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I17B03)
- 作品数:60 被引量:427H指数:10
- 相关作者:谢斌杜亚松王玉凤朱翠珍黄颐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品行障碍儿童青少年的家庭功能及精神病态特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品行障碍儿童青少年家庭功能与精神病态特质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9名品行障碍青少年和71名正常对照组青少年,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问卷(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AD)和反社会筛查量表(Antisocial Process Screening Device,APSD)进行评定,并对两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品行障碍组在FAD家庭总功能和沟通、角色、情感介入、问题解决因子的得分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SD量表的总分及冷漠无情、自恋和冲动因子分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冷漠无情特质与家庭功能之间的相关性不大,自恋特质与情感介入呈低水平正相关(P<0.05),冲动特质与情感介入、情感反应和行为控制呈低水平正相关(P<0.05)。【结论】品行障碍的儿童青少年有多方面的家庭功能不良和精神病态特质。家庭功能和精神病态特质在品行障碍的发病中共同起作用。
- 王朋朋张劲松夏卫萍廖祥鹏
- 关键词:品行障碍家庭功能儿童青少年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青少年情绪加工特征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青少年的情绪感受特征。【方法】采用中国儿童情感图片评价系统(7~14岁,上海版),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7~14岁ADHD儿童青少年134例,按照性别、年龄匹配134例正常对照儿童,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与正常儿童相比,ADHD儿童的情绪反应整体呈现低优势。对不同性质情感图片,ADHD儿童对正性图片的愉悦度和优势度评分偏低,对中性图片的优势度偏低,对负性图片的唤醒度偏低。对于不同类型负性情感图片,ADHD患儿对恐惧和厌恶图片的唤醒度偏低,对愤怒刺激的优势度偏低。在正性情感图片中,ADHD儿童对愉快图片的优势程度偏低,对喜悦图片的愉悦度和优势度偏低。【结论】ADHD儿童的愉快感偏低、对负性刺激低唤醒,自我感弱小最突出。
- 韩晶晶张劲松赵迎春
-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情绪反应儿童
- 青少年冲动攻击行为与应激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活性的关系初探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初步探讨青少年冲动性攻击行为与生活应激水平及基础状态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MOAS)和冲动性量表(barratt impulsivity scale-11,BIS-11)对某所工读学校的男性初中生近半年内的攻击行为和冲动性进行评估,纳入其中51名有冲动性攻击行为(体力攻击次数≥3、MOAS总分≥5分、BIS-11总分≥70分)的学生为研究组,对照组为53名无冲动性攻击行为(体力攻击次数为0、MOAS总分<4分、BIS-11总分<70分)的学生,使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list,ASLEC)调查受试者近半年内的生活应激水平,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皮质醇、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 hichormone,ACTH)水平。结果研究组近半年内的ASLEC应激总分(P<0.05)、"人际关系"因子(P<0.01)、"受惩罚"因子(P<0.05)、"健康适应"因子(P<0.01)分值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皮质醇浓度(P<0.01)、血浆ACTH浓度(P<0.05)均低于对照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冲动性与ASLEC应激水平呈弱正相关(r=0.26,P<0.01),与ACTH浓度呈弱负相关(r=-0.20,P<0.05);攻击性与ASLEC应激水平呈弱正相关(r=0.26,P<0.01),与皮质醇浓度呈弱负相关(r=-0.21,P<0.05)。结论青少年冲动性攻击行为可能与较高的环境应激水平、机体HPA轴活性异常有关。
- 刘彩萍谢斌林治光卞茜程文红
- 关键词:青少年冲动性HPA轴应激
- 汶川大地震后都江堰某镇中学学生心理状况研究
- 2011年
- 目的了解汶川大地震后都江堰某镇中学学生的心理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9月下旬,对极重灾区都江堰某镇中学1500名同学进行了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498份。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儿童事件影响量表(CRIES-13)、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进行集体施测。结果该中学学生灾后4个月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检出率29.71%(445/1498),抑郁症状检出率23.10%(346/1498),焦虑症状检出率33.11%(496/1498),PTSD症状伴随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3.62%(204/1498),PTSD症状伴随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7.16%(257/1498),PTSD症状同时伴随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3.22%(198/1498)。创伤后应激反应指数与抑郁总分、焦虑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332,r=0.298,P均<0.001)。经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筛选出PTSD、抑郁、焦虑症状的共同影响因素有:绝望感、年龄、性别、是否目睹死亡、家人情况、地震时是否受伤。结论汶川大地震后,应该持续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并持续给予心理干预或治疗。
- 景璐石朱翠珍王丹陈婷方慧司徒明镜张毅黄颐
- 关键词:自然灾害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关系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6265、rs7103411和rs11030104多态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及其亚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中ADHD诊断标准,共收集1 842例散发ADHD病例及其组成的1 271个ADHD家系和957例健康对照者分别进行家系和病例对照研究。在美国生物系统公司生产的7900 HT型荧光定量PCR仪提供的技术平台上完成等位基因分型试验,采用遗传分析统计软件Haploview 4.2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2χ检验和单体型分析对ADHD及其表型进行关联分析,并对P值进行置换检验的校正。结果 BDNF基因的SNP位点rs6265/C、rs11030104/A、rs7103411/T以及CAT单体型在女性单纯ADHD家系中过度传递,在女性单纯ADHD患者中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a<0.05)。BDNF基因rs6265/T和TT基因型、rs11030104/G及GG基因型、rs7103411/C及TT基因型和TGC单体型在男性单纯ADHD混合型(ADHD-C)家系中有过度传递趋势,在男性ADHD-C亚型患儿中频率有高于健康对照组的趋势。结论 BDNF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变异可能与ADHD的病理机制有关,可能是作用于较精细的同质性较高的ADHD亚组,且这种作用机制存在性别差异。
- 李海梅钱秋谨王玉凤杨莉陈芸吉宁刘璐李泽华
-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性别差异
- 广州市中学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在校中学生网络成瘾情况,探讨影响网络成瘾的相关因素,为预防网络成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整群选取广州市城区完全中学一所,农村初中、高中各一所,以应激性生活事件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网络成瘾测试问卷为工具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中1392例(89.2%)为互联网的正常使用者,158例(10.2%)为中度网络成瘾者,10例(0.6%)为重度网络成瘾者,58例为从未使用过网络。网络成瘾高危组与正常对照组在性别、父亲的文化程度、应激性生活事件问卷的四个维度和总分及应对方式比较中均有显著性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消极应对方式、男性及在家庭及人际交往中所遭遇的应激事件容易导致网络成瘾发生。结论广州市在校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高;男性、父亲的文化程度低、经常使用消极应对方式处理各种问题的个体,当他们遭遇与家庭、人际交往有关的应激事件时,容易出现网络成瘾的行为。
- 谢永标周平徐莉萍彭子文
- 关键词:网络成瘾应激事件中学生
- 破坏性行为障碍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成人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分析破坏性行为障碍(DBD)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成人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Conners成人ADHD诊断会谈量表(CAADID)、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SCID-Ⅰ)和SCID-Ⅱ工具、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对1999年9月-2006年7月就诊于本院儿科门诊的ADHD患儿的成人期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比较基线期伴与不伴DBD者的成人期预后。其中基线期共患DBD的ADHD者(ADHD伴DBD组)58例,基线期不共患DBD的ADHD者(ADHD不伴DBD组)58例。结果ADHD伴DBD组GAF分低于ADHD不伴D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6±10.6)分vs(77.1±11.3)分,t=2.725P=0.007];GAF>70分在二组所占比率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37.9%vs56.9%,χ2=4.184P=0.041)。ADHD伴DBD组请家教辅导及休学的比率均高于ADHD不伴DBD组(85.7%vs68.8%,26.8%vs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0.035)。ADHD伴DBD组成人期满足成人ADHD、ADHD边缘状态和缓解者的比率分别为58.6%、24.1%和17.2%;ADHD不伴DBD组分别为43.1%、15.5%和41.4%,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25P=0.016),ADHD伴DBD组成人期ADHD持续存在者较多。ADHD伴DBD组15例(25.9%)有情感障碍,ADHD不伴DBD组6例(10.3%),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0P=0.030),ADHD伴DBD组共患情感障碍的OR值为3.023(95%CI1.080~8.463)。ADHD伴DBD组8例(13.8%)患未特定焦虑障碍,ADHD不伴DBD组2例(3.4%),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0P=0.047)。ADHD伴DBD组22例(37.9%)至少共患1种轴Ⅰ精神障碍,ADHD不伴DBD组11例(19.0%),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4P=0.024),ADHD伴DBD组共患精神障碍的OR值为2.611(95%CI1.123~6.072)。ADHD伴DBD组罹患B组人格障碍19例(32.8%),ADHD不伴DBD组4例(6.9%),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02P<0.001),ADHD伴DBD组共患B组人格障碍的OR值为6.577(95%CI2.074~20.859);其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在二组间的比率分别为29.3%和5.2%,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42P=0.001)。ADHD伴DBD组�
- 钱秋谨李岳玲王玉凤张玉娟
-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破坏性行为障碍预后人格障碍
- 男性违法青少年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调查违法青少年尤其是暴力违法青少年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特点及暴力犯罪和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相关性.方法 在未成年人劳动教养所中随机选取男性暴力违法青少年131例和非暴力违法青少年98例,以181例普通高中男生为对照,进行MOAS、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评定.结果 违法青少年实际家庭亲密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对亲密度的不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暴力组相比,非暴力违法组对家庭适应性的不满意程度更高.MOAS与家庭适应性呈负相关.结论 违法青少年尤其暴力违法青少年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不足,家庭的情感联系薄弱,需要进行适当干预.
- 梅轶乔屹谢斌邵阳
- 关键词:青少年违法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
- 广州市中学生网络过度使用倾向现况分析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了解中学生网络过度使用倾向的基本情况,为针对性干预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网络使用评价问卷和网络成瘾诊断问卷(YDQ),对分层整群抽取的广州市2 07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网络过度使用倾向发生率为10.96%,男生高于女生,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网络过度使用倾向中学生家庭基本情况和网络使用情况具有一定的特点。喜欢在网吧上网、最长持续上网时间、每周平均上网时间长、上网原因为消磨时间、游戏本身有意思、交朋友、使人心情愉快是网络使用过度倾向的危险因素。结论中学生网络过度使用倾向发生率较高。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网络健康教育和干预。
- 王馨静进彭子文魏薇暴芃
- 关键词:成瘾数据收集计算机精神卫生
- 儿童对立违抗性障碍、品行障碍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精神病态特质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分析精神病态特质在品行障碍(CD)、对立违抗性障碍(ODD)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青少年中的发生情况,探讨与区分两类障碍有关的病理机制。方法采用反社会性加工筛查表(APSD)对213名儿童青少年进行评估,并对冷漠无情、自恋和冲动特质的得分进行组间比较。结果①ADHD、ODD/CD和ADHD共患ODD/CD三组中冷漠无情特质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自恋特质在ADHD共患ODD组中得分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ODD组中得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的冲动特质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三种特质的比例在ADHD共患ODD/CD组中最高(均≥75%),共存的比例>60%,而在对照组中均为较低水平。冷漠无情特质的比例,约为对照组的3倍;自恋特质的比例,在ODD/CD、ADHD共患ODD/CD组中较高(>70%),为ADHD组2.4~2.8倍,对照组4~5倍;冲动特质的比例,三组分别为对照组的2~3倍。自恋特质所造成ODD/CD和共患病与对照组、ADHD组的差异最大。结论冷漠无情特质是ADHD和ODD/CD儿童普遍具有的特质,自恋特质对于CD/ODD儿童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冷漠无情、自恋和冲动特质对评估儿童为正常、单纯ADHD或共患CD/ODD的可能性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张劲松王朋朋韩晶晶李晓萌谭歆
- 关键词:品行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