差、盒2+3段却能形成大规模天然气聚集的重要原因。
孙晓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成藏机理
塔中顺9井区柯下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成岩演化被引量:19
2014年
根据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压汞、核磁共振、岩心、测井等分析和化验资料,对塔中顺9井区志留系柯下段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性主要为细粒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具有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的特点;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为主,其次为次生孔隙和裂缝;储层物性较差,具有特低孔隙和超低渗透特征;孔隙结构参数具有分选系数中等、细歪度、高排驱压力、高中值压力、低中值半径、低退汞效率的特点,孔隙结构复杂;储层喉道半径小,孔喉比大,喉道是控制储层渗流能力的关键因素;储层的可动流体饱和度较低,渗透率是影响致密砂岩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的重要因素。成岩作用是控制研究区柯下段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为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溶蚀作用为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成岩演化末期的储层基质孔隙度约为7.13%。利用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可将顺9井区柯下段划分为Ⅰ,Ⅱ和Ⅲ类储层,其中Ⅰ类储层为相对优质储层。
葛善良鲁新便盛海波付国民
关键词:致密砂岩储层特征成岩演化储层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长8储层致密砂岩油藏注CO_2提高采收率被引量:19
2016年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地层压力系数低,天然能量开发递减较快、采收率低,难以实现有效开发。而长8储层裂缝较发育,注水补充能量开发存在油井水窜严重、见效低等问题。为了解决补充能量的问题,进行红河油田长8储层注CO2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实验研究,室内开展了PVT实验、最小混相压力实验和裂缝岩心CO2驱油实验,并评价了CO2吞吐的开发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红河油田原油注入CO2后体积增大,具有较强的膨胀能力。而且随着混合体系压力逐渐增大,原油与CO2能产生明显的相互扩散传质作用。长细管混相仪法测得红河油田原油与CO2的混相压力为17.34 MPa,低于红河油田原始地层压力,注CO2驱油能达到混相条件。通过多轮次CO2吞吐实验,在弹性开发采收率4.04%的基础上可提高采收率3.14%。综合室内可行性评价实验结果看,红河油田长8储层注CO2补充能量开发具有可行性。
张本艳党文斌王少朋何学文
关键词:CO2吞吐提高采收率致密砂岩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油气资源潜力与成藏模式被引量:18
2016年
中国石化准噶尔盆地西缘区块主要位于车排子凸起,由于远离油源,自身地质条件复杂,导致油气发现缓慢,勘探程度较低。为了明确该区油气资源潜力,有效指导下步勘探方向,基于车排子凸起地层与沉积相分布,系统分析油源、储盖组合等成藏条件,开展了西缘区块油气资源潜力再认识,研究认为该区虽然远离烃源岩,但石油地质条件较好,有利于油气聚集,是油气长期运移指向区,资源潜力大。在油源对比、成藏期次研究基础上,明确了断层—毯砂输导性能,建立了盆缘远离油源地区"侧源供烃、断层垂向输导、毯砂横向输导、毯缘聚集"的油气成藏及富集模式。以此认识成功指导了钻探部署,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商业发现,效果明显。
宋明水吕明久赵乐强隋风贵
关键词:资源潜力成藏模式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