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6901)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吴莘馨李晓伟马越付文张征明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核科学技术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气冷堆
  • 3篇高温气冷堆
  • 2篇蒸汽发生器
  • 2篇数值模拟
  • 2篇两相流
  • 2篇两相流不稳定...
  • 2篇反应堆
  • 2篇值模拟
  • 1篇电子结构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方法
  • 1篇元方法
  • 1篇蒸汽
  • 1篇蒸汽温度
  • 1篇直流
  • 1篇直流蒸汽发生...
  • 1篇双线性矩阵不...
  • 1篇瞬态
  • 1篇瞬态特性
  • 1篇碳基

机构

  • 7篇清华大学

作者

  • 4篇李晓伟
  • 4篇吴莘馨
  • 2篇马越
  • 1篇万力
  • 1篇李笑天
  • 1篇倪军
  • 1篇张征明
  • 1篇宋宇
  • 1篇史力
  • 1篇陈曦
  • 1篇付文
  • 1篇雷柏茂
  • 1篇田宇
  • 1篇林现庆

传媒

  • 3篇原子能科学技...
  • 2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力学季刊
  • 1篇计算物理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4
  • 3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二维硼碳基纳米结构上的吸附及其性质被引量:2
2014年
综述金属原子与非金属原子和分子在石墨烯、BC3平面等二维硼碳基纳米结构上的吸附所表现出的各种物理性质及可能的应用.纯净的石墨烯为零带隙的半金属、无磁且自旋轨道耦合效应非常弱,BC3平面为间接带隙半导体,但金属原子与非金属原子和分子的吸附可能使石墨烯体系在Dirac点处打开带隙、具有强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可能使石墨烯体系与二维BC3体系具有磁有序、超导电性及应用在氢存储上.另外石墨烯表现出非常好的分子探测性能.
林现庆陈曦倪军
高温气冷堆核蒸汽供应系统出口蒸汽温度的T-S模糊控制方法被引量:2
2018年
高温气冷堆(HTGR)是国际核能界公认的一种具有良好安全特性的堆型,具有第四代核能系统的技术特征,其核蒸汽供应系统(NSSS)复杂的非线性特性,对控制策略的设计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T-S模糊控制方法在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控制方面存在巨大优势,因此在高温气冷堆核蒸汽供应系统中应用T-S模糊控制方法,可能会获得较传统线性控制方法更好的控制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T-S模糊控制器的系统化设计方法,首先建立高温气冷堆核蒸汽供应系统出口蒸汽温度的T-S模糊控制系统模型;然后基于李雅普诺夫方法,得到T-S模糊控制系统的双线性矩阵不等式(BMI)形式的全局渐近稳定条件;最后通过局部最小化算法求解双线性矩阵不等式,得到T-S模糊控制器的参数。仿真结果表明,按照这一系统化方法设计的T-S模糊控制器较传统的线性PI控制器表现出更好的控制特性。
原越黄晓津
关键词:T-S模糊控制器双线性矩阵不等式
并联直流蒸发管内两相流密度波不稳定性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首先用Khabenskii方法预测了并联蒸发管内的两相流动不稳定边界,发现当出口为过热蒸汽时Khabenskii方法预测值与实验值有较大偏差,最高达80%。然后采用RELAP5/MOD3.4程序模拟垂直并联蒸发管道的流动工况,得到的流量脉动特性与实验值能较好地吻合,同时其预报的两相流不稳定边界也与实验结果很好吻合,误差在25%以内.最后用RELAP5/MOD3.4程序分析了质量流速、入口阻力、出口阻力、入口过冷度、入口压力等因素对并联直流蒸发管内两相流动不稳定性的影响。
付文李晓伟吴莘馨张征明
关键词:两相流不稳定性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
高温气冷堆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壁面热点数值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高温气冷堆采用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在氦气横掠管束及螺旋管内二次流的双重作用下,传热管壁面温度沿周向分布很不均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螺旋管壁面温度分布,对蒸汽发生器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实际工况计算得到螺旋管内局部对流换热系数,并将其作为边界条件,计算得到氦气横掠过热段螺旋管的管壁温度分布。结果表明,过热段传热管壁面最高温度位于顶部及螺旋内侧之间。由于氦气横掠管束及螺旋管内蒸汽对流换热不均匀引起的壁面热点偏差约为15℃。
马越李晓伟吴莘馨
关键词:高温气冷堆螺旋管直流蒸汽发生器数值模拟
多重耦合自然循环载热系统瞬态特性及其热工水力解耦被引量:2
2014年
多重耦合自然循环载热系统热工水力具有流动换热耦合和回路间耦合的特点,本文采用理论分析结合数值计算的方法对自然循环的建立时间、流动方向及多重耦合自然循环系统的热工水力解耦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自然循环载热系统瞬态流动的理论模型,该模型能预测自然循环建立时间、流动衰减等现象,模型计算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吻合。初始流速为零的自然循环流动方向与系统的加热及冷却设备布置位置有关,垂直布置换热面使系统具有固有循环流动方向。具有初始流速的自然循环系统,即使换热面垂直布置,初始反向流速超过临界流速后也可使自然循环系统流动方向发生翻转,从而使系统在与固有循环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行。提出了多重耦合自然循环载热系统热工水力的简单解耦计算方法,能快速对多重耦合自然循环载热系统热工水力进行分析计算,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均表明,以水为工质的自然循环回路载热能力近似与冷热源温差的1.5次方呈正比。
李晓伟宋宇吴莘馨李笑天
关键词:自然循环反应堆安全热工水力
反应堆压力容器防断裂设计的规范法和分析法比较被引量:1
2013年
针对AP1000反应堆压力容器的上封头部分,采用规范法计算了反应堆启动和停堆瞬态下表面椭圆形裂纹前沿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结果表明在反应堆启动过程中,上封头外表面裂纹比内表面裂纹更加危险;而停堆过程中,内表面裂纹比外表面裂纹危险。对于远离结构不连续区,环向和径向裂纹前沿的应力强度因子相差不大。但是对于临近结构不连续处,反应堆启动过程中环向裂纹比径向裂纹危险;而停堆过程中,径向裂纹比环向裂纹危险。经评价表明该缺陷符合ASME安全设计的要求。同时建立含真实裂纹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了防断裂分析评价。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表明,传统的规范法比有限元方法偏保守。
田宇雷柏茂史力万力
关键词:反应堆压力容器有限元方法
垂直上升管内对流沸腾瞬态数值模拟及其两相流不稳定性预测被引量:3
2013年
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为两相对流沸腾换热过程,在设计过程中须保证其不发生两相流不稳定性。本工作采用时域法对垂直上升管内两相流不稳定性进行研究,建立了垂直上升直管内流动沸腾过程的一维模型,并编制计算程序。采用该程序模拟了流动沸腾过程气液两相流密度波的不稳定性,给出两相流波动过程瞬态参数分布,由此分析了密度波不稳定发生的机理,并分析了质量流速、系统压力、入口过冷度对不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已有实验及理论结果相比,瞬态参数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可较好找到不同工况下直管内气液两相流发生不稳定的边界,结果优于Khabenski线算图方法。
马越李晓伟吴莘馨
关键词: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