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10002-012)
- 作品数:10 被引量:66H指数:4
- 相关作者:魏来张太松马慧王玲王宁宁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广州市荔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国产HBeAg定量测定试剂的质量评价
- 2013年
- 目的评价新开发的HBeAg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定量测定试剂在临床标本检测中的分析性能。方法用考核试剂(广州达瑞公司)和对照试剂(意大利DiaSorin S.p.A公司)检测对1 043例血清标本,并进行符合率、一致性、相关性等指标的统计分析。对差异样本用复核试剂(Roche公司)进行复核。结果 1 043例标本用考核试剂与对照试剂检测结果的阳性符合率为98.8%,阴性符合率为100%,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986(P<0.05),相关系数r=0.920,P<0.01。对7个结果不一致样本进行重复试验及复核试验结果表明,其中2个差异样本重复试验结果仍为阴性,但复核试剂结果为阳性,另5个差异样本的重复试验结果与复核试剂判定结果一致,均为阳性。结论新开发的试剂与临床已在使用的试剂检测相关性良好,但是在对单个样本检测时由于方法学的原因,与化学发光法比较不具有检测速度和成本的优势。
- 李高飞董志宁谢美娟吴英松徐伟文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 α-2-HS-糖蛋白对聚乙二醇干扰素alfa-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e抗原血清转换预测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利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仅在约1/3的患者中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采用基于双向电泳的血清蛋白质组学技术,寻找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时发生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预测标志物.对发生/未发生血清学转换组的患者基线和治疗24周血清进行差异蛋白的筛选和鉴定,并对筛选得到的α-2-HS-糖蛋白在训练组和验证组患者个体中进行了基线和第4周的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发现,α-2-HS-糖蛋白从治疗基线至治疗第4周的变化趋势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alfa-2b治疗过程中e抗原血清学转换具有预测意义.
- 马慧王江华郭芳魏来
- 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耐药突变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 评价一种新研制的DNA微阵列芯片HBV基因型耐药检测试剂盒的临床应用性能.方法 收集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224份CHB患者血清标本,提取HBV DNA,应用DNA微阵列芯片法和直接测序法平行检测HBV逆转录酶区(rt区)位点rtL180、rtA181、rtM204和rtN236的耐药突变.对结果不一致的标本进行克隆测序,以验证检测的准确性.结果 芯片法和直接测序法均成功检测224份标本全部896个位点的耐药基因型,214份标本结果完全一致,其中82份检测到突变,132份为野生型HBV.2种方法检测HBV耐药突变结果的完全符合率为95.5%(214/224).其余10份标本只用芯片法检测到突变:2份rtL180M突变、2份rtA181V突变、3份rtM204I突变、2份rtM204V突变、1份rtN236T突变,但是直接测序未检测到相应突变.包含突变序列的克隆所占比例为5.0%~15.0%.经克隆测序验证结果与芯片法完全一致.结论 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HBV耐药突变与直接测序法相比符合率高,并可检出低比例耐药突变毒株,有助于早期提示耐药的发生.
- 杨瑞锋杜绍财丛旭马慧魏来
- 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九江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调查九江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203例HBV DNA阳性患者HBV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共检测了203例患者,成功分型199例,占98.03%。其中B型160例,占78.82%;C型24例,占11.82%;B、C混合型14例,占6.90%;D型1例,占0.49%。结论利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技术可以较简便地对HBV进行基因型分析,分型成功率高,适用于临床检测;在九江地区人群中感染的HBV以B型为主,C型次之,其它型别极少见。
- 孔令和史国香张太松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 HBV基因型在我国九省市的分布及与临床指标的关系被引量:28
- 2010年
- 目的用反向斑点杂交检测HBV基因型的方法 ,了解我国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反向斑点杂交对我国云南、江苏、浙江、新疆、北京、辽宁、福建、湖南、广东等9个省市的HBV阳性患者血清,和广州地区的肝癌患者术前血清进行HBV基因分型,并结合其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706例被分型的标本中,A型占0.1%(1/706)、B型占46.2%(326/706)、C型占49.0%(346/706)、D型占1.6%(11/706)、混合感染占3.1%(22/706)。HBV基因型与患者的年龄、性别、e抗体、e抗原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肝癌患者的HBV基因型与肿瘤包膜、病灶数量、肝炎史、浸润、血管侵入、转移、临床分期、肿瘤家族史、饮酒史以及一些生化指标等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发现了HBV基因型与病毒载量之间的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我国HBV基因型以B、C型为主,两者之间的感染人数差别不明显。我国还有少量D型分布,更少量的A型。HBV基因型与HBV病毒载量之间的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HBV基因型可能影响患者体内HBV的复制。
- 张韧王敏符瑞佳邝枣园王宁宁计勇何蕴韶
- 关键词:HBV基因型反向斑点杂交
-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临床分子诊断被引量:10
- 2010年
- 丙型肝炎基因分型对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预测慢性丙型肝炎病情和抗病毒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近年来丙型肝炎基因分型的意义、方法和临床应用情况作简要述评。
- 张太松李明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分子诊断
- 189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学调查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我国部分地区189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5种病毒性肝炎的分型构成。方法用酶免疫法(EIA)检测2007-2008年吉林(59例)、河北(54例)、山东(28例)、江苏(28例)、新疆(20例)等地急性病毒性肝炎门诊及住院的189例患者抗-HAV IgM、抗-HBc IgM、抗-HCV IgM、抗-HDV IgM和抗-HEV IgM。结果 189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甲型肝炎(HA)7例(3.70%),乙型肝炎(HB)65例(34.39%),丙型肝炎(HC)17例(8.99%),戊型肝炎(HE)71例(37.57%),未分型肝炎11例(5.82%),重叠感染18例(9.53%)。重叠感染以HBV/HEV常见。甲、乙、丙、戊及未分型肝炎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39.43、36.42、45.23、50.24及32.91岁。各型肝炎男女性发病比为1.83∶1-6.00∶1。结论在本研究群体中HBV和HEV是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最主要的病原体。各型急性病毒性肝炎男女性发病性别比均为男性多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与以往相比有后移现象,其中HE最为明显,集中在中老年人群。
- 王晓娟王玲卜秋宁刘鹏耿家宝付红伟朱永红
- 关键词:急性病毒性肝炎肝炎病毒血清学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抑郁症发病率及其相关独立危险因素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了解初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汉族人群中,抑郁症发病率及相关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有997例符合入选标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纳入了研究。应用贝克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抑郁评分。根据得分将患者分为两组:得分≥17,为抑郁症组(占16.85%,168/997);得分<17,无抑郁症组(占83.15%,829/997)。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抑郁症发病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在性别组成、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及是否吸烟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抑郁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比值比(OR)=3.85,95%可信区间(CI):2.28~6.50,P=0.001];失代偿期肝硬化[OR=2.31,95%CI:1.20~4.48,P=0.013];单身[OR=2.01,95%CI:1.12~3.60,P=0.019];分居[OR=17.39,95%CI:1.64~184.47,P=0.018];离异[OR=3.82,95%CI:1.36~10.74,P=0.011];未受过高等教育[OR=2.04,95%CI:1.22~3.42,P=0.007];低收入[OR=3.94,95%CI:1.38~11.28,P=0.011];中等收入[OR=2.96,95%CI:1.02~8.62,P=0.047];吸烟[OR=3.67,95%CI:2.13~6.31,P=0.001];及曾经吸烟[OR=3.33,95%CI:1.66~6.68,P=0.001]。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抑郁症发病率相对较高,抑郁症发生相关独立危险因素有女性、单身、分居、离异等婚姻状况、未受过高等教育、低收入水平、吸烟及疾病进展至肝硬化失代偿期,而与丙型肝炎病毒载量及基因型无显著的相关性。
- 宋广军饶慧瑛高莹卉封波魏来
- 关键词:抑郁症发病率
-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免疫新生儿13年后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对重组乙肝疫苗的长期有效性进行研究。方法乙肝母亲(35例)和健康母亲(100例)所生的新生儿按照0-1-6月的程序于1996年10月至1997年5月进行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免疫接种,免疫后13年(2010年)随访并进行乙肝相关血清学指标的检测和定量分析。结果成功随访到101例少年。3.96%(4/101)的少年出现天然的乙肝病毒感染(即HBcAb阳性),其母亲均为具高感染性的乙肝感染者,其中1例同时为乙肝携带者。婴儿乙肝疫苗免疫13年后其anti-HBs阳性率为82.2%(83/101),其中起始疫苗应答者中anti-HBs阳性率为83.5%(76/91)。乙肝感染母亲和健康母亲所生少年anti-HBs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母亲乙肝感染所生的少年anti-HBs水平较高。结论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免疫后13年仍具有保护性,母亲乙肝感染长期影响着其子女处于较高的anti-HBs水平。
- 姚晴青董晓莲王学才王法弟徐海涛王晓丽陈胜玉范建良郑英杰
-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基因工程乙型肝炎抗体
- 乙型肝炎病毒细胞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2年
-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分布,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全世界约有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4亿人为慢性HBV携带者[1]。HBV的慢性感染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2],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1]。
- 韩建王玲庄辉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细胞模型药物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