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3)

作品数:33 被引量:353H指数:12
相关作者:黄成刚袁剑英曹正林赵孟军柳少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19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2篇盆地
  • 10篇油气
  • 10篇成藏
  • 8篇柴达木盆地
  • 8篇储层
  • 7篇油气成藏
  • 7篇晶间
  • 5篇交代
  • 5篇包裹体
  • 4篇始新统
  • 4篇下干柴沟组
  • 4篇流体
  • 4篇成藏过程
  • 3篇盐岩
  • 3篇页岩
  • 3篇荧光
  • 3篇油藏
  • 3篇气藏
  • 3篇前陆
  • 3篇流体包裹

机构

  • 24篇中国石油天然...
  • 11篇中国石油勘探...
  • 7篇中国石油
  • 5篇东北石油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兰州大学
  • 3篇中国石油青海...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联煤层气有...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五矿集团...

作者

  • 9篇袁剑英
  • 9篇黄成刚
  • 7篇赵孟军
  • 7篇曹正林
  • 6篇柳少波
  • 6篇鲁雪松
  • 6篇吴丽荣
  • 5篇张世铭
  • 5篇潘星
  • 4篇桂丽黎
  • 4篇万传治
  • 4篇郑永平
  • 3篇孟庆洋
  • 3篇范俊佳
  • 3篇宋岩
  • 3篇马行陟
  • 3篇王媛
  • 3篇刘可禹
  • 3篇李勇
  • 3篇郝加庆

传媒

  • 3篇石油学报
  • 3篇天然气地球科...
  • 3篇地球科学与环...
  • 2篇第八届中国含...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地球化学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学前缘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8
  • 10篇2016
  • 14篇2015
  • 8篇2014
  • 1篇2013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咸化湖盆白云岩储层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机理——以柴西地区始新统下干柴沟组为例
通过岩石学、结构学和地球化学等多方面的综合研究,详细描述和论证了柴西地区两种湖相白云岩的成因及特征。一种是数量较少的原生微生物成因的藻云岩,电子探针能谱面扫描分析结果显示其Mg元素富集区与藻纹层分布高度吻合,充分显示了其...
黄成刚袁剑英曹正林万传治张世铭吴丽荣
关键词:始新统白云岩
文献传递
咸化湖盆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孔隙形成机理--以柴西地区始新统下干柴沟组为例被引量:52
2016年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柴西地区始新统致密油勘探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主要岩石类型为混积的湖相碳酸盐岩,其中白云石化岩类为最优质的储集岩。通过系统的岩石学、结构学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白云岩以泥晶结构为主,发育少量藻云岩,具有"中孔—特低渗"型的物性特征,孔隙类型以晶间孔为主,含少量溶蚀孔。电子探针能谱面扫描分析结果显示,藻云岩中Mg元素富集区与藻纹层分布高度吻合显示其为微生物成因的原生白云岩,因微生物活动能够克服动力学障碍,为白云石形成营造出有利的微环境;偏光显微镜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泥晶白云岩中均含碎屑颗粒和泥质组分,因周缘辫状三角洲沉积带来的碎屑物质混积而成,电子探针岩石组分分析结果显示其具有"高铝硅低铁锰"特征,Fe O的平均含量为0.942%,Mn O的平均含量为0.052%,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热液成因的白云岩中的铁锰含量,为准同生交代成因的典型特征。白云石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弥散性收缩晶间孔,孔隙半径小而数量众多是其孔隙度较高而渗透率较低的主要原因,这一发现对于柴达木盆地始新统的致密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袁剑英黄成刚夏青松曹正林赵凡万传治潘星
关键词:碳酸盐岩储层
应用测井方法计算泥页岩有机碳质量分数被引量:4
2015年
有机碳质量分数(TOC)是评价页岩气资源潜力的重要参数之一。利用测井信息的特殊响应,可以快速识别井下泥页岩地层。依据大量的实测数据,结合测井方法计算泥页岩TOC,可以有效地筛选富有机质泥页岩层段。以塔里木盆地2口井为例,探讨测井方法计算TOC的适用性。研究认为:经典的△lg R法对高—过成熟阶段的海相泥页岩TOC的计算并不适用,对中等成熟阶段的陆相泥页岩TOC的计算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对海相、陆相泥页岩利用U曲线法计算TOC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在缺乏成熟度数据的非高—过成熟阶段的泥页岩层段,使用△lg R与U曲线组合法计算TOC,可以提高计算值的精确度。
陈柯童刘华鲁雪松田华张宝收芦慧乔柱
关键词:测井响应塔里木盆地
油气储集层非均质性成因及含油气性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油气储集层的非均质性是一种普遍特性。随着我国岩性油气藏的不断发现,储集层的非均质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弄清储集层非均质性与含油气性的关系,有助于在我国普遍存在的致密储集层中发现更多的富集区。通过对我国含油气区地质条件综合分析,指出碎屑岩类储集层非均质性成因主要有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改造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主要是由于沉积相变化和成岩演化导致碎屑岩类储集层物性在空间上的差异,构造改造作用主要是储集层由于构造作用的不均衡性,导致同一储集层非均质性的发育;进行的不同物性储集层含油气性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碎屑岩类储集层表现出的非均质性影响到其含油气性,相对高孔渗的砂体有利于油聚集,而天然气充注并非都在高孔渗砂体中,低孔渗砂岩储集层仍然可以具有较高的含气饱和度,这主要是由于天然气在不同孔喉砂体充注效应差异引起。
洪峰姜林郝加庆樊阳郑永平
关键词:储集层非均质性含油气性渗透率级差物理模拟
库车前陆盆地古近系岩盐对烃源岩生气高峰期的迟缓作用及其意义被引量:16
2014年
岩盐热导率是砂泥岩的2~3倍,高热导率使盐下地层热量快速向上传递而降温、盐上地层热量快速增加而升温。库车前陆盆地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主要发育区被厚度超过1 500m的古近系—新近系膏盐岩覆盖,中间相隔白垩系砂、泥岩。地层温度实测数据统计表明,紧邻古近系膏盐岩的地层温度出现明显跳跃,膏盐岩及盐上构造层的地温梯度大于盐下构造层白垩系的地温梯度。膏盐岩不发育的地区具有单一的地温梯度。深部烃源岩热演化史数值模拟表明,随膏盐岩厚度增大,盐下深层侏罗系烃源岩地层温度和热演化程度均降低,1 500m膏盐岩可使侏罗系烃源岩地层温度和RO值分别降低15℃、0.35%;受岩盐的影响,深部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生气高峰期延迟至库车中晚期—第四纪,生气中心位于克拉苏构造带,与晚期盐下大规模构造圈闭的有效期相匹配,有利于盐下大气田的形成。烃源岩热演化史模拟结果与现今发现的天然气成熟度分布也十分吻合。
卓勤功赵孟军李勇鲁雪松方世虎
关键词:岩盐烃源岩热演化库车前陆盆地
咸化湖盆中酸性流体对碎屑岩储层的改造作用被引量:19
2014年
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新生界主要为咸化湖盆沉积,咸化环境提高了其烃类转化率,但其对储层的控制作用尚待进一步明确。通过高温高压试验模拟了地层条件下成岩流体与岩石矿物之间的物理化学作用,进而研究咸化环境中有机质演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对储层的改造作用。结果表明:酸性流体对岩石矿物的溶蚀作用增加了其孔隙度,但渗透率的变化存在差异性;当岩石中含有石膏和铁白云石时,铁白云石在石膏的催化作用下极易发生溶蚀作用,反应生成的Fe2+、Mg2+促进了高岭石向针叶状绿泥石的转化,从而堵塞孔隙喉道,造成岩石渗透率的下降;岩石中石膏的发育是造成高温高压地层中方解石发生沉淀的主要原因,相同条件下石膏比方解石更易溶解,其产生的过饱和钙造成方解石的沉淀,但岩石的孔隙度有所增大,因为方解石的沉淀作用造成的储集空间减小量小于石膏和长石等易溶矿物溶解造成的储集空间增大量。
黄成刚袁剑英曹正林张世铭王莹佘敏
关键词:方解石白云石绿泥石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盆缘冲断古隆起的形成演化及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被引量:12
2018年
基于柴达木盆地及邻区地壳速度结构、生长地层古地磁测年、平衡剖面分析和储层包裹体测温等资料,综合分析了盆缘冲断古隆起的形成演化与山前带油气聚集成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关键成藏期构造呈现盆缘冲断古隆起—斜坡带、盆内凹陷区的“二元”结构特征,在昆仑山、祁连山、阿尔金山山前带发育系列盆缘冲断古隆起带;盆缘冲断古隆起带受控于“周缘山系隆升,盆地整体沉降”的成盆动力学背景,形成时间早于主力供烃凹陷生/排烃高峰期,有利于山前带油气聚集成藏;因此,盆缘冲断古隆起对油气聚集成藏控制作用明显,是多期油气运聚的指向区;昆仑山前地区的昆北、铁木里克冲断隆起带,阿尔金山前地区的月牙山、东坪—牛东冲断隆起带,以及祁连山前地区的平台—马仙冲断隆起带是油气勘探有利区带。这一认识对于指导柴达木盆地山前带油气勘探具有一定意义。
曹正林孙秀建吴武军田光荣张世铭李海滨孙知明徐丽王瑞菊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山前带油气聚集
柴达木盆地西部英东地区油气成藏过程被引量:24
2015年
柴达木盆地西部英东地区多期构造运动导致油气分布复杂,勘探难度大.采用油气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定量荧光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方法系统分析英东地区油气成藏演化过程.研究表明:(1)英东地区新近系储层发育黄色和蓝色荧光两类油包裹体和天然气包裹体,黄色荧光和蓝色荧光油气包裹体对应两期油气充注时间分别为12Ma和5Ma.(2)现今油藏原油具有同源-低熟的特点,黄色荧光油包裹体成熟度较低与现今油藏原油特征相似,是现今油藏的主要贡献者.(3)蓝色荧光油包裹体的成熟度较高,蓝色荧光油包裹体和气烃包裹体是早期低熟原油沿后期构造产生的断层疏导体系向上调整运移至浅层分馏和脱气的产物.通过以上分析明确了英东油藏经历了下油砂组(N12)沉积末期(12Ma)的低熟原油充注和上油砂组(N22)沉积末期(5Ma)至今油气调整与改造的成藏过程,与喜山期主要构造活动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反映构造活动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桂丽黎刘可禹柳少波孙维凤孟庆洋袁莉吴凡郝加庆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石油地质
库车坳陷迪那2气藏成因类型及成藏机制被引量:2
2015年
利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均一化温度测试、储层定量颗粒荧光分析等手段厘定天然气充注史,应用沉积-成岩-构造一体化预测模型恢复储层孔隙度演化史,并综合天然气充注史与储层孔隙度演化史之间的关系,判识迪那2致密砂岩气藏的成因类型,明确其成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迪那2气藏具有"早油晚气、晚期为主"的两期油气充注特征,第一期为康村组沉积时(5-12 Ma)的原油充注,第二期为库车组沉积至今(0-5 Ma)的天然气充注;古近系储层具有长期浅埋—短期深埋的特点,储层孔隙度在西域期沉积初期(约2 Ma)降低到10%以下并致密化;迪那2气藏天然气大量充注时间早于储层致密化时间,其成因类型属于"致密常规气藏"。认为迪那2气藏具有"中新世早中期的原油充注、上新世的气侵形成常规气藏、西域期以来的致密常规气藏调整改造再富集"的成藏过程。
李峰姜振学李卓杜忠明
关键词:致密砂岩气藏成藏机制
基于定量荧光技术的库车拗陷英买7构造带古近系油气成藏过程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利用定量颗粒荧光技术,研究塔里木盆地库车拗陷英买7构造带油气调整特征.英买19古近系储层砂岩样品定量荧光光谱响应及流体包裹体观测、储层沥青镜下分析结果表明:英买19有残余油层存在且古油柱厚度大于现今油层厚度,古油藏发育并发生原油泄漏;英买1 9现今油水界面在4 706 m处;英买7构造带油气藏早期吉迪克期~康村期以油充注为主,并形成古油藏,晚期库车期开始以气充注为主,天然气经过阶段性充注、气洗改造原有油气藏,古油水界面多次向下调整,后受构造抬升运动影响,最终形成现今凝析气藏.该研究成果为英买7构造带古近系油气成藏过程研究提供依据.
吴凡付晓飞卓勤功桂丽黎王媛芦慧
关键词:油气成藏过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