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

作品数:3,232 被引量:21,723H指数:48
相关作者:吴成东周云唐兴荣贾连光王连广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建筑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广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193篇期刊文章
  • 177篇会议论文
  • 105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01篇建筑科学
  • 389篇环境科学与工...
  • 297篇交通运输工程
  • 266篇自动化与计算...
  • 209篇经济管理
  • 136篇天文地球
  • 89篇理学
  • 78篇化学工程
  • 68篇一般工业技术
  • 56篇动力工程及工...
  • 49篇机械工程
  • 38篇电子电信
  • 35篇农业科学
  • 3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3篇水利工程
  • 23篇文化科学
  • 20篇矿业工程
  • 19篇社会学
  • 19篇艺术
  • 16篇电气工程

主题

  • 393篇混凝土
  • 249篇建筑
  • 146篇抗震
  • 140篇城市
  • 126篇有限元
  • 124篇载力
  • 124篇承载力
  • 105篇荷载
  • 96篇抗震性
  • 96篇抗震性能
  • 94篇钢管
  • 90篇钢筋
  • 81篇应力
  • 75篇污水
  • 74篇住宅
  • 72篇地震
  • 70篇钢筋混凝
  • 70篇钢筋混凝土
  • 68篇数值模拟
  • 66篇节能

机构

  • 489篇沈阳建筑大学
  • 240篇苏州科技学院
  • 232篇广州大学
  • 129篇同济大学
  • 126篇山东建筑大学
  • 104篇天津大学
  • 96篇哈尔滨工业大...
  • 92篇东北大学
  • 88篇东南大学
  • 87篇青岛理工大学
  • 85篇天津城市建设...
  • 79篇北京建筑大学
  • 78篇西安建筑科技...
  • 73篇沈阳建筑工程...
  • 72篇大连理工大学
  • 66篇北京建筑工程...
  • 66篇中国建筑科学...
  • 62篇吉林建筑工程...
  • 60篇重庆大学
  • 57篇合肥工业大学

作者

  • 39篇吴成东
  • 34篇周云
  • 30篇焦驰宇
  • 30篇唐兴荣
  • 29篇王连广
  • 27篇贾连光
  • 24篇王圃
  • 23篇柳炳康
  • 22篇张可方
  • 22篇张季超
  • 22篇张延年
  • 22篇龙佩恒
  • 21篇李亚峰
  • 20篇张朝升
  • 18篇胡俊生
  • 18篇董延茂
  • 16篇姜绍飞
  • 15篇常军
  • 15篇季广其
  • 13篇陈丹林

传媒

  • 198篇沈阳建筑大学...
  • 82篇工业建筑
  • 68篇建筑结构
  • 49篇建筑科学
  • 48篇中国给水排水
  • 45篇工程力学
  • 42篇地震工程与工...
  • 40篇沈阳建筑工程...
  • 39篇山东建筑大学...
  • 35篇混凝土
  • 34篇四川建筑科学...
  • 34篇东北大学学报...
  • 33篇建筑经济
  • 29篇苏州科技学院...
  • 27篇给水排水
  • 27篇新型建筑材料
  • 25篇苏州科技学院...
  • 24篇土木工程学报
  • 22篇建筑结构学报
  • 22篇合肥工业大学...

年份

  • 20篇2023
  • 39篇2022
  • 43篇2021
  • 69篇2020
  • 113篇2019
  • 156篇2018
  • 150篇2017
  • 126篇2016
  • 104篇2015
  • 75篇2014
  • 116篇2013
  • 128篇2012
  • 154篇2011
  • 299篇2010
  • 391篇2009
  • 371篇2008
  • 265篇2007
  • 238篇2006
  • 193篇2005
  • 173篇2004
3,2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辨识器的模糊神经自适应控制在VAV空调系统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4年
针对温度控制的大惯性、大滞后、非线性特点,提出采用基于小波神经网络辨识器的模糊神经自适应控制的中央空调房间温度控制器的设计方案。由于小波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能力比一般神经网络要强,所以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辨识器可以获得很高的辨识精度。而且,模糊神经自适应控制器随着系统动态特性的改变可以在线改变其控制规则,从而进行客观准确的控制。与普通模糊控制方法相比较,仿真试验说明了系统设计的有效性。
李界家片锦香朱栋华李颖
关键词:变风量空调小波神经网络模糊神经自适应控制
外伸式端板连接钢-混凝土组合节点裂缝发展规律及破坏模式
2013年
为研究外伸式端板连接型钢梁-混凝土柱组合节点的受力性能,对7个外伸式端板连接复合焊接环式箍筋混凝土柱-蜂窝钢梁组合节点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结果表明,外伸式端板连接型钢梁-混凝土柱组合节点裂缝出现时荷载较小;在构件屈服后,在节点区出现主X型交叉斜向剪切裂缝,破坏阶段,节点核心区成通裂状态,部分混凝土压碎鼓出、箍筋屈服、刚度退化、试件破坏,最终破坏模式为节点核心区域剪压破坏.通过与课题组其他试验结果对比,外伸式端板螺栓连接型试件耗能增长最快,核心区箍筋、纵筋、混凝土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外伸式端板螺栓连接型为较合理的节点模式.
陈来稳李升才王毅恒
关键词:破坏模式拟静力试验
旧料对沥青混合料力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为了更精细地分析旧料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将旧料采用4.75 mm的筛网热筛分为粗、细两个部分,通过掺加不同比例的粗、细旧料组成6种级配的沥青混合料进行间接拉伸模量试验和劈裂强度试验,采用不同荷载频率的间接拉伸劲度模量、冻融前后的劈裂强度、破坏应变、黏韧性指数等指标评价了旧料对沥青混合料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低频率下的劲度模量、黏韧性指标、冻融前后的劈裂强度比可以作为掺加旧料沥青混合料力学特性的评价指标;旧料中与沥青混合料力学特性存在相关性的主要是旧沥青含量,旧沥青含量越高,沥青混合料拉伸劲度模量越大,黏韧性指数越小,冻融前后的劈裂强度比越小,力学特性越差。
马翔倪安琪李强
关键词:道路工程旧沥青混合料力学特性
区域生态风险识别系统构建被引量:8
2011年
由于区域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导致区域生态风险识别与评价较为困难,在Relative Risk Model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生态风险识别的概念模型,并编制了风险识别的软件系统。研究以生态风险评价理论为基础,从风险路径着手构建识别系统。运用该系统对东太湖地区进行生态风险分析的结果表明:系统能够较好的反映该地区主要的生态风险实际情况,能够让环境管理者对区域的风险源、风险因子、评价终点所受风险做出合理的判断,并作出合理决策。
焦锋
关键词:区域生态风险软件系统
基于不同能耗计算方法的绿色建筑节能评价系统被引量:1
2019年
基于不同能耗计算方法的绿色建筑节能评价系统,将多种能耗计算方法应用于绿色建筑节能评价系统中,旨在解决以往绿色建筑节能评价系统只采用单一能耗计算方法导致评价准确率低的问题。用户通过浏览器层中的系统登录模块进入系统进行评价操作,属性约简模块采用区分矩阵属性约简算法对优化后的节能指标实施泛化处理,并建立决策表发送至节能评价模块,热平衡法对绿色建筑的围护结构以及室内空气传热情况进行计算,获取最终节能评价指标值。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仿真平台中评价10个绿色建筑节能情况准确率高达95%以上,对建筑节能评价结果为3.8,与国家标准3.7相差0.1,说明该系统评价结果较为准确。
崔璐璐
关键词:节能评价绿色建筑能耗计算指标管理仿真平台
软土地下建筑物的地震响应及动力可靠性分析被引量:8
2003年
在软土室内动力试验和有限元有效应力动力反应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引进可靠度理论,提出软土地下建筑物抗震稳定可靠性分析方法,对上海地铁一号线位于砂性土层及粘性土层这两种典型地质条件下的地铁车站及区间隧道的抗震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中选用国内外6条强震地震记录曲线作为地震输入,计算分析内容包括:隧道、地铁车站、周围土体及注浆材料的动应力、孔隙水压力和震陷;地铁车站和周围土体的动力可靠度。所得结论可为软土地下建筑物抗震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董鹏周健
关键词:软土地下建筑物动力反应分析动力可靠度分析
井工开采条件下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加固设计研究
近些年,随着我国大型露天煤矿的不断开发,很多露天矿山已进入深部开采或井下开采阶段,原有露天采场逐年加深,边坡暴露的高度、面积也在不断增加,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安全性评价和防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中煤平朔安太堡露天矿北帮...
刘亚升
关键词:露天矿山边坡稳定性预应力锚索
文献传递
从工程变更角度研究促进设计施工协作的方法
本文通过对8个工程项目的工程变更记录的实证研究,分析了导致我国设计施工协作不良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得探讨了设计施工协作的改进方法。研究发现,约90%的变更可以通过更加有效的设计施工协作减少或消除。而在这些可减少或消除的...
邓晓梅闫天华
关键词:影响因素
“海砂建筑”剩余寿命经济分析
2012年
基于结构可靠度与"海砂建筑"腐蚀劣化曲线,提出"海砂建筑"剩余寿命经济分析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海砂建筑"剩余寿命期内检测、维护和维修加固的决策要点与思路,建立"海砂建筑"剩余寿命期内管理费用公式和重新建造建筑物的费用公式,并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各项费用的计算,最后根据两项费用的关系提出"海砂建筑"管理决策思路。
庄丽娥黄奕辉黄夏萍
绿色建筑投融资保险增信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前,我国绿色建筑投融资活动中存在着项目投资回收期长、政策不连贯、绿色设计标识与运营标识脱节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通过引入绿色保险增信机制和相互保险机制来扩大开发商融资渠道、降低开放商融资成本,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向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金占勇田亚鹏武朋何北
关键词:绿色建筑投融资保险
共34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