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4BGL031)

作品数:34 被引量:533H指数:11
相关作者:方先明史兹国权威孙利吴越洋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南京晓庄学院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0篇金融
  • 7篇银行
  • 6篇影子银行
  • 6篇融资
  • 4篇利率
  • 3篇收益率
  • 3篇资产
  • 3篇金融风险
  • 3篇货币
  • 3篇股票
  • 3篇P-V
  • 2篇贷款
  • 2篇渠道
  • 2篇资本
  • 2篇利率期限
  • 2篇民间金融
  • 2篇金融资产
  • 2篇货币政策
  • 2篇股票市场
  • 2篇股市

机构

  • 32篇南京大学
  • 4篇南京晓庄学院
  • 1篇南开大学
  • 1篇中国银行股份...

作者

  • 26篇方先明
  • 3篇史兹国
  • 3篇孙利
  • 3篇权威
  • 2篇杨波
  • 2篇蒋彧
  • 2篇谢雨菲
  • 2篇李瑞文
  • 2篇吴越洋
  • 1篇李小琳
  • 1篇裴平
  • 1篇周媛
  • 1篇李雪琴
  • 1篇吴勇
  • 1篇高爽
  • 1篇郑晨
  • 1篇王瑞
  • 1篇汤泓

传媒

  • 9篇河海大学学报...
  • 4篇中央财经大学...
  • 2篇经济问题
  • 2篇经济理论与经...
  • 2篇中国经济问题
  • 2篇当代经济科学
  • 2篇经济学家
  • 2篇金融研究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经济研究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中国行政管理
  • 1篇河北经贸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12篇2015
  • 3篇2014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熔断机制存在磁吸效应吗?——来自中国股票市场的经验证据被引量:5
2018年
熔断机制设计的目的是抑制股票交易过程中价格的剧烈波动,然而其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践却与制度安排的初衷背道而驰。笔者从股票价格的波动性和股价与交易量的变化速度两个维度,基于沪深A股市场的日频数据和日内高频数据,采用事件研究和计量检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中国股票交易市场中熔断机制的磁吸效应。结果发现,在熔断机制即将实施时,股票交易价格即呈现出下行的异常波动,且在熔断机制实施期间波动加剧;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对熔断机制实施的反应并无明显差异;熔断机制实施期间股价和交易量在熔断设定价格附近以正的加速度向熔断触发点逼近。为此,笔者从培育成熟的投资者、加强机构投资者稳定市场的能力、审慎进行制度安排等方面,提出促进中国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方先明赵泽君
关键词:磁吸效应事件研究法
股票分析师报告有效吗?被引量:5
2016年
在中国股票市场,证券分析师所出具的股票评级报告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论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分别对股票市场总体行情上升、下降和水平震荡三个阶段内分析师评级报告的价值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评级报告的基础评级整体偏高,可信度不强;基础评级调整报告具有参考价值,能够据此捕捉异常收益率;相较于非明星分析师的报告,根据调整后的明星分析师报告进行操作,在上升和下降行情中可以获取更大的中期异常收益率,在震荡行情中则可以获取更大的短期异常收益率。
方先明汤泓
关键词:评级报告评级调整
业务关联视角下的影子银行交叉传染风险——基于TGC模型的度量被引量:3
2017年
影子银行业务关联复合使得其内部风险交叉传染,并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而危及金融安全。在业务关联的视角下,通过对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小额贷款公司信贷业务、委托贷款与信托贷款等主要影子银行业务交叉运行机制的分析,构建t-Garch-Copula模型对影子银行业务的交叉传染风险进行度量。研究发现,影子银行交叉传染风险的形成源于资金交叉复合导致的信用错配、期限错配与流动性错配;尽管影子银行交叉传染风险总体上可控,但四类主要的影子银行业务均呈现正向的违约相依性;四类影子银行业务间发生风险交叉传染的概率值存在显著差异,交叉风险损失的程度不一。为此,参与者需要基于对影子银行交叉传染风险的考量追求收益,而监管者则应审慎把握监管力度,在防控影子银行交叉传染风险的同时使其活跃金融要素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方先明陈楚
关键词:影子银行
产业绿色发展:政府行为、企业意愿与民间资本选择被引量:12
2019年
面对绿色金融体系构建初级阶段庞大的资金需求,如何积极有效地撬动民间资本融入绿色金融是当前缓冲产业绿色发展金融支持不足的有效路径。为此,构建基于地方政府、传统企业与民间资本的三方博弈模型,分析撬动民间资本助力绿色金融的现实困境,探究提升民间资本投资绿色金融意愿的有效路径。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补贴民间资本的消极态度、传统企业绿色转型下的短期利润下滑以及多元化理财市场的冲击是撬动民间资本助力绿色金融发展的主要阻碍。博弈演化规律显示,增强政府补贴力度并注重有效性,可以提升民间资本助力产业绿化的积极性;重点把握传统企业绿色发展的相对价值与长期效益,便于促进民间资本深度融入绿色金融;而根据民间资本风险偏好调整绿色金融工具杠杆并构建绿色金融投资组合,能够加强民间资本支持产业绿色发展的自主性。
陈楚
关键词:民间资本绿色金融博弈模型
股票市场开放政策效应检验——基于2011—2018沪深港股票市场数据的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沪港通与深港通开通后,沪港间和深港间股票市场的联动性是否得到了增强?通过构建ARMA-GARCH-Copula模型,基于2011年12月16日至2018年12月28日的沪港与深港股票市场数据,从市场相关结构和相关程度的角度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沪港通开通后短期内,两个市场间指数收益率相关性并没有显著提升;深港通开通后,不仅深港股市相关性提高,且开通推动了沪港股市相关性提升;沪港和深港股市上行时收益率传导效应较大,但股市间下尾风险相关性持续在增加,风险传导的可能性增强。最后,从机制运行效率、试点先行经验和金融风险管控的角度提出增强我国股票市场开放度的建议。
方先明陈佳欣
影子银行及其交叉传染风险被引量:37
2016年
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在满足不同主体融资需求的同时,其交叉传染风险可能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造成冲击。本文基于对我国影子银行典型业务形式的解析,认为影子银行在我国更主要的是以"银行影子"的形式而存在,替代或补充现代商业银行信贷中介职能;由于影子银行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内部资金流动交叉融合是其交叉传染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微观关联效应和宏观联动机制助推交叉传染风险在影子银行内部蔓延,并促使其向正规金融体系渗透。基于此,从业务、机构、制度层面,本文提出防范影子银行交叉传染风险,规范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对策。
方先明谢雨菲
关键词:影子银行
民间金融风险:形成、传染与演化被引量:18
2015年
金融创新与发展使得民间金融风险能够便利地向正规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渗透,而投资受限、通胀以及资产泡沫预期下,民间资本的求利动机和脱实体化倾向正使民间金融风险不断累积。笔者在对民间金融风险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认为利率差异、金融要素交叉流动和信息交叉传播是民间金融风险传染至整个经济金融体系的主要渠道;民间金融风险演化的结果不仅是风险在民间金融市场中不断累积,而且向正规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渗透,危及正规金融市场安全。因此,应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打破现有不合理的信用担保体系并建立"大监管"体系,从而在民间金融风险传染与演化过程中抑制风险的扩散,将风险的影响降到最低。
方先明孙利
关键词:民间金融传染渠道
价格型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利率走廊的条件、机制与实现被引量:24
2015年
随着商业银行产权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以及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数量型货币政策操作框架的有效性开始下降。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行为的分析,基于其极大化经营利润的诉求,论证了利率走廊系统的运行条件及机制。研究认为,完善的制度安排、商业银行的市场主体地位、充分竞争的市场、高效的实时清算系统等是利率走廊系统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在利率走廊系统运行过程中,当货币市场被注入过多流动性时,其可能转化成地板系统;价格型货币政策操作框架能够实现分别进行资金价格调控与资金数量调控,从而使货币政策操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得到提高。由此论文从利率走廊系统的构建、中央银行的职责、商业银行的行为等方面,提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从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转型的路径。
方先明
关键词:利率走廊
科技型企业融资风险:来源、评价与控制被引量:8
2015年
科技型企业融资风险是其陷入融资难困境的根源,该风险既包括筹资活动中资金来源不足的风险,又包括偿债资金来源不确定风险。市场波动、研发和管理能力不足、宏观经济政策调整、融资渠道狭窄以及信息不对称是产生科技型企业融资风险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科技型企业融资风险的评价应围绕市场风险、环境风险、生产经营风险来展开。基于此,从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移和风险补偿的角度提出科技型企业融资风险的预控策略。
方先明苏晓珺
金融机制有序性视角下的科技型企业融资对策——基于江苏技术产业的经验证据被引量:3
2015年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和灰色关联分析,构建科技金融机制有序性测度模型,以判定科技金融机制子系统间的协同程度,以及科技金融系统配置资源的效率。根据江苏样本数据的检验发现,江苏科技金融机制在2005—2006年呈现熵减的过程,科技金融资源配置得到优化,此后熵值又迅速回升,并在近几年保持波动。由此表明,科技金融机制的有序程度以及各科技金融机制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基于此,为降低科技金融机制总熵值,改善科技金融生态,从完善各科技金融机制子系统以及整合科技金融资源的角度出发,提出优化政策性资金供给体系,构建服务支持体系;创新制度与产品,构建科技金融与科技保险服务体系;吸收民间资本,畅通民间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的渠道;整合政府性、市场性和社会性科技金融资源,优化融资模式与结构,以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方先明苏晓珺
关键词:科技金融金融机制灰色关联分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