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80450)

作品数:4 被引量:44H指数:3
相关作者:李钢柯以铨姜晓丹徐如祥邓碧兰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海口市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凝血
  • 4篇颅脑
  • 3篇颅脑损伤
  • 3篇脑损伤
  • 2篇凝血紊乱
  • 2篇重型
  • 2篇重型颅脑
  • 2篇纤溶
  • 2篇纤溶亢进
  • 2篇聚体
  • 2篇二聚体
  • 2篇D-二聚体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原
  • 1篇血常规
  • 1篇血功能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凝血
  • 1篇血浆
  • 1篇血浆纤维

机构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海口市人民医...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3篇李钢
  • 2篇余杏
  • 2篇徐如祥
  • 2篇姜晓丹
  • 2篇邓碧兰
  • 2篇柯以铨
  • 1篇林鹏
  • 1篇金虎
  • 1篇张淑芬
  • 1篇陈晓东
  • 1篇李铜
  • 1篇曹作为
  • 1篇陈焕雄
  • 1篇陈伟明
  • 1篇史克珊

传媒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4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112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分析
2008年
目的观察并分析112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首次凝血功能检测结果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集并分析2004年7月至2006年1月海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2例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凝血常规检查结果,根据患者入院时GC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有否发生继发血肿、有否发生外伤性脑梗塞及GOS评分(格拉斯哥结果评分)进行比较。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P<0.05为差异显著。结果PT(疑血酶原时间)在有无继发性颅内血肿和有无外伤性脑梗塞两种比较时差异显著,APTT(活化部分疑血活酶时间)在有无外伤性脑梗塞比较时差异显著,TT(疑血酶时间)在GCS评分不同的三组间差异显著,Fbg(纤维蛋白原)在GCS评分和有无继发性颅内血肿两种情况比较时差异显著;TT值在GOS评分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显著,GOS2分、3分、4分、5分组比GOS1分组TT时间短,差异显著;与COS1分组比较,GOS2分、3分、4分、5分组Fbg值明显偏高,差异显著。结论颅脑损伤患者24h内凝血常规指标与颅脑损伤的伤情、预后及并发症等方面有一定关联,因此需进行动态监测出凝血指标,以期能更及时地掌握患者的凝血状况,除此以外还需要进行更具有特异性凝血纤溶指标检测。
李钢曹作为史克珊金虎陈晓东陈焕雄林鹏陈伟明
关键词:颅脑损伤凝血紊乱高凝状态纤溶亢进
颅脑损伤急性期凝血常规及D-二聚体变化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9
2008年
目的观察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变与伤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组112例患者入院时抽取肘静脉血检查凝血常规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按照患者伤情和预后不同对比凝血指标差异。结果(1)根据GCS评分分组,TT在GCS≤5分组比GCS6~8分(P<0.05)、GCS9~12分(P<0.001)两组都高,FBG在GCS≤5分组较后两组降低(P<0.001);(2)根据GOS评分分组,GOS1分组TT值比GOS2、3、4、5分组延长(P<0.01),FBG在GOS1分组较GOS2、3、4、5分组明显降低(P<0.001);(3)有继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比无继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PT、APTT值延长(P<0.05),Fbg降低(P<0.05);(4)存在外伤性脑梗死比无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PT、APTT值缩短,Fbg值降低(P<0.001);(5)D-二聚体:GCS评分越低,D-二聚体阳性率(>0.5μg/ml)越高(P<0.001),GOS评分预后不良(1~3分)D-二聚体阳性率比预后良好(4~5分)组高(P<0.001),有继发性血肿者D-二聚体阳性率比无继发性血肿者高(P<0.001);有外伤性脑梗死者D-二聚体阳性率比无外伤性脑梗死者低(P<0.01)。结论颅脑损伤后患者存在凝血异常,这种凝血异常与患者的伤情严重程度有关,也与伤后并发症和患者预后有相关性,D-二聚体比凝血常规项目更能敏感地反应出这种凝血功能改变。
李钢徐如祥柯以铨姜晓丹
关键词:颅脑损伤凝血紊乱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D-二聚体
重型颅脑创伤急性期D-dimer动态变化对预后的价值被引量:9
2008年
颅脑创伤时损伤的脑组织释放组织因子(凝血因子Ⅲ)入血,可引发凝血功能异常,甚至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早期研究着重于脑外伤后出、凝血常规实验指标的变化,近来则着重于反映凝血、纤溶活性的分子标记物的改变,这些分子标记物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李钢徐如祥柯以铨姜晓丹张淑芬邓碧兰余杏
关键词:重型颅脑创伤D-DIMER预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分子标记物
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动态改变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不同时间、不同部位血标本中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组共33例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在颅脑损伤后4h、8h、16h、24h、36h、48h分别检测患者动脉、外周静脉、颈静脉三处血标本中Fbg和D—dimer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颅脑损伤后4h时Fbg值高于正常水平,此后出现降低,16h降至低于正常值.24h后Fbg水平出现回升.但颈静脉血标本比外周静脉和动脉血标本回升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imer伤后4h即出现升高,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下降,在48h内仍保持高于正常水平。预后不良与预后良好患者在相同时间点的Fbg和D—dimer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急性期出现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为Fbg含量的降低,其降解产物D—dimer含量的显著升高,反映了脑内出现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提示凝血功能的变化可作为评价患者伤情和影响患者预后的一个因素。
李铜邓碧兰余杏
关键词:颅脑损伤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凝血纤溶亢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