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1234)

作品数:20 被引量:76H指数:4
相关作者:李晓忠董泽伍闵月朱雪明王兴东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江苏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6篇儿童
  • 5篇肾病
  • 4篇肾小管
  • 4篇小管
  • 4篇患儿
  • 4篇病理
  • 3篇单纯性
  • 3篇单纯性血尿
  • 3篇血管
  • 3篇血尿
  • 3篇增生
  • 3篇系膜
  • 3篇系膜增生
  • 3篇免疫
  • 3篇免疫病
  • 3篇免疫病理
  • 3篇内皮
  • 3篇共刺激
  • 3篇共刺激分子

机构

  • 20篇苏州大学
  • 4篇淮安市第一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9篇李晓忠
  • 6篇董泽伍
  • 4篇王兴东
  • 4篇闵月
  • 4篇朱雪明
  • 3篇张学光
  • 3篇戴继鸿
  • 3篇徐琴英
  • 3篇杨晓春
  • 2篇朱静
  • 2篇王丽峰
  • 2篇陈艳杰
  • 2篇毕玉娜
  • 2篇罗洁
  • 2篇封其华
  • 2篇程江
  • 2篇钟丽
  • 2篇钟莉
  • 1篇袁海涛
  • 1篇邹敏

传媒

  • 12篇实用儿科临床...
  • 4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国外医学(免...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现代免疫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纯性血尿患儿肾小管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的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单纯性血尿患儿肾组织免疫病理变化及肾小管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07年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并行肾活检的32例单纯性血尿患儿,全部患儿行肾活检后,取其部分肾组织行快速冷冻切片,进行常规病理和免疫荧光分析。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肾小管TGF-β表达情况,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拍摄数字图像。采用Image-Pro Plus 5.02病理图文分析系统,计算各处理组肾小管TGF-β阳性表达率。对照组为1例外伤致肾破裂患儿。结果不同临床类型的单纯性血尿患儿肾组织病理主要表现为系膜增生性改变;少数伴局灶/节段性细胞增生、坏死、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5例,占15.63%)。不同临床类型、不同病理类型的病例均见IgA和(或)IgM沉积,其中系膜区以IgA为主者常伴IgM和(或)IgG沉积。以IgM沉积为主(不伴IgA)者占37.50%,其中仅有IgM者占28.13%;少数伴IgG沉积(3例,占9.38%)。与对照组比较,各单纯性血尿组肾小管TGF-β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升高(P<0.05)。不同病理类型之间:弥散性系膜增生(Ⅲb级)患者肾小管TGF-β表达率显著高于Ⅰ级患者,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伴Ⅱ级病理改变的Ⅲb级患儿肾小管TGF-β表达率显著高于Ⅰ级和Ⅲb级患儿,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单纯性血尿患儿肾组织主要表现为系膜增生性改变,伴IgA和(或)IgM沉积。提示免疫炎性反应在单纯性血尿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各组病例肾小管TGF-β表达率均显著增加,提示其在本病的不同病理阶段均发挥重要作用,并可能通过其促纤维化作用引起或加重肾损伤,从而对本病的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董泽伍李晓忠杨晓春王兴东朱雪明
关键词:单纯性血尿转化生长因子-Β系膜增生儿童
单纯性血尿患儿肾组织免疫病理及肾小管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单纯性血尿患儿肾组织免疫病理变化及肾小管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VEGF在单纯性血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07年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并行肾活检的32例单纯性血尿患儿,均于肾活检后,取其部分肾组织经快速冷冻切片行常规病理和免疫荧光分析。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肾小管VEGF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临床类型的单纯性血尿患儿肾组织病理主要表现为系膜增生性改变,其中轻度增生和弥散性增生分别占37.50%和46.88%,少数伴局灶/节段性细胞增生、坏死、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不同临床类型、病理类型的病例均可见IgA和(或)IgM沉积,其中系膜区以IgA沉积为主者占62.50%,且常伴IgM和(或)IgG沉积;以IgM沉积为主(不伴IgA)者占37.50%,其中仅有IgM者9例,占28.13%,少数伴IgG沉积。与对照组比较,各单纯性血尿组患儿肾小管VEGF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不同病理类型间弥散性系膜增生(Ⅲb级)患儿肾小管VEGF阳性表达率略低于轻微改变(Ⅰ级)患儿,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伴局灶/节段性改变(Ⅱ级)的患儿肾小管VEGF阳性表达率均较Ⅰ级和Ⅲb级患儿降低,其中Ⅱb加Ⅲb与Ⅲb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级与Ⅱb加Ⅲb和Ⅱa加Ⅲb级间,及Ⅲb级与Ⅱa加Ⅲb级间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a<0.05);Ⅱa加Ⅲb级无症状血尿组肾小管VEGF表达率低于Ⅱb加Ⅲb组,二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性血尿患儿肾组织主要表现为系膜增生性改变,伴IgA和(或)IgM沉积,提示免疫炎性反应在本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各组病例肾小管VEGF表达降低,肾脏保护因素减弱,可能也是单纯性血尿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董泽伍李晓忠杨晓春朱雪明王兴东
关键词:单纯性血尿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系膜增生
儿童急性肾功能不全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2002~2005年本院34例儿童急性肾功能不全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行归纳分析,并作进一步探讨。结果急性肾功能不全34例中男19例,女15例;起病年龄16.0 d^15.5岁。因急性肾功能发病占35.3%。药物引起占29.4%。药物致儿童急性肾功能不全死亡率为20%,转为慢性肾功能不全为30%。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儿童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最常见原因,药物致儿童急性肾功能不全预后差,应及早干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防止慢性化,充分重视肾毒性药物的临床应用。
陈艳杰李晓忠董泽伍钟丽
关键词:儿童肾功能不全急性预后
难治性过敏性紫癜25例被引量:21
2009年
目的探讨儿童难治性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25例难治性HSP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总结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并与同期50例一般HSP患儿(对照组)进行比较,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难治性HSP患儿2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年龄4~8岁17例(68%),腹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16例(64%)有反复消化道出血,2例并肠套叠,4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25例难治性HSP患儿肾脏受损发生率(44%)显著高于对照组(8%)(P<0.01),24h尿蛋白定量和尿微量蛋白升高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1)。25例难治性HSP患儿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以及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a<0.05),CD19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5例难治性HSP患儿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明显好转。结论难治性HSP临床表现复杂,病程长、易反复,大部分为混合型HSP,消化道症状表现严重,肾脏受损程度明显,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单纯激素治疗效果差,需加用免疫抑制剂,积极治疗可减少复发。
罗洁邹敏徐琴英闵月李晓忠
关键词:儿童
内皮细胞损伤在马兜铃酸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2011年
目的通过观察马兜铃酸-I(AA-I)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凋亡、分泌、转分化的影响,探讨其与共刺激分子CD40/CD40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TGF-βⅡ型受体(TGF-βⅡR)的关系。方法应用不同刺激浓度的AA-I作用于HUVEC,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AA-I对HUVE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FCM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的标志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k1),共刺激分子CD40L、促纤维化细胞因子TGF-βⅡR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肌成纤维细胞的标志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CD40、TGF-β1表达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UVEC分泌TGF-β1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AA-I作用于HUVEC培养96 h后,高浓度AA-I导致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各刺激浓度均可导致凋亡,Flk1表达下调、α-SMA表达上调,共刺激分子CD40/CD40L、TGF-β1/TGF-βⅡR表达增加,明显促进TGF-β1的分泌(P<0.05),上述实验数据改变均呈明显的剂量相关性。结论 AA-I不仅能够抑制内皮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并能使其向平滑肌样细胞转化和纤维化。
罗洁赵惠君李晓忠
关键词:马兜铃酸-ICD40信号脐静脉内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
甲巯咪唑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血管炎的关系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抗甲状腺药物甲巯咪唑(MMI)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血管炎的关系.方法对33例Graves病患儿在服药前及服药后检测血ANCA.同时对我院近年来诊治的2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患儿在服用MMI期间出现ANCA阳性血管炎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2例患儿在服用MMI第5~6年出现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血管炎,临床出现血尿、肾功能减退,肾活检示肾血管炎改变,急性肾血管坏死伴新月体形成.经免疫抑制剂等治疗临床缓解;33例Graves病患儿服药前血ANCA均为阴性.有3例患儿分别在服用MMI第2、3个月及2年时出现ANCA阳性,阳性率9%(3/33).临床出现镜下血尿,服药后ANCA阳性率高于服药前(x^(2)=5.3,P<0.05).3例患儿经对症治疗后镜下血尿消失,血ANCA复查转阴性.结论MMI与ANCA阳性血管炎可能有关,可产生从轻到重的肾脏受累临床表现,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可使症状消失.
陈临琪张学兰吴海瑛郭盛李晓忠
关键词:甲巯咪唑血管炎
共刺激分子在小鼠叶酸性肾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免疫病理意义被引量:3
2005年
观察共刺激分子在小鼠叶酸性肾病组织中的动态表达并分析叶酸肾病的免疫病理的可能机制。以小鼠叶酸性肾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脏组织中CD40/CD40L、B7-1/CD28和4-1BB等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术分析脾脏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并行肾功能等常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病变先后涉及两个时期即急性期和慢性期。在早期,小鼠免疫应答增强,肾脏组织呈现CD40、B7-1、4-1BB的异常表达,CD28、CD40L在浸润淋巴细胞中表达,同时伴有炎症细胞浸润,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在晚期,表现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同时肾脏组织呈现共刺激分子的异常表达和脾脏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下降。这些均表明共刺激分子在小鼠叶酸性肾病不同阶段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戴继鸿李晓忠殷洪二徐颖李文香张学光
关键词:共刺激分子细胞浸润免疫病理
CD40/CD40L和B7-1/CD28在小鼠叶酸性肾病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研究CD40/CD40L、B7-1/CD28在肾小管间质浸润的免疫活性细胞、损伤的肾组织固有细胞上的表达以及其可能的作用。方法一次性腹腔注射叶酸制作CD1小鼠叶酸性肾病模型,在第1、2、3、7、14、21天分别处死动物,取其右肾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取左肾提取蛋白进行蛋白印迹分析;采血检测BUN、Scr。以抗B7-1功能性单克隆抗体(B7-1mAb)联合叶酸应用,观察21d后,采血行BUN、Scr检测,病理图像分析肾病变区域及保护率。结果小鼠在给予叶酸后第1天,CD40、B7-1在肾小管上皮表达上调,并持续至第21天。通过蛋白印迹半定量检测,CD40在各时间点实验组肾组织表达量均增加5倍以上(P均<0.01),在间质区域浸润的免疫活性细胞上可见CD28和CD40L的表达。经B7-1mAb干预性治疗,小鼠死亡率从47.83%下降到11.01%,P<0.01;BUN、Scr水平明显降低;肾组织保护率从7.45%上升至66.51%。结论在小鼠叶酸性肾病中,肾组织CD40/CD40L和B7-1/CD28的表达上调并参与了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免疫活性细胞浸润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过程。B7-1mAb干预治疗能减轻上述的肾损害,为肾间质纤维化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李晓忠戴继鸿袁海涛张学光
关键词:CD40配体肾疾病CD40/CD40LB7-1CD28肾病模型
非免疫因素性肾病的免疫发病机制
2007年
非免疫因素性肾病是指由许多非免疫性因素导致的肾脏损害,且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也是慢性肾脏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因素。本文就非免疫因素性肾病的细胞免疫发病机制进行总结,为此类肾病的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李晓忠钟莉
关键词:细胞免疫发病机制儿童
细胞免疫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2008年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以慢性关节炎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而其免疫发病机制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以往研究多集中在体液免疫方面,目前的研究认为细胞免疫在JIA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DC)、NK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及红细胞均是参与细胞免疫过程的细胞,在JIA慢性炎症的维持及关节损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朱静李晓忠
关键词: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细胞免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