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SWU109050)

作品数:7 被引量:33H指数:5
相关作者:李林立罗健蒋勇军郑洁吴金权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岩溶
  • 3篇重庆金佛山
  • 2篇岩溶泉
  • 2篇岩溶作用
  • 2篇溶蚀
  • 2篇溶蚀速率
  • 2篇水化学
  • 2篇化学特征
  • 2篇降雨
  • 2篇
  • 2篇表层岩溶
  • 2篇表层岩溶泉
  • 1篇地下河
  • 1篇地下水
  • 1篇动态特征
  • 1篇亚高山
  • 1篇盐岩
  • 1篇岩溶地下
  • 1篇岩溶地下水
  • 1篇雨季

机构

  • 7篇西南大学
  • 2篇教育部

作者

  • 6篇李林立
  • 4篇蒋勇军
  • 4篇罗健
  • 3篇吴金权
  • 3篇郑洁
  • 2篇李欢欢
  • 2篇胡毅军
  • 1篇张德怀
  • 1篇廖文娥
  • 1篇孙钰霞
  • 1篇魏世强
  • 1篇葸瑞
  • 1篇曹敏
  • 1篇罗建

传媒

  • 3篇西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岩溶
  • 1篇人民长江
  • 1篇山地学报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典型岩溶槽谷区降雨条件下地下河水质短时间尺度变化过程研究——以重庆南山老龙洞地下河为例被引量:7
2012年
采用CTDP300多参数水质自动记录仪对重庆市南山老龙洞地下河出口处的地下水在降雨条件下水位、水温、pH值和电导率进行监测,以及2h时间间隔的地下水水化学指标(HCO3-,Ca2+,Mg2+,NO3-,PO34-,SO24-,Fe2+,Mn2+,Ba2+)测定,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监测期间南山老龙洞地下河水质变化与降雨、气温以及流量表现出良好的响应关系,降雨前后水质变化明显,这可能是因为降雨的稀释作用以及大流量、快流速使水体中CO2由于水体的扰动逸出,导致HCO3-质量浓度低.随后由于降雨停止,HCO3-质量浓度升高.可能与此时的水受到来自岩溶洼地水和来自裂隙水的补给有关,并且HCO3-与水温的关系为负相关.Ca2+与Mg2+质量浓度在降雨初期随降雨量的增多而减小,之后开始上升,与雨水的稀释有关,但是其最高值不在降雨量的最大值.NO3-,PO34-,SO42-的质量浓度随降雨的到来和流量的增加而升高.Fe2+,Mn2+,Ba2+质量浓度在降雨初期迅速上升,Mn2+在降雨过后,快速下降.降雨初期,各种离子的变化受雨水稀释作用控制,降雨停止后,表层岩溶带的高裂隙率和渗透性开始发挥作用,水动力条件和CO2效应占主导,进而影响水质的变化.
郑洁李林立曹敏罗健吴金权
关键词:岩溶地下水降雨水质
表层岩溶泉域短时间尺度岩溶作用碳汇效应初步研究——以重庆市金佛山水房泉域为例被引量:6
2011年
本文以水房泉表层岩溶泉域为例,通过CDTP300多参数自动水质监测仪提供的年际连续的电导率、水温、水位,利用岩溶水化学-径流量方法计算出水房泉连续两年各月的CO2吸收量和年吸收总量。计算结果显示水房泉各月CO2吸收量中6、7、8三个月吸收量较大,1、2、12月吸收量均较小;年最大CO2吸收量出现在7月份,年中最小CO2吸收量出现在1月份。水房泉各月CO2吸收量同水房泉出口月径流量和月降雨量都有很好相关性,雨季吸收量远大于旱季吸收量。泉水HCO3-含量受到气温、降水、径流量和土壤CO2含量的综合影响,HCO3-含量的最高值与月CO2吸收量的最大值在时间上存在2个月的滞后现象。相对于较大流域碳汇的估算,以小流域为对象从短时间尺度计算碳汇更加精确,而且对于流域岩溶作用碳汇过程及其控制机理的深入揭示也是非常必要的。
胡毅军蒋勇军李林立
关键词:表层岩溶泉
表层岩溶泉水化学特征环境敏感性分析——以重庆金佛山水房泉为例被引量:7
2013年
通过对金佛山水房泉泉水的水温、pH值、电导率、Ca2+和HCO3-进行监测发现:旅游活动高峰期人流量大会对泉水中离子的变化产生明显的影响.国庆节和五一劳动节期间,降水量和人类活动共同对泉水中离子产生影响,而冰雪节期间,泉水中离子的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Ca2+,HCO3-,SIc和Pco2受水温、降水和人类活动的交替影响,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其受影响的程度不一.泉水中CO2的来源与土壤CO2有一定的关系,深层土壤CO2较表层土壤CO2更多地进入泉水,参与了岩溶作用的进行.
罗健蒋勇军李林立李欢欢郑洁吴金权
关键词:水化学特征敏感性
喀斯特槽谷区表层喀斯特水化学的暴雨动态特征被引量:7
2012年
喀斯特水化学是在碳酸盐岩-水-CO2气三相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中形成的,水化学变化既反映了喀斯特含水介质特点和喀斯特发育的程度,又反映了喀斯特区水土流失的进程。选择重庆市南川区南平镇兰花沟为代表,以兰花沟喀斯特动力系统观测站为依托,采用多功能自动化观测仪CTDP300,对暴雨条件下表层喀斯特泉的pH、电导率、水温和水位进行了连续自动监测。监测结果表明:1.表层喀斯特带对降雨很敏感,其喀斯特水化学明显受降雨条件的影响。在强降雨开始时,喀斯特水pH升高,水温降低、电导率降低、PCO2降低,方解石饱和指数(SIc)升高,喀斯特泉水化学表现出雨水的"活塞效应"。2.在强降雨中后期,表层喀斯特水pH、电导率、水温下降,方解石饱和指数(SIc)降低,这表明稀释作用可贯穿整个降雨过程,但在降雨后3~4 h,表层喀斯特带的高裂隙率和渗透性开始发挥作用,水动力作用和CO2效应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因此,降雨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作用在控制着水化学的动态变化,一是雨水的稀释作用,二是碳酸盐岩-水-CO2气相互作用。3.根据喀斯特水化学在降雨条件下不同结构的含水介质中的反应,兰花沟表层喀斯特带含水介质以管道为主。4.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也会影响到表层喀斯特水化学对暴雨的响应。
孙钰霞李林立魏世强
关键词:降雨
亚高山表层岩溶泉域土壤溶蚀速率季节变化及碳汇量估算——以重庆金佛山水房泉流域为例被引量:6
2011年
利用标准溶蚀试片法测定了重庆金佛山水房泉流域林地、草地和灌丛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不同深度年溶蚀速率。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季节、不同土壤深度的溶蚀速率具有很大的差异。通过对各土地利用类型下不同季节不同深度土壤有机质、土壤CO2浓度和土壤pH分析发现:土壤有机质和pH相互耦合共同对溶蚀速率产生影响,有机质含量越高,则pH值越低,溶蚀速率就越大;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CO2浓度与溶蚀速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夏秋季土壤CO2浓度较冬春季高,相对应地,其土下溶蚀速率也比冬春季大。最后利用试片溶蚀数据对泉域内年碳汇量进行了估算,结果约为:25.595t/a。
罗健蒋勇军胡毅军李林立刘文
关键词:土地利用溶蚀速率
典型表层岩溶泉域旱季与雨季溶蚀速率分析——以重庆金佛山水房泉流域为例被引量:2
2012年
溶蚀速率是岩溶进程的重要指标。通过对重庆金佛山水房泉流域内林地、草地、灌丛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不同深度旱、雨季溶蚀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雨季土壤的溶蚀速率大于旱季,各土层溶蚀速率的趋势表现为:林地>灌丛>草地,而旱季溶蚀速率的变化规律不是很明显;雨季林地和灌丛的平均溶蚀速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pH值波动较小,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酸性趋于减弱,溶蚀速率变小;雨季土壤CO2浓度与溶蚀速率均高于旱季。
罗健李林立李欢欢张德怀
关键词:土壤理化性质溶蚀速率
暴雨条件下岩溶槽谷区地下河水化学特征变化分析——以重庆青木关姜家泉为例被引量:3
2013年
为研究岩溶地下河水化学指标在昼夜变化期间对暴雨响应的敏感性,以Multi3430便携式仪器和CDTP300作为基础监测,在暴雨条件、短时间尺度和高精度条件下,对重庆青木关姜家泉物理化学性质对暴雨及昼夜变化的响应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河化学指标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暴雨期间,大量的Ca2+,HCO3-,NO3-等离子随雨水汇入地下河引起水质在短时间内变化较为明显,暴雨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碳酸盐岩的溶蚀,且K+,Na+,Ba2+等阳离子质量浓度也受到流量的影响;在暴雨结束数小时之后,表层岩溶带的高裂隙率和渗透性发挥作用,水动力作用和CO2效应逐渐占主导地位.Ca2+,HCO3-等离子质量浓度昼夜尺度变化总体表现为昼大于夜.
吴金权蒋勇军郑洁廖文娥罗建葸瑞
关键词:岩溶作用化学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