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20558005)

作品数:12 被引量:150H指数:7
相关作者:陈烈王山河丁焕峰沈静税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集群
  • 4篇产业集群
  • 3篇竞争力
  • 2篇区域创新系统
  • 1篇地数
  • 1篇碉楼
  • 1篇动力机制
  • 1篇新区
  • 1篇学习型区域
  • 1篇知识
  • 1篇知识创造
  • 1篇知识外溢
  • 1篇指标体系
  • 1篇制造业
  • 1篇制造业竞争
  • 1篇制造业竞争力
  • 1篇省际
  • 1篇内生型
  • 1篇骑楼
  • 1篇区位

机构

  • 9篇中山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作者

  • 7篇陈烈
  • 3篇王山河
  • 2篇丁焕峰
  • 2篇周锐波
  • 2篇沈静
  • 2篇税伟
  • 1篇李瑞霞
  • 1篇唐常春
  • 1篇许桂灵
  • 1篇司徒尚纪
  • 1篇魏成
  • 1篇卞芸芸

传媒

  • 4篇经济地理
  • 2篇经济问题探索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商业研究
  • 1篇规划师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工业技术经济
  • 1篇热带地理

年份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产业集群特征探析及形成机理--以中山市沙溪镇为例被引量:6
2008年
专业镇作为一种区域性的特色经济聚集体,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模式。文章选取广东省中山市沙溪镇休闲服装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该产业集群的发展轨迹进行分析后,深入探讨其集群特征,重点剖析其形成机理,并获得相关启示。
卞芸芸陈烈沈静周锐波
关键词:产业集群
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的评价模型、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基于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动态平衡的视角被引量:7
2009年
当前,我国大部分区域都处在工业化发展阶段,区域制造业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而区域制造业竞争力是由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所构成,是二者的动态平衡。在批判继承目前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成果上,建构了能同时反映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的评价函数模型,以及由产业投入、产出效益、技术水平和市场绩效等四大要素、27个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并以宁国市为实例对其制造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发现所构建的区域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能够有效评价地方的制造业竞争力,与宁国市的地方实际吻合,具有实践应用价值,丰富了区域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与分析内容。
税伟
关键词:制造业竞争力指标体系
国外集群与区域创新研究综述被引量:31
2004年
空间邻近性对区域产业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学者的重视。文章认为国外对集群与区域创新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六个主要方面: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知识外溢与区域创新活动;地方化学习能力与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衍生与扩散;区域创新系统构建与创新政策;区域创新与区域竞争力、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等。
丁焕峰
关键词: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外溢产业集群区域竞争力区域可持续发展
中山市沙溪镇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专业镇作为一种区域性的特色经济聚集体,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模式。以广东省中山市沙溪镇休闲服装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轨迹进行研究,依据其形成阶段的特征,此研究不仅对珠三角及国内其它省区的“专业镇”(块状经济)的发展具有参考价值,还丰富了我国产业集群在微观和经济地理学视角上的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卞芸芸陈烈周锐波
关键词:产业集群
论区域营销系统被引量:9
2006年
区域营销实质上是一个战略市场管理过程,也是一个区域财富的增长过程。文章从区域营销系统的主客体和营销的目的出发,认为区域营销系统主要由四部分构成:主体子系统、目标市场及其决策过程、产品子系统、战略管理子系统。并认为营销实质上是一个社会管理过程,是一个产品和价值交换过程,而区域营销系统网络是实现区域产品和价值交换的平台。同时还认为区域形象是区域营销的产品包装。
王山河陈烈
资源型城市边缘区小城镇规划战略研究——以河南省鹤壁市庞村镇为例被引量:3
2007年
资源型城市边缘区小城镇是具有资源型城市和边缘区双重特性的小城镇,在为资源型城市提供劳动力、居住空间、农业产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关系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区域。在进行资源型城市边缘区小城镇规划时,应注意把小城镇的规划与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以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王山河陈烈蔡克光李瑞霞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边缘区小城镇规划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钻石系统分析框架与应用路径被引量:13
2009年
自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Michael E.Porter)提出国家竞争力的钻石系统模型以来,我国的大部分产业集群研究者使用了波特的钻石系统模型,但存在简化套用和缺乏对波特的钻石系统分析框架的全面总结。为此,本文首先将国外学者对波特的钻石理论的批评和讨论进行了综述,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产业集群发展的实际,建议将"区域文化"和"外来投资"两大要素纳入钻石系统模型,提出了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钻石系统假设模型,并指出"政府"和"外来投资"两个要素需要在实证检验中对其角色定位,进而全面总结了波特的钻石系统分析方法,并建议补充基于钻石系统的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分析方法,最后构建了地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钻石系统分析框架及应用路径、方法。
税伟陈烈
关键词:产业集群竞争力钻石模型分析方法
中西规划与建筑文化在广东五邑侨乡的交融被引量:11
2005年
在介绍广东五邑侨乡自然和人文历史地理背景基础上,阐述以华侨为纽带引进近代西方城镇规划布局制度,营建具有岭南区域特色的骑楼、碉楼等所体现中西规划与建筑文化融合的历史过程、特质和风格,尤其是其中的文化创新,说明华侨文化是一种时代先进文化,应予继承、弘扬和发展,为今天现实服务。
许桂灵司徒尚纪
关键词:中西文化融合骑楼碉楼五邑侨乡
珠江三角洲专业镇的成长研究被引量:22
2005年
专业镇是以某一种或二种产业的专业化生产为主的城镇,它已成为珠三角镇级经济单位的一种主要发展模式。文章重点论述了珠江三角洲专业镇的成长过程、成长原因和成长的基本模式。专业镇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产业专业化、政府逐渐引导、不断创新、区域协调和路径依赖的过程,成长原因主要有优越的区位条件、本地开放创新的社会文化、地方政府的创新精神和市场化程度高,成长的基本模式为内生型专业镇和外生型专业镇。
沈静陈烈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经济单位区位条件珠三角外生型内生型
大都市边缘区域耕地数量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动力机制——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被引量:29
2006年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和热点问题之一,其中大都市边缘区域耕地变化研究意义尤为重大。本研究利用广州市花都区近30年来的普查、更新调查和逐年统计数据,结合卫星影像资料和实地调研,在深入分析耕地数量变化时空特征基础上,重点对耕地变化影响因子进行灰色关联分析,揭示出:工业化及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增长及城市化分别构成全区耕地减少的第一、二驱动因子,经济对外开放对耕地数量变化的影响力不断加强,土地政策、土地规划、经济政策和行政区划等制度因子亦对耕地数量周期性变化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认为综合运用耕地保护管制和经济调节手段、建立土地资源节约型产业结构体系、加强建设用地规划与整理整治、促进集约用地和内涵式发展等是大都市边缘区域耕地变化调控的主要路径。
唐常春陈烈魏成
关键词:耕地数量变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