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534)

作品数:10 被引量:138H指数:6
相关作者:郭新彪邓芙蓉刘红崔蓉吕鹏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颗粒物
  • 5篇污染
  • 4篇气管滴注
  • 3篇细颗粒
  • 3篇细颗粒物
  • 3篇空气污染
  • 3篇大气颗粒
  • 3篇大气颗粒物
  • 2篇大气细颗粒物
  • 2篇CX43
  • 1篇动车
  • 1篇毒性
  • 1篇多环芳烃
  • 1篇心律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系统
  • 1篇心脏
  • 1篇血功能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系

机构

  • 1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1篇郭新彪
  • 9篇邓芙蓉
  • 6篇刘红
  • 3篇崔蓉
  • 2篇吕鹏
  • 1篇卢秀玲
  • 1篇祁琨
  • 1篇陈威
  • 1篇张馨如
  • 1篇夏萍萍
  • 1篇宋晓明
  • 1篇胡婧

传媒

  • 3篇环境与健康杂...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及碳元素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了解大气颗粒物PM2.5与PM10中多环芳烃及有机碳、元素碳的污染特征。方法2006年6月16~18日和6月20~22日于北京市城区设置采样点,采集大气颗粒物PM2.5与PM10,并对其中的17种多环芳烃及有机碳、元素碳进行了分析。结果PM2.5与PM10中多环芳烃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011~2.846和0.013~4.415ng/m3;PM2.5与PM10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8.56,8.75μg/m3和41.14,15.43μg/m3。结论采样时间内,4环和5环多环芳烃是PM2.5与PM10中17种多环芳烃的主要成分;含碳组分在PM2.5与PM10中所占比例相当,碳仍然是2种粒子中的主要成分之一。
崔蓉郭新彪邓芙蓉刘红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多环芳烃有机碳元素碳
北京市采暖期PM_(2.5)与PM_(10)污染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采暖期大气颗粒物PM2.5与PM10的污染特征。方法:在北京市城区设置采样点,采集了2006年3月3~5日、6~8日、8~10日和12~14日PM2.5与PM10,对其中的8种水溶性离子、17种“酸提”元素、12种“水提”元素、17种多环芳烃及有机碳、元素碳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8种水溶性离子总浓度及含碳组分(有机碳+元素碳)的质量浓度分别占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29.8%、17.5%和21.0%、14.6%;17种"酸提"元素总浓度分别占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4.8%和5.8%;已测定的17种多环芳烃中以4环和5环为主,二者浓度之和分别占PM2.5与PM10中多环芳烃总浓度的84.9%和86.3%。结论:水溶性离子、含碳组分为采暖期PM2.5和PM10中的主要成分。
崔蓉郭新彪邓芙蓉刘红
关键词:PM2.5PM10污染特征
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中水溶性离子及元素分析被引量:28
2008年
目的了解大气颗粒物PM10与PM2.5中水溶性离子及元素的主要组成及其浓度。方法在北京市城区设置1个采样点,于2006年6月16—18日和6月20—22日采集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PM10和PM2.5中8种水溶性离子(SO42-、NO3-、Cl-、NH4+、K+、Na+、Ca2+和Mg2+)的浓度;采用"酸提"法测定其中Ca、Mg、Al、As、Zn、Pb、Cu、V、Mn、Co、Fe、Se、Mo、Ni、Cr和Cd的浓度;采用"水提"法测定其中Zn、Pb、Cu、V、Mn、Co、Fe、Ni、Cr和Cd的浓度。结果PM2.5和PM10中8种水溶性离子平均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0.44~9.16μg/m3和0.69~12.61μg/m3。PM2.5中SO42-和NO3-浓度分别占离子总浓度的30.2%和26.5%。PM10中SO42-和NO3-浓度分别占离子总浓度的29.7%和25.6%。PM2.5和PM10中,"酸提"元素平均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1.06~6607.30ng/m3和1.92~12455.50ng/m3;"水提"元素平均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0.31~189.80ng/m3和0.48~187.45ng/m3。结论水溶性离子是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成分之一,值得关注。
崔蓉郭新彪邓芙蓉刘红
关键词:空气污染颗粒物水溶性离子
气管滴注大气细颗粒物对大鼠心脏的急性毒性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21
2009年
为探讨大气细颗粒物(PM2.5)对大鼠心脏的急性毒性及其机制,将2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膜对照组、7.5mg·kg-1、15mg·kg-1和30mg·kg-1剂量组.细颗粒物采用一次性咽喉部气管滴注染毒,24h后处死动物.分别于染毒30min、1h和24h后测定大鼠心电图,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测定大鼠心脏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分布,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光镜下观察心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发现,染毒30min后,各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基础测量时,染毒1h后对照组恢复正常心律,而颗粒物染毒组仍显示异常心律,与对照组相比,15mg·kg-1和30mg·kg-1剂量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频率显著增加(p<0.05),染毒24h后各组均恢复正常心律.Cx43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染毒24h后,15mg·kg-1和30mg·kg-1剂量组大鼠心肌Cx43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1);Western blot测定结果显示,随着PM2.5染毒剂量的增加,心肌组织Cx43表达逐渐减少,15mg·kg-1和30mg·kg-1剂量组Cx43蛋白水平分别为对照的57%和5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病理切片结果发现,对照组和各剂量均可见到心肌横纹,心肌排列正常,横纹清晰,未见明显心肌细胞萎缩、变性,亦未见炎细胞浸润.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大气PM2.5可引起健康Wistar大鼠心律异常的发生,心肌组织Cx43分布和表达的异常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邓芙蓉郭新彪胡婧吕鹏
关键词:颗粒物气管滴注CX43病理检查
纳米银对人肺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及其作用特征
[目的 ]因其卓越的抗菌性能,纳米银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纺织、空气净化、水质处理等各个行业。然而,有关纳米银的毒理学效应和机制目前还不很清楚。细胞缝隙连接通讯是哺乳动物细胞间普遍存在的链接,对于体内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凋亡...
邓芙蓉郭新彪
关键词:细胞缝隙连接通讯肺细胞
文献传递
大气PM2.5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大气细颗粒物(PM2.5)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律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28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膜对照组、7.5、15和30mg/kg剂量组。颗粒物采用一次性气管滴注染毒,染毒24h后处死动物。染毒30min、1h、24h后测定SHR大鼠心电图,采用间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测定大鼠心脏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分布及表达密度,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采用试剂盒法测定心肌组织MDA和SOD水平。结果染毒30min后,各组SHR大鼠均较基础测量时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染毒1h后对照组恢复正常心律,而染毒组仍显示异常心律,染毒24h后各组均恢复正常心律。Cx43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染毒24h后,15和30mg/kg剂量组SHR大鼠心肌连接蛋白Cx43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1),其中30mg/kg剂量组心肌细胞闰盘处几乎未见荧光分布;Western blot测定结果显示,随着PM2.5染毒剂量的增加,心肌组织Cx43表达逐渐减少,尤其以15、30mg/kg剂量组蛋白水平降低最为显著(P<0.01),分别为对照的56%和45%;此外,随着PM2.5染毒剂量的增加,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有所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逐渐减少,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气PM2.5可引起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律异常的发生,心肌组织Cx43表达的减少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邓芙蓉郭新彪陈威祁琨刘红
关键词:细颗粒物气管滴注CX43
大气颗粒物对大鼠血液及内皮损伤作用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观察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一次气管滴注染毒后,大鼠血液炎症和内皮损伤指标的改变,探讨颗粒物所致心血管效应的生物标志。方法将32只体重为380~470 g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颗粒物低、中、高剂量组(0,5,15和45 mg/kg);采用气管滴注染毒,24 h后处死动物,分类计数血细胞,测定血液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内皮损伤指标一氧化氮(NO)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结果各染毒组大鼠血液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高剂量组达(7.94±1.1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加至(40.50±5.75)%;血清IL-6、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中、高剂量组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各染毒组血清NO、vW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吸入颗粒物染毒后可引起大鼠系统炎症反应,但未见内皮损伤指标的改变。
吕鹏宋晓明刘红郭新彪
关键词:颗粒物全身炎症内皮损伤心血管系统
气管滴注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对大鼠的系统性氧化应激作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对大鼠的氧化应激作用。方法:将24只体重为320~360 g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和颗粒物低、中、高剂量组(3.75、7.5、15 mg/kg)。染毒采用一次性气管滴注颗粒物,24 h后处死动物,测定血液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以及心肺组织中SOD活性、MDA和蛋白羰基(protein carbonyl)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大鼠血液中SOD活性降低,中、高剂量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中MDA含量升高,高剂量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染毒组大鼠心肺组织高剂量组的SOD活性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脏MDA水平升高,中、高剂量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MDA水平升高,高剂量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脏蛋白羰基含量升高,高剂量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蛋白羰基含量无明显改变。结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能引起大鼠体内氧化和抗氧化系统的失衡,产生氧化应激效应,膜脂质较蛋白质更易受到氧化应激的作用。
卢秀玲张馨如邓芙蓉郭新彪
关键词:空气污染颗粒物质氧化性应激
我国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其健康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61
2008年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机动车数量以每年约13%的速度急剧增长,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日益严重,机动车尾气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部分大城市的污染类型已经从煤烟型污染转变为机动车尾气型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使得人类生存环境负担日益严重,并严重危害人群健康。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我国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及其健康影响研究进展。
邓芙蓉郭新彪
关键词:空气污染机动车机动车尾气
气管滴注大气细颗粒物及硫酸镍对大鼠凝血功能影响的比较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大气细颗粒物(PM2.5)及硫酸镍(NiSO4)对大鼠凝血功能的急性影响,以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PM2.5的可能作用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分为PM2.5和NiSO4染毒实验两部分。每部分实验均将2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PM2.5染毒实验:对照组及7.5、15、30mg/kg体重3个染毒剂量组(低、中、高剂量组);NiSO4染毒实验:对照组及7.5、75、750μg/kg体重3个染毒剂量组(低、中、高剂量组)。其中,PM2.5中剂量组(15mg/kg体重)对应的镍含量与NiSO4低剂量组(7.5μg/kg体重)相同。PM2.5和NiSO4均采用一次性气管滴注染毒,染毒24h后处死动物,腹主动脉取血,测定不同染毒组大鼠血中凝血相关指标水平,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组织因子(TF)。[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M2.5各染毒组血浆PT水平明显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的PM2.5可引起大鼠血浆Fib水平明显升高(P<0.05)。不同剂量组的PM2.5均可引起大鼠TF的升高,其中以低剂量组的作用最明显。研究未见PM2.5对大鼠血中APTT的影响。高剂量组的NiSO4引起大鼠血浆Fib水平升高(P<0.05)。中、高剂量NiSO4染毒组大鼠血中TF均明显升高(P<0.05)。未见NiSO4染毒组大鼠血浆PT和APTT的变化。含相同剂量镍的PM2.5与NiSO4相比,PM2.5的效应更强。[结论]PM2.5气管滴注可导致大鼠凝血功能改变,主要表现为外源性凝血途径指标异常。NiSO4染毒出现相似毒性效应,高剂量NiSO4能使大鼠血浆Fib和TF水平升高。提示镍可能在PM2.5致大鼠凝血功能改变中发挥作用。
邓芙蓉郭新彪夏萍萍刘红
关键词:大气细颗粒物硫酸镍气管滴注凝血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