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1M500971)
-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 相关作者:孙强张卫强朱术云刘德乾王勃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 软岩的伺服渗透试验研究
- 2013年
- 根据伺服渗透试验获得的应力-应变和渗透率-应变关系曲线,分析了全应力-应变过程中软岩的渗透性随变形的变化特点,得出全应力-应变过程中岩样渗透率可划分为5个阶段;结合软岩的应力与渗透率关联性拟合曲线可以得出:软岩渗透率具有滞后性,即渗透率的峰值往往在应力的峰值之后;通过多项式和指数函数方程对软岩的应力与渗透率关联性进行回归分析可以看出,2种函数方程拟合的曲线相关系数都接近于1,表明相关性较好,且用多项式拟合的相关系数要比用指数函数拟合的高,表明用多项式拟合的效果比指数函数更好,但多项式的数学表达式却相对比较复杂。
- 张卫强张耀刘志刚刘近国刘鸿伟
- 关键词:应力渗透率软岩
- 砂岩地层渗流过程非饱和厚度变化的地电测试被引量:5
- 2013年
- 通过砂岩地层渗透过程中不同部位的地电场响应特点试验,获得了砂岩断面渗水过程中地电场参数瞬时响应规律。注水渗透过程中,模型各电极测试点位置的自然电位均呈现为升高的趋势,并且砂层非饱和厚度与自然电位值之间体现出很好线性相关关系。在水位上升至测点位置后,激励电流出现阶跃突变,之后呈现为一个相对平稳的数值。利用渗流过程中不同位置自然电位和激励电流的变化特征,可判定砂层中水的渗流方向、渗流速度和渗漏点位置。
- 孙强刘盛东姜春露王勃
- 关键词:砂岩地电场
- 岩石脆性临界破坏视电阻率变化与应力比被引量:2
- 2013年
- 针对岩体破坏过程中电阻率变化问题,分析了岩石受载变形破坏过程中电阻率的演化规律,利用重整化群理论并结合岩石压缩破坏试验,研究分析岩石电阻率变化与岩石变形破坏演化阶段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受载条件下岩石破裂前电阻率突变所对应的应力和岩石峰值应力比值的表达式,实验室加载情况下其值大都在70%~80%,同时根据相关实验数据应力比均值约为75%,误差在±9%之内,验证了分析的合理性。
- 涂杰楠孙强姜志海薛雷钱海涛
- 关键词:岩石视电阻率应力比重整化群
- 汶川8.0级地震序列时空分布研究
- 2011年
- 基于四川防震减灾信息网以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信息网、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提供的汶川8.0级地震目录资料,对2008年5月12日至2010年3月1日共1 613次3.0级及以上余震的地震序列进行了时空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汶川8.0级地震的余震大致可分为7个阶段,主震后18天应列为大地震强余震发生的警戒时间;地震序列的b值为0.751,印证了在类型相同的情况下主震震级越大b值越高的观点;地震序列的p值为1.117,与全球地震衰减速率相当;汶川地震的余震分布主要沿龙门山断裂走向北东向扩展,且具有明显分区性,自南向北分为南、中、北3区段,南区为地震起始破裂段,地震后期余震则主要分布在北区;震源深度分布在10~40km,集中在10~20km,表明龙门山断裂主要发生在中上地壳,且震源深度由南向北呈现逐渐变浅的趋势;震源深度扩展,南区呈明显脉冲状,中区主要是依次由15、30、25km深度向深、浅层同时扩展,北区余震深度分布呈"乙"字型,最后稳定在15km左右。
- 姜振泉刘芙荣徐瑞朋
- 关键词:地震序列龙门山断裂汶川地震
- 采动条件下顶板逆断层失稳-活化机制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通过分析岩石受力破坏过程的膨胀扩容效应,研究了采动效应下断层系统的变形稳定性问题。随着开挖不断接近断层带,断层带附近应力不断集中,相当于对断层带及周围介质组成的系统所进行的一个不断加载过程,当到达临界条件时,系统发生失稳。断层活化的物理本质就是在加载过程中,随着应变(由应力集中所引起)的不断积累到一定程度,岩石进入体积膨胀阶段,导致系统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
- 张卫强孙强朱术云刘德乾
- 关键词:岩石力学断层失稳断层活化采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