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209-004)
- 作品数:13 被引量:107H指数:4
- 相关作者:冯绍元申颖洁黄赟芳刘操战楠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扬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 北运河(通州段)浮游植物群落与水体营养状况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随着北运河流域内用水量和排污量的不断增加,河流污染严重。为改善这种现状,在2010年对北运河(通州段)的浮游植物与理化因素的检测与分析,以期为北运河干流的综合治理以及生态修复提供依据。监测结果显示:北运河五项理化指标的TSIM值平均92.6,Chla达到135.49μg/L,水体为富营养。主要污染物是CODCr、BOD5、TN、NH4-N、TP。浮游植物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0.16,显示北运河为重污染型水体。浮游植物密度与Chla呈极显著正相关,Chla与CODCr呈显著正相关、与NH4-N呈极显著正相关、与TN呈显著正相关。北运河七个监测断面共检测出浮游藻类8门86种,平均密度为2730.95×10^4 cells/L,绿藻、蓝藻占优势。
- 王晓凤金桂琴贺晓庆黄俊雄杜桂森吴璟宜
- 关键词:浮游植物富营养化
- O_3—BAC工艺处理微污染地表水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采用预臭氧—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O_3—BAC)工艺处理低碳源的北运河通州段原水,探讨了该系统的主要工艺参数与各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臭氧的投加对提高COD_(Cr)和NH_3—N的去除效果均有促进作用,且在投加量3 mg/L、接触时间30 min时臭氧利用效率最高;在此投加量和接触时间、回流比1:1时,COD_(Cr)和NH_3—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42%和94.3%,均高于回流比为0.5:1时,而TN去除率为13.4%,有所降低,投加外碳源和降低好氧单元气水比可使之升高;系统对UV_(254)去除率达到38.8%,其中臭氧接触单元去除率为18.66%,由臭氧氧化特性推断,原水中大分子有机物以芳香族化合物为主。
- 战楠廖日红刘操马宁申颖洁刘树才黄赟芳
- 关键词:臭氧反硝化滤池回流比
- 沉积物提取液对萘在河流沉积物中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在沉积物上的吸附-解吸行为直接决定其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生物效应与归宿.以往采用背景电解质溶液作为解吸体系的方法,忽略了其与天然水体水化学条件的差异可能对污染物的解吸行为产生的影响,从而造成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在天然水体沉积物上的吸附-解吸性能评价方法存在较大偏差.本文通过选用沉积物浸出液代替背景电解质溶液的方式来保证吸附-解吸水化学条件的一致性,采用批量平衡的方法对分别采集于凉水河水系(标记为L)以及东江流域(标记为D)的两种河流沉积物样品,进行连续吸附-解吸实验,以考察多环芳烃萘在沉积物上的吸附-解吸规律,从而阐明水化学条件的一致性对吸附-解吸过程的影响与重要性.实验结果表明,萘在沉积物上的吸附-解吸过程呈现出明显的滞后现象.传统的以背景电解质溶液作为介质,研究疏水性有机污染物解吸行为的方法会导致解吸体系的TOC值比模拟天然水体体系减少74.68%~85.01%,这种吸附-解吸水化学条件的差异会增强污染物在沉积物上的滞后性,具体表现为萘在沉积物L和D浸出液中的平均解吸量相比其在背景电解质溶液中分别增加了3.14mg·kg-1和2.40mg·kg-1,平均解吸滞后系数由在背景电解质溶液中的0.04和0.135降低至沉积物浸出液中的0.012和0.072.此现象表明,与纯电解质溶液比较,采用从沉积物中提取的溶解有机碳作为解吸介质,会显著增加萘在沉积物中的平均解吸量,所获得的实验结果更加符合天然水体的实际条件.
- 帅伟王志霞葛小鹏周岩梅韦朝海王东升
- 关键词:沉积物
- 旱作农业土壤水蚀条件下氮素流失效应试验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基于旱作农业夏玉米野外径流小区试验,通过设定不同降雨类型和不同尿素施用水平,重点研究水蚀条件下土壤氮素流失效应与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水蚀条件氮素流失水平与侵蚀程度及泥沙氮素携带能力有关,其中,泥沙侵蚀程度对氮素流失影响显著,而施肥水平对泥沙吸附氮素携带能力影响明显。侵蚀过程中泥沙、径流及表土中氮素浓度不同,泥沙吸附氮素浓度略高于表土,而远大于径流溶解氮素浓度。比较随泥沙与径流流失氮素水平发现,随泥沙流失氮素比例都高达85%以上,远大于径流携带数量,说明泥沙是氮素流失的主要载体。
- 赵亮唐泽军冯绍元张自军
- 关键词:降雨土壤水蚀氮素流失
- A^2/O—MBR工艺处理受污染河水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利用A2/O—MBR(平板式)工艺进行北运河受污染河水净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进水有机负荷的改变对系统内CODCr、NH3—N和TN的去除影响很小,回流比的增加使得CODCr和TN的去除率提高约10%;受污染河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多且可生化性较差的特性影响了系统出水水质和膜污染速率,系统对DOC和UVA的去除率分别为77.3%和84.3%,对UV410的平均去除率达到99%;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膜清洗周期逐渐缩短,混合液过滤性能的变化致使膜过滤阻力逐渐增加。
- 廖日红申颖洁刘操黄赟芳吴晓辉战楠
- 关键词:受污染河水A2/O溶解性有机物
- O_3-BAC工艺对受污染河水中主要污染物去除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对预臭氧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O3-BAC)工艺处理低碳源北运河通州段原水试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回流比为1∶1时,系统对CODC r、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2%、94.3%,均高于回流比0.5∶1时;向系统反硝化单元按C/N=3∶1投加外碳源后,TN去除率增长至34.5%,而此时系统对NH3-N和CODC r的去除率变化不大;系统气水比由6∶1降低至4∶1后,TN去除率继续增长至42.5%,CODC r和NH3-N去除率变化幅度不大,此时出水主要污染物指标均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观赏性河道类水质标准。
- 张秀捷战楠廖日红申颖洁刘操黄赟芳
- 关键词:回流比气水比
- 室内模拟降雨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及再分布试验被引量:42
- 2011年
- 降雨入渗对城市绿化、防洪排涝、农业生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采用室内模拟降雨,使用时域反射仪采集相关数据,从土壤含水率变化特征和湿润锋运移特点等方面,研究了在垂向一维条件下不同雨强降雨对水分入渗的影响,探讨在降雨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再分布情况,从而确定试验所用砂壤土保水性最优土层范围。结果表明:降雨结束后,土壤水分的再分布主要受土水势控制,随着时间的延长,蒸发作用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试验所用砂壤土的最佳保水性土层深度为20~35cm,可为植物的选栽提供参考。
- 包含侯立柱刘江涛李蕾蕾
- 关键词:入渗土壤土壤水分模拟降雨
- 北京市北运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类型及贡献率分析被引量:13
- 2010年
- 以北京市北运河流域为研究目标,对流域内各类非点源的污染负荷及其贡献率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并针对北运河流域内非点源污染的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了相应防治对策。结果表明:北运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中CODcr的主要来源是生活污水,贡献率达到38%;氨氮的主要来源是种植业,贡献率达到43%;TN的主要来源是畜禽养殖,贡献率达到53%;TP的主要来源是畜禽养殖,贡献率达到74%。从污染负荷的空间分布看,流域内污染物排放量呈现出两头高中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即下游通州区和上游昌平区非点源污染物排量明显高于其他区。
- 郑艳侠冯绍元姜娜唐泽军孟庆义
- 关键词:北运河农业非点源污染类型贡献率
- 河流生态需水估算方法研究进展及展望
-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研究对于保护和改善河流生态环境、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平衡以及实现河流水资源合理配置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国内外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重点对河流生态需水的计算或估算方...
- 姜娜冯绍元郑艳侠唐泽军孟庆义
- 关键词:河流生态需水环境需水计算方法
- 文献传递
- 北京市北运河流域地表水环境问题分析与治理对策被引量:10
- 2010年
- 北运河流域是北京市五大水系中唯一发源于本市境内的水系,随着流域内用水量和污水排水量不断增加,河道水体污染严重,河流生态系统结构遭到破坏,河流生态功能急剧退化,流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已经与该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极不相适应。对北运河流域地表水环境现状与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水环境污染防治的措施与对策,对改善流域水环境、促进流域综合治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姜娜冯绍元郑艳侠孟庆义唐泽军
- 关键词:北运河地表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