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4)

作品数:62 被引量:954H指数:16
相关作者:刘伟汪泽成石书缘姜华胡素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天文地球
  • 3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4篇盆地
  • 19篇储层
  • 16篇盐岩
  • 16篇碳酸
  • 16篇碳酸盐
  • 16篇碳酸盐岩
  • 15篇四川盆地
  • 14篇塔里木盆地
  • 11篇奥陶系
  • 9篇羌塘
  • 9篇羌塘盆地
  • 9篇成藏
  • 8篇岩溶
  • 8篇油气
  • 7篇地质
  • 7篇溶洞
  • 7篇流体
  • 6篇地球化
  • 6篇地球化学
  • 6篇岩溶储层

机构

  • 48篇中国石油天然...
  • 7篇国土资源部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7篇中国石油
  • 6篇中国地质调查...
  • 4篇中国石油勘探...
  • 3篇成都地质矿产...
  • 3篇长江大学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海洋石油...
  • 2篇山东胜软科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承德石油高等...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西南...

作者

  • 10篇姜华
  • 10篇刘伟
  • 9篇张宝民
  • 9篇石书缘
  • 9篇胡素云
  • 9篇汪泽成
  • 7篇王铜山
  • 7篇谷志东
  • 6篇黄擎宇
  • 6篇单秀琴
  • 5篇翟秀芬
  • 5篇刘静江
  • 5篇王坤
  • 5篇孙伟
  • 4篇陈明
  • 4篇曹竣锋
  • 4篇周慧
  • 4篇袁苗
  • 4篇鲁卫华
  • 4篇张静

传媒

  • 6篇天然气地球科...
  • 5篇天然气工业
  • 4篇石油勘探与开...
  • 4篇岩性油气藏
  • 3篇沉积与特提斯...
  • 3篇石油天然气学...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石油学报
  • 2篇沉积学报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古地理学报
  • 2篇地质通报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新疆石油天然...
  • 2篇第八届中国含...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地质科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12篇2016
  • 20篇2015
  • 16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碳酸盐缓坡双颗粒滩沉积模式及储层成因被引量:47
2016年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气藏是迄今我国发现的单体规模最大的特大型海相碳酸盐岩整装气藏。为剖析其沉积模式及储层成因,通过地质构造、沉积背景和沉积相综合研究与岩相古地理编图,发现自川西向渝东南地区,龙王庙组依次发育后缓坡混积潮坪、内/浅缓坡颗粒滩(上滩)—滩间海(洼地)、内缓坡台凹开阔较深水海湾→蒸发潟湖→蒸发潮坪、中缓坡风暴岩—障壁滩—丘滩(下滩)以及外缓坡—盆地相,并据此归纳总结出龙王庙组碳酸盐缓坡双颗粒滩沉积模式:1该模式以万州—宜宾台凹为轴,两侧古地貌高地水体浅、能量强而对称发育双颗粒滩,较之于经典模式,该模式新增了环绕古隆起发育的上滩,分布面积达8×10~4 km^2;2上滩沉积时所处古地貌位置最高、水体能量最强而滩体规模大,同生—准同生干热期、湿热期分别更易白云石化和遭受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尤其是得益于毗邻加里东—早海西期剥蚀尖灭线而更易遭受后表生期多期岩溶作用,因而规模优质储层更为发育;3多期大气淡水淋滤使得颗粒岩粒间孔和蠕形动物铸模孔溶蚀扩大,并叠加构造作用,从而形成颗粒滩相控、多旋回层状—准层状、裂缝—孔隙、蜂窝状孔洞型岩溶储层。
杜金虎张宝民汪泽成邹才能徐春春沈平张健张静周慧姜华文龙单秀琴刘静江
关键词:早寒武世
四川盆地寒武系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沉积模式及储层分布被引量:26
2016年
四川盆地寒武系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包括龙王庙组、高台组和洗象池组,其中龙王庙组已在川中地区发现安岳气田,但后两者目前仍未获得重大突破。为此,综合应用各类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了该盆地寒武系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的构造—沉积背景,研究了层序地层格架、沉积相和膏盐岩的分布特征,建立了沉积相地质模式,并预测了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古构造沉积格局呈东南倾大斜坡背景之上叠加"两隆夹一凹"特征,地层充填具有西薄东厚的"底超顶削"结构;2地层层序自下而上发育3个总体向上变浅的三级层序旋回,膏盐岩主要位于三级层序高位域,聚集于万州—宜宾凹陷;3沉积相地质模式自下而上包括三大沉积结构层,即蒸发—碳酸盐岩缓坡、蒸发混积局限台地和蒸发局限台地,沉积环境演化由开放—长期闭塞和蒸发盐化—开放,颗粒滩分布由大面积"双滩"演变为零星滩和带状滩,蒸发潟湖和蒸发潮坪规模总体缩小;4储层分布复杂,主要受古构造沉积格局、颗粒滩和不同级次层序暴露面控制,古隆起之上及其周缘、台内坡折带和台缘带附近是有利储层的发育部位。
徐安娜胡素云汪泽成薄冬梅李梅鲁卫华翟秀芬
关键词:四川盆地寒武纪地层层序膏盐岩
四川盆地震旦纪末期-寒武纪早期台盆的形成与演化
基于钻测井、地震和露头资料,从沉积、构造和岩溶作用的角度分析了四川盆地震旦纪末期-寒武纪早期台盆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利用灯影组三段+灯影组四段的残余厚度、麦地坪组+筇竹寺组的厚度及麦地坪组的岩相分区特点综合确定了台盆的展布...
周慧李伟张宝民刘静江邓胜徽张师本单秀琴张静王晓波姜华
关键词:四川盆地震旦纪寒武纪碳酸盐岩岩相古地理
文献传递
不同成岩期泥质岩非构造裂缝发育规律、形成机理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1
2013年
通过野外剖面踏勘、井下岩芯观测、镜下微区扫描等,初步探讨了泥质岩非构造裂缝(泥裂)的发育期次、空间展布形态、裂缝开裂模式及影响因素等。研究表明:(1)泥裂发育可以分为3个期次,依次为同生成岩期、埋藏成岩期(早成岩期和中—晚成岩期)和表生成岩期,各期泥裂发育数量与面孔率表现为∑同生期>∑表生期>∑埋藏期;(2)泥裂开裂方式主要包括3大类7种模式;(3)现代泥裂发育通常经历四个阶段,其中砂—泥旋回地层中砂层的润滑作用有助于泥裂的形成,并为早期裂缝填充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此类地层也有利于异常高压缝的发育;(4)泥裂单边延展开裂后期通常产生分叉,分叉角度多为120°,其次为90°,主要与沉积物颗粒均质性和能量释放有关;(5)影响泥裂发育的因素有多个方面,其中粘土含量和盐度决定着泥裂的发育程度,地形坡度控制着泥裂的空间组合形态,沉积旋回影响着泥裂的开裂方式、位置及裂缝内填充模式等;(6)构造裂缝的存在对泥裂的发育与保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二者互相影响。
赵振宇郭彦如顾家裕张庆刘虹
关键词:泥裂地质建模
塔北哈拉哈塘奥陶系岩溶储层类型与特征及控制因素被引量:11
2016年
近年来,塔北哈拉哈塘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重要发现。综合露头、钻井、岩心、地震等资料进行分析,明确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岩溶储层包括大型溶洞、溶蚀孔洞、溶蚀裂缝3种类型,将研究区内桑塔木组尖灭线南北划分成剥蚀区和覆盖区。通过地震解释资料分析发现,桑塔木组尖灭线以北的剥蚀区的岩溶储层主要受到风化壳的影响,风化壳发育的范围和强度影响岩溶储层的规模;建立研究区断裂控制岩溶模式分布图,并分析井漏数据与断裂系统叠合关系,得出断裂系统及其对所控制的层间岩溶作用,是桑塔木组尖灭线以南覆盖区岩溶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明确了加里东中期Ⅰ幕、Ⅱ幕、Ⅲ幕3个不同岩溶发育时期,受断裂控制的明河、暗河对研究区岩溶储层的叠加改造作用。
马奎胡素云刘刚李梅王坤黄擎宇戴康王阳菊
关键词:岩溶储层大型溶洞
全球前寒武—寒武系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被引量:3
2017年
前寒武—寒武系油气作为我国中西部含油气盆地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阿曼和东西伯利亚盆地为例,阐述全球典型前寒武—寒武系古老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为国内前寒武—寒武系油气勘探取得进一步突破提供参考。阿曼和东西伯利亚盆地烃源岩主要发育在盆地初始裂陷作用区,受埋深及地温梯度控制,在志留纪或泥盆纪之前就已大量生油;储集层岩性以砂岩为主,分布面积广,受表生风化淋滤、胶结物溶蚀及构造裂缝改造等后期作用影响,可形成优质区域性储层;优质的区域性盖层是前寒武—寒武系古老油气藏得以保存的关键性因素,盆地膏盐岩累计厚度都超过1 000m。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深层含油气层系,同国外古老含油气盆地相比,同样具有多套高丰度优质烃源岩生烃、厚层区域性膏盐岩封堵及长距离运移、多层系成藏特征,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陈斐然张颖徐祖新谭程周肖肖
关键词:石油地质特征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晚期成藏特征及意义被引量:9
2014年
震旦系灯影组为四川盆地已发现天然气藏最古老的层系。四川盆地地质历史中经历了多旋回构造运动,但至今仍有大规模天然气藏存在,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晚期成藏。通过对天然气组分、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特征的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得出四川盆地灯影组天然气晚期成藏具有3个显著特征:1广泛烃源(古油藏裂解气、水溶解析气)供给为晚期成藏提供物质基础;2气烃包裹体普遍发育反映喜马拉雅期天然气大范围充注;3喜马拉雅期油气重新调整、聚集,形成新气藏。依据喜马拉雅期构造变形特征,可将震旦系灯影组气藏分为3种类型:原生型、残存型和调整型,最有利的为原生型气藏,其次为调整型。对四川盆地震旦系等古老层系天然气勘探中应高度重视喜马拉雅运动对成藏的影响,其中构造相对稳定的古隆起区及斜坡带具有良好的保存条件,是勘探的有利区。
李玲王铜山汪泽成姜华鲁卫华黄士鹏
关键词:四川盆地灯影组晚期成藏古隆起天然气
四川宣汉盘龙洞长兴组生物礁沉积特征及成礁模式被引量:14
2015年
结合野外露头剖面观察与深入剖析,对宣汉盘龙洞长兴组生物礁沉积特征和成礁模式进行了室内综合分析。该礁位于鄂西-城口海槽西侧台缘带,为相对海平面整体下降背景下形成的一套加积-进积型台地边缘生物礁。该露头出露良好,长兴组以海绵骨架礁灰岩和海绵骨架礁白云岩为主。综合岩性、古生物等沉积相标志,该区长兴组属于碳酸盐岩台地边缘沉积体系,可进一步划分出斜坡相、台地边缘生物礁和台地边缘生屑滩相,其中台地边缘生物礁又可划分为礁基、礁核、礁盖、礁前、礁后等亚相。区域沉积环境、岩性、古生物以及生物礁的内部构成分析认为,盘龙洞生物礁可分为3期成礁旋回:第一旋回礁是低能环境下形成的未经充分生长而被淹死的礁,主要由生屑泥晶灰岩和少量骨架岩组成;第二旋回礁形成于较高能环境下,经历了充分生长后暴露而死亡,暴露时间短,仅顶部发生了较弱的白云岩化;第三旋回礁则形成于高能环境下,经历了充分生长并暴露出海平面后死亡,其死亡后经波浪和水流的改造作用而形成生屑滩,长期暴露发生强烈白云岩化。
李秋芬苗顺德江青春王铜山徐安娜翟秀芬
关键词:长兴组生物礁
塔北隆起英买2地区奥陶系油气成藏特征及富集规律被引量:1
2015年
为厘清英买2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成藏史与主成藏期,探索油气富集规律,借助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及温度特征分析,从油气主成藏期、构造、断裂及储层研究入手,解剖油气富集成藏主控因素间的时空匹配关系。研究表明,英买2地区奥陶系储层发育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晚海西期和喜马拉雅期等3期烃包裹体,反映储层经历了3次不同期次、不同强度的油气充注,且以晚海西期的中质油气充注为主;研究区油气富集受控于主成藏期构造背景下断裂与储层的时空匹配;北北西向、北西向走滑断裂带及北东向逆冲走滑断裂带对储层发育和油气运移与调整均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3组不同期次断裂带交会区是油气富集区,其优质储层和优势输导体系等成藏控制因素与主成藏期匹配良好。在此基础上,对油气富集接替区进行了预测。
陈思明侯明才房启飞凡闪姚清洲周俊峰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断裂带塔北隆起
藏北羌塘盆地羌资5井二叠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4年
羌资5井位于藏北羌塘盆地,该井钻遇二叠系龙格组及展金组。储层主要是龙格组及展金组中的碳酸盐岩,其主要岩性是微晶灰岩、粒屑灰岩、生物屑灰岩、角砾灰岩以及粉/细晶白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孔隙,另发育裂缝。孔隙可分为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孔及晶间溶孔、沿缝合线发育的溶孔;裂缝可分为构造缝、压溶缝和溶蚀缝。物性数据显示,孔隙度变化范围在0.3%~2.3%,平均值为1.31%;渗透率变化范围在(0.0034~0.0062)×10^-3μm^2,平均值为0.0044×10^-3μm^2,储层评价为差。影响碳酸盐岩储集物性的因素主要是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有利成岩作用主要是压溶作用、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作用;不利的影响因素是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硅化作用等。
曹竣锋宋春彦付修根陈明万方郑博孙伟
关键词:羌塘盆地二叠系碳酸盐岩储层影响因素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