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直线电机轨行系统研究课题

作品数:5 被引量:33H指数:4
相关作者:魏庆朝冯雅薇时瑾邓亚士龙许友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交通大学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电机
  • 5篇直线电机
  • 4篇地铁
  • 4篇直线电机地铁
  • 3篇耦合动力学
  • 2篇动力特性
  • 2篇力特性
  • 2篇轨道交通
  • 2篇城市轨道交通
  • 1篇地铁车辆
  • 1篇地铁系统
  • 1篇动力响应
  • 1篇动力学模型
  • 1篇直线电机轮轨...
  • 1篇气隙
  • 1篇轴式
  • 1篇最小曲线半径
  • 1篇小曲线半径
  • 1篇力学模型
  • 1篇轮轨

机构

  • 5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中国铁路设计...

作者

  • 5篇魏庆朝
  • 3篇冯雅薇
  • 2篇时瑾
  • 2篇龙许友
  • 2篇邓亚士
  • 1篇赵金顺
  • 1篇王英杰

传媒

  • 2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铁道建筑
  • 1篇系统仿真学报
  • 1篇铁道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直线电机地铁轨道结构振动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以直线电机地铁系统的特点和动力学特征为依据,通过建立直线电机地铁系统横、垂向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计算了不同的轨道结构形式(长枕埋入式与板式)和不同板下支承刚度和阻尼情形下,直线电机车辆与轨道结构的动力响应,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长枕埋入式轨道结构的车体垂向加速度略大于板式轨道,而板式轨道的钢轨横向加速度以及钢轨垂向位移则要略大于长枕埋入式,板下阻尼值的增大有利于轨道板减振,板下刚度对轮轨力、钢轨位移和电机气隙影响较小,当板下刚度增加时,轨道板的位移值变小但轨道板的加速度值变大。
魏庆朝邓亚士冯雅薇
关键词:直线电机地铁耦合动力学气隙动力响应
直线电机地铁车辆-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被引量:9
2006年
直线电机地铁是一种新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本文基于动力有限元和耦合振动理论,考虑轮轨关系以及直线感应电机和反力板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直线电机地铁系统车辆_轨道垂向动力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给出计算结果.
冯雅薇魏庆朝时瑾
关键词:直线电机地铁垂向耦合动力学
直线电机地铁车辆曲线通过建模与仿真被引量:8
2007年
分析了直线电机轮轨交通系统车辆与轨道结构的特点,针对广州地铁4号线车轨系统的特征,建立了其动态曲线通过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了曲线半径、超高以及行车速度对车辆曲线通过时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此项研究,为进一步探讨直线电机车辆曲线通过动力特性、优化线路设计参数以及轨道的养护维修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龙许友魏庆朝赵金顺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直线电机地铁动力特性
直线电机轮轨交通线路最小平曲线半径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良好的曲线通过能力是直线电机轮轨交通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本文首先对影响线路平曲线最小半径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该系统技术特点确定了其合适的指标值.然后,应用行驶动力学理论,对曲线半径、速度与超高等曲线要素进行初步匹配.再利用所建的直线电机轮轨交通车辆/线路动力学模型分析相关线路参数对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最后,基于广州地铁4号线系统技术规格,提出了该系统线路平曲线最小半径的推荐值.
龙许友魏庆朝王英杰时瑾
关键词:直线电机城市轨道交通最小曲线半径
电机悬挂方式对LIM地铁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研究目的:研究直线电机地铁在不同电机悬挂方式下的气隙变化规律及车辆、轨道的动力响应特性,并将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应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分别建立不同悬挂方式下的系统模型并编制相应的仿真程序,通过在轨道局部加入谐波型余弦不平顺激励对系统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种悬挂方式对系统的各向加速度和轮轨力的影响差别较小,而气隙变化呈现明显不同的规律。研究结论:直线电机采用架悬式悬挂时,要严格控制幅值大于5.5 mm的长波不平顺,防止电机和反力板之间的刮蹭;而当采用抱轴式悬挂时,要注意控制大幅值的短波不平顺出现,防止气隙过大,影响电机效率。
魏庆朝邓亚士冯雅薇
关键词:直线电机地铁耦合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