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计划项目(08817)

作品数:20 被引量:90H指数:7
相关作者:陆绍荣刘婷王一靓黄志义于春贺更多>>
相关机构:桂林理工大学桂林工学院玉林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计划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化学工程
  • 4篇理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5篇复合材料
  • 15篇复合材
  • 10篇剑麻纤维
  • 8篇木塑
  • 8篇木塑复合
  • 8篇木塑复合材
  • 8篇木塑复合材料
  • 7篇聚丙烯
  • 7篇环氧
  • 7篇丙烯
  • 6篇树脂
  • 6篇环氧树脂
  • 6篇PP
  • 4篇力学性能
  • 4篇分散剂
  • 4篇力学性
  • 3篇性能研究
  • 3篇超分散剂
  • 2篇亚胺
  • 2篇亚胺基

机构

  • 19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桂林工学院
  • 1篇玉林师范学院

作者

  • 20篇陆绍荣
  • 10篇王一靓
  • 10篇刘婷
  • 9篇黄志义
  • 8篇于春贺
  • 8篇罗崇禧
  • 7篇班建峰
  • 7篇张晨曦
  • 4篇刘括
  • 4篇阳志有
  • 4篇郭栋
  • 1篇蒋玉梅
  • 1篇覃利琴
  • 1篇余传柏
  • 1篇杨桂荣
  • 1篇徐旭

传媒

  • 5篇高分子材料科...
  • 3篇热固性树脂
  • 2篇化工新型材料
  • 2篇现代塑料加工...
  • 2篇塑料科技
  • 1篇塑料
  • 1篇塑料工业
  • 1篇福建林业科技
  • 1篇材料开发与应...
  • 1篇复合材料学报
  • 1篇材料导报(纳...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 10篇201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剑麻纤维/聚丙烯木塑复合材料的热氧老化性能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以剑麻纤维(SF)、聚丙烯(PP)为原料,经熔融共混、模压成型工艺制备木塑复合材料。探讨了SF/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随老化时间和SF含量的变化规律,借助扫描电镜对复合材料老化前后的冲击断面进行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老化后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随剑麻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同时,复合材料中PP相的结晶速率、结晶度也有所降低,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基本没有变化。
刘婷陆绍荣王一靓张晨曦班建峰
关键词:剑麻纤维聚丙烯木塑复合材料热氧老化
含联苯基和亚胺基热致性聚酯液晶的合成与表征
2012年
以N,N′-二(ω-羟乙基)苯均四甲酰二亚胺(BHDI)、对苯二甲酰氯(TPC)、4,4′-二(β-羟己氧基)联苯(BP6)为单体,通过改变BHDI和BP6的物质的量比,制备了三种主链上同时含有联苯基和亚胺基的聚酯液晶(PBHT)。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偏光显微镜(POM)、广角X射线衍射(WAXD)及热重分析(TGA)等手段对聚合物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BP6和BHDI物质的量比为4∶3时,聚酯液晶(PBHT)的液晶区间最宽,为116℃-190℃;该类液晶在液晶态温度区间呈现出向列型液晶丝状织构,WAXD分析显示为半结晶性聚合物;随着BHDI含量的增大,液晶聚酯热性能有所提高。
刘括陆绍荣黄志义郭栋罗崇禧
关键词:织构
联苯型液晶聚氨酯/环氧体系的动态力学性能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动态热力学分析方法(DMA),研究了联苯液晶聚氨酯(DLCP)/环氧树脂(E-51)固化体系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力学损耗因子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在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下,通过改变振动频率求出链段运动的活化能并探讨聚合物分子链段的运动情况。结果表明:DLCP可降低材料的内耗,提高材料的Tg。加入质量分数5%的DLCP,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可达2 700 MPa,Tg比纯树脂提高10~30℃。
班建峰陆绍荣于春贺覃利琴
关键词:动态力学性能储能模量损耗模量玻璃化转变温度
剑麻含量对SF/PP木塑复合材料性能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模压成型技术将剑麻纤维(SF)和聚丙烯(PP)熔融复合制备SF/PP木塑复合材料,研究SF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晶型结构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F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呈先升后降趋势;复合材料熔融热焓值逐渐降低,热分解温度有所提高,但PP相的晶态结构无变化。
刘婷陆绍荣王一靓于春贺罗崇禧
关键词:剑麻纤维聚丙烯木塑复合材料
液晶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以对苯二酚二对苯甲酸酯(HQB)、N,N’-二(ω-羟乙基)苯均四甲酰二亚胺(BH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单体,利用溶液缩聚方法,合成了一种含有亚氨基的新型液晶聚氨酯(HBLCP),并将该液晶聚氨酯与环氧树脂(E-51)共混制备液晶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HBLCP/E-51)。采用FTIR、DSC、POM和WAXD等方法对HBLCP的结构和液晶相转变行为进行了表征,并利用SEM观察复合材料断裂形貌,探讨其增韧机制。结果表明,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HBLCP,可使HBLCP/E-51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2.3倍,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呈现出典型的韧性断裂,热分解温度提高12~20℃,出现最大分解速率时的温度提高12~15℃。
黄志义陆绍荣阳志有于春贺郭栋
关键词:复合材料韧性断裂热稳定性
一种液晶聚氨酯的合成及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以对苯二酚、对羟基苯甲酸、甲苯二异氰酸酯(2,4-TDI)和二缩三乙二醇等为原料,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共缩聚合成具有液晶性的主链型聚氨酯(PLCP),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偏光显微镜(POM)及广角X射线衍射(WAXD)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证实该化合物为向列型液晶。研究了PLCP增韧改性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及断裂面的微观形态结构,结果表明,PLCP质量分数为3%可使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近2倍,热分解温度提高5℃~10℃。
班建峰陆绍荣于春贺黄志义刘括
关键词:环氧树脂增韧
含柔性链超分散剂对SF/PP木塑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以马来酸酐(MA)、聚乙二醇(PEG)、烯丙基磺酸钠(SAS)等为原料,通过自由基共聚合成了含柔性链且具有两亲结构的水溶性超分散剂。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晶型结构和微观结构,探讨了复合材料的界面增容机理。结果表明,当超分散剂的用量为3%(质量分数,下同)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达22.09 kJ/m2,比未经超分散剂处理的复合材料提高了40%,材料的结晶度也有所提高,但晶型仍以α-PP为主。
刘婷陆绍荣王一靓班建峰阳志有
关键词:剑麻纤维超分散剂木塑复合材料
剑麻纤维/玻璃纤维混杂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被引量:10
2010年
采用熔融共混和模压成型方法将废剑麻纤维(SF)和玻璃纤维(GF)混杂增强聚丙烯(PP)制备SF/GF/PP木塑复合材料。研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晶型结构和微观结构,探讨混杂纤维增强基体树脂的界面行为。结果表明:所制得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热稳定性、PP相的结晶速率及结晶度也有所提高,晶态结构无变化,仍是典型的α晶型。
刘婷陆绍荣王一靓于春贺罗崇禧
关键词:剑麻纤维玻璃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
剑麻表面处理对SF/PP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采用机械共混及模压成型工艺将剑麻纤维(SF)和聚丙烯(PP)共混制备SF/PP木塑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SF处理方法及SF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F的处理方法和SF用量对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很大,经碱处理和分散剂处理的SF可改善木塑材料的界面相容性,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其中经自制分散剂处理的SF制得的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最大,随SF含量的增加先增后减,在SF含量为20%(质量分数)时达到22.09kJ/m^2。
刘婷陆绍荣王一靓张晨曦黄志义
关键词:剑麻纤维表面处理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碱处理对SF/PP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1
2010年
采用不同碱处理浓度、处理时间对剑麻纤维(SF)进行表面改性,通过与聚丙烯树脂(PP)混合、塑炼、模压成型制备SF/PP木塑复合材料。研究了剑麻纤维(SF)表面的碱处理方法、含量对SF/PP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SF纤维和复合材料的冲击断面进行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碱处理能够提高SF/PP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在碱浓度为10%时,处理时间为4h,SF含量为20%时,冲击强度为15.78kJ.m-2达到最大值,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随着SF含量的增加出现增大的趋势。
刘婷陆绍荣王一靓班建峰于春贺
关键词:剑麻纤维碱处理力学性能木塑复合材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