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3AA219060)

作品数:12 被引量:44H指数:4
相关作者:孙晗笑江振友张光莫雪梅李秀英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中山市陈星海医院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病毒
  • 3篇登革病毒
  • 3篇受体
  • 3篇趋化
  • 2篇蛋白
  • 2篇登革病毒感染
  • 2篇趋化因子
  • 2篇细胞因子
  • 2篇基因
  • 2篇基因组
  • 2篇分子
  • 2篇VMI
  • 2篇病毒感染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毒力
  • 1篇毒力变异
  • 1篇多糖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机构

  • 12篇暨南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州市第八人...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山市陈星海...

作者

  • 8篇孙晗笑
  • 6篇江振友
  • 5篇张光
  • 5篇莫雪梅
  • 3篇李秀英
  • 3篇王峰
  • 2篇杨清玲
  • 2篇许华
  • 2篇史毓杰
  • 1篇龚莉桂
  • 1篇肖瑞
  • 1篇唐小龙
  • 1篇陈宏
  • 1篇刘俊云
  • 1篇刘小澄
  • 1篇叶石敦
  • 1篇张少恩
  • 1篇卢业成
  • 1篇吕秋军
  • 1篇贾忠伟

传媒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现代食品与药...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病毒炎症蛋白Ⅱ长期静脉注射对食蟹猴免疫系统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重组vMIP-Ⅱ在体内对食蟹猴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食蟹猴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静脉注射人白蛋白)和实验组(分别连续13周静脉注射50、250和1250μg/kg剂量的重组vMIP-Ⅱ),于不同时间采集血液(给药前、给药6周、给药13周和恢复期2周)及各器官、淋巴组织(给药13周和恢复期2周)样品。ELISA测定血清中重组vMIP-Ⅱ抗体,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FACS计数CD3+、CD4+以及CD8+细胞并测定淋巴细胞转化率;各器官及淋巴组织样品做病理学检查,并采用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标记(TUNEL)法检测淋巴组织细胞凋亡指数。结果长期大剂量静脉注射重组vMIP-Ⅱ并不引起食蟹猴产生中和抗体;在用药期间动物外周血CD3+T细胞、CD4+以及CD8+T细胞计数显著性增强(P<0·05),CD4+/CD8+比值仍属正常,同时体外观察到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加(P<0·05);各器官无病理学改变,淋巴组织出现增生,并且重组vMIP-Ⅱ注射组食蟹猴增生的淋巴组织细胞凋亡指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变;在恢复期以上指标均有所降低。结论在重组vMIP-Ⅱ对食蟹猴免疫原性不明显的情况下,长期大剂量注射重组vMIP-Ⅱ具有刺激食蟹猴免疫系统、T淋巴细胞增生和增加T淋巴细胞功能的作用。
孙晗笑吕秋军江振友莫雪梅张光陈宏杨清玲
关键词:食蟹猴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增生
登革病毒感染对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登革病毒2型(DV2)体外感染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ICAM-1)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培养HUVEC,用生长良好的2、3代细胞进行实验。用CCK-8法测定DV2感染前后的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DV2感染组和对照组细胞在不同实验时间点细胞表面ICAM-1蛋白表达的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图像定量分析技术分析DV2感染组和对照组在不同实验时间点HUVEC内ICAM-1 mRNA水平。结果病毒感染HUVEC对细胞活力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V2感染HUVEC促进ICAM-1 mRNA转录,DV2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正常状态下HUVEC有一定水平ICAM-1 mRNA转录,但感染后显著增加(P<0.05),24~72 h维持于高水平,与其他时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2感染HUVEC,细胞表达ICAM-1蛋白在12~72 h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V2感染上调HUVEC的ICAM-1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从而诱发并加重血管内皮局部的损伤,破坏血管的屏障功能,促进血管渗漏的形成与发展。这可能是DV2感染诱发患者血管通透性升高和血浆渗漏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江振友柏志全肖瑞卢业成
关键词:登革病毒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
大肠杆菌表达的vMIP-Ⅱ包涵体的纯化与复性研究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纯化、复性大肠杆菌表达的vMIPⅡ包涵体蛋白。方法用8molL尿素缓冲液变性溶解vMIPⅡ包涵体,然后加入十二烷基磺酸钠(SDS)进一步促溶,利用金属亲和层析和分子筛层析纯化,再利用柱层析去除SDS,纯化后透析复性;通过荧光和单核淋巴细胞趋化抑制实验检测复性蛋白的结构和抑制单核淋巴细胞趋化的活性。结果重组vMIPⅡ纯化和复性后,仍具有完整的高级结构和抑制单核细胞趋化的活性。结论已获得了重组vMIPⅡ活性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应用奠定基础。
张少恩孙晗笑张光杨清玲沙文琼刘俊云龚莉桂
关键词:大肠杆菌表达复性包涵体蛋白层析纯化活性蛋白趋化
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禽流感是严重危害家禽业和人类健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avianinfluenzavirus,AIV)引起。本文就AIV基因组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江振友唐小龙孙晗笑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毒力变异基因组
vMIP-II对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XCR4内化及调变的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研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分别定性、定量检测CXCR4的内化,观察vMIP-II对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XCR4内化的影响,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连续动态检测vMIP-II对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以阐明vMIP-II抗HIV/AIDS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00 ng/ml vMIP-II在给药后的最初30 min能使细胞表面受体CXCR4内化达到最大值,内化率约为75%,且内化到细胞内的CXCR4并不能再循环到细胞表面。vMIP-II能诱导瞬间的高钙离子内流及细胞内钙离子库中钙离子的释放,证明了vMIP-II能引起细胞表面受体CXCR4的内化,内化的受体不再循环到细胞表面。
华兴王峰莫雪梅李秀英张光许华孙晗笑
关键词:内化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荧光分光光度计
细胞因子在登革病毒感染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登革病毒(denguevirus,DV)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的感染性和细胞因子在DV感染HSF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微量病毒空斑法检测登革Ⅱ型病毒(denguetype-2virus,DV2)感染HSF后病毒繁殖动态变化,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SF内DV抗原。透射电镜观察病毒感染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用不同浓度的IL-6、TNF-α、GM-CSF分别作用于DV2感染HSF的不同环节(病毒吸附时和病毒吸附后),于感染后48h收集感染上清,测病毒滴度;用DV2感染HSF后,于不同时间收集感染上清,用ELISA法定量测定IL-6、TNF-α的含量。结果病毒感染后24h即可在培养上清中测出病毒,病毒滴度在48h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证明感染的HSF胞浆及胞膜上携带DV抗原。在光镜和电镜下,感染细胞均未见明显的形态和结构改变。在病毒吸附时10ng/ml浓度的IL-6能显著提高病毒产量;在病毒吸附时和吸附后100ng/ml浓度的TNF-α能抑制病毒的产量。GM-CSF对DV感染HSF无明显影响。DV感染能促进HSF分泌IL-6;对TNF-α的分泌无明显影响。结论HSF是DV的允许性细胞。HSF可能是蚊叮咬后在原位组织中首先支持DV感染的细胞之一;细胞因子在DV感染HSF的致病和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江振友温筱芸
关键词:登革病毒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细胞因子登革病毒感染间接免疫荧光法超微结构改变病毒感染细胞
病毒趋化因子vMIP封闭人趋化因子受体作用及其应用研究
2007年
孙晗笑王峰
关键词:受体作用封闭剂INFLAMMATORY抗HIV感染巨噬细胞炎性蛋白HIV进入抑制剂
vMIP-Ⅱ各受体结合活性位点分析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索vMIP-II结合趋化因子受体的活性位点以便有目的地对其进行改构。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影响vMIP-II受体结合的氨基酸残基进行预测分析。结果vMIP-II对不同的受体有不同结合位点,其与CC类趋化因子受体结合位点主要在核心骨架,与CXC类趋化因子受体结合位点主要在N端。结论vMIP-II是一种极佳的趋化因子受体阻断剂类新药开发先导物。
叶石敦莫雪梅张光李秀英王峰孙晗笑
关键词:趋化因子生物信息
重组病毒巨噬细胞炎性蛋白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了解重组病毒巨噬细胞炎性蛋白(vMIP)在SD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方法对vMIP进行碘标、分离纯化和鉴定,然后利用其进行药动学实验。采用同位素示踪法测量vMIP在SD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并检测其在大鼠组织中的分布。结果60,240μg·kg-12个剂量组(静脉注射给药)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ρmax(249·4±84·50),(887·01±204·22)μg·L-1;t1/2β(1·5±0·28),(2·65±0·85)h;AUC0-∞(136·0±40·70),(493·84±49·42)μg·h·L-1。tmax10·0min。结论vMIP进入大鼠体内主要分布在肝和肺,在体内消除较快,其动力学特征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
莫雪梅孙晗笑贾忠伟许华李秀英张光
关键词:药动学
分子生物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探讨被引量:1
2006年
分子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强有力的研究手段,已经进入了中药研究的多个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分子生物学在中药研究的应用新进展,并浅析了应如何抓住时机,把“基因组学”作为实现中药现代化的突破点。
莫雪梅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中药研究基因组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