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36B03)

作品数:41 被引量:177H指数:8
相关作者:谷风林徐飞吴桂苹初众谭乐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轻工技术与工...
  • 9篇农业科学
  • 8篇化学工程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香草
  • 14篇香草兰
  • 10篇胡椒
  • 7篇挥发性
  • 6篇花椒
  • 5篇豆荚
  • 5篇色谱
  • 5篇气相色谱
  • 5篇青花椒
  • 5篇相色谱
  • 5篇香气
  • 5篇精油
  • 5篇挥发性成分
  • 4篇电子鼻
  • 4篇学成
  • 4篇油树脂
  • 4篇萃取
  • 4篇香气成分
  • 4篇抗氧化
  • 4篇胡椒碱

机构

  • 30篇中国热带农业...
  • 14篇华中农业大学
  • 13篇中华人民共和...
  • 8篇南京野生植物...
  • 4篇武汉纺织大学
  • 3篇黑龙江东方学...
  • 2篇东华大学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作者

  • 23篇谷风林
  • 11篇徐飞
  • 10篇吴桂苹
  • 10篇谭乐和
  • 10篇初众
  • 9篇朱红英
  • 8篇张锋伦
  • 7篇房一明
  • 7篇宗迎
  • 6篇王庆煌
  • 6篇吴素玲
  • 6篇孙晓明
  • 6篇刘红
  • 5篇陈文华
  • 5篇赵建平
  • 5篇张彦军
  • 5篇金敬红
  • 3篇吴亮亮
  • 3篇张卫明
  • 3篇贺书珍

传媒

  • 13篇热带作物学报
  • 6篇中国野生植物...
  • 4篇食品科学
  • 3篇中国调味品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热带农业科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农学学报
  • 1篇服饰导刊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8篇2015
  • 8篇2014
  • 9篇2013
  • 2篇2012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胡椒油树脂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确定青胡椒油树脂的化学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别对乙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的青胡椒油树脂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测定,并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其成分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显示,在乙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的青胡椒油树脂中,共鉴定了58种化学组分,分别占质量分数的94.71%和97.36%。其中,这2种青胡椒油树脂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主要有胡椒碱、石竹烯、胡椒新碱、D-柠檬烯、δ-榄香烯、石竹烯氧化物和喇叭烯氧化物(Ⅱ)。青胡椒油树脂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胡椒碱、石竹烯、胡椒新碱、D-柠檬烯、δ-榄香烯、石竹烯氧化物和喇叭烯氧化物(Ⅱ)。
刘红谭乐和邬华松谷风林初众宗迎朱红英魏来
关键词:化学成分GC-MS
黑胡椒油树脂乙醇浸提工艺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黑胡椒油树脂乙醇浸提工艺,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黑胡椒原料粒度对黑胡椒油树脂得率的影响,并分析黑胡椒油树脂中胡椒碱含量。结果表明:黑胡椒油树脂的最佳浸提条件为温度56℃,浸提时间8h,料液比1∶16.6(g/mL),粒度90目。在此条件下,黑胡椒油树脂得率为10.86%,黑胡椒油树脂中胡椒碱含量为38.73%,验证试验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
周雪敏朱科学房一明吴桂苹谷风林
关键词:胡椒碱响应曲面法
苎麻脱胶菌群RAMCD407中优势菌的分离、鉴定及脱胶能力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以苎麻生物脱胶菌群RAMCD407为研究材料,分析其菌种功能,初步阐明菌群的种间协作机理。【方法】利用4种不同的培养基,对该菌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通过16S r RNA基因序列比对鉴定,将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果胶酶活力、木聚糖酶活力和胶质去除率的测定与筛选。筛选得到的菌株重新组合成为复合菌系JHY,并分析各菌种对JHY的功能影响。【结果】共获得25个菌株,这25个菌株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肠杆菌属、鲁梅利杆菌属、鞘氨醇杆菌属和微小杆菌属。从中筛选出6株细菌,分别为Y1、2H3、Y2、JY31、2H2和2H1,组成复合菌系JHY。经测定,2H2在复合菌系JHY中发挥重要作用,能提高复合菌系的果胶酶活力、木聚糖酶活力和胶质去除率;JY31的存在抑制了其它菌株的生长,降低了复合菌系JHY的酶活力和胶质去除率。【结论】2H2为复合菌系JHY的重要菌种,去除JY31可提高复合菌系JHY的脱胶效率。
王茜陈洪高刘露郭帅威柳建设
关键词:复合菌系功能分析
香草兰豆挥发性香气成分比较研究与电子感官图谱绘制被引量:5
2015年
采用感官评定法,结合电子鼻(E-Nos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不同产地、年限、等级香草兰豆的挥发性成分,建立香草兰豆种类和品质快速检测方法。结果表明:香草兰豆感官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海南2013年一级豆、海南2013年二级豆、科摩罗2013年二级豆、汤加2013年二级豆、海南2012年二级豆、海南2013年三级豆、海南2010年二级豆、海南2011年二级豆。不同产地、年限、等级的香草兰豆挥发性成分的整体信息在电子鼻主成分分析(PCA)图谱中有显著差异。海南2010、2011和2012年二级香草兰豆分别被检测出65、60和62种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最多为香草醛,分别为60.00%、57.00%、62.78%;不同种类香草兰豆的芳香族类、醛类、酮类、酸类、醇类、杂环等六大类香气化合物相对含量有明显差异。在此基础上绘制电子鼻指纹图谱,利用电子图谱可以快速区分香草兰豆的种类和品质。
初众李智张彦军姚晶
关键词:感官评定电子鼻
微波超声协同萃取香草兰净油工艺优化及挥发性成分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为优化香草兰净油超声微波协同萃取工艺条件,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香草兰净油得率进行探讨,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鉴定。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时间6.91 min,萃取功率253 W,萃取溶液石油醚∶正己烷=2.8∶1(V∶V),得率5.18%。匹配度达90以上的化合物有25种,其中脂肪酸、醛类及酯类含量较高,主要有亚油酸(23.17%)、月桂酸(0.07%)、肉豆蔻酸(0.24%)、十五烷酸(0.28%)、n-十六烷酸(5.43%)、9,12-十八烷二烯酸乙酯(5.30%)、棕榈酸甲酯(0.09%)、香兰素(12.6%)等。该净油具有浓郁独特的香味,优选得到的工艺可提高香草兰净油得率。
徐飞初众卢少芳谭乐和谷风林
关键词:香草兰净油
发酵香草兰豆荚主要风味成分及其前体物与蛋白的变化被引量:2
2019年
探究了香草兰发酵过程中主要风味物质及其前体物的消长规律以及蛋白的动态变化。香草兰豆荚的发酵过程分为杀青、发汗、干燥和陈化4个阶段,期间豆荚发生复杂的变化并产生香味。通过LC-MS/MS方法对风味前体物和主要风味物质分析的结果表明:风味前体物L-苯丙氨酸的含量在发汗阶段达到顶峰,进一步发酵时含量降低; L-酪氨酸的含量在发汗、干燥、陈化阶段逐渐降低;阿魏酸和葡萄糖的含量从鲜豆荚到杀青豆荚逐渐升高,发汗阶段下降,干燥和陈化阶段又逐渐升高;咖啡酸和肉桂酸的含量在干燥阶段下降,陈化阶段开始回升;对香豆酸和松柏醇从鲜豆荚到干燥阶段的含量逐渐降低,陈化阶段开始回升;主要风味物质香草酸和香兰素从杀青阶段到陈化阶段的含量逐渐增加;对羟基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醛都是在发汗阶段含量最低,在干燥和陈化阶段逐渐升高;电泳图表明鲜豆荚和杀青豆荚的蛋白分布范围比较宽,陈化豆荚的蛋白分布范围比较集中,并且随着发酵的进行蛋白条带逐渐减少。本研究为完善发酵生香技术,提高豆荚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蔡莹莹陈星星谷风林徐飞
关键词:香草兰风味成分蛋白
香草兰豆荚不同干燥方法的比较研究
2014年
对热风干燥和冷冻干燥处理香草兰样品的干燥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热风干燥的干燥速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冷冻干燥的干燥速率介于40和50℃热风干燥的速率之间。电子鼻分析结果表明,与40、50和60℃热风干燥相比,相同干燥时间条件下,冷冻干燥能更好的保留香草兰原有风味,同时冷冻干燥处理的香草兰样品具有更强的香气强度。
谷风林董智哲潘思轶徐飞王庆煌赵建平
关键词:香草兰冷冻干燥热风干燥水分含量
花椒籽油的提取和组分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选用石油醚、无水乙醇、正己烷三种溶剂对花椒籽油进行索氏提取,结果青花椒籽油的得率分别为:5.34%、5.49%、4.80%;红花椒籽油的得率分别为:18.69%、24.41%、17.20%;红花椒籽油得率是青花椒籽油得率的3-4倍。花椒籽油经皂化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不同溶剂提取的花椒籽油脂肪酸组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种组分相对含量。结果鉴定的主要组分为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和亚油酸,这四种组分占95%以上;青花椒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3.43%以上;其中棕榈油酸占60%以上,油酸占20%左右,亚油酸占5%左右。红花椒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69%以下;其中棕榈油酸占12%余,油酸占40%左右,亚油酸占10%左右。而红花椒籽油中棕榈酸含量在30%左右,约是青花椒籽油中棕榈酸含量(11%左右)的3倍。
吴素玲张卫明孙晓明金敬红陈文华张锋伦
关键词:花椒籽油皂化脂肪酸GC-MS
青花椒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6年
青花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et Zucc.)作为一种重要的香料植物,主要分布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在美洲、非洲及大洋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也有分布。由于青花椒含有丰富的挥发油、生物碱、酰胺类化合物等成分,使其在食品、医药、农业和日化行业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在介绍了青花椒主要化学成分的基础上,综述了青花椒主要生物活性如抗菌、镇痛、抗癌、保护心血管等,最新研究表明青花椒还具有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牙周膜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等活性。此外,青花椒抑制脂质细胞分化,开发减肥产品将成为青花椒一种新的应用。本文还综述了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进展,从多个角度阐述青花椒在不同领域应用的重要性。
陈蕾张锋伦孙达锋张卫明
关键词:青花椒生物活性
抗氧化剂对胡椒调味油贮藏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Schaa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POV)作为油脂稳定性的评价指标,研究抗氧化剂对胡椒调味油贮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BHQ是胡椒调味油的有效抗氧化剂,柠檬酸对TBHQ延缓胡椒调味油氧化有显著协同增效作用。添加0.02%TBHQ和0.01%柠檬酸的胡椒调味油稳定性最高,可使胡椒调味油在25℃下的预贮藏时间从64 d延长至13个月左右。
刘红谭乐和邬华松赵建平初众谷风林宗迎朱红英
关键词:抗氧化剂贮藏稳定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