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2012SQRL019ZD)
- 作品数:8 被引量:8H指数:1
- 相关作者:高志强方文弘刘聪慧苑春永杨志新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社会学医药卫生更多>>
- 一线操作岗位员工安全价值观模型的构建——以供电企业为例
- 2018年
- 为了构建供电企业一线操作岗位员工的安全价值观模型,服务于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实践,采用自编的一线操作岗位员工安全价值观问卷,对国家电网一线操作岗位员工进行整群随机取样调查,对样本数据分别作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分层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一线操作岗位员工安全价值观模型为7因素结构,包括社会责任、曲意变通、部门利益、珍爱生命、家庭责任、投机取巧和规避处罚,其中社会责任、部门利益、珍爱生命、家庭责任和规避处罚对违章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曲意变通和投机取巧对违章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最后,通过对安全价值观和违章行为关系的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社会责任、部门利益、珍爱生命、家庭责任和规避处罚对违章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曲意变通和投机取巧对违章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 孙丽伟高志强
- 关键词:安全价值观安全文化安全心理
- 招聘测验中应聘者的作假行为及其识别与干预
- 2014年
- 招聘测验中应聘者作假行为的识别和干预值得关注。针对应聘者在招聘测验中的作假行为,招聘者应构建多个阶段系统干预,多种方法交叉验证,多维信息综合判断,多轮修正不断提升的作假行为识别和干预体系。
- 高志强
- 关键词:招聘作假印象管理
- 供电企业员工违章心理诱发因素探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构建供电企业员工的违章心理诱发因素模型。方法采用系统编制的违章心理诱发因素调查问卷,对供电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350份有效数据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违章心理诱发因素以6个因素为其基本结构。随后重新发放问卷,对136份有效数据的验证性因素分析也支持了该因素结构的合理性。结论供电企业员工违章心理诱发因素模型的6因素结构为:不良工作习惯、过度自信、逞能心理、岗位技能差、心理状态差和人际协作不良。
- 高志强苑春永刘聪慧
- 关键词:违章
- 决策与判断中的过度自信研究述评被引量:1
- 2012年
- 过度自信是人们高估自己决策和判断正确性的一种现象,对过度自信的研究可以为企业和个体的安全管理、投资决策等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在综述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将当前有关过度自信的研究区分为个体、群体和社会文化三种研究取向,并对过度自信的理论和模型进行了述评。未来研究应提高过度自信研究的生态效度,整合个体、群体和社会文化三种研究取向,把动机偏差、信息偏差和认知偏差结合起来,进行多维、多层结构建模。
- 高志强方文弘杨志新
- 关键词:过度自信
- 信息对等情境下的知识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 2013年
- 目的:考察信息对等情境下的知识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常识性知识作为实验材料,通过两个行为实验检验人际熟悉度、结果反馈和激励对知识效应的影响。结果:在信息对等情境下,被试依然受到了知识效应的影响;人际熟悉度对知识效应没有显著影响;结果反馈和激励对知识效应的主效应不显著,两个变量存在交互作用。结论:信息对等性不是知识效应产生的必要条件,结果反馈对知识效应的影响以"潜伏学习"的形式存在,在给予结果反馈的同时对个体施加激励能够显著降低知识效应所产生的偏差。
- 高志强吴丹
- 关键词:信息对等
- 《论语》中的归因思想探析被引量:6
- 2016年
- 《论语》中的归因思想系统而深刻,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求诸己的归因思想、求诸天命的归因思想、践礼行为的归因思想、三维信息协同的人际归因思想以及归因偏差思想。探讨《论语》中的归因思想是研究《论语》以及儒家社会认知思想的一个有益视角,也是揭示儒家塑造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之路经的一个可供选择的切入点。
- 高志强
- 关键词:论语儒家归因社会认知
- 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协调培育
- 2015年
-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和而不同。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协调培育的必要性表现在:是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是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推动心理学本土化提供人才保障;是心理学实践应用的现实需要。实现协调培育的路径有:以科学规范人文,以人文引导科学;采用问题中心的应用实践教学;将杰出的心理学本土化研究引入教学;教师教学活动的示范作用。
- 高志强
- 关键词:人文精神心理学教学
- 佛学情论及其内在理路探析
- 2017年
- 佛学情论思想系统而深刻,涵盖了情的生成论、情的类型论以及情的解脱论。在情的生成方面,佛学认为人类的情绪和情感是缘起而在的,是环境、生理、认知和行为等主观、客观条件因缘和合的产物;在情的类型方面,佛学以贪、嗔、痴为基点,对消极情绪和情感进行了系统探讨,并关注了忿、恨、恼、疑、嫉等消极情绪和情感,为了对治消极情绪和情感,佛学还深入探讨了无贪、无嗔、无痴以及惭愧和四无量心等积极情绪与情感;在情的解脱方面,佛学以三法印为理论基础,以四谛为理论框架,以中道行为基本原则,以"戒、定、慧"三学为修行法门,以期用佛法的智慧化解消极情绪和情感,涵育积极情绪和情感。
- 高志强
- 关键词:佛学情绪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